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战略
全面解析Gartner人力资源转型的四大关键要素
随着企业环境的快速变化,HR职能的转型已成为提升组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Gartner提出了人力资源转型的四个关键要素,涵盖领导力、运营模式、团队能力与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优化人力资源的运营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大要素,帮助企业HR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卓越的HR领导力
成功的人力资源转型始于卓越的HR领导力。作为企业人力资本和文化的领导者,CHRO(首席人力资源官)需要从传统的职能管理角色转向更具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业务伙伴。他们不仅要制定HR战略,还需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目标调整这些战略,确保HR职能能够支持业务需求。
CHRO的五大角色:
企业文化的引领者: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敬业度。
动态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者:面对人才短缺和高竞争的市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招聘和保留策略。
战略变革的推动者: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符合业务目标。
利益相关者的调和者:在不同部门和领导层之间平衡各种需求,推动跨部门协作。
值得信赖的顾问:为CEO和高层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2. 现代化的HR运营模式
HR的运营模式是HR转型的核心所在。现代化的HR运营模式强调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应对企业的不断变化需求。根据Gartner的建议,HR运营模式的转型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重新定义HRBP角色:HR业务伙伴(HRBP)的角色将从事务性管理者转型为战略人才领导者。他们需要具备更强的分析能力和战略思维,以推动各业务部门的人才管理策略。
创建HR问题解决专家团队:该团队作为HR的“弹性肌肉”,能够灵活应对各类战略性问题,开发并优化HR流程、政策和实践。
建立下一代卓越中心(COEs):未来的COEs将更加灵活,依赖于外部专业资源,与HR其他职能协同工作,确保HR政策和实践的专业性和灵活性。
打造HR运营和服务交付团队:通过HR技术支持和共享服务,HR运营团队能够更高效地服务于员工和管理层,确保企业日常运作顺利进行。
3. HR团队能力提升
HR团队的能力建设是HR转型成功的基石。随着混合工作模式的普及,企业对数据驱动的HR决策和战略性人才管理的需求愈发强烈。Gartner指出,HR团队需具备以下三大关键能力:
数据驱动的HR洞察力:HR团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洞察员工行为和需求,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战略决策。通过有效使用人才分析技术,HR可以找到关键人才的“热区”,制定针对性的培养和保留计划。
HRBP角色分化与专业化:HRBP将进一步细化为多个角色,包括战略人才领导者、问题解决专家和人员关系管理者。每个角色都需要具备项目管理、战略咨询和关系管理等核心能力。
跨部门创新与合作:HR不仅要提升内部能力,还需通过引入外部创新和跨部门合作来解决新出现的劳动力问题。HR应成为企业创新的推动者,引导跨部门合作,确保创新想法能够在企业内部落地。
4. HR技术支持
HR技术的进步为HR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生成式AI、机器学习(ML)、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的普及,HR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Gartner指出,HR技术的应用不仅应提升员工体验,还需帮助HR实现流程自动化和数字化,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HR技术战略的核心:
以人为本的HR技术应用:HR技术的目标是为员工提供无缝的工作体验,确保技术在工作流程中发挥支撑作用,而非增加负担。
平衡技术投资与风险:HR技术领导者需在创新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确保技术投资既能推动业务转型,又能控制潜在风险。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远程办公的普及,HR技术需确保员工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采用更灵活的访问管理策略,防止数据泄露。
总结
人力资源的转型不仅仅是对现有流程和职能的升级,更是对HR领导力、运营模式、团队能力和技术支持的全面重构。通过Gartner提出的四大关键要素,企业HR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提升业务支持能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详细可以访问Gartner的官网
-
人才战略
2024年人力资源趋势[引用人力资源大咖们的名言]
2024年的人力资源趋势重点在于利用人力分析、拥抱人工智能和创建包容性文化z文章强调了HR在价值创造中的战略角色,以及推动多元化、平等、包容和归属感(DEIB)议程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涉及了人本领导力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技术栈的崛起,以及培养积极的工作文化对员工福祉的重要性。社交导师和透明的回归办公室政策等新趋势的出现,以及重新思考薪酬和福利套餐的必要性也在讨论之中。这些趋势预示着人力资源领域即将迎来的变革,为2024年的工作策略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随着我们步入 2024 年的动态格局,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角色不断发展,重塑组织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方式。为了更好地驾驭新的工作世界,预测将定义未来工作场所的人力资源趋势至关重要。
2024年,职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在新的工作世界中保持敏捷性和适应性?在定义 2024 年人力资源战略和公司目标之前,必须与最新的职场趋势保持同步。
每年都会带来新的转变,我们采访了顶级人力资源影响者和领导者,了解他们对 2024 年定义工作场所的最突出趋势的看法。请继续阅读,了解他们的预测!
2024 年最新的人力资源趋势是什么?
人员分析、人力资源技术堆栈、人工智能、包容性、工作场所社区、福祉和社会指导是 2024 年值得关注的一些最大趋势。
让我们看看人力资源思想领袖对来年重新定义工作场所的趋势有何看法。
1. 利用人员分析的力量 Leveraging the power of people analytics
人力资源不再局限于其传统界限,而是现在为所有组织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战略驱动力。2024 年,重点是利用数据洞察和人员分析,为在何处以及如何投资资源以创造真正价值提供可行的指导。
戴夫·乌尔里奇 演讲者、作家、教授和人类能力思想伙伴
HR不是人力资源,而是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价值创造可能来自分析,超越基准测试和最佳实践,指导投资地点和方式。
使用人员分析作为提高效率和战略决策的工具,推动业务增长将变得至关重要。人力资源成功的关键区别在于利用分析来释放未开发的潜力,在整个组织内培育持续改进和创新的文化。
2.创造包容性文化是常态
正如 David Green 在他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样,多元化、公平、包容性和归属感 (DEIB) 的商业案例将在 2024 年变得更加强大。尽管一些公司没有在 2023 年兑现承诺,但推进 DEIB 议程的必要性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遍。幸运的是,人员分析将成为一个强大的盟友,帮助人力资源领导者衡量结果,深入了解归属感和包容性,并提高透明度。
大卫·格林人员分析领导者、会议发言人、数字人力资源领导者播客主持人
多样性、公平性、包容性和归属感 (DEIB) 的商业案例不断增强。麦肯锡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领导力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社会影响和员工体验密切相关。此外,Insight222 的研究发现,到 2023 年,DEIB 已连续第三年成为人员分析增加商业价值最多的领域。
此外,展望 2024 年,我们将看到人们呼吁进行更多实践技能培养,以培育包容性文化。这一趋势提倡组织明确定义他们期望从多样性和包容性学习计划中获得的成果。重点是创建一个超越理论知识的框架,促进切实的行为改变。
萨莎·汤普森包容性领导教练和顾问
2024 年,我希望看到在创造包容性文化方面有更多实用技能的培养。如果没有一种机制让他们对不断变化的行为负责,太多的领导者不会参加这些一次性培训。组织需要清楚地阐明学习的预期结果、学习后的预期行为以及不符合这些预期的后果。这就是转变组织文化的方式。
这种人力资源趋势不仅仅是参加研讨会,而是积极培养转化为日常行动的技能。这是一项战略举措,旨在使多元化和包容性成为组织 DNA 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项周期性举措。
拉克尔·塔梅兹首席包容与参与官
我认为这实际上是加倍努力、坚持到底、坚持不懈的问题。这也关系到我们如何定义多样性。我们需要多元化。我们需要使多样性更加包容和公平。
3. 以人为本的领导力登上舞台
到 2024 年,迫切需要采取更加以人为本的方法,特别是在 DEIB 领域。组织面临的挑战是信守承诺和政策,并刻意关注公平和包容性。
麦迪逊·巴特勒GRAV 首席体验官、Black Speakers Collection 创始人
到 2024 年,我深深认为“人员+人力资源”将需要采取比 2023 年更加人性化的方法。不幸的是,许多 DEI 角色/团队被推翻,承诺和政策被搁置。然而,当今世界的现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求我们在组织中看到人性,并首先以人性的方式进行领导。人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周围的世界,对于那些拥有边缘化身份的人来说,这可能看起来非常不同。如果组织想要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公平并真正推动前进,他们必须以以人为本的设计和政策来引领。
这一趋势提倡组织如何对待 DEI&B 进行范式转变——不仅将其视为合规措施,而且将其视为战略要务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和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未来一年的成功取决于拥抱多样性、促进公平和促进包容性。
4. 投资人力资源技术堆栈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工作场所更加注重增强员工体验,人力资源技术堆栈越来越受欢迎。人力资源技术通过改进各种人力资源流程,确保公司在效率和创新的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
凯尔斯滕·格雷格斯TRAP Recruiter 创始人、人才招聘负责人
