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ss 直聘
    【财报】BOSS直聘:2021年Q3营收12.11亿元,同比增长105%,但利润暴增636% 北京时间11月23日晚间消息,Boss直聘(Nasdaq: BZ)今日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为人民币12.118亿元(约合1.881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5.901亿元增长105.4%。净利润为人民币2.862亿元(约合4440万美元),而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人民币3380万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851亿元(约合5980万美元),而2020年同期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230万元,利润同比暴增636.3%。   第三季度业绩摘要: · 营收为人民币12.118亿元(约合1.881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5.901亿元增长105.4%。 · 平均月活跃用户(MAU)为2880万,比2020年同期的2240万增长28.6%。 · 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12个月里,付费企业客户总数为400万,与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12个月的190万相比增长110.5%。 · 净利润为人民币2.862亿元(约合4440万美元),而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人民币3380万元。 ·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851亿元(约合5980万美元),而2020年同期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230万元。   第三季度业绩分析: 营收为人民币12.118亿元(约合1.881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5.901亿元增长105.4%。 总运营成本和支出为人民币9.039亿元(约合1.403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5.591亿元增长61.7%。 营收成本为人民币1.548亿元(约合2400万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6890万元增长124.7%。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人民币4.164亿元(约合6460万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2.836亿元增长46.8%。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093亿元(约合3250万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1.396亿元增长49.9%。 总务和行政费用为人民币1.233亿元(约合1910万美元),与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6710万元相比增长83.8%。 运营利润为人民币3.111亿元(约合4830万美元),而2020年同期为人民币3440万元。 净利润为人民币2.862亿元(约合4440万美元),而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人民币3380万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851亿元(约合5980万美元),而2020年同期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230万元。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美国存托股(ADS)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0.66元(约合0.10美元)和人民币0.62元(约合0.10美元),而2020年同期每股ADS净亏损人民币0.55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美国存托股(ADS)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0.89元(约合0.14美元)和人民币0.83元(约合0.13美元),而2020年同期每股ADS净亏损人民币0.21元。 截至2021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19.411亿元(约合18.532亿美元),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5.346亿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2021年6月进行的IPO(首次公开招股),以及运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鹏先生评论说:“看到我们商业模式的有效性继续得到验证,令人鼓舞。