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外包
战“疫”下、零接触,新疆才特好集团是如何高效服务客户?
一场突发的疫情,让居家成为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常态。物理隔离期间保持企业运转、满足客户服务的需求,就这么不经意间成为助推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的动力源泉。仁云历经十年打造并成功应用于众多大中型集团企业的HR共享服务平台,就是完全满足疫情隔离期HR管理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的成熟解决方案。
新疆才特好集团是新疆自治区较早开展人才外包、人才共享业务的企业,在新疆十五个地州、陕西等地设立了17家公司及60多个县服务站,在线服务员工超过5万人。如此大规模、跨地域的业务,在疫情尚未缓解期间要恢复现场办公,手续办理难度和潜在传染危险均不可想象。但才特好集团未雨绸缪,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成功部署仁云HR共享服务平台,并在这次举国抗疫战期间大显身手,成为保证才特好集团各项业务正常运转的强力支撑。
HR共享服务平台是业务在线的基石
仁云为才特好集团搭建的HR共享服务平台(HRO行业版),实现7D*24H全天候运行,员工客服无论身处何地,可以打开电脑办理业务,雇员可以通过移动端办理如自助入职,资料提交、电子签署等非面对面业务,不会影响各项业务的及时办理。仁云HR共享服务平台已经实现和社保系统、公积金系统、银行系统的对接,可以确保社保、公积金安全、及时、准确申报,并能实现业务在线完成。为了确保才特好集团平台稳定运行,仁云一直保持稳定的运维服务团队。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疫情流行的非常时期,平台稳定运行都是仁云的首要目标。HR共享服务平台是客户在线的桥梁长期和客户保持紧密联系,是业务延续和拓展的前提。疫情可以封锁通往办公室的路,但才特好HR共享服务平台却能搭建和客户持续联系的桥梁。通过HR共享服务平台,才特好员工可以按照客户要求按时按质完成相关业务,比如入职、报增、报减、补缴、核算等。可以在线实时响应客户咨询,及时解答客户疑问,让客户服务不失联,让客户业务不中断。HR共享服务平台是员工在线的抓手才特好集团HR共享服务平台不仅完美支持远程办公和协同办公,还支持移动办公,员工异动(入职、转正、续签、调动、离职等)、绩效考核、考勤打卡、人才服务等均可以在手机端提交申请,上级在手机端进行审批。无论何时何地,才特好集团HR共享服务平台都是才特好连接员工、服务员工很好的抓手。HR共享服务平台是管理在线的工具HR共享服务平台还为才特好集团提供管理在线的看板,管理者可以实时查看平台监控数据,并进行管理分析,比如业务工单进度可视化查询、工单处理效率分析、审批流程跟踪等。如果出现异常数据,管理者可及时发送警示信息。员工即使不在眼前工作,但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依然尽在掌握。才特好集团HR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管理在线看板,还可以集成业务数据、工单数据、流程数据和管理数据,并通过丰富的图表进行展示,才特好各级管理者通过看板可以轻松掌控全局。疫情封锁不仅助推了才特好集团业务在线化、数字化和移动化,实现HR共享服务平台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应用和拓展,她还实现了平台数据更丰富的积淀,数据资产化,为才特好数字化管理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坚实的平台和数据支撑。
-
人才外包
伦敦人力资源科技创业公司Distributed使用人工智能寻找人才,获得170万欧元的新种子资金
总部位于伦敦的人力资源科技创业公司Distributed刚刚从Fuel Ventures获得170万欧元的资金流入。该创业公司专注于通过人工智能提供技术人才资源。这笔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开发技术和规模运营。
Fuel Ventures的创始人Mark Pearson表示,“软件开发的需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我们预计未来十年将超过数万亿的支出,而Distributed将成为这一增长的前沿和中心。我们相信大多数企业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使用Distributed平台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数字产品。”
弹性团队
Distributed的AI驱动平台集成了一个全球技术专家网络,构成了弹性团队,以提供客户所需的技术成果。内部项目经理仍然致力于为公司实现更快的一流成果。
Distributed首席执行官Callum Adamson表示,“在一个技术人才日益短缺的世界里,很明显,通过招聘直接或外包,保持现代企业所需的交付速度已不再适用。我们创建了Distributed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我们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全球员工队伍,将最优秀的人才部署到对个人有意义的工作中,并使组织实现业务目标和更高的支出回报。”
Distributed总部位于伦敦,成立于2017年。该创业公司发展迅速,目前迎合了50多个客户,包括Mastercard,Sytner Group,Heron AI,REISS和RBS。
计划2019年英国团队扩建600%
在融资方面,Distributed公司的目标是在2019年将其英国团队扩大600%。该创业公司即将成为英国的主要参与者,使企业能够实现黄金标准的数字化成果。
Adamson进一步表示:“Distributed的下一个发展将使我们的团队、合作伙伴网络不断壮大,并加速我们平台的创新。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数字作品交付的基准,我们在英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数字专家都能获得出色的工作,同时为大大小小的企业消除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方面的难题。”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London HR tech startup Distributed that uses AI to source talents gets fresh seed funding of €1.7M
-
人才外包
招聘领域的最后一只恐龙?