随着 HR 和 TA 专业人员在 2023 年拥抱 AI 工具并将其集成到他们的技术堆栈中,我们预计到 2024 年会有更大的采用率。由于技术承担日常管理任务、优化流程并提供深入的见解和预测,HR 和 TA专业人士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支配,这将使他们能够发展专业知识。这种专业化反过来将使人力资源和技术援助专业人员变得更具战略性、动态性、数据驱动性,并且能够更好地指导其组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适应劳动力不断变化的需求。
正如 Keirsten 指出的那样,人力资源技术堆栈可以自动化和优化日常活动,使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领导者能够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他们的员工。因此,到 2024 年,投资人力资源技术不仅仅是要跟上潮流,还要与时俱进。它旨在为人力资源和技术援助专业人员提供在数字时代开拓卓越组织所需的工具。
5. 通过培育企业文化关注福祉
2024 年,优先考虑积极的工作场所文化仍然是领导力和人力资源议程中的重点。关注公司文化是对福祉、员工体验和敬业度的长期投资。
马里恩·坎潘Intandid 董事总经理
新冠肺炎 (COVID-19) 风暴过后,全球劳动力展现出非凡的韧性,证明逆境中才能显现出真正的力量。然而,这段旅程也强调了培育工作环境的至关重要性。作为致力于建设优秀职场文化的人力资源顾问,我们亲眼目睹了敬业的员工所具有的变革力量。关注文化不仅仅是对挑战的回应,更是对文化的回应。这是对员工福祉的投资,培养韧性,并确保您的团队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不仅强大,而且团结和蓬勃发展。
通过培养培养和支持员工的工作场所文化,组织不仅可以确保其团队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坚强,而且可以团结一致、蓬勃发展。这一趋势强调了一种范式转变,即员工福祉是现代工作场所持续成功的一项深思熟虑的战略投资。
👉 如果您想在 2024 年有一个强劲的开局,我们建议您使用我们的清单评估您的公司文化状况。我们保证您将获得培养蓬勃发展的公司文化所需的见解。
6. 通过学习和发展帮助领导者取得成功
2024 年,组织将重新定义领导力发展战略,以适应现代工作场所的需求。领导者必须具备支持和提升团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黛布拉·科里人力资源顾问、演讲者和作家
组织正致力于为领导者提供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支持这些新的工作方式,从而为他们(及其员工)的成功做好准备。”
我们将看到更多的组织投资于全面的领导力培训计划。这些举措超越了传统技能,涵盖了对虚拟协作、情商和适应性管理的深刻理解。领导者必须知道如何指导团队应对复杂的远程或混合工作,确保组织文化蓬勃发展,无论地理位置如何。
7. 追求高性能
现代商业环境要求事半功倍,因此组织必须优先考虑战略人才管理。识别顶尖人才对于企业的成功以及实施稳健的发展、参与和保留策略至关重要。
尼古拉·克莱曼人事主管、人力资源和人才顾问
我们明年的重点是推动高性能。公司必须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因此了解谁是业务中的关键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他们非常重要。我认为过去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司现在正在推动更难的成功因素。
组织必须将战略目标与个人才能结合起来,以追求高绩效。这涉及到对关键绩效人员的细致识别,以及提高他们技能的个性化发展计划。此外,认识到工作动态的变化,敏捷的人才发展方法使团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纳迪亚·瓦塔利迪斯TestGorilla 人员与文化主管
2024 年,人员与文化团队很可能会关注更少的关键成果和更少的目标,但会出色地实现这些目标。2023 年,这些团队的分布过于分散,并且在远程工作和异步工作运营领域与常规人力资源工作相比,做得更多。
8. 在人力资源领域拥抱人工智能
到 2024 年,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集成将改变组织管理人员的方式。摆脱传统的人力资源流程,我们进入了一个更加动态的时代,日常任务实现自动化,因此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可以专注于战略举措。
比尔·布朗Think People.Culture 的负责人兼首席人力官
将人工智能融入人力资源流程的全行业趋势不仅仅是技术进步。它是利用人工智能来简化运营、增强决策并创造更加个性化的员工体验,从而改变人力资源格局。”
人工智能的注入并不是要取代人性化的接触,而是要增强人性化,创造一个更加敏捷和反应灵敏的人力资源环境。人工智能集成将提高效率、提升决策能力,并有可能为每位员工创造量身定制的体验。
9. 建立真正的职场社区
培育真正的社区正在成为焦点。人们在职业生涯中寻求更有意义的东西,例如目标和有价值的关系。
凡妮莎·科特拉PolicyMe 人力与文化副总裁
对于组织来说,有意识地在员工之间建立联系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创建社交空间和协作空间,从而建立信任并培养关系,使员工既能享受日常生活,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2024年,不再只是工作;而是工作。这是关于有意打造社交和协作空间,以培养员工的信任和关系。瓦内萨强调,这种有意的社区建设可以促进员工享受日常体验并提高生产力。
10. 重返办公室政策保持透明
如果疫情迫使我们在家工作,人力资源影响者预测,到2024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采取重返办公室政策。然而,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员工脱离岗位,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引发大规模辞职。在这种情况下,促进保留的关键在于透明度。
奥利亚·雅克日娜Switchee 人事主管、播客、顾问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重返办公室需要与我们在大流行期间转向远程工作时同样的敏感度。员工,尤其是那些承诺全面远程工作的员工,如果被迫回到办公室,可能会感到脱离工作。如果这种转变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大规模辞职。为了提高保留率,透明度是关键。公司必须从招聘开始就传达他们对办公室工作与远程工作的期望。条款的变化和中期就业会侵蚀信任并危及长期承诺。应对这一变化需要开放的沟通和对透明度的承诺,确保员工在这个过渡时期感受到支持。
到 2024 年,公司必须明确阐明他们对办公室和远程工作的期望,确保这些条款的任何变化都能在雇佣关系的早期公开传达。成功完成这一转变需要承诺开放沟通,承认员工的担忧,并在这一变革时期提供必要的支持。
11. 重建人才获取能力
有影响力的人士预测,到 2024 年,公司将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正如 Suzanne 与我们分享的那样,一些公司在 2023 年解雇了太多人力资源人员,这是一个错误,他们将在明年尝试解决这一短缺问题。
苏珊·卢卡斯人力资源顾问兼主讲人
到 2024 年,预计公司会争先恐后地招募更多招聘人员和人力资源人员,因为他们没有提前计划,并且以比其他职位更高的速度裁减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相邻职能部门。到了某个时候,公司就会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
这种趋势是因为公司认识到人力资源不仅仅是一个支持职能,而且是实现业务增长和成功的关键角色。来年,我们预计将看到许多企业积极招聘更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这是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转变,因为公司意识到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团队对于当今不断变化的劳动力队伍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12.社会辅导的兴起
尽管重返办公室政策兴起,但远程工作仍然是一种选择,社会指导成为人才保留、参与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一趋势代表了正式指导计划的转变,通常被认为是有限制性且耗时的。
梁山姆屡获殊荣的雇主品牌顾问、全球主题演讲者和个人品牌教练
未来 12 个月,社会辅导将成为一件大事。随着远程工作的兴起以及 Z 世代寻求更多指导,社会指导对于帮助留住、吸引和培养人才将变得非常重要。社会指导也将成为塑造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正式的指导计划,后者往往更具限制性和耗时。
社会指导将在塑造公司文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与传统的指导设置不同,社会指导在一个更加动态和灵活的框架中运作,鼓励整个组织的有机联系和知识共享。这种方法符合重视协作、非正式学习和实时互动的员工队伍(Z 世代员工)不断变化的需求。
13. 高层领导正在塑造工作动力
职场文化爱好者、Twitter 前副总裁布鲁斯·戴斯利 (Bruce Daisley) 预测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力资源趋势,即高级领导者中社会传染的扩大。这种现象此前在 2023 年裁员期间出现过,预计将在 2024 年重返办公室时再次出现。
布鲁斯·戴斯利职场文化爱好者、两次《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前 Twitter 副总裁
高级领导人之间将会有更多的社会传染。我们在 2023 年的裁员中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也将在 2024 年重返办公室时看到这一点。优柔寡断的领导将使公司对新员工失去吸引力,并且会看到落后的公司失去一些顶尖人才。
领导力将是潜在新员工如何看待公司的决定性因素。优柔寡断的领导层将降低公司的吸引力,并面临顶尖人才流失的风险,尤其是在拒绝采用前瞻性方法的组织中。人们希望看到更具同理心、更脆弱的领导者,他们愿意分享挑战、错误和失败。
14. 重新考虑薪酬和福利方案
在不断变化的现代工作场所中,按薪酬调整将成为常态。2024 年,人民领袖需要重新审视薪酬结构。未来的薪酬需要摆脱过时的薪酬模式,这些模式可能不再与员工在快速发展的领域(如科技)的独特技能和贡献产生共鸣。
费明·迪兹专业演讲家、人力资源顾问、书籍作者
最近,我一直在研究未来薪酬的概念,以支持未来工作带来的变化。我们正在尝试雇用网络员工并以侏罗纪方式支付他们的工资。
随着组织努力吸引和留住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薪酬策略需要灵活、响应迅速,并反映员工的独特需求和价值观。
15. 制定战略性人才方法
人才管理中最常见的陷阱在于将清单误认为是策略。真正的人才战略应该利用企业的独特产品,了解目标受众,并在符合愿景的个人中产生需求。
詹姆斯·埃利斯雇主品牌实验室首席品牌建设者
你的人才战略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它不是一个战略。这是您“必须做”或“技术堆栈让我们做的事情”的列表。战略是要弄清楚如何利用你的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影响力。这通常需要了解是什么让您的企业独一无二。你提供什么,谁会想要你提供什么,以及如何在你真正想雇用的人中产生需求。因此,不要再专注于用应用程序填充管道,或者向人们发送他们不重视的无用内容,而是制定一个策略,让少数人真正渴望您的业务。这才是真正的策略。
到 2024 年,想要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组织必须关注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区别。因此,有效的人才战略应该是量身定制且具有影响力的。
2024 年您应该了解的未来人力资源趋势
2024 年,人力资源领导者将主要关注创造积极的员工体验。对包容性文化、技能建设和社会指导的重视标志着向更加以人为本和动态的人才发展方法的转变。
我们希望行业领导者和专家概述的趋势为渴望应对挑战并抓住未来机遇的组织提供路线图。
现在轮到您了——您将如何将这些人力资源趋势纳入您的 2024 年战略?通过在 LinkedIn 帖子中标记我们来分享您的见解,我们很乐意加入对话!