在第三季度,我们专注于改善我们对现有用户的服务和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投资于平台和数据安全增强。我们相信这是推动我们业务可持续增长和创造长期价值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将恪守我们的使命和承诺,继续利用技术的力量为个人发展和我们所服务企业的繁荣做出宝贵贡献。” 首席财务官张宇先生表示:“我们第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105.4%至人民币12.118亿元。我们的净收入达到人民币 286.2 百万元,调整后的净收入达到人民币 385.1 百万元,显示出健康稳健的利润率类型,我们相信随着业务的成熟,我们的核心在线招聘业务可以实现。我们坚定地致力于继续对人才进行投资,研发和销售人员的人数依次增长。” 同时表示:“暂停用户新增对团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但公司用技术改造传统人力资源服务的模式有效性没有发生变化。挑战也是机遇,公司应利用这段时间加强核心能力建设,优化增长思路,追求更高质量、更安全的发展”     业绩展望:  Boss直聘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总营收将达到人民币10.2亿元至10.5亿元,同比增长58.1%至62.8%。   相关背景:2021年6月11日,公司完成首次IPO公开募股,发行价是19美元。2021年7月5日,公司宣布 接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审查。因此,“BOSS直聘”应用程序已被要求暂停新用户注册。该过程仍在进行中,该公司表示正在与监管机构就其审查充分合作。关于HRTechChina HRTechChina 是中国首家领先的专注人力资源科技商业服务平台,作为HR领域唯一深度垂直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致力于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进步与发展,持续引领行业新科技新趋势新产品新方向。HRTechChina核心报道中国HR科技创新企业与产品,关注并实时分享全球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定期发布行业市值榜单和HR科技云图,持续举办高品质的专业前沿论坛论坛,表彰认可业内先进。
    Boss 直聘
    2021年11月23日
  • Boss 直聘
    补贴用户 10 亿,Boss直聘是怎样做招聘平台的增长、留存和平台生态 今年 7 月,Boss 直聘启动了“百万 BOSS 拾亿计划”:该活动针对平台新注册企业的第一决策人,注册后 30 天内通过职务认证可获得价值上千元的平台商业产品,帮助用户精准触达优质求职者,提升 Boss 的招聘效率。 活动启动后第一周,有超过 5000 家企业注册。参加本次活动公司主要是中小企业的决策人。它们和大公司比,缺少品牌效应和发声渠道。 据了解,目前 Boss 直聘的注册用户在 6000 万以上,日活在数百万的量级。根据七麦数据的统计显示,近两年来 Boss 直聘在 iOS 应用商店商务榜(免费)保持在前五名,从 2019 年以来,更是和钉钉一起交替占领该榜第一的宝座。在商务榜(付费)排名中,Boss 直聘几乎在第一的位置保持了半年。 oss 直聘是行业内较早开启直聊模式招聘的公司。但能够让平台持续快速发展的深层动力,更多来自于精细化运营。另一方面,作为以 B 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招聘平台,单靠“烧钱”换取增长是一定走不通的,补贴背后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 B 端的付费认可。 基于此,36 氪专访了 Boss 直聘相关负责人,复盘了平台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       做双边市场的拉新,Boss 直聘是如何制定用户增长的策略? ·       对用户,尤其是付费的 B 端招聘者,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在平台上留存? ·       如何平衡商业化和平台生态? 补贴方式拉新的前提是产品能够做到用户留存 Boss 直聘虽然有 To C 的属性,但是本质上还是一项企业服务,必须要在自身商业模式得到验证后,才能进行规模增长。本次的 10 亿补贴计划,是基于 Boss 直聘对平台上 B 端企业的了解,并建立在商业闭环基础上的。 第一,“直聊”的招聘模式对长尾用户更具吸引力。据 Boss 直聘的统计,在平台上招人的很多企业是中小型公司,由于品牌知名度低、人才预算有限等问题,这些企业面临招聘困境更加严峻。对求职者来说,中小企业绝对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更愿意看大公司的机会。 Boss 直聘在招聘效果上的优势是让中小企业长期选择该平台的一大原因。直聊模式能够让业务部门的直属领导或公司负责人来进行招聘沟通,一方面表达了对人才尊重和诚意,另一方面更容易说清楚具体工作内容,最终提升了企业的招聘效率。 第二,用户对提升效率产品有明确的付费意愿,并且会进行自传播。