-
资讯
Consotrium对移动学习提出的建议
移动学习的目的是为学员创造全天候的学习环境。Consotrium学校网络部CEO Keith Krueger表示,“我们都知道,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学校也是,不过学生自己的网络系统似乎还没有准备充分应对这些变化。”
Kruger解释道,人们需要重新探讨移动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会为学生带来怎样的帮助,以及谁可以接入移动互联网。CoSN(即Consotrium forSchool Networking,Consotrium 学校网络部)的SEND(Smart EducationNetworks by Design)项目是能够为学校移动革命提供网络的途径。该项目强调新技术的重要性,为网络策略设计提供最佳方案,为学校开发新的资源及工具。
Verizon Wireless教育市场营销专家Traci Parrish也就解决网络问题提出了建议。
“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找出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Parrish说。“这(移动学习)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接入方式,以及它是否足以支持学生想要提供的资源。”
许多学生自己没有足以支撑网络的必要资源,而且并非所有的学生在家都能够联网。Parrish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方式,即通过在学校校车上提供网络连接创建“滚动研究大厅”。这种大厅为学生联网学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在校车上提供网络连接当下就可以实现,而且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Krueger说道。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投资Mi-Fi设备(便携式宽带无线装置)
Mi-Fi是一种和手机差不多大小,能够在周围形成一个网络圈的设备。Parrish建议学生可以购买多个Mi-Fi,允许学生将设备从图书馆借出来带回家使用。
Parrish表示学校,学生等通过特定的政府合同可以免费获得该设备,而且,无限网络连接每月只需37.99-39.99刀。Mi-Fi不再需要其他的设备配合,并且与所有设备兼容。
就创建全天候学习环境的问题,Krueger表示学校领导应该首先明确一下,现在学习是怎样的。然后目标明确于心之后,他们可以与教师、家长及学生探讨学生在校内外到底该如何使用移动设备。
“我认为我们做过的最有效的事情之一就是用最有效的方式对学生及学生家人进行调查。”Parrish说。
Krueger总结道,“我们开始先不要讨论技术,先讨论一下我们想要怎样的学习,以及我们现在面临的障碍是什么。”
文章来源:小崔教育在线
-
资讯
上个月刚融资4000万美元的云端教育软件公司Renaissance Learning出售,售价11亿美元
Renaisssance Learning是一家云端教育软件公司。上个月,公司刚从Google旗下的风投机构Google Capital获得一轮4000万美元的投资,公司当时的估值是10亿美元。仅一个月后,Renaissance Learning就以11亿美元的价格被出售,买家是私募股权基金Hellman &Friedman。
Renaissance Learning 创立于 1984 年,是英国私募股权公司 Permira 子公司。最初,它是通过提供学习评估软件起家,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而发展到现在,Renaissance 的大部分软件都已搬上云端,提供各种学习评估工具,目的是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为老师提供更得当的教学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学习技巧。
此次出售,Renaissance Learning是从一家私募股权公司旗下转移到了另一家私募股权公司旗下。
Renaissance Learning的CEO Jack Lynch表示:“作为私募股权公司,Permira看中的是可观的经济回报,它并未在K-12教育领域进行长久地战略性布局。”由此不难看出,Hellman &Friedman的出价的确让看中经济回报的Permira难以拒绝。
Lynch表示,Renaissance的估值之所以增加的如此迅速,这得益于iPad和Chromebook等在学校的普遍采用,现在学校的老师们也都非常想快速了解学生们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接下来能够学习哪些知识等,这为Renaissance Learning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去年,Renaissance Learning的营收增长了20%。现在,Renaissance Learning的业务已经覆盖全美三分之一的学校。从全球范围来看,Renaissance Learning的业务范围已经遍布57个国家,2000万的学生在使用它的服务。
[本文编译自:recode.net]
-
资讯
HRTECH Forum 上海站成功举办,现场精彩图集分享(多图)
3.14 周五上海,紫金山大酒店,四楼,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城市巡回论坛首站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多位企业HR参与本次论坛,在科技论坛边上的展区亦超过300多HR同仁到场参观。
现场精彩图集:(关于本次论坛嘉宾分享的内容我们会很快与大家分享,精彩视频亦将在hrtechchina.com 分享!)
-
资讯
[HRTECH Forum]阿次谈:技术让HR如此性感
[HRTech Forum] 这是阿次先生在3.14日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上海站中的精彩演讲,很快阿次 就在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里进行了详细的分享!这里我们综合整理于此,原文与大家分享!