-
人才战略
【观点】2023年将影响人才规划的3个劳动力市场趋势,人力资源必须采取更全面的人才战略方法
使员工队伍与业务需求保持一致具有挑战性,即使在更可预测的条件下也是如此。当今的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只会加剧这种困难。
组织正在经历动荡的一年,这无疑将影响人力资源团队和人才规划战略。虽然不可能预见每一种可能性,但一些关键问题可能对人才规划的影响比其他问题更大——为此进行规划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探讨将影响2023年人才规划的三个劳动力市场趋势,以及人力资源领导者在面临又一年不确定性时如何在2023年进行人才规划。
经济衰退
紧张的经济已经影响了劳动力市场和组织获取和管理人才的能力。
高利率,房地产市场降温以及大型科技公司持续的招聘冻结导致人们在家中和工作中停留更长时间, Eightfold AI的客户成功主管Shannon Gaydos说:“不幸的是,这使得雇主更难填补空缺职位,尤其是当他们觉得已经耗尽了当地的人才市场时”。
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也促使人们重新评估优先事项。 Eightfold AI客户成功总监Rebecca Warren说:“许多人正在转换行业,重返学校,创造新的收入来源以更灵活的时间表工作,并寻找仅限远程的职位。这些趋势使得用传统方法建立劳动力更具挑战性”。
经济衰退可能还需要公司找到用更少的人做更多事情的方法,但让太多人去省钱是有风险的。Eightfold AI的战略客户经理Colin Emerson警告人才团队要小心裁员,因为当经济回升时,将会出现“招聘狂潮”,以填补职位空缺。
抑制就业的联邦政策
美联储正在寻求对抗美国40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这些政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 Eightfold AI首席经济学家Sania Khan表示:“如果经济继续以这种渐进的速度放缓,并且劳动力市场没有大幅下滑,美联储将在2023年继续快速加息,增加'硬着陆'的可能性”。美联社写道,美联储预计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和可能的经济衰退是抑制通胀的关键因素。
2023年将影响人才规划的3个劳动力市场趋势
不断变化的员工期望
导致人才规划困难的另一个因素是员工期望的变化,尤其是远程工作或混合工作时间表的选择。人们对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地点有了新的期望,他们将为远程角色而战。当他们没有得到它时,他们会离开去寻找其他机会。
麦肯锡在一项关于弹性工作的调查中指出:“当人们有机会灵活工作时,87%的人会接受它”。这种动态在人口统计、职业和地理区域都很普遍。灵活的工作世界诞生于对突发危机的疯狂反应,但仍然是数百万人理想的工作特征。这代表了美国人想要工作和正在工作的地点,时间和方式的结构性转变。由于持续长期的大流行导致的工人人数激增,也可能导致更多的工人选择加入零工(和远程)经济。
人力资源必须采取更全面的人才战略方法
一种方法是将人力资源部门的每个人聚集在一起,制定人才战略。Eightfold AI人才战略和转型主管Andrea Shiah表示:“人们似乎越来越意识到,人才战略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被人才招聘、人才管理、劳动力规划、学习和多样性等不同的人力资源职能所孤立”。这种更全面的方法使组织能够在整个员工生命周期中以人为本。这使雇主能够专注于引进和培养具有适当技能的最佳人才,无论他们是全职员工还是临时工。
但是,建立全面、有凝聚力的系统需要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内通常具有复杂关系的职能部门的合作。对于招聘人员、人事经理和采购团队来说尤其如此,即使他们的角色是互补的,他们通常彼此独立工作。Korn Ferry Institute传播总监Annamarya Scaccia写道:“如果这个人不坚持很长时间,那么招聘人才是没有用的。这就是为什么展望未来,人才招聘和人才管理团队应该更紧密地合作,从招聘过程的开始到职业发展和继任。通过合作,招聘人员和人才经理可以创造一个更积极的员工生命周期”。
人才系统需要更加敏捷
人才团队从大流行中吸取的一个教训是,当出现不确定性时,僵化的系统可能会损害规划。为任何事情做好准备意味着建立更敏捷的人才系统。对于许多组织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关注内部移动性。招聘冻结和劳动力短缺要求人才团队超越外部招聘来填补关键的空缺职位。为了变得更加灵活,人力资源团队需要创建内部人才市场,以找到具有满足劳动力需求的技能和潜力的现有员工。
人工智能将推动人才系统战略
数据是解决人才挑战的关键因素。人工智能和预测分析的使用将在预测中变得更加多产,以帮助确定正确的角色、技能和地理位置,以专注于不断变化的业务。公司领导和人力资源团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解决出现的紧迫业务挑战?
预测分析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帮助人才团队建立内部流动计划。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有关当前员工技能的数据,以便可以考虑他们担任新角色。
人工智能还使雇主能够快速识别当前和未来的技能差距,并提供数据支持的解决方案来弥补这些差距。凭借更全面的采购、更快的技能评估和工作匹配能力,人才智能可确保人才团队能够根据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该技术还通过集中数据将不同的人力资源职能结合在一起,使不同的团队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工作。这建立了团结,并支持更全面的人才战略方法。组织需要所有最好的工具来度过2023年的难关。了解哪些外部力量可能会影响人才规划,开发整体和敏捷的人才流程,并引入人工智能来加速战略人才规划,将使领导者更加敏锐。
-
人才战略
技术对员工体验的影响:数字化VS人性化
大约一年前,我们注意到一个求职面试的新趋势:在面试过程中,会收到越来越多关于雇主技术栈的问题。
事实上,企业的科技实力在求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在我们最近的调查中,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技术工具比干净的办公室等外部环境更重要。这意味着候选人更加重视潜在雇主的技术基础设施。他们甚至有自己的供应商偏好。销售专业人员通常更喜欢特定的CRM系统,而财务专业人员则更喜欢某些ERP或会计工具。
毫无疑问,技术是员工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当今人才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雇主需要在提供应聘者渴望的科技前沿体验和人性化管理之间取得平衡。过分依赖其中一种或另一种,从长远来看都是行不通的。
在当今数字化驱动的经济和世界中,作为人力资源领导者,我们需要面对两个关键问题:
技术在哪些方面推动了企业的人才战略?又在哪些方面阻碍了它的发展?
我们深入研究了技术对员工的影响和作用并得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供领导者考虑。
构建技术驱动的员工体验
技术可以提升员工的整体体验,提供从入职到离职完整体验,留住员工和人才。
员工体验自然要从入职--甚至是 "预入职 "开始。如果做得好,入职可以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而且影响可以持续多年。使用自动化沟通工具,雇主可以确保新的团队成员获得对组织的重要了解,同时让等待加入的新员工或最近加入的员工保持联系和参与。
培训仍然是进行技术整合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员工的专业成长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数字平台提供培训可以发展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员工保留工具。无论是线上进行网络研讨会,还是由雇主或第三方供应商设计的按需课程,技术都是一种可扩展的方式,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的知识库,让员工拓宽他们的技能组合。
将技术的投资和发展与你的员工最看重的东西保持一致,这是构建员工体验战略基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技术使之成为可能,无论人们身处何地,都能获得更多的文件和联系。
虽然投资于技术和尽快推进新工具使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它也为雇主和他们试图培养的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平衡数字化和人性化
今天的技术会让管理者和员工在下班后很难脱离工作场所。它还会使员工无法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有时甚至会使他们行动过快。
当冲突通过数字通信而不是面对面或通过电话处理时,它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人际关系是员工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这个技术主导的世界里必须加以保护和维护。
领导者应该鼓励团队放慢脚步,进行合作。举行面对面的头脑风暴,就需要战略或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或情况征求意见,并明确表示你希望每个人都能贡献一两个想法。经理人在工作场所使用技术时,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习惯,并以身作则,表现出健康的平衡。如果他们在会议期间不断地查看手机,或者在深夜发送电子邮件,那就会给员工定下一个基调,不管他们是否有意,都会效仿。
归根结底,这就是平衡的问题。技术需要成为当今员工体验的核心部分。它将使雇主能够跟上新员工的数字驱动的期望,并在保持日益全球化和分布式的团队更多的联系和任务中发挥作用。
长远来看,未来的龙头企业将是那些提供世界一流技术的公司,它们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帮助员工与这些新的管理工具建立平衡的重要性,最终能够将员工的个人技术实践融入到建设性的工作成果中,达成共赢的健康关系。
作者:吉姆·林克
以上由聪明的AI翻译完成,仅供参考!