编者按:本文作者谢光华,美差招聘创始人,原中华英才网全国电话销售管理中心总经理。美差招聘是一家专注服务业人才外包的创业公司,2015 年创立于上海,著名天使投资人王刚投的天使轮。
投资界经常提及的两个投资原则是:选准赛道和选对赛手。而最近看到一位老大哥(蓝湖资本的胡磊先生)写过一篇文章《猎杀恐龙》,觉得更形象。因此,随感而发,我想从创业者的角度来互动一下。
如果把潜力巨大的市场比拟为 “恐龙”,那么创业者要做的就是 “猎杀恐龙”。当然,恐龙即有矫健凶猛的霸王龙,也有笨拙的庞然大物-雷龙。霸王龙就好比是一个相对成熟、竞争激烈又不乏凶猛对手的市场(比如现在的打车市场、外卖市场);雷龙就是体量巨大但传统、效率低下的市场(比如早期的打车市场和外卖市场)。而面对这两个不同的对手,对猎手的要求和打法自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更需要胆识和魄力,如果团队不是超级强、打法上不是超级凶猛(还包括足够多的钱),基本就成了霸王龙的午餐。而后者更需要眼光和智慧,找准突破口后迅速出击,润物细无声,还需要坚持。
网络招聘是个小体量市场
自 2004年8月 加入中华英才网开始,我在网络招聘领域混迹 11年。前五年在中华英才网跟着 Kathy(今日资本徐新)、张总(张建国)、汤总(汤圣平)等老大二次创业,攻城略地;后六年自己摸爬滚打,从 0 到 1。如果说 10 到 15年 是一个行业的轮回周期,那我很庆幸自己迎来了第二个青春期。其实,09年 离开中华英才网(当时全盘卖给了 Monster)后开始创业,我和合伙人都有一个共识:1 不做招聘;2 不做呼叫中心。不做招聘是因为网络招聘是个小体量市场(08年 中华英才网曾做到网络招聘市场份额全国第一),不做呼叫中心是因为这活太累(当时中华英才网的呼叫中心和阿里巴巴、Dell 并列全国前三)。然而,在经历了电商和 O2O 领域的两次 “猎杀之旅”(更确切地说是 “被猎杀”)后,我又回到了曾经被自己放弃的招聘领域。
人家说,招聘市场已经有了两家上市公司(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强劲的黑马也正处于风口(比如猎聘、拉勾、猎上等),谢光华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其实,我并不是瞧不起网络招聘业务,相反我很敬佩这些老老大和新秀黑马们,我们也都是朋友(网络招聘圈子还是比较开放的,我们有个 “互联网招聘” 微信群,几乎所有的招聘界大佬都在里面。大家经常交流,也经常吵架,不亦乐乎...)。我更敬佩的是新秀们,因为他们比我更有勇气和魄力,他们敢于在这么窄的赛道上去 “猎杀恐龙”,而且颇有斩获。然而,在媒体的聚光灯之外,我想这些 BOSS 们和我一样,都在苦思冥想一个问题:招聘业务的营收如何规模化?因为如果我们从一门纯粹的生意来说,什么用户体验、什么高端定位、什么平台都是术层面的(花招),能规模化创收才是硬功夫...