[caption id="attachment_592"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阿次火爆的现场照[/caption]
申明一下,题目是HR Tech论坛上海站主席冬瓜先生取的,与本人无关,但内容确是在论坛上谈到的!我的本意是技术如何让HR理性思考,感性表达!
人类的进步一直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与工具的进步,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是一种技术进步,因为开始使用工具了,从小作坊到流水线也是一种技术进步,因为有分工和规模效应了,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也是一种技术进步,因为有计算自动化了。这种进步解放的一直是人类的双手!人类的进步还要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思想与认识的进步!对自然界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最大的生产力依然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邓小平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解放思想,这其实是生产力的促进,而且是更大的促进!这两种进步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的。
技术发展到今天,终于将解放的重点从双手转移到大脑了,也标志着从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也有人称之为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时代。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知识与信息处理就是人的优势,更大的优势恰恰就在于潜能的发挥。于是显而易见,人力从资源开始成为资本了。
技术对人力资源的影响,首先是帮助从业者成为了更好的专家,最早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定位大多是成为一个HR的专家,在这种定位下,成为招聘、面试、培训、课程设计、组织发展、薪酬专家就是很多从业者的追求。专家的特点是专业而高效!他们的效率高于一般的人,而技术是最能提高效率的,此时技术解放的依然是专家们的双手。如员工/经理自助服务和人力资源门户概念就是解放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双手。最终以PeopleSoft和SAP为代表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这类技术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
新的互联网时代,技术依然在进步,但重要的是思维在改变,技术解放的已不再是人们的双手了,进而是人们的大脑了,曾经的向客户收费服务业务模式转变成为向客户免费甚至收买的模式转变,曾经的科层级和中心转变为去中心化了,曾经的二八原则向长尾理论让步了,曾经的大学与培训机构受MOOC影响了,面试的关键不是候选人说了什么,而在他在现实和比特世界留下了什么......。此时,效率不那么重要了,效果可能更为重要一点。
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而言,是时候去思考如何开发存在于员工大脑中的潜能优势了,在教练技术看来,没有人不是资产,关键是你如何看待他们!转变思维与挖掘潜力是人才管理的两大重点。关注于业务,成为业务的一部分是人力资源者的最高境界!因为你的使命是解放存在于人大脑中的无限潜能!
总而言之,第一次大规模技术的应用将人类带入专业化分工时代,人从多样性的个体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工人,或者说是机器的一部分,后来,自动化的浪潮解放了人的双手,机器取代了人,第三个浪潮是什么呢?人构成了网络的一部分,我们从整齐划一又进入了一个充满个性与自由的世界!人类的发展螺旋式上长升使得我们再次成为个体,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个体,如同无媒体到官媒体,再到自媒体,就是这个路径。我们从关注效率到效果,从业务伙伴到成为业务的一部分,人力资源在新的技术下将会完成一次重要的蜕变与升华。
--------------------------------------------------
作者:叶阿次,微信公众号:yeaci-hr
简介:叶阿次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现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营运总监,同时担任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人力资源导师等兼职工作。
-
资讯
[HRTECH Forum]Arthur谈:HR也要成为“站在风口上的猪”
[HRTech Forum] 这是王文佶先生在3.14日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上海站中的精彩演讲,很快Arthur 就在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里进行了详细的分享!这里我们综合整理于此,与大家分享!
解释一下这个非常性感的标题。这是小米雷军解释他为什么成功,他说,如果你站在风口上,就算是猪也能飞起来。
HR在公司管理团队的角色和“二师兄”比较像。总经理是唐僧,不断敲木鱼。销售市场是大师兄,披荆斩棘,化缘打妖的事情责无旁代。生产、运营、质量、供应链是沙僧和小白龙。那二师兄做什么呢?“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开个玩笑啊,呵呵。
其实“猪”是最聪明的,而且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粘合剂,协调者,甚至是最受老大信任的人。并且,我们“Stay hungry, stay fullish".
当科技工具为我们插上翅膀,想要飞起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赶紧的跑到风口,乘风而去,那么,我们就回到了本尊,天蓬大元帅!