-
人才战略
Future of work:应对变化的人才战略和办公环境
劳动力的性质正在快速变化,它与世界上最有力的变革剂有关: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等技术。虽然大众媒体围绕这一话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工作岗位的转移上,但我们认为,在中短期内,只有少数工作岗位会完全自动化。然而,大部分的工作岗位将发生转变,技术支持的自动化将接管结构化和可预测的任务,而人类工人将被要求承担机器无法完成的高附加值任务。新技术也将创造出需要新技能和涉及新任务的工作。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一项研究估计,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所有国家和行业的30%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实现自动化。
由于这些原因和其他原因,明天的劳动力将与昨天的劳动力大不相同。它将是连接的、流动的,并且具有强烈的多样性--跨代、跨文化和跨性别。从历史上看,当技术出现深刻的进步时,如蒸汽机、电灯泡或传送带生产的发明,这些进步大约影响了未来30年的劳动力。二战后,技术发展有了起色,这种加速,加上广泛的社会变革,使新生代人群的跨度缩短到接近15年。
在2019年,我们第一次看到,四个相对不同的时代群体(婴儿潮一代、X代和Y代或千禧一代,以及年长的传统派)共同在各个工作场所运作。而另一个从出生就有互联网连接的一代人Z世代,也在未来十年内接近职场。
虽然这些群体有很多共同点,但他们的差异可能很大。我们认为,如果领导团队没有在战略议程中积极扫描或解决人才和多元化选择问题,那么未来会出现一些麻烦。其中一个问题将出现在婴儿潮一代身上,他们因退休资金不足、健康状况良好和预期寿命延长而被迫留在工作岗位上,试图保住年轻员工梦寐以求的高级职位。毕竟,如今创业公司由23岁的CEO经营并不那么稀奇。那些年轻的数字原住民把工作做得很好也不稀奇。许多人的工作方式也与一代人之前的工作方式不同。他们没有遵循指定的职业轨迹,可能会被安排在角落的办公室,而是进行合作和迭代。他们习惯于24/7连接,并在Slack或Zoom等应用程序的帮助下,他们在团队中工作,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推进产品或想法,而不是个人的职业生涯。
学术研究指出,时代差异可能影响未来职场的六个领域。
通信和技术。
工作动机或喜欢的工作特点;
工作价值。
工作态度。
工作场所/职业行为
领导偏好或行为。
其他研究表明,在个人价值观、心理/性格特征、更替意向和组织承诺等方面存在时代差异。
我们相信,在未来,更大的灵活性将是成功的工作场所的关键,我们看到需要这种灵活性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快。这些变化将影响到如何吸引和获取人才,如何培养、激励和奖励人才,以及如何留住人才。
甚至工作方式的变化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包括越来越多地使用远程办公(在美国,经常远程办公的人的比例在截至2017年的十年间增长了115%,这还不包括自营职业者);越来越多的人在盈利企业和社会企业之间流动(全球招聘机构Michael Page发现,如果他们的Y一代候选人认为一份工作有意义,他们更有可能接受一份薪水较低的工作);以及新型办公空间的普及,在这里进行联合办公。
人才解决方案议程
以下是四个讨论领域,应该成为你今天战略领导力辩论的一部分,在制定方案时必须考虑。
职业发展路径和组织结构调整。从历史上看,企业将团队集中在项目基础上,但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横向的、基于矩阵的团队建设是总体组织设计的一部分。这有利于学习,因为现在的指导是双向的:小辈对资深员工的反向指导变得很普遍。千禧年导师制或逆向指导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正规化的、轻度荒诞的版本,即小辈给年长的同事提供关于新技术、新兴市场和新产品研发的建议。而且它是有效的;公司显然从千禧年的指导中受益。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颠覆性企业,都面临着人才和技能的挑战。归根结底,公司仍然需要技术技能来做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和精算研究等工作,即使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辅助。不过,拥有这种技能的千禧一代越来越少。此外,似乎还有一些复杂的软技能缺口,通常是由长期工作经验建立的技能。令人惊讶的是,教育培训服务机构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千禧一代 "在技术丰富的环境中,在识字、计算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得分始终低于许多国际同龄人。同样令人不安的是,与前几年美国成人调查的结果相比,这些发现代表了识字和计算能力的下降。"
从全局发展层面来看,一家计划数字化的传统公司需要成为任何传统技能型领域的首选雇主,并根据年轻一代不同的工作风格进行调整,因为拥有这些技能的年轻人群体可能会更小,而竞争这些人的公司数量会更多。如果你是Y世代或Z世代,拥有一套传统的技能,你将有广泛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创业的选择。如果人力资源部门预期的是一场人才战争,而不是制定新生代人才解决方案,那么那些组织将面临严重的人才获取和保留问题,以及成本问题。
未来工作的技能和能力将大不相同,员工的参与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这种模式的转变不仅会对招聘和保留政策和程序提出挑战,也会对持续的学习、发展和培训提出挑战。2017年麦肯锡对9个国家的年轻人和雇主进行的调查发现,教育系统没有跟上工作性质变化的步伐,许多雇主表示,他们无法找到足够的具有所需技能的工人。40%的雇主表示,缺乏技能是造成初级职位空缺的主要原因,60%的雇主表示,新毕业生没有为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世界经济论坛指出,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基于在线平台的就业和自由职业的日益增长。他们的工作表明,到2025年,将有超过5亿人从数字连接的就业中受益,2018年有近6000万美国人从事自由职业。
注意代沟和压力。X世代在数量上比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要少得多,他们既有野心又有数字技能,并且正在敲打担任高级工作的婴儿潮一代的大门。我们也看到,对于如何最好地融入新的Z世代工人的规划非常有限,他们从2015年开始抵达高等教育和工作场所,并将在2025年抵达部队。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Z世代表示,与X世代或婴儿潮一代相比,拥有一名千禧一代经理是他们的首选。"
作者:伊恩·伍德沃德·帕迪,帕德马纳班·萨米尔,哈西亚·拉姆,查兰
由AI翻译完成,仅供参考
-
人才战略
多元化绩效管理助力人才战略 | 复星外滩金融中心绩效项目正式启动!