作为老大,前程无忧一年的营收是 20 亿 RMB,智联 12 亿 RMB 左右、猎聘 3-4 亿 RMB、拉勾不超过 1 个亿 RMB...相比,前程无忧的大股东日本 recruit,一年的营收近 800 亿人民币,是前程无忧的 40 倍(国字号的 “中智” 一年营收 400 多亿 RMB,也是前程无忧的 20 倍)。这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手,根本原因在于大家不在同一战场,更不在一个赛道。
人才外包才是未来的主战场
在人力资源领域,如果只从招聘服务(无论是网络招聘还是 RPO、猎头业务)来看,招聘业务只是个小体量市场。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也就 50 个亿 RMB,整体招聘市场不会超过 300 个亿。这样的小体量市场,很难出现独角兽。但,如果从劳动力市场来看,人才外包却是个几十万亿级的超级市场!
Reruit 财报显示,800 亿营收中,有 73%来自人力资源业务,其中仅 22%来自招聘广告(也就是线上招聘业务),另 51%来自人才外包业务(线下服务)。同样,前程无忧 2015年Q2 的财报显示,Staffing 业务占比已经超过 35%(上季度为 29%)。一直以来,前程无忧都是我很尊敬的公司,无论从最早的报纸招聘业务(02-07年)到网络招聘业务(07-12年),再到目前的 Staffing 业务,每一个节点都踩得很准。虽然网络招聘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但因为庞大的长尾客户积累,无论猎聘还是拉勾都很难撼动前程无忧的老大地位。因为网络招聘本质上还是广告业务,这门生意的核心增长点不是大客户而是长尾中小客户(中小客户贡献 70%的收入)。
因此,面对猎聘和拉勾的挑衅,我们并没有看到前程无忧投入多少资源来迎战。恰恰相反,前程无忧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稳健,低调布局人才外包业务。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冰山市场...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招聘业务仅仅是劳动力供给生态链中的一环(中间件),无论是报纸招聘还是网络招聘、RPO 猎头等方式,都仅仅在 “信息不对称” 及 “工作效率低” 上创造了价值。如同电商生态中的 “物流业务”,并没有涉及 “交易” 环节,形不成闭环,那它只能赚取服务费,而不能分享利润。当然,不涉及 “交易” 并不代表不是一门好生意(网络招聘恰恰是一门好生意,不用对结果负责,很轻,前程无忧就很赚钱),只是在整个生态中相对价值或相对业务体量占比不会太大,而在这样的窄跑道中,“猎杀恐龙” 的难度会大很多。
这么来看,似乎其他选手都是大笨蛋,打破脑袋去抢鸡胸肉,却看不到人才外包这块超级大肥肉。其实不然!能从几万个对手中胜出并最终站上决战擂台的,一定是业内一等一的高手。他们不仅有魄力、有智慧,更有非同一般的视野,他们从一开始就看懂了这场游戏规则。只是各自先找准切入口,抢占立足之地。因为他们知道要撬动这块冰山,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如果按胡磊大哥的标准来看,人才外包市场无疑是只 “超级恐龙”。纯粹的 Jobboard 未来在规模上都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包括 Linkedin(在招聘业务上,Linkedin 也就是个 Jobboard,如果他们过度依赖招聘业务变现,未来可能也会遇到很大的瓶颈),最终他们可能都会走到 “人才外包” 这条道上来。
谁会是招聘领域的最后一只恐龙?
