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大数据智能人脉关系网络管理RelateIQ:让企业员工交流和客户往来更聪明 关系网络从来都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而专门为此服务的智能关系管理RelateIQ正在用大数据的方式帮助用户在这方面的管理。为此它又获得了 4000 万美元融资,新估值 2.45 亿美元。其中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了 KPCB、新闻集团,以及投资过 Mint、Rovio、Fitbit、Bump 的 Felicis Ventures。 那 RelateIQ 具体是做什么的呢?团队成员可用 RelateIQ 产品管理关系人脉,RelateIQ 可以和 Gmail、Google Calendar、Office 365 关联,并从中提取电子邮件、活动日历,联系人姓名、电话、公司等必要信息,做自动的组织和管理——能根据联系人与用户的联系频率对联系人进行优先级排序;根据联系人信息为联系人按照不同公司或组织进行分类。 此外,RelateIQ 还通过多种实时沟通的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和员工去跟进相关的关系(比如客户和零售商等),分析的内容包括邮件和通话记录等。举个例子就是,RelateIQ 会及时提醒员工说公司和一位重要客户有好几周没有沟通了。而在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客户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员工还会知道自己的同事是不是已经跟某位客户联系过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RelateIQ 受到快速成长创业团队的欢迎,服务的公司包括了 Asana 和即将上市的 Box。 到目前为止,RelateIQ 已经融资超过 6900 万美元,此前的投资人包括 Facebook 早期投资者 Accel Partners 及 Facebook 联合创始人 Dustin Moskovitz。而乔布斯前高管教练 Bill Campbell 和 LinkedIn 前首席科学家 DJ Patil 也垂青过这家公司。 在华尔街报道 RelateIQ 消息中,红点合伙人 Scott Raney 有个 2B 市场的观点挺有意思:“第一代的 SaaS 公司将流程自动化了,但不提供解析。而下一代像 RelateIQ 这种数据驱动的 app 会让普通终端用户变得对数据有操作性。”数据驱动的新一代企业服务也正有起来的趋势,专门做客户交易大数据分析的 Platfora 在本月也获得了花旗和思科等 3800 万美元的融资。为企业级市场提供大数据系统处理的创业公司 Cloudera 也在昨天宣布融资 1.6 亿美元准备上市。 或许像 RelateIQ 这样的 SaaS 才是下一代的 Salesforce。 【文章来源:36氪】
    产品
    2014年03月26日
  • 产品
    发布“100教育”,YY改做在线教育版“天猫”? YY(欢聚时代)涉足在线教育的历史你可能略有所知:在一些YY语音频道中,一些“草根名师”自发地在房间里教授课程,吸引了众多学员;YY教育上讲课教授Photoshop网络课程的邢帅可以做到4年内收入3000万的成绩,被YY官方竖为标杆;接着,YY教育频道于2011年中上线,正式进入在线教育领域。 YY教育的模式是提供平台。即所谓的“草根”教师可以申请在YY房间里成为老师,在房间里授课,学员们可以随意进入付费听课,看上去它就和阿里巴巴的淘宝一样,是一个完全由用户参与的自发性交易平台。现在,YY官方想要用另一种方式尝试在线教育:前不久,YY正式发布了旗下的独立教育品牌“100教育”,并正式上线了独立网站100.com。 欢聚时代CEO李学凌解释了YY发布独立在线教育品牌的环境条件,他认为,教育要比游戏成长的速度更快;同时,2014年将会是互联网全面侵入传统领域的元年,教育必将是其中之一。而董事长雷军则详细解释了YY发布这个独立教育品牌是如何水到渠成的:最开始,YY发迹于游戏社区,是一个通过语音视频沟通的平台,后来生长成了在线音乐和娱乐社区。两三年前,YY开始发现,有许多人在在线房间里学习语言、音乐甚至乐器。YY管理层判断,这是因为YY的主力客户群是年轻人,他们虽然会以游戏为娱乐,同时也是考试压力最大的一个人群。为了摆脱YY自身品牌定位的影响,管理层因此决定把在线教育分拆成一个独立业务。 现在,打开www.100.com这个域名,你会发现三个入口:“托福资讯专区”、“雅思资讯专区”和“课程预定”。YY副总裁、100教育负责人刘豫军解释了YY将如何运营这个独立品牌。 在两年时间内,YY将会投入10亿元发展100教育的业务,并为其单独发布客户端(包括Windows和Mac、Android和iOS四个平台)。 100教育将会首先进入当前热门的留学英语培训市场。通过调研他们发现,80%会指向托福雅思强化班,因此首先上线了这两个栏目;YY官方将会推出完全覆盖线下强化班的内容,邀请线下名师,并以互联网的产品形式展现出来,承诺永久免费。 另外,YY官方还将会帮助平台上的名师招生。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100教育”与此前“YY教育”的不同。实际上,此前的YY教育更像是淘宝的“C2C”模式,YY以搭建平台为主,而新品牌“100教育”更像是“B2C”模式,一改此前YY只是平台方的角色,而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采取指导策略,从“淘宝”变成了“天猫”。 如果说此前YY是一家完全内向生长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互联网服务商,现在,它显然想要尝试与趋势更加贴近、投入到互联网侵入传统产业的洪流中去。   【文章来源:Pingwest】