2020年7月21日,复星集团旗下上海复星外滩置业有限公司(外滩金融中心)携手易路人力资源科技召开了【数字化人才绩效管理】项目启动会。这是继复星人力资源全球共享中心薪酬项目之后,易路助力复星集团人力资源数字化升级实现其人才战略的又一重大项目。
复星集团步入数字化转型的赛道全面发力,人力成本控制和组织绩效管理是其发展未来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易路非常重视此次合作,召集产品、研发、项目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启动会。在此之前,易路已经为复星集团旗下及投资的19家企业提供了全面薪酬系统People+,助力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中台的搭建,构建全球薪酬管理服务能力,促进业务成功。作为人力资源科技领域的创新型领导者,易路将与复星集团共同打造更加融合的人力资源生态,提升整体服务效率。
复星外滩金融中心副总裁张望表示:“外滩金融中心是多元化复杂的绩效管理模式,公司希望能结合OKR和KPI来达成绩效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员工使用简单,管理者展示方便的目标。该绩效项目上线后,期待以绩效为轴心把其他数据联动起来,指导2021年的战略目标。”
基于易路在科技赋能人力资源领域丰富的经验,双方围绕精细化的薪酬管理,聚焦长远的企业竞争优势,提出复星外滩金融中心绩效项目以下几个创新点:
● 指标的动态调整:根据业务需求可实现绩效目标指标的动态调整,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 绩效管理驾驶舱:结合业务场景和业务数据,提升绩效管理驾驶舱的饱满度,给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洞察和宝贵经验。
● 极致的用户体验:以界面的友好度和流程的流畅度为目标,打通绩效管理与职级体系。通过人员行为数据的分析,为未来的人才地图和人才晋升做准备。
复星集团人力资源数字智能负责人,复星星服副总经理高旭业表示:“复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希望和有技术、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合作伙伴共建极致产品。要深入贯彻集团数字化战略,运用数字科技赋能员工,给员工极致体验,同时帮助员工成就自我。”
易路集团董事长王天扬对于复星集团的信任表达感谢,并表示易路将与复星携手,秉持共创共赢的心态做好数字化人才绩效管理项目。将外滩金融中心的数字化绩效管理项目打造成集团标杆项目,推广至复星其它生态企业。“今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项目启动,更是复星外滩金融中心人才战略数字化转型的新开始。”
易路人力资源科技:
易路成立于2004年,拥有十多年企业信息化服务经验积累,是中国领先的以薪酬管理为核心的一站式人力资源软件和服务云平台,覆盖员工「选用育留」全生命周期。系统获得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制定、由安永审计通过的数据安全认证 SOC1 & SOC2 & SOC3(SSAE18)。2020年7月完成C3轮融资,历次主要投资方分别为华兴新经济基金、高瓴资本、SIG 、钟鼎资本等。
复星外滩置业有限公司:BFC外滩金融中心作为“蜂巢城市”核心代表作之一,是外滩金融集聚带核心位置体验式复合型综合体,也是复星蜂巢在上海的又一力作。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420000平方米,以时尚、艺术、设计为三大核心元素,涵盖办公楼、购物中心、艺术中心、酒店、健康管理五大业态。
-
人才战略
劳动力分析技术公司Claro Workforce Analytics筹集到110万美元的新资金加速增长
2月27日,Claro Workforce Analytics是一个独特的劳动力分析平台,帮助企业提高员工敬业度,减少自愿离职,并更快地发现多样化人才。融资所得将用于加快产品开发和客户拓展。此外,贝塔贝雅的Jim Feuille将加入Claro的董事会。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继续改变着人们交流和思考职业的方式。从人才获取到员工参与,这种模式的转变为将可操作的、数据驱动的员工洞察力推进到所有人力资源战略的前沿铺平了道路。最近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趋势;根据Transparency 市场研究,劳动力分析市场预计将以10.8%的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达到24亿美元。
为了利用这一趋势,Claro扩大了销售和市场营销的力度,并聘用了一些关键的新员工,包括Craig Katz担任高级销售副总裁,Jarrell Chalmers担任市场经理。
Claro独特的技术平台使组织能够结合内部和外部的劳动力洞察力,充分利用集成劳动力分析的力量,帮助吸引不同的人才,留住有价值的员工。普华永道(PWC)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63%的首席执行官表示,技能的可用性是一个严重问题”,而“93%的首席执行官表示,他们认识到有必要改变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策略”。
威尔逊(John Wilson)表示:“为了在当今的全球就业市场保持竞争力,高管层和人力资源领导层应该就公司的人才战略达成共识。”他接着说,“Claro技术使我们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包括识别和留住不同的人才,提高员工敬业度,以及进行劳动力供求规划。通过Claro,我们为客户提供相关的、可操作的人才市场洞察力。”
Claro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调整和丰富不同的信息和专有的元数据,包括新J-Score®,已成为标准的在线测量工作寻求行为。领先的组织越来越多地依赖于Claro独特的人才洞察力来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Claro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贝格尔曼(Michael Beygelman)表示:“Claro的客户正在利用我们先进的人才市场地图和分析工具,帮助他们在这个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中识别和留住顶尖人才。”Beygelman继续说道:“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Claro技术来加强传统的员工敬业度调查,帮助识别潜在的人才保留风险,并对潜在的职场偏见进行预警。”
“Claro正在开发一种独特的技术,帮助企业在人才市场和员工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法尔茅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Falmouth Ventures LP)董事总经理、Claro董事会主席丹尼尔•弗劳利(Daniel Frawley)说。Frawley继续说:“数据讲故事正迅速成为开发和交流商业战略的首选方式,而劳动力分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Claro在这个新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Claro Workforce Analytics Aims To Accelerate Growth With New Funding And Strategic Hires
-
人才战略
人力资源和L&D专业人员如何更好地协调2019年的发展目标?
文/Charles Jennings
从工作中学习
从人力资源和L&D专业人员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和我们自己)认识到,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发展目标会议中确定的发展需求,而不是提供正式培训。
对于许多L&D专业人员来说,一个痛苦的事实是学习越接近使用点就越有效(见图1)。当他们在年度发展目标设定会议中做出决定时,这应该影响每个人。
图1.随着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实现的价值增加(版权所有70:20:10学院)
如果学习越接近使用点就越有效,那么学习在日常工作流程中发生的可能比在远离它时更有效。语境是王道。内容有时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当然,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一点,但许多人仍然同意不考虑调整背景的发展目标。如此多的目标只是设计为无效或失败。
正如英国作家和哲学家奥尔德斯·赫胥黎所说的那样,“你可以用以下的话总结每一个曾经生活过的男人和女人的历史,‘我看到越多越好,并且越认可,我追求的就越糟糕’。”
如果我们考虑一下当我们观察到一个孩子学到新东西的情况,或者当我们回想起我们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答案会立即变得清晰。我怀疑我们中极少有人看到过父母先向孩子解释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然后才让孩子第一次骑上自行车。如果我们见识过这个,我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教学方式!
大多数父母只是帮助孩子骑上自行车并扶稳,指导或哄骗孩子“继续踩踏板!”。最后的结果,毫无疑问是在经历了几次翻滚和撞击后,孩子不仅了解如何保持直立在自行车上,而且还了解牛顿的第一定律(惯性:运动中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保持运动,并且在同样的方向,除非受到不平衡力的影响。)
掌握从工作中学习
通过我们的年度发展目标,我们在利用工作场所学习机会方面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学习”被许多工人及其管理者,甚至许多人力资源和L&D人员广泛误解。
不仅许多人发现很难将“学习”与“学校教育”分开,而且对学习行为改变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往往缺乏。
如果我们提醒自己“学习”只有在我们的行为发生变化并且希望我们的表现得到改善时才会发生,我们可以走出那些培训思维模式,进而找到许多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提高绩效。
专注于培养员工的经理人可以提供更好的结果。
大多数学习都是通过经验,接触他人和反思来实现的
我们可以将大多数学习的方式分为四个或五个基本类别:通过经验和实践; 通过对话; 通过观察和获得他人的帮助; 通过反思。
埃里克坎德尔——杰出的医学研究员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学习和记忆工作,将学习描述为“从经验中获取新想法并将其留作记忆的能力”。每个L&D专业人员都可以通过将这个定义保留在他们自己的记忆中并调整他们的开发工作来将“经验”融入他们所做的一切中。管理者也需要理解这一点。
制定职场学习发展目标
制定工作场所发展目标的一个共同障碍是设计许多人力资源部门为支持发展目标设定而提供的表格。
这些往往侧重于“培训和发展”而不是绩效改进,侧重于投入而非产出。糟糕的人力资源模板设计可以立即让管理人员“更好地”思考日常工作中更广泛的发展机会。
克服这一障碍的一种方法是忽略您的标准开发模板(除非它是少数经过调整以鼓励工作场所开发的模板),或者,影响人力资源部门制作一个模板,鼓励管理者在日常工作流程中寻找发展机会。
一些组织已经修改了模板,鼓励和推动工作场所开发活动。下面的图2是一个例子。
对开发目标模板的简单更改,例如在此示例中,为“工作场所体验”提供了两个框,而只有一个用于“正规教育”,可以帮助推动新行为,支持开发作为日常工作流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依赖于正式学习干预。
一些管理人员将发展目标设定作为人力资源流程和表格填写练习。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只是希望完成表格并继续完成工作。像这样的修改模板可以使他们的工作更容易,并产生更有效的发展成果。
图2.帮助关注工作场所开发活动的示例开发计划(版权Charles Jennings)
为什么设定发展目标对管理者很重要
专注于培养员工的经理人可以提供更好的结果。
Gartner 最近的研究发现,那些“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的管理人员,[或]将员工与团队中或团队中更适合该任务的其他人联系起来”的员工大概率上比那些没有的人表现出色。
公司执行委员会(现为Gartner的一部分)早期的年度员工发展调查研究(为CEB会员发布为“作为员工发展代理人参与管理者:最大化经理人领导的发展的影响”)发现人们向通常专注且有效地发展自己团队的管理人员的表现优于他们的无效团队,达到27%。
一旦人们开发出新的能力,他们将继续年复一年地提供更大的价值。
不仅性能显着提高(实际上,为有效开发团队的经理人工作的人每周产生的工作量超过额外一天的工作量),但保留率显着提高(企业高管报告增加了近40%)。
此外,员工满意度和承诺/参与度更高(在同一研究中增加37%),甚至员工适应性(在变革期间继续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也显着增加。
因此,重点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为员工制定和商定发展目标,这是非常必要的。
员工发展是一项战略要务
人力资源和L&D专业人员需要承担的一项责任是与经理合作,帮助他们了解他们根本无法想到卓越运营与发展员工之间的权衡。
许多管理人员完全专注于实现其运营目标。卓越运营显然非常重要,如果管理者忽视对团队发展的责任,则会产生重大的长期后果。
卓越运营可视为一种策略。运营目标通常按年度周期设定。发展人才是一种战略。一旦人们开发出新的能力,他们将继续年复一年地提供更大的价值。成功的经理人都关注两者。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How can HR and L&D professionals better align development objectives for 2019?