风在哪里?请看96个国家,2534位公司老总和HRVP对HR的期待。
点击这里 可以获得德勤咨询和德勤大学出版的”2014全球人力资本趋势“调查146页英文原版报告。
-
资讯
企业云集成平台MuleSoft获5000万美元融资
提供基于云的企业集成服务的MuleSoft刚刚获得了 5000 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MuleSoft 是一家提供基于云的企业集成服务的初创企业,成立于 2006 年,总部位于旧金山,现有 290 名员工。公司的主打产品是 Anypoint 平台,可实现 SaaS、SOA 及 API 等的集成。
企业集成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为了整合不同的系统和技术,全球每年在集成方面的花销达 5000 亿美元。但是大部分仍然采用点对点式的接口方式,在系统越来越多、数据不断爆炸、系统关联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其效率显得越发的低下。
而 Anypoint 平台是一个旨在简化企业集成难度的统一集成平台,可支持对 SaaS、SOA 及 API 的集成,也能实现本地系统与云,以及云与云服务的集成。该平台可以对企业的集成策略进行集中的设计和管理,并作为 hub 中心与各类端结点系统对接,将二维的点对点连接降低到一个维度,从而简化了集成的复杂性。
据公告介绍,目前全球已有数千家企业使用了 MuleSoft 的 Anypoint 平台,其中包括 45% 的全球 500 强企业,覆盖的行业包括医疗保健、金融、保险、零售、政府、媒体及电信等。去年的收入增长了 91%。
此轮融资由原有投资者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领投 Meritech Capital Partners、思科、Salesforce、SAP Ventures 等投资者参投。此轮融资过后,MuleSoft 的总融资已达 1.31 亿美元。本轮融资所得将用于加快市场的拓展。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boxi]
-
资讯
Lipple,偷看Linkedin档案的小工具
你是不是因为看不到LinkedIn第三层人脉以外(含)的用户全名而苦恼? 这里有个小工具帮你绕过社交网站给你的限制 - Lippl,一个谷歌浏览器Chrome的扩展插件。(没有用谷歌浏览器或不懂如何装扩展的朋友请网上自学)
装完以后,你只需在浏览LinkedIn限制会员时候点击插件Open,它将在一个新的隐身窗口中打开该会员,就好象你没登录LinkedIn一样。这样你就可以查看该会员的全名了。
如果使用LinkedIn的招聘者且没明白上面说的是什么,不要紧!欢迎参加村长以后的举办的LinkedIn搜索技巧培训课程。
文章来源:村长
-
资讯
对话Coursera联合创始人Andrew Ng:Coursera的价值是让人继续学习
打开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网站,可以看到他们把注册用户的数字挂在首页显眼的位置——目前有超过540万注册用户,来自107个合作伙伴提供的542门课程。不过你可能想像不到,这540万注册用户里,最典型的用户年龄在30岁左右,超过80%的用户已经拥有本科学位。
这是Coursera联合创始人Andrew Ng告诉PingWest的,除此之外,他还分享了Coursera与大学合作的关系、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态以及对Coursera盈利模式的考虑。
(图为Coursera联合创始人Andrew Ng)
Coursera如何获得优质的大学课程?
目前在线教育网站都还是以教师授课、学生完成课程作为主要的模式。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考量一个在线教育网站的主要标准。Coursera目前有12种语言的课程、课程类别包括计算机科学、文学与艺术以及法律,可谓门类齐全。一位在线教育从业人员对PingWest说,Coursera抓住了大学将课程数字化的机会。Coursera联合创始人Andrew Ng对PingWest说,Coursera的作用是平台,Coursera不会对课程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要求,只是用自己的平台、向大学提供工具,帮助他们把在线课程发布到Coursera上来。“Coursera的团队只是给大学建议,他们会提供多少课程、课程内容都由学校自己决定。”
在线教育网站和大学之间的关系就像渠道和供应商。一位不愿具名的Coursera离职员工说,大学和Coursera的关系其实比较微妙,像斯坦福这样的大学不愿意做一个网站的内容供应商,而希望保证自己的品牌。不过Andrew Ng说Coursera对大学而言最重要的作用是在社交媒体时代提高影响力,获得来自全世界的学生,“同时这对老师本身的能力也是一种提高,是一个对老师学生都有益的平台。”
从产品的角度,如何增加用户的活跃度?