    产品
    2014年03月20日
  • 产品
    把大数据带到任意一家企业, Cloudera刚获得一轮1.6亿美元的投资 为企业级市场提供大数据系统处理的创业公司 Cloudera 刚获得一轮 1.6 亿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由 T. Powe Price 领投,Google Ventures 等跟投。 Cloudera 于 2008 年正式成立,它利用 Hadoop 这一开源技术帮助公司搭建他们的大数据系统,Hadoop 可以利用一些价格低廉的硬件就完成大量的数据分析,所以非常受大小企业欢迎。Cloudera 的创始团队包括前 Google、Facebook、Yahoo 以及 Oracle 的员工和高级工程师。 目前,很多大公司都在使用 Cloudera 的整套系统,包括 AOL、CBS、Ebay、摩根斯坦利以及迪斯尼等。 Cloudera 的上一轮融资是在 2012 年 12 月份,公司当时融资6500万美元加上今天的这轮融资,Cloudera 的融资总额已达 3 亿美元。有消息称 Cloudera 最早可能于今年上市。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欧开磊]
    产品
    2014年03月20日
  • 产品
    Highspot:深度学习能让办公更聪明、社交化 让文件查找更高效、让企业办公社交化、有效降低沟通成本。新型的企业管理平台Highspot,正试图用机器学习的手段来做到这一点。Highspot公司首席科学家Paul Viola,曾经是负责Bing的深度学习算法项目负责人,还曾负责微软邮件、页面与文件内容的数据分析。 Highspot的技术依托于类似Google机器学习和图谱分析,就像通过网页搜索引擎去寻找内部文件。他还能通过算法,建立文件、员工之间的联系,就像yammer和Jine这样的企业社交平台。 据Gigaom的报道,Highspot的首席科学家Paul Viola介绍到:员工键入搜索请求后,会展示系列的搜索结果。每一次搜索选择,都有可能影响下一次、下一位员工搜索得到的结果排序。Highspot内容管理平台,将依据用户的搜索习惯积累,调整搜索结果显示什么以及内容排序。这就好比,Google内部基于PageRank系统,依据网页内容以及用户访问数量对结果调整排序一样。Google应用到知识图谱技术后,影响PageRank系统的因素就更多了。 Highspot好比企业内部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内容搜索的平台,其原理就像你在搜索引擎上找页面一样。比如搜索“cloud pbx”,你能搜索得到公司在cloud pbx的专家、以往进行过的相关项目文档、内部的技术说明文档、以及市场调研报告。Highspot平台还将帮助企业追踪文件被打开与修改的次数,并通过可视化的图表方式,呈现各时间段的统计结果。 即便你面对Highspot不知道要做什么,这套系统会给你推荐相关的同事好友、以及同事们都在关注什么内容。系统能将一部分文件内容实现可视化,你能随时看到其他同事在该文件下的话题与动态。所有内容通过云端同步,员工在不同终端都能发起文件搜索与社交。 Highspot是极少几家正在利用机器学习改进公司搜索效率的公司。除此以外,一家名为Declara创业公司,试图连接将人、与他们可能在大型会议上基础内容和可能遇到的人联系在一起。类似想法的公司BrainSpace已经开放BrainSpace API吸引开发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平台正试图挖掘员工的工作数据与习惯,并依托这些数据,优化办公协作系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文章来源:pingwest】
    产品
    2014年03月20日
  • 产品
    将工作和生活分开,Dropbox企业版即将推出“一台设备,两个账户”功能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能够清楚地分开的话,Dropbox企业版即将推出的新功能会很符合你的需求——他们终于开始允许用户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使用工作账户和个人账户,并且在用户数据分开存储的同时,访问不受限制。对企业来说,IT管理员可以有更多的工具来管理和保护公司数据,而且可以避免处理员工个人文件带来的麻烦。 这项功能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在电脑上,个人Dropbox和工作Dropbox将分为两个不同的文件夹,分别标注了个人和企业名。而在移动设备和Dropbox网站上,团队成员将能够快速地来回切换个人账户和工作账户,无需每次先注销再重新登录。 设置连接两个账户的方式也很简单。