-
人才战略
Tony观点精彩分享:“每个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跳入不同的游泳池玩一玩。”
文章导读
分享人:原顺丰、大众点评HRVP-Tony
分享主题:CEO的人才观
精彩观点呈现:企业分为黑海,蓝海,红海三种类型。黑海是未知的世界,黑海的人需要不断摸索,找到方向,才能进入蓝海。蓝海企业用户体验处于领先地位,需要把握技术、人才、市场,筑造高壁垒,保持领先地位,这样才更加容易进入红海。进入红海,竞争激烈,追求比别人做的更加优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嘉宾演讲:
首先感谢大会主办方!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跟前面的有点不一样,前面谈到了机器人招聘,所以大家觉得做人力资源的工作,将来会受到AI的冲击。但其实如果今天大家的视野拔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不要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公司的人才获取专家或者一个招聘的总监,或者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而是把你自己的视角放到CEO的视角。不管是在传统的跨国企业、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中国的民营企业,以华为、海尔、联想为代表,还是在新兴的经济当中发展起来的一些企业,比如说第一波的腾讯、百度、阿里,以及刚刚在美国上市的拼多多,还包括接下来要在香港IPO的这些公司。你去看这些CEO的身上,只有将视角放在对人的关注上,才能帮公司招到更好的人。
今天早上很多嘉宾讲的是帮公司找到更好的招聘人的工具。找人有各种手段,用大数据等。然而,到最后招人也还是最是有风险的。比如说,你一辈子跟一个人在一起也会有风险,找到一个老婆、找一个先生,哪怕是你自己的孩子,有可能将来也无法和睦共处。所以人这件事情没有办法完全的科学化,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我上次在美商会演讲,我全部用中文讲的。演讲主标题是CEO的人才观,我还用了一个副标题,副标题我用了黑、红和蓝。大家可以猜这代表什么,你们可能听说过红海和蓝海的表述,但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做黑海,以及黑海里面人才的战略是怎么样的?
我曾在很多不同的公司任职,其中包括大众点评,去年上市的顺丰,IBM、可口可乐,万达等全世界前几百强的公司。我接触过王健林,大众点评的张韬。回到黑海的话题,黑是什么?一片迷茫,不知道方向,充满恐惧感和挑战,但冲出黑暗就不一样了。这个黑海里面是怎么样的?这个黑海世界是怎么样的?——未知的,什么对你来说都是未知的。应用到商业领域,你看什么样的公司是在黑海的世界里面玩的,什么样的公司?
在黑海世界玩的企业通常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公司整个业务发展的前进道路上,你一定会看到很多的威胁和障碍,这也是一定的。
第二,也许公司创始人本人还未找到方向。他只是觉得这件事值得去做,还有一颗这样的初心,所以很多创业公司说不忘初心。
第三,他们内心有焦虑感。请问在座的如果你是跟随一家创业公司的老大,每天没日没夜的去招人,考虑产品的逻辑,画用户的肖像图、产品的线路图等等,但一次次尝试都失败了,就会产生焦虑,对不对?
在这种情形下,作为一家公司,你要知道公司创始人或者CEO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的终极目标就是不管怎么样,尽快获取哪怕是最小的胜利,一次小战争的胜利,而这个胜利哪怕要花很大的代价,他至少看到了曙光。为什么呢?曙光的力量。在黑海中一旦有那么一小促的火苗被发现,他至少知道有亮光,追过去,接下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光明。
所以黑海这种类型企业的CEO,一定是希望他的团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给他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小胜利,否则大家一直沮丧下去,人的信心会受到打压。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怎么样的人?在这种团队里面,就是在黑海里面,我们的人才战略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也写了5点应对的方法。
第一,你所需要的人要有耐受力、忍耐力,人的耐力很重要。大家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就是非常有耐力的。一个人在海里面没日没夜的漂流,漆黑一片,没有耐力,人会精神崩溃的,也就不会有这部优秀的作品与大家见面。另举一例,为什么把一个犯人关到小黑屋?因为对犯人最大的惩罚不是让他暴晒,而是关在小黑屋。你跟一群犯人关在一起不会怎么样,因为人有互动。所以忍耐力要放在第一位。这个时候需要的人才都是要有坚韧不拔的定力。
第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近代的商界里面确实有很多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这些人耳熟能详。最近在香港上市的小米,我觉得企业里都是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至于他做的优秀不优秀,我们不讨论,但至少今天这些人走出来了黑海,就是说他不服输、执着、专一、不放弃,同时他考虑的大战略也得到了落实。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家,在给投资人做路演的时候,他可以在路演上演讲。当你关起门来跟研发团队做产品的时候,他也可以滔滔不绝,一起去PK和讨论,这叫做企业家精神,这绝对不是这个人表面讲了多少励志的东西,而是自己肯脚踏实地去做。我的大学同学张韬,我觉得他是非常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他毕业于美国沃顿,生病辍学去了美国,当时一心要去,到了美国他觉得,我与其在中国做一个电脑顾问,还不如来中国自己创业。
第三,跟毅力有点像,要有反弹力。意思就是说你有没有反弹的机会,哪怕你今天被这个浪打下去了,你还可以再爬起来,把帆布的漏洞补好,不让船沉下去。有的人一巴掌打下去再也不能创业了,有的人创业是屡战屡败,这种人是有反弹力的。我相信你们最近也看到了很多的报道,新北大的王津就是非常有反弹力的,股票今天涨十几块,明天跌二十几块公司的CEO,这个人就是超人,就是钢铁侠的人。
前面三个都是在讲内在的品质。
第四,通常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条条框框的边界和规则如果太早去设定这家公司一定走不远,你要放开手脚去拼,因为这个时代是不会等你。如果当时滴滴,快滴创业初期,先讲我们的游戏规则怎么样,没办法拼。中国是一个丛林法则的国家,谁先进来谁就可以赢,但是美国不一样。中国有很多的互联网模式是模式的创新不是技术的创新,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开始走技术创新的这一条路,比如区块链等等,包括滴滴也是的。美国硅谷大多数企业,基本上是科技为先,不管是做人工智能还是做大数据也好,且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最后一点,他不希望招太多的庸人,他只要招一到两个或者两到三个最顶尖的人,跟他一起去“打仗”,而这些人必须要跟他有同样的气质。不管今天在座的是猎头还是公司的HR,还是公司任命你做HR的工作,如果你去帮一家企业的创始人、创始团队去选人,我觉得你应该去选这样的人。
能够在黑海里的人,永远是有热情的,还有非常饱满的热情,永恒的热情,如果没有这个热情,那就是等死,就是随波逐流。
进入到红海,虽然竞争激烈,但大家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玩家有很大的市场,但还是残酷的。这个领域里面的公司已经有了一套设定的游戏规则,玩家都知道这个行业应该要怎么样玩。
其次,在所有的商业战场上,从产品研发到最后的出产等等,线上线下每个地方都在角力、都在拼。之前在几大视频网站拼,最后就合并了。比如,美国的优步到中国来开拓市场,最后中国把美国的优步给合并了。美国的人很有意思,一旦你加入某个行业,你在这个行业玩的话,美国就觉得我不要跟你一起玩了,我就去玩别的行业了。中国人,你玩我也玩,所以中国的街都是一条街。美国人是你们都不要玩,你到我这里来玩,我会把你们都给合并了,然后你们再到我的平台上来玩。你会发觉很有意思。中国有足够大的民生市场,就是老百姓可以玩的,因为我们有议价能力。一旦有一家独大的时候,我们的议价能力反而没有了。所以现在是我们的红利,现在的红利不在美国。
再往下看,他们也会思考WIN-WIN,就是这些大佬合并了,比如优酷和土豆的合并,太多的案例了,但是双赢毕竟是少数。很多企业是直接吞并,或者直接让你崩盘,所以在红海里面玩的人是很强悍的。在黑海里面玩的人也不是人,都是神。
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不同于传统行业,现在的行业比拼的是你快速获取客户的能力,以及你的运营和迭代能力,你的获客能力也是资本。不管怎样,任何一家公司最终都会需要所谓的人工成本、运营成本等等。在红海里面能够胜出的人一定是希望最后可以跟别人做的不一样,但这个一定不是创新,有创新的一定是迭代。当初我们都在做团购的时候,那个时候拼的很厉害,但是一旦有人做的一点点不一样就可以把别人都比下去。
要比别人做的更好,在红海里面只有永远追求比别人做的更加优秀。在红海里面的人才战略是:
你一定要成为在行业里面能够找到最优秀的,每个专家领域里面最顶尖的高手,这个需要非常具有经验。因为红海这个行业已经是一个沉淀的行业。
还有就是你要更加强调超前执行力。当大家在“打仗”的时候,但凡有一支军队执行力出问题了,他就会被你打败。所以你的规则一定要写的非常完整,因为“打仗”你的员工是很累的,所以你对这些员工的激励方式要及时。黑海不一样,可以长远一点。
最后一点,你除了招人,对于红海里面的玩家更多是要保留人才,因为在红海里面是“打仗”,打仗的时候还有时间浪费吗?