Boss 直聘根据以往平台内中小企业的运营经验得出:企业负责人在使用过相关商业产品后,留存和复购有明显的提升。并且,通过 Boss 直聘的用户调研,发现这类企业也有很强的自传播属性。 Boss 直聘 CEO 赵鹏告诉 36氪:“老板们很精明,平台很难直接用钱来买到他,或者买到他的分享。但是老板之间,愿意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这符合他们的社交心理。” 用户做到自增长时,广告的效应才能凸现 除了商业化产品补贴,Boss 直聘也举办了“马桶招聘节”,并投放了 2018 年央视的世界杯广告,实现了较快的用户增长。 2019 年春节前,Boss 直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总共投入数千万。全面的覆盖和轮播无疑刺激了准备来年换工作的人。节后首日,Boss 直聘单日新增用户创下历史新高,较 2018 年同期增长 3 倍,单日活跃用户也较去年同期增长 4 倍。 对这样出色的投放 ROI 效果,Boss 直聘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平台已经积累了不错的口碑,能够做到自增长。在此基础上,2019 年春节的投放才会有叠加效应,在招聘旺季影响更多用户主动使用。同时,由于有之前用户基数的积累,自传播裂变速度会越来越大。反之,如果平台在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力都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打广告,只会是“昙花一现”的结果,广告的性价比会非常低。 产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对 C 端和 B 端的运营逐步精细化 提升用户体验是平台留住用户的重要指标,Boss 直聘通过在产品功能上的优化和更加精细的用户运营,在 C 端和 B 端做出了更多的差异化。 在 C 端,求职者的使用行为往往是类似的,直聊模式也逐渐成为各大招聘平台的标配。差异化在于对用户更精准的职位推荐。在用户画像方面,除了静态的个人基本信息、简历、意向薪资等,Boss 直聘也会根据动态用户的使用行为,如:最近来访的频次、点击的偏好、沟通过的职位等,来判断求职者目前换工作的意向,并推荐面试机会。 而在 B 端,各个招聘平台的差异性会更明显。大部分的招聘网站,主要服务对象还是 HR。对这些以招聘为主要工作职责的人来说,往往是在 PC 端完成固定的招聘流程。但 Boss 直聘上七成以上都是非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者,这些人使用招聘软件的一般是在碎片化的时间,且在移动端。因此,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尽量去保证非职业招聘者体验,是 Boss 直聘留住用户的关键。 除了更早的布局移动端外,Boss 直聘在招聘者端做了细致打磨。一方面,平台会根据招聘者的使用习惯,为企业推荐其偏好的人才。比如:某些公司对学校或者有大厂经验的人有偏好,这时 Boss 直聘会推荐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算法,即使不同企业招聘同样薪资、同样岗位的人选,也会是“千人千面”的结果。 另一方面,平台会根据招聘者日常的工作习惯,进行产品优化。例如将 Boss 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的 Boss 更乐于主动向匹配给他的求职者发起聊天;而被动型 Boss 则不太擅长开启聊天,平台为被动型 Boss 准备了一些可以直接用的常用对话,让他们可以用此破冰。 便捷的招聘体验和健康的平台生态是创收的前提 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的商业模式都是向企业端收费。真正能够打动企业付费指标,是该平台的用户体验和招聘效率 。 对非职业招聘者来说,尤其看重自身在招聘上的时间效率。因此,他们对能够节约时间的产品有很强的付费意愿。Boss 提供了解决这类痛点的产品,如“牛人直通卡”和“牛人炸弹”,能够让老板批量化的发现并触达“牛人”,同时进行诚意满满的邀请,提升 Boss 的招聘效率。 不过,过于短视的商业化产品会影响求职者的体验,最终伤害到平台的变现能力。Boss 直聘对发布职位和触达牛人的规则做了管控。对于大量招聘推销、理财等职位的企业,Boss 直聘会谨慎甚至不发布该类型的职位。 此外,Boss 直聘还在求职者权益上进行大力的投入。在保证平台上账号的清洁度的同时,为求职者在与企业出现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作者:地中海蓝 原文链接:http://36kr.com/p/5231505
    Boss 直聘
    2019年08月20日
  • Boss 直聘
    今日头条收购Boss直聘这事情,CEO赵鹏说我不知道 创业家讯(王旭) 2月26日晚间消息,有媒体报道称,今日头条正在跟Boss直聘谈收购,目前还在谈判阶段。 随后,Boss直聘CEO赵鹏在朋友圈回复大家称,今天下午不少媒体老师亲切垂询:今日头条要收购小站情况是如何的,自己确实不知道这个事情。并@张一鸣,问知道吗? 据悉,“BOSS直聘”成立于2014年7月,是一款让牛人和未来BOSS直接线上开聊的方式找工作的应用。2016年8月宣布完成由华映资本领投的C1轮及高榕资本主导的C2轮融资,C1、C2两轮融资共计2800万美元。老投资方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今日资本、顺为资本全部跟投。 据BOSS直聘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8月底,BOSS直聘已拥有注册求职牛人1065万,注册职场BOSS人数181万,每日在线职位183万,覆盖互联网、金融、传媒等多个领域,用户来自109个国家。平台平均每秒产生8次BOSS与牛人间的对话。 本文来自创业家,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Boss 直聘