Coursera的授课方式是一门课程分成几部分,每周进行一次并要完成作业。和传统学生坐在课堂里不一样,在线教育网站里的用户参与依靠用户的自觉性。当我问Andrew Ng, Coursera作为一个产品,如何促进学生参与并完成课业?他说,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事情,“首先课程的内容有吸引力,我们一直在改进技术来提高用户在线看视频学习的体验;其次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一起完成课业,学生论坛让同辈之间互相学习和共同完成课业是我认为Coursera最创新的地方,我为此感到很骄傲。”
企业和Coursera之间的关系如何?与Coursera的盈利模式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在Coursera完成课业,获得学校的证书,可以把它写到自己的简历里。Coursera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中说,已经有一些企业与Coursera联系,请Coursera推荐优秀的学生。不过目前Coursera还没有延伸出专为企业招聘/学生求职提供服务的“猎头”功能,但是通过Coursera的“Signature Track”,它已经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和企业合作——为企业员工提供进修课程。
Signature Track是Coursera今年年初推出的一个直接指向盈利的产品。用户在选课时可以选择加入Signature Track(它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课程),在完成Signature Track指定的课程后,用户支付一定的费用得到证书。Coursera最近公布由Signature Track带来的收入超过100万美元,Andrew Ng对PingWest说他还暂时不能公开最新的数字,“但是增长的很好,未来我相信Signature Track会对Coursera的盈利发挥主要作用。”
现在Yahoo!就已经是Signature Track的合作伙伴,Yahoo!付费,它的员工可以在Coursera上选择进修课程。
Coursera的典型用户并不是在校学生,超过80%都有本科学位
在谈到Coursera的用户时,Andrew Ng说:“其实从我们的数据来看,Coursera的典型用户年龄是在30岁左右,在超过500万的注册用户里,80%以上的人都有本科学位。这些数据说明,Coursera的价值在于让用户‘继续学习’。”
对中国市场的计划
PingWest此前报道过Coursera进入中国市场的几个步骤,包括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合作,与网易公开课合作以及由译言等合作网站“众包”完成翻译。Andrew Ng透露Coursera正和一批新的合作伙伴(指大学)商谈。而对于在美国学生可以把Coursera的证书写到简历里作为求职的“加分”,在国内无论是求职者还是雇主都少有参考Coursera证书的例子,Andrew Ng表示,对于中国市场,Coursera的下一步是找到更多的大学来合作,至于企业对Coursera课程的认可,暂时还没有时间专为这个问题做些什么。
文章来源:pingwest
-
资讯
中国式MOOC
上次参加安利内部讲师年会,我在PPT中放出了上面这张幻灯片,问现场的几百位讲师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有人说students,有人说university,最大的那四个字母“MOOC”反而没多少人提。我请听说过“MOOC”的举一下手,只有三五个人响应,看来,MOOC对于传统行业的内训师们来说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
上周腾讯公司的一些培训经理们在上海开一个内部会议,讨论移动化大潮下培训团队如何助力业务能力提升,会议负责人让我去分享一下移动学习,我打出同一张幻灯片,这次大多数都听说过MOOC,可当我问有没有人亲身体验过MOOC的课程,应者寥寥。看来MOOC即使是对于新兴行业的培训经理也只是有所耳闻却很少亲密接触。
关于MOOC,我去年写过好几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什么MOOC,为什么MOOC会火,还推荐了几门课程,如斯坦福的创意课,但那毕竟是外国教授用英文上课,离我们尚有距离。后来三大平台(Coursera、Udacity、edX)上陆续有了中文课程,比如台大的历史教授吕世浩讲的“秦始皇”,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就感觉很亲切。再后来中国的各大名校北大、上海交大纷纷加入MOOC平台,也有一些学校开始建立自己的MOOC网站,如清华的学堂在线(http://www.xuetangx.com)等。MOOC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早期的MOOC集中在大学教育,主要目标也是那些没有机会上名校的学习爱好者。现在MOOC已经开始向中小学教育扩散,最近上海推出了一个叫“酷学习”的学习平台,不仅有网站(http://www.kuxuexi.com)还有移动客户端APP,里面有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各种课程。从严格意义上说“酷学习”还不能算MOOC模式,主要是一些知识点的教学视频,不过已经有学校借鉴反转课堂的理念,应用这些视频内容重新设计教学流程,课前学习知识点,课中讨论问题,课后巩固消化。
MOOC的原义是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一种更加详细的解释是:一群愿意分享与深化自我知识的学习者,就某个主题,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在特定的期间内,通过各种web2.0学习工具完成该主题的学习。