在蓝海里面也有这些特点。
第一,一家企业在蓝海里面玩儿他并不传统,蓝海的企业所面临机会不像黑海什么都不知道在摸索,蓝海是知道这个机会已经被认可,可以去做。比如说健康医疗,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去做所谓的医疗健康,高科技,将来的医生不一定是真正的人,一定是人机结合的。现在已经在做了,人造皮肤已经在硅谷出现,研发的科学家是一个华人女性,这个皮肤是可以呼吸的,烧伤的人将来不需要自己再移植一块皮肤上去,可以给你人造的。
第二,蓝海的人一定要创造价值,他们所有的驱动点来自于为这个社会和人类创造价值。创新力在这样的企业是要达到一定高度的,这是重要的核心点。对在蓝海里面的企业来说,用户体验已经跑在前面了,他不怕,所以他需要我们员工更加的呵护,不管我2B还是2C,或者是2B和2B。
第三,任何一家蓝海公司必须要有差异。对于蓝海的企业来说,他越早建立壁垒越好。企业已经够领先了,机会也存在了,现在就看你能不能把握技术、人才、市场,把你的壁垒筑的高一点,使得你的追兵不多,这样才更加容易进入红海。
所以怎么做呢?在蓝海里面我们的人才战略是:
领导者一定要果断决策,市场不等你。
第二,他要充满能量和热情,这是可以感染到他的团队,或者说你招聘的人要充满正能量和热情,可以感染周围的人。
第三,有一些非常垂直领域的人才、专家。术业有专攻,不只是一点情怀,有企业家风范就可以玩儿了。因为需要这些人筑壁垒,并且把自己的壁垒建高。
横向需要贯穿到整个公司管理各个岗位的一些复合型人才,因为这些人去帮你做融资、谈判、合作伙伴、做平台等等。
最后,这样的企业一定是可以给弃权、给激励。最后跟雷军可以一起玩到小米上市,OK!小米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雷军在上面,下面的人不会追随。小米今天不一定是在蓝海,有些领域在蓝海,有些领域早就已经在红海了,也许也可以尝试黑海。每个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跳入不同的游泳池去玩一玩。
所以当蓝海中的企业最终能够实现他们的抱负,这些梦想都会实现了。所以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就是继续游泳,不要被淹死,活着就不错了。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节选自727招聘科技嘉宾发言,未经嘉宾本人审阅,仅供参考!
-
人才战略
资深HR分享:没品牌、没资源、没未来,我如何在一个月内为滴滴创业初期时找到500位大牛?
创业公司一没品牌,二没资源,三是不确定的未来,要说有什么,只剩创始人的梦想和嘴了。谁该为创业企业的招聘负最大责任?创业公司拿什么和大牛谈?如何打造狼一样的招聘团队?
近日,优客工场执行合伙人辛琳琳在「约局」开启分享局,独家分享滴滴等独角兽企业在创业初期的人才战略。
分享人:辛琳琳 优客工场执行合伙人
2000年-2010年,大部分招聘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用智联、51job、英才这样的渠道找到相应的候选人,2000年-2005年,沟通会比较难,因为那时候很多人还在事业单位,去创业或者到一个私企对他们来说是艰难的决定,到了2011年-2015年,我们发现需要招很多80后,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开始有了选择工作的意识。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比较慢的阶段,互联网人才招聘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我们可以招聘应届大学生进行培养,百度、腾讯招的应届生比例是非常高的。现在人才市场上不错的技术人才,基本上是在那个体系里培养出来的。
最近两年,我发现招聘越来越难。滴滴的兴起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才开始变得难找,同时创业的大环境非常好,国家给了很多扶植政策,很多人自己创业了,你会发现,一个好的人才特别难找,甚至90后都不太容易找到,不是说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你想要的特别优秀的人。
我根据自己的从业经历,总结了创业公司招到大牛人才的几个要点:
1、速度决定成败
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机,一年前APP的版本更新频率在一个半月左右,但是近半年你会发现APP更新频率在两周到一个月之内,这说明研发团队更新迭代的能力更强,这个时候如果招聘的速度跟不上的话,业务就可能被击败,如果你正在或者准备做互联网业务,速度是你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同时,计算机网络、云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工作、交流成本越来越低,你很容易找到好的候选人的信息,这在2010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只能通过网才或者熟人,或者打陌生猎头的电话,或者直接到公司去挖,但最近几年,你会发现,脉脉、Linkin、拉勾等许多人才共享的软件,大量的人才信息曝露在网络上,找到你想要的那个人并不难。
在你能轻松找到人才联系方式的同时,你的竞争对手也能很快找到他们的信息。这个时候两点很重要:一是你的速度是不是够快,是不是第一个跟他沟通的;二是你的诚意足不足,能不能吸引牛人加入你的团队,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老大,或者公司老大往往是吸引人才的关键点。我在好未来教育集团的时候,重要的岗位我都会邀请CEO来做面试,第一是对人才的尊重,他会觉得倍感荣幸,对团队更有信心;第二老板的态度决定了业务的发展,他会觉得这个业务是老板非常关注的,因此愿意做更多的事。所以速度和态度决定了招聘的成败。
2、精英文化
你会发现一个人的情商会逐渐提升,而智商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招聘的时候,尽量选高智商的人,说白了就是聪明人。我们定义的精英是复合型人才:对商务的敏感度、对市场的感觉、对自身业务的要求,对上下游关系的处理,还能做一些你想不到的业务,如果能找到这样一波优秀的人,哪怕是一两个,之后再去吸引好的人才是很容易的。
我们把人才分为ABCD四种等级,最优秀的精英是A类人员,往下有B、C、D,我们宁愿招一个优秀的A,哪怕花两个B的价钱,也不要招两个B,为什么?因为B类员工会增加其他的负担,而A类的员工可能远远超过两个B的员工,可以帮老大减轻很多负担,很多你没有想到的地方,他能想到,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公司是否有精英文化,取决于老板的心态。如果你想成为谷歌那样的公司,你一定要招最优秀的员工。
3、聚集效应
今天你要招一个A类员工是非常难的,因为很多A类员工都自己创业去了,你能否在第一时间找到他们,并且留住他们是非常大的考验。A类的员工更愿意和A类的员工在一起工作,优秀的人会吸引优秀的人,而B类的人可能不会找B类的人,他会招聘C类和D类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因为A类的人足够自信,希望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交流,你能听懂我在说什么,而不用担心被抢了风头,因为他足够自信,就像谷歌、百度最初的那一批员工;相反,B类的员工会有不安全感,你来之后会不会挤掉我?或者让我的工作很难做?所以他往往会招聘C类和D类的员工,一旦招了C类和D类的员工他就会不断提出需求,说他的工作干不完,需要招更多的人,这个时候,老大要判断几件事情:
第一,他的产能是不是足够?有些人没有100%饱和,如果没饱和他还在要人,就要考量一下;第二,如果他不停要人,你可以看一下他招的人都是什么人,是不是能力很一般?刚才说了速度决定成败,一个软件的开发,如果不能切中要害,往往要走很多弯路,这样一来,别人就可能跑在了前头,本来很有优势,来回折腾几次之后,反倒落后了。你丧失的是机会优势,你要花原来十倍的成本去追赶。
我们招聘的同时也要防止竞争对手挖走我们的人。员工保留是很关键的一部分,你的保留计划好不好,给员工提供的生存环境、激励环境好不好,同样是吸引大牛加入的关键点。
4、游戏化招聘
你会发现,已经很难用传统的方式去招聘90后了。如果你现在还在用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手段,是完全看不出这些孩子的能力水平的。为什么?因为百度、谷歌已经教会他们,要在第几个发言,发言说些什么,才能被企业的HR关注,很多学校的就业导师也会教孩子们怎么应对面试,把孩子教成了面霸。
现在90后里也有一些大咖、牛人,我在滴滴的时候,滴滴的产品总监就是一个89年的孩子,这个时候用传统的方式是达不到吸引他们的目的的,要用一些游戏化的手段和方式招聘相应人员。
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滴滴做的快速招聘、游戏化招聘的过程。
我刚去滴滴的时候遇到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外部环境,4G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催生了很多创业机会,我们在跟一些大牛沟通的时候,他自己就要去创业,还有就是我们在吸引他的时候,他很快就被其他的公司挖去了;
第二个问题是业务部门的问题。首先,业务部门对自己的产能和人员能力、效率没有很好的评估,他们每个月会向我要大量的招聘,第一个月要招两百个岗位,当时我们的招聘团队有五六个人,积累到第四个月的时候,是七百多个岗位需求。大家都很被动,业务部门觉得招聘部门没有很好地支持到他们,我们也很委屈,七百个岗位,你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人?为什么招聘的人干到十点,业务部门的人七点就下班了?其次是业务部门对岗位需求不清晰,有时候可能面到第十个人的时候,他才知道原来不是要这样的人,他才能说清楚他需要什么样的人。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的招聘团队也会有问题。滴滴当时是一家创业公司,变数很大,我们的HR小伙伴非常累,因为没办法吸引牛人,经过反复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大数据是滴滴未来发展的关键点,于是我们启动了海外招聘计划,去美国招聘大数据人才。
我们从浙江大学挖到了第一个牛人——何晓飞教授,他是大数据方面有名的专家,在全球排名前十,刚才说了精英文化就是优秀的人吸引优秀的人,挖到了何晓飞教授之后,我们通过他开启了在美国的招聘工作。
当时我牵头跟LinkIn合作,策划了一个游学活动,我们拜访了硅谷有名的企业,如Facebook、LinkIn、Twitter等等,我们只做技术交流,没有提招聘的事情。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请何晓飞教授和我们的CTO来做沟通,让他们去讲滴滴未来大数据的发展,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去吸引人才,当我们回国之后收到了大量的简历,滴滴现在的大数据中心,就是在那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我们运用精英文化和聚焦效应招聘的典型案例。
最后我要强调一点,业务部门的领导是最重要的HR伙伴。这一点各位一定要传达给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现在很多人觉得人没有招到是HR的事,其实不是。招不到人HR部门有责任,但是业务部门也有一半的责任,为什么?因为业务部门要出面吸引同质的伙伴,这是很关键的。
Q&A
1、滴滴创始人本身就有BAT背景,关系很强大,对于不知名的小创业公司,如何吸引大牛人才?