    2018年02月26日
  • Boss 直聘
    为什么招聘类产品这么喜欢吵架撕逼? 本文由三节课官方出品,作者黄有璨,三节课发起人,微信公号“黄的世界” 作者。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有温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前两天,拉勾网和 Boss 直聘因为 Boss 直聘的 App 开发者邮箱密码被黑导致 APP 下架而撕得你死我活,这事儿,八成大部分圈内人都知道了。   经常混在圈里的人或许会发现,近几年,“招聘” 这个领域,或许是整个圈子里撕逼撕得最厉害的领域了。尤其是拉勾网,作为当前互联网招聘这个领域里的领跑者,他们在此方面表现尤其突出,这家公司在过去 2年 里,几乎跟所有的直接对手之间都有过撕逼或被撕逼的故事。   仅我自己印象中 2年 内亲历过或有印象的相关事件,就包括—— 2014年12月,周伯通招聘与拉勾网因为双十二营销撞车及涉嫌产品被抄袭等前后事件撕逼,但事件未进一步大范围发酵; 2015年3月,内聘网及 51 猎头网等公开叫板拉勾网撕逼,但事件未进一步发酵; 2015年4月,拉勾网与猎聘网公开撕逼,双方 CEO 隔空互喷,一时成为行业大战; 2016年2月,Boss 直聘与拉勾网公开撕逼,即前两天的事件。   今天,我不聊谁是谁非的问题,作为一个曾经的招聘行业从业者,我想从我的理解侧重聊一下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招聘行业内这么喜欢撕逼?   要聊这个话题,我们可能要先着重理解一下招聘类产品的根本逻辑。   招聘类产品是一类有些特别的产品,特别到其实它的产品体验和产品价值其实并非其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原因很简单——招聘这样的需求,对于 C 端用户而言,本身就是低频的。试设想,假如你是一个求职者,而一个招聘类产品的价值和服务足够好,在短时间内迅速帮助你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后,你对这个产品最有可能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是:从此,大约在至少 1年 左右的时间内,你不会再使用它。因为既然已经找到了工作,则在至少 1年 内你就已经失去了 “求职” 这个需求。   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天然局限,招聘领域里最核心的东西,从来都不是产品。恰恰相反,在招聘领域内,绝大部分产品的形态和逻辑都是差不多的——这其实很容易理解的,围绕着一个单调而又低频的需求,本身所拥有的产品创新空间,就很有限。   而产品创新空间有限所带来的必然现象,就是一旦有人琢磨出来点儿什么新东西,马上就会被其他同行一窝蜂似的跟进抄走。好比,早年周伯通招聘首创的指尖幻灯片和现在 Boss 直聘首创的直接开聊,都已经迅速在大部分招聘类产品中得到普及。   那么,对于招聘类产品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既然不是产品,那是什么呢?   答案是:品牌的持续曝光和传播。或曰:让你的品牌占据用户的心智。   这里的逻辑在于,既然用户使用我的场景和频次天然就已经是低频的,那我最应该做到极致的事,就是通过持续的品牌曝光让我的品牌和你的典型使用场景间建立起关联性,让你在下一次产生类似需求时,可以第一时间想到我。   因而,对于招聘类产品而言,最为重要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在用户面前围绕着你的定位得到持续曝光。也因此,你才会看到很多招聘网站层出不穷的事件营销、活动营销、PR 行为等,背后的逻辑皆在于此。   所以,招聘类产品天然存在着刚性的持续曝光和品牌传播需求。   另外,招聘类产品还有一个特点:用户并不排他。好比你在拉勾投了几个简历或发布了一些职位,现在 Boss 直聘出来了,你会不会用?   答案八成是会。因为这样你会有更多机会找到工作会收取到合适的简历。招聘类产品,博的都是个概率。   所以,跟用户用了微信就不会用来往易信的逻辑完全不同,大部分企业和个人用户,是会同时使用 5 个以上的招聘类产品的,这就导致了,招聘类产品的用户重合度,会极高。   好了,现在事情变得很容易理解了,既然—— 产品创新空间有限,抄袭比较常见; 招聘类产品天然存在着刚性的持续曝光和品牌传播需求; 招聘类产品的用户重合度极高;   那么,不时出现的行业撕逼几乎就成为了一种极其合理的解释。因为抄袭和用户重合,大家之前容易出现各种摩擦,而同时,撕逼也能够同时满足大家品牌曝光需求,故而一切都显得很自然而然,很合理。   好比现在的拉勾和 Boss 直聘,虽然吵得很凶,但放大到即将到来的金三银四招聘求职黄金季来说,在用户面前他们一定都是赢家,至少用户们在这一波撕逼中已经被普及和强化过了这两个招聘类产品的存在。   也所以,有时候看问题,是可以多试着想想一些背后的逻辑和必然性的。    
    Boss 直聘
    2016年0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