虽说人才外包是 “超级恐龙”,但并非所有行业或职位都适合做人才外包业务,只有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行业职位类别才有机会做大:
第一,非核心业务岗位;
第二,岗位要求相对标准化;
第三,需求量大、流动率高;
人才外包业务,做得轻的我们称之为 “人才租赁”,做得重的就成了 “业务外包(BPO)”。目前相对成熟且体量上规模的人才外包(或 BPO)业务主要集中在:
1.软件开发(如文思海辉、东软);
2.客服(如 PCW、贝塔斯曼、人瑞);
3.工厂生产线、仓库管理等;
其实像前程无忧等还做了不少 “前台行政类” 的岗位外包,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领域,但规模不会太大。
像中智、外服这类体制内公司目前做得更多的还是人事外包业务(派遣、社保代缴、薪酬福利等),人才外包或岗位外包相对占比较少,BPO 业务则更少。因为,人才外包业务往往都是又脏又累的活,不仅要有较强的招聘能力或资源,还要有丰富的行业实操经验,特别在上面提到的三个领域基本上已经直接做成了 BPO,而不仅仅是人才外包。赚钱轻松的生意,基本上被中智、外服们给垄断了。
软件外包、客服外包领域已经出现了大体量的独角兽公司,创业者在这领域创业的难度就如同是 “猎杀霸王龙”。这些领域的强者是越做越有优势,而不是简单的 “互联网 +” 模式就可以去抢食或颠覆的。而制造业领域的人才外包或 BPO 更是深不可测,因为太依赖于甲方大工厂。一家富士康至少可以养活几百家大大小小的派遣公司,几乎只要给你单子做,你就能挣钱。其中的利益链条复杂、深厚,更不是随便一个互联网平台可以去影响或改造的;其次,中国制造业整体在下滑,趋势一定是大量外迁,互联网代表的是未来趋势,不能逆势而为。当然,有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苍蝇。现在很多创业公司在做蓝领招聘 APP,有基于 LBS 的(如找工雷达),也有从社交切入的(如工猫、橄榄公社(已关闭)),还有直接把线下中介搬到线上的(如我的打工网),全国加起来不少于 100 家...对这个领域我在这里不做太多评论,一方面没做过,另一方面都是自己的兄弟。机会肯定是有的,就看他们各自有没有想好 “到底要做什么生意”。同时建议有兴趣的伙伴可以找现在真格基金的张子陶兄弟多聊聊,他对这个领域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
这么一分析,似乎人才外包市场也是一个红海,完全没有机会了!?
想要看懂人才外包这门生意,一定要去日本,而且一定要去研究一家公司,Recruit!在我看来,它会是全球最伟大的人力资源公司,没有之一。(目前全球排名第三,利润是前两名的总和)
日本这么小的国家,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却能达到全球第二,这与日本政府对派遣业务的开放和大力支持有很大关系。恰恰相反,我国却因为一些国有企业的 “同工不同酬” 问题,现在把所有行业的派遣给封杀了。
除了派遣政策因素之外,日本 Recruit 强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服务业是全球最发达的,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了整体就业人口的 30%以上!这里的服务业更多是指餐厅、零售门店、酒店等生活服务业...去日本待过的朋友就很容易发现,日本餐馆或便利店有很多都是兼职或临时工。其实,实际比例是只有 20%是正式员工(终身制),其余都是派遣员工(包括全职、实习生、临时工)。用专业的术语,我们称之为 “灵活用工”。因为服务业普遍存在时段上的需求不稳定(波峰波谷),如果一直用全职,那成本会很高。所以,雇主会用 50%的全职,其余在波峰时段雇佣零时工。而无论全职还是临时工,他们都选择人才外包服务。
据我熟悉 Recruit 内部业务结构的朋友透露,服务业人才外包业务贡献了 Recruit 集团近 30%以上(他们整体人才外包业务占比为 51%,其中服务业占 60%)!
中国服务业人才市场,这是过去我们做互联网招聘的老兵们根本瞧不上的板块,不仅仅因为这个领域很 Low,更因为他们和互联网离得很远...我们一直以来对服务业人才市场的看法也都停留在十年前,因为过去十年,中国大多餐厅的服务员工资没有怎么涨过;我们一直都认为求职者可以轻轻松松地在大街上找到自己的好东家,比互联网的效率还高;我们一直都认为一个小餐厅门口贴张破海报就可以招到人,怎么可能花上几千块去网站发广告(他们店里几乎都没有一台电脑)...但在日本,人家 Recruit 一年可以做到 200 多亿人民币的收入!
5000 万人,四万年薪,两万亿!
在这个市场,别说中智外服,就是规模稍微大一点的派遣公司都没有(全到工厂抢钱去了,当然也是因为服务业市场一直不好做)。也根本看不到一个像样的招聘网站,除了 58 赶集(上海服务员从业人员近 30 万,但在 58 上,“服务员” 简历每天更新数不超过 2000 人)。如此凄冷的市场,是因为我们站在冰山上,还是因为死路一条?!
怀着一份敬畏和一丝憧憬,2015年1月10,我押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赌注。我们关掉了当时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项目(快推,移动招聘自媒体 SAAS 平台),整个团队全面转型、杀入这个深不见底的 “蓝海”,搜寻招聘领域的最后一只恐龙。
夜已央,为保持精力继续战斗,暂且搁笔。
如有机会,下次再回来和大家分享我们自己的故事...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