当新的团队成员获邀加入Dropbox企业版时,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个人账户和工作账户关联在一起。用户如果还没有个人Dropbox,可以在设置过程中创建。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员将能够决定员工的Dropbox个人账户是否可以关联到工作设备上,但他们无权停用或远程清除个人账户上的数据;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他们无需在不同的Dropbox账户之间进行切换,隐私数据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例如相机上传功能上传的所有照片存入的是个人账户。   除了“一台设备,两个账户”功能,Dropbox企业版还为管理员增加了一些新功能: 共享审核日志 共享审核日志会记录有关共享文件夹和共享链接的事件。当有人创建共享文件夹、加入共享文件夹、发送文档共享链接、打开文档共享链接等时,该事件就会被记录下来,日志中还会详细说明该操作是否涉及在您团队以外的人士。 运行日志中的每一行活动都会尽可能显示执行操作的用户姓名、文件或文件夹名称、执行操作的设备的IP地址,以及操作发生时的大致时间。此外,Dropbox企业版允许管理员持续跟踪特定文件或用户的活动。 远程清除 管理员可以在删除团队成员时,在所有与用户帐户建立关联的设备上远程清除Dropbox文件夹。当管理员或用户取消设备关联并选择“删除”选项时,设备会立即停止同步;当设备一旦连接至互联网,且Dropbox应用程序开始运行时,Dropbox 就会尝试删除整个Dropbox文件夹。 管理员和用户都可以在非移动设备上跟踪远程清除的状态。管理员会在管理员控制台中看到此信息,而用户则会在帐户的安全页面上看到此信息。状态栏会显示是否已有人尝试删除Dropbox文件夹以及Dropbox文件夹的所有内容是否已被删除。 账户转移 当员工离职时,Dropbox为企业版用户提供的账户转移功能就可以将离职员工的工作文件和文件夹转移给新员工。账户转移后,Dropbox不仅会移动团队之前成员所拥有的文件,还将保留其共享关系。例如,如果之前该团队成员拥有一个共享文件夹,Dropbox会将该文件夹的所有权转移给接收人。 Dropbox终于在产品层面上专门针对企业用户增加更多的实用功能,来扩大自己在企业市场的份额。PingWest曾经报道过,Dropbox目前已经拥有400万企业用户,在企业市场上的收入已经达到了上亿美元。Dropbox近日还收购了企业级通讯应用Zulip,目前双方正在整合服务。 【文章来源:PingWest】
    产品
    2014年03月19日
  • 产品
    “蚂蚁招聘”给小微企业带来福音,招聘广告由批发变零售 编者按:一体化人才管理模式能为企业管理员工带来很多便捷,它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市场。这的确是创业趋势。招聘从线下逐渐聚集到线上,蚂蚁招聘为小微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降低。但就其是否只止步于综合类招聘,决定未来其发展的潜力。 对于企业HR来说,每天面对从招聘网站投递来的海量简历,心中只有一个字——烦!而对于很多连专门HR都没有的小微企业来说,每天能有几百封简历供其挑选其实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 随便翻了翻58同城关于北京地区销售人员的招聘职位列表,从第1页到第80页,每条职位信息旁全都充满了“精”、“验”这样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背后全都是招聘企业白花花的广告费。而随着“套餐”机制的盛行,各大综合类招聘网站的广告门槛基本都已提到3000元以上。对于企业人数在15人左右,每年招聘1~2个职位的小微企业来说,假设它只选择Top3的招聘网站投递广告,那么它每个职位的招聘成本也都是4000元以上。这种“批发式”的招聘广告对小微企业完全不合适。 有多年猎头经验的黎阳在今年上线了一站式职位发布平台“蚂蚁招聘”。它背后的思路就是为小微企业将招聘网站的广告位由“批发”变“零售”。简单来说就是,蚂蚁招聘作为招聘方首先在各大网站购买含有多个广告位的招聘广告套餐,之后再将这些职位打散分发给它的小微企业用户。这样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它一个职位的广告成本可以降到299元,同时该职位信息几乎能在Top10的招聘网站可见。 除了节省广告成本,蚂蚁招聘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招聘后台还包含简历管理、查询等功能。在同一个后台,看来自多个招聘网站的数据。而到后期蚂蚁招聘还打算为小微企业提供人工筛选简历、协助预约面试、电话面试候选人等后续增值服务。 黎阳在向我介绍蚂蚁招聘的时候,一直拿美国的Taleo举例。后者在两年前被甲骨文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但事实上,说Taleo是蚂蚁招聘的样板其实有些牵强,Taleo除了做招聘,还面向不同规模的企业做企业员工的聘用、管理、奖惩、人才职业规划等多方位服务。而国内更像Taleo的初创公司应该是“和斗”。它为企业提供的人才管理解决方案也是从员工的招聘管到离职。 但单就蚂蚁招聘的模式来说,它做的仅仅是为小微企业在各类综合类招聘平台上提供更高效的招聘服务。我承认该模式有其创新的一面。