和传统的e-Learning相比,MOOC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在我看来,MOOC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更突出项目运营,从课程注册、定期开课、规定提交作业、结业测试再到证书发放,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二是更注重教学设计 ,一般都是名师亲自操刀,录制精致的教学视频,课程的结构和节奏更加合理,三是更强调良好的学员体验,比如视频课程往往更短,会根据学员的注意力进行停顿,同时互动性也更强,老师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都可以形成大量的互动。可以说MOOC更像是一个“活”的课程,学员可以有一种真正在“上课”而不是“看课”的感觉。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MOOC不应该仅限于基础教育领域,而是可以应用到企业培训里。虽然企业已经很早就有了e-Learning,但学习的效果并不如意,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是否能用MOOC的理念和思路来运营e-Learning项目。
我们银联培训中心在几个学习项目中做了一些尝试。去年我们开发了一套银行卡专业知识的课程,如果仅仅是放在“银联网络学院”这个e-Learning平台上,估计学习的效果不会太好,于是我们把它设计成了一个认证项目,并根据MOOC的理念设定了专门的开课时间,报名的学员组成学习小组,每个阶段都安排了指定的学习任务,由小组长组织团队共同完成,还邀请了专家讲师团为学员进行辅导和答疑,最后只有完成作业并通过测试的学员才能拿到证书。
第一期项目试下来,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于是我们在春节前组织了第二期,结果公司三分之一的同事主动报名参加。后来我也将这个项目对银行卡的所有从业人员开放,和人民银行培训中心合作推出了这个“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的项目,目前已经有很多银行的同仁报名参与学习,也请大家帮忙转发给更多有需求的朋友。
前几天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就MOOC在企业中的应用来采访,我让同事专门整理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项目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实这个项目真正意义上的MOOC还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没有一个专门的授课老师,视频内容偏长,互动还远远不够深入。但对于企业来说,概念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实效。我们没有必要非要把学习项目包装成为MOOC,只要我们能够把MOOC中一些有用的理念运用到e-Learning项目中,更加重视教学设计、项目运营和用户体验,用一些创新的方法提升学习的效果,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式MOOC之路。
文章来源:@付伟的轻描淡写
-
资讯
Linkedin与微信又合作了
PingWest曾经在全球范围内最早报道了微信接入LinkedIn账户在用户个人信息页面的消息,它发生在LinkedIn正式宣布推出本地化的简体中文版页面的一个月前,被视作是LinkedIn正式对中国大陆本地用户提供服务的预热。最近,根据PingWest获得的消息,LinkedIn与微信二者之间的合作已扩展至全球。“微信账号”已经出现在LinkedIn部分美国本土用户的“个人资料设置”的”联系方式“默认选项中,用户可以添加和直接编辑自己的微信ID,开放给自己的LinkedIn人脉连接者。至此,微信成为LinkedIn在美国除了Twitter和个人网站之外,第三个被默认出现的“联系方式”选项。
这一功能目前只针对个人资料设置中现实常住地为美国本土、系统语言设置为英文的美国用户开放。也就是说,LinkedIn与微信的这一步更“深度”的合作并非为了中国市场,而意在全球。
将微信接入LinkedIn的整个过程都是“微信式”的——打开LinkedIn并进入个人联系方式设置,你会看到Twitter、WeChat和Website并列在其中。点击编辑按钮后,页面中会出现二维码,在利用微信“扫一扫”后,微信将跳转至确认页面,在点击“确认”完成后,LinkedIn页面上的二维码会随即消失,并出现你的微信账号。在整个过程中,用户无需输入任何信息,完全通过二维码与“扫一扫”完成过渡。
对LinkedIn的“主流”用户来说,这种完全“微信式”的添加方式显得突兀但有趣。它的背后,是微信与LinkedIn的“等价交换”——将LinkedIn账户接入到微信用户的个人设置中,微信可以更好地帮助LinkedIn在中国潜在用户中推广;而LinkedIn首先在美国用户的个人设置中增添微信ID作为联系方式默认选项,则有助于微信在美国获得更多高质量的用户(LinkedIn用户74%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39%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
在中国,人们互相添加微信的使用场景与在美国人们添加LinkedIn的联系方式越来越接近(职场上认识即可互相添加)。在美国,微信也尝试过利用Google联系人展开病毒式营销。在1月底之前,在微信中绑定Google账户并通过Google账户添加5个联系人的用户将可以获得礼品卡等礼品。这项活动目前已经结束,效果不得而知。
而据PingWest的了解,接下来双方的合作还将进一步深入——LinkedIn的产品团队正在密集测试下一项功能:即当用户在LinkedIn上添加微信联系方式成功之后,他/她的第一度LinkedIn人脉(即直接在LinkedIn上与其连接的用户)就能在其个人页面顶部的资料栏中看到该用户的微信二维码——然后再用很“微信式”的扫一扫功能,就可以直接添加对方的微信联系方式了。
LinkedIn也计划将微信添加至默认联系方式的功能推广至美国之外,包括在中国境内将系统设置为英语的LinkedIn用户可能接下来会获得这项功能的接入权限,而中国本地的简体中文版用户并不在优先考虑范围内——这背后不仅仅是LinkedIn的考虑,更是微信的算盘。
文章来源:pingwest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