辛琳琳:首先,我到滴滴的时候,滴滴还是一个不被认可的小品牌。有人说滴滴创始人从BAT出来的,其实不是,当时我们招聘的时候,很多大牛并不认可滴滴,觉得滴滴只是一个小的APP。
我当时把整个百度的大数据中心挖了一遍,很多人是不愿意过来的。我们当时挖了一个二类的牛人,承诺给他50万年薪,最后他还是被一家互联网媒体公司挖走了,所以在吸引人才方面,雇主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次我要强调,业务部门需要出面。HR的首要任务是找到这个人,把公司未来的发展展示给他看,然后用一些激励的手段和诚意打动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很多,包括和大咖原来的公司做沟通和安抚。
总之,在雇主品牌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HR要先打开局面,找到相应的人,然后业务的老板一定要冲在前头,跟HR打配合,挖这个人。
2、招聘人员如何打开局面?
辛琳琳:我用好未来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当时用了一个很笨但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不断对想要招聘的人才进行画像,我们分析了BAT和360,把他们的组织架构、各个条线的负责人情况摸了个遍。
你在找这个人的时候,心里一定要给他一个画像,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跟团队怎样配合、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不是盲目地去找一个候选人。
HR也不是所有的业务都懂,一下子招到合适的候选人是很难的。我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找人聊,找这个行业的十个大咖去聊。比如我跟十个产品总监聊完以后,我对产品的理解和原来是不太一样的,我会非常清晰我要什么样的人,所以想吸引好的候选人,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在不懂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去谈。面试的量要稍微大一点,但必须是符合要求的候选人,精准地吸引和招聘,而不是简单扩大范围。
3、对于大牛级别的候选人,有什么好的激励方式?除了给股份之外还有其他的激励方式吗?
辛琳琳:给股权是一种方式,但一定要看这个候选人是否合适,我们之前也遇到过,比如给了股权之后发现这个人不合适,他并非技术不好,可能是和团队的沟通不太好,这会很尴尬,所以股权的授予要非常谨慎,什么时间什么方式都要考虑。
对大牛人才的激励,第一,要看他的诉求,很多大咖的诉求是梦想,即这个事情是不是他想做的。到了一定级别之后,他不会对钱有太多的要求,金钱已经不是决定他去留最重要的因素;第二,跟谁很重要,老板是什么风格、能够给予牛人怎样的机会,跟着他有没有发展;第三,整个公司的业务发展很重要。最后才是钱、股权这样的东西。
4、你的招聘团队有没有一些游戏化的招聘手段?在滴滴一个月完成七百个招聘的压力下,有哪些让团队参与进去的游戏化手段?
辛琳琳:滴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叫对赌,我们很多部门跟老板打赌,有的拿到钻戒,有的拿到车,当然也有对赌失败去裸奔的。当时我们部门为了提高效率激发潜力,就跟老板做了一个对赌,说如果我们五六个人在一个月内完成了500多个招聘,就去济州岛旅游,如果输了,HR小伙伴就要穿着泳衣办公一天。当时提出这个对赌还是蛮震撼的,一个月招五百多个人,当时很多业务部门都等着看我们笑话,当然他们也会帮助我们。
整个过程还蛮嗨的,我们用了一些非常细致的项目管理手段,比如每天检查进度、每天问责、有激励性的评分表,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工作的进展,有一个共享的平台,把我们每天看过的简历在微信群和公邮里共享。
到了最后还差一百多份简历的时候,大家其实是很紧张的,于是我们调动了业务部门一起周末加班做招聘,因为是集中招聘,当时整个团队士气高涨,团队之间的信任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就是我们采用的游戏化的招聘做了对赌,最后发出了530个offer。
5、在招聘大牛的过程中,怎样的沟通方式会比较有效?
辛琳琳:找到牛人后,要看他当时的状况,可能分两种:一种是根本不想动,那么你要跟他成为朋友,然后反复沟通和交流,把你公司的情况反复植入;一种是他本身有一点点意向,对你的项目也没有排斥,那么你要看看他具体想要什么,刚才我说了,梦想、老板、公司、收入,他到底想要什么?了解了他的需求之后,你抛出橄榄枝还是很容易打动他的。
6、有没有成功吸引大牛的案例与我们分享?
辛琳琳:我跟大家讲讲我是如何吸引好未来的CFO的。好未来又叫学而思,是继新东方之后的第二大教育培训公司,布局很强,一直在整合上下游的投资。当时正好是我们前CFO的劳动合同快到期了,他希望回到美国硅谷的一家公司工作,于是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申请。
我问老板想要什么样的人,他提了几个要求:一是这个人要有投融资背景;二是能够管理财务体系;三是对互联网非常熟悉;四是年纪不要太大。
在推荐互联网背景候选人的过程中,我问老板:你最欣赏哪些公司?他说携程的CFO就不错。于是我从他那里获得了五家他认为做得非常好的公司CFO人选。其实他给了我一个画像,这些人的气质符合老板的愿望,所以就去找一些风格类似的公司。
因为CFO这一岗位的重要性高、决策比较复杂,在我跟这些CFO聊的过程中,我没有上来就告诉他们有个机会要不要考虑,而是先跟他们做一些生活类的沟通,看看他们最近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如何,来判断他们是否有可能对我们的职位感兴趣,有的话我才会抛出橄榄枝。对于我没有接触过的几位候选人,我让猎头帮我做了沟通,猎头会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很直白地沟通,我可以第一时间拿到这些信息。
最后,我们找到了现在的CFO,是一个在亚太区做得很大的互联网公司CFO朋友推荐给我的。这个人原来是他的下属,我就找他聊了聊。我发现这个人虽然很年轻,八几年的,却很有想法,也做过投融资兼并收购的业务,人也特别聪明。于是介绍给我老板之后,一拍即合。
所以,吸引一个牛人需要我们不断地沟通和比对,一下子搞定有点困难,文化层面的认同也需要时间。
主持人总结:招聘是组合拳
第一,公司处于创业阶段时,一开始就可以定义公司文化。精英文化在新的创业公司里是完全可以定义的。
盖洛普用12个问题确认每个员工的敬业度,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我和我的同事都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也就是说判断员工是否敬业,很关键的一点是你和你身边的同事是不是都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如果有人混日子,其实会劣币驱逐良币。
第二,我们要去确认,团队成员的能力是不是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很多老板,特别是传统企业的老板,不懂产品不懂技术,招聘到技术负责人,可能会一下子建一个很庞大的技术团队,这需要非常慎重,因为他要定义自己的团队。
人力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不光是工资,还有背后的很多东西。如果你吸引的是B类,那他可能会吸引C和D,这样就不能用最高质量的人才投入战斗。所以,我宁愿给一个人的工资发高一些,我也不愿招两个人平分他的工资。
第三,愉快地玩耍,就是要适应90后和年轻员工的习惯。用游戏化和娱乐化的手段介入公司的运营管理,非常有意思,比如滴滴的对赌文化、数据上墙,拿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做奖励或者处罚(比如裸奔)。
当今时代,人才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把招人这件事真正作为第一要务?当你真的觉得这个岗位很重要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什么时候一定要把人搞到。业务部门的头儿必须要有自己的外部圈子,不能全部依赖于人力资源部门。老板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不光进行业务对接,还有人才方面的布局。招到非常想要的人很难,这需要组合拳来满足需求。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