但不能否认的是,放眼整个招聘服务市场,综合类招聘模式已是上一个时代的事。在中国发展的这几年,这种模式虽然通过将线下招聘市场聚集到线上,貌似为招聘者和求职者提供了更加直接的对接通道。但企业HR每天接收几百封的冷冰冰的求职简历;求职者可以任意“一键海投”,却无法通过招聘网站上简单的几条信息去做一个明确的筛选。无形中这种模式反而增加了双方的对接成本。 在我看来,未来招聘的趋势应该是市场逐渐催生出的一些垂直类招聘服务。它们本身在既定领域就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信息和企业资源,可以通过数据挖掘为企业和求职者做更有针对性的对接。同时,企业创始人、员工、文化等完整信息的呈现,求职者在网络上的活动轨迹等辅助信息能让彼此更了解对方。 但恰巧,蚂蚁招聘和各类综合类招聘网站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所以我担心,蚂蚁招聘作为2014年的初创项目是否有些逆潮流而行?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丁伟峰]  
    产品
    2014年03月06日
  • 产品
    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内推网--绕过猎头、绕过hr、打出情感牌 编者按:内推网具有信息认证环节,个人认为这并不算得上是其新颖之处。而较为异于其他招聘网站的是,用户投递简历的数量被加以了限制,这样的举措的确防止了滥发简历。但那些急于求职的朋友会买账吗?个人认为还有待考量吧! 在企业内部,由于业务线繁多无法保证专业性的HR、业务竞争导致频繁的猎头骚扰和低效的招聘流程,应当是过去数年招聘者与应聘者集中遇到的困扰。而以LinkedIn为首的社会化招聘解决方案便在这种状况下浮出水面,内推网便是其中一款。 内推网(neitui.Me) 与早前Ping West报道的快简历的功能有些相近,实际两者也为同一个投资方。公司于2013年4月份成立,有趣的是,快简历的创始人陈理捷受不了新浪的招聘流程,而内推的黄小亮则来自阿里巴巴。这两个产品带着明显的社交基因——使用新浪微博的帐号、发布招聘职位的不再是以公司为单位,而是通过具体用人部门的负责人亲自发布,越过了HR部门及猎头筛选的环节。 在内推网的网站的主页上,我们可以看到以招聘者个人公众头像的选项卡,这么做的好处在于招聘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交媒体影响力把自身需求传播得更远,而对于应聘者而言,他们会更清楚自己日后要“共事”的人及环境,从过去猎头一对多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转变为现今一对一的交流,无论从效率还是信息量而言都会大有助益。 在认证信息环节上,内推采用了微博帐号认证、个人身份认证及公司邮箱认证三种方式,认证成功后,职位发布者可以从普通用户的每日2个职位上调至6个,而认证公司则每日能发布3个;而应聘者一方,每日可以申请0-4个简历。对于数量的限制,内推另一位创始人黄小亮向Ping West解释道,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用户实际的需求大致在这个范围里,从管理者角度,他们并不希望求职着滥发简历,这会违反内推作为“精准推荐”的本意,其实除此之外,内推还增加了一个小功能,收简历的一方可以对简历的相关性做评价,如果应聘者持续乱投简历,自身的权重很快便会降没了。 在产品推广的手段上,内推设定了一个激励机制:有奖推荐。我们知道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公司,大多有自己的人才招聘奖金制度,少则数百多则数万,内推把其搬上了互联网。具体做法是只要用户分享了从职位需求页面生成的链接并最终成交,奖金便归分享者,这种真金白银的激励方式,结合社交媒体的传播性,自然得到不错的反馈,李程告诉Ping West,他甚至想把它做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圈,日后通过抽佣的方式获得部分的收益也在考虑的范围里。 据李程透露,内推网目前已经做到2万UV,认证招聘者超过600,认证公司200个,日上传简历2000份,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平台而言,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在移动端推广服务的渠道上,除了目前已经推出的iOS客户端外,内推的微信公众帐号上同样可以实现部分招聘功能。不过在推广思路上,同样是充分利用媒体属性,内推似乎更注重自己的工具性,主页上我们找不到像快简历那样的话题性实践策划,这对于团队而言,应当是可以考虑改进的地方。 对于社会化的招聘方式,我们看到了它的便利性,但同样,它依然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就如快简历创始人陈理捷坦然的,这类更个性化的招聘形式不会与LinkedIn的目标用户产生正面冲突,做好国内创业团队、大企业里想更有效率招聘人才的主管,才是当务之急。 注:题图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于PingWest中文网    
    产品
    2014年03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