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aS服务
获同创伟业4000万元股权融资,薪太软要"让天下没有难领的薪水"
[最新消息]:12月21日消息,人力资源服务商“薪太软”正式对外宣布获得A轮4000万元股权融资,本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领投,高德资产、红椒资本等继续跟投。此外,公司还获得同创伟业合计4个亿的业务发展资金支持。据悉,本轮融资已于9月完成交割。
据悉11月30日,中国互联网薪酬支付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薪太软获得了同创伟业3000万元A轮融资,致力于打造“中国首家互联网人力资源银行”,"让天下没有难领的薪水"。
薪太软创始人杨鹏博和李昭君选择砥砺前行的初衷:让天下没有难领的薪水,让企业家和务工者不再“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成立于2016年的金融科技型创新企业“薪太软”,以薪资计算、薪酬发放为切入点给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SaaS服务(Software-as-a-Service),开创了中国互联网薪酬支付领域和薪酬保理业务。
在本轮融资之前,薪太软曾先后于2016年7月获得了零加壹基金领投的天使轮融资,2017年1月获得了君铎资本的大天使轮融资,以及2017年12月份获得了红椒资本、大猫股份和多位金融企业家1亿元Pre-A轮投贷联动融资。
关于薪太软的未来,创始人李昭君表示我们想把薪太软的产品做成像水一样,润滑到企业人力资源方方面面,分担企业成本中心压力,让企业变得更加轻快有活力。
同创伟业认为金融科技类创业公司不是简单提高信贷发放效率,而是需要通过与场景的深度结合,深入行业,将行业特点与经营过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留痕,进而在细分行业的风险识别判断上取得比较优势。金融机构认可这种优势,从效率和细分市场拓展角度来采购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嵌入场景。
同创伟业认为企业服务类创业公司除了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流程中提升企业效率满足企业需求外,还应该将企业经营数据更好的利用进行分析判断,提供给相关决策方。
同创伟业投资总监 张昕
同创伟业投资总监张昕认为薪太软兼具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两种属性,其本身的薪酬结算系统功能上可以提高劳务密集型企业的发薪效率,属于企业服务;同时留存的发薪数据与直发管控保证了金融机构愿意对用工单位的应付劳务外包服务费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薪太软搭建的劳务供应链协同平台,是区别于传统hr-saas创业企业的订阅费盈利模式,同时也区别于货物为主的供应链金融企业的风控模式。
在这个平台上,金融机构能够确定其融资100%转化为劳动者的劳务收入,用工单位支付的应付账款自动从供应商账户划转至金融机构账户,从而愿意提供成本较低的资金。
就目前薪太软重点突破的三大细分行业场景而言,市场空间极为广大。人力资源行业属于万亿级市场,人力资源行业轻资产融资难题待解;建筑工程行业GDP占比分量十足,层层分包农民工工资如何保障尚待破局;互联网众包行业方兴未艾吸收大量就业人口,高频不定期的工资合规发放令人头疼。薪太软以薪酬支付平台的核心科技作为突破,对这三个场景都研发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同创伟业持续看好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领域,认可薪太软创始团队及其顾问的战略选择与坚定追求,将会在投后投入更多的资源,帮助其快速成长占领市场。
相关阅读:薪太软获得零加壹领投的千万级人民币投资,欲打造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薪太软」获1亿元Pre-A轮融资,要做“互联网人力资源银行”
原文来源:获同创伟业3000万元A轮投资,薪太软要"让天下没有难领的薪水"
-
SaaS服务
薪人薪事获1.84亿C轮融资,重塑升级企业HR SaaS格局
本轮投资方为金蝶集团,本轮融资后,薪人薪事将与金蝶现有的HR产品线形成战略互补,整合金蝶优势资源,加速产品的规模化升级,同时融合周边服务,满足企业一体化管理需求。
薪人薪事于2015年7月正式上线,发展至今,系统涵盖人力全模块,重点打造组织、员工、考勤、薪酬、招聘、绩效等核心人力功能,满足企业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适用、预设人性化以及快速部署的需求,产品在市场上有显著的竞争力。
本年初,薪人薪事刚刚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与阿尔法公社。面对投资市场热度下降,薪人薪事却以高速的发展势头,强势破冰获得C轮融资,在一年内完成二轮融资,实现逆境高增长,获得行业广泛关注。
本轮投资方金蝶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徐少春表示:“薪人薪事是企业HR云服务市场中一匹黑马,短短三年发展迅速,极具成长性,开发的SaaS服务系统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事效能,打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创始团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对企业HR需求理解深刻,对企业云服务事业具有高度的专注和坚持。战略投资薪人薪事对强化金蝶在云服务市场的领导地位,对加速金蝶云转型具有非常的积极意义。”
金蝶战略投资后,薪人薪事产品线将与金蝶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线对接,形成包括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移动办公在内的企业管理云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满足成长型企业一体化管理需求。战略合作上,金蝶将在市场、渠道等方面,赋能薪人薪事,加快薪人薪事产品服务规模化升级。
据悉,薪人薪事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一个升级,两个融合”战略,规模化地扩大行业与区域市场覆盖,持续深化企业一体化管理,加大企业服务生态建设。
薪人薪事创始人&CEO常兴龙表示,公司将持续聚焦企业市场,未来产品将会在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完成“一个升级”
具体是指继续加大在HR技术领域投入,以工匠精神为自我要求,全面以用户角度出发,为用户创造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加大对人力资源数据智能的投入,打造以数据趋势洞察和企业发展需要为双驱动引擎的产品线,形成可以线上完成体验、试用、购买和持续提供服务的一整套SaaS系统。
第二,进一步增强系统的OpenAPI
与更多友商系统融合,把原来“整合HR各模块间流程及数据为企业提供数据化驱动增长”的目标升级为“以HR系统为中心,整合友商产品间流程及数据做深度融合(Merge),共同为企业提供数据化驱动增长”的目标。
本阶段薪人薪事产品线将与包括不限于金蝶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线对接,最后力求形成包括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移动办公在内的企业管理云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满足成长型企业一体化管理需求。特别地,未来在下一代产品打造时与金蝶云·苍穹平台结合的可能性,将使得薪人薪事个性化需求满足能力大大提升,为超高速成长的企业免除后顾之忧,共同筑造任何一家企业均可无限续约使用的远景。
第三,打造全新渠道营销体系
薪人薪事三年来,线上运营体系己覆盖超过百万HR成员,形成“薪人薪事HR百万联盟”。此次,将结合线上的市场运营优势,与金蝶方强大的线下渠道、销售力量进行资源融合,形成优势互补,一举“打穿”企业云服务市场。
自2015年成立至今,薪人薪事正逐层向上提高服务能力,己将产品进化为以 Core HR 为核心,涵盖招聘、人才管理、绩效考核、社保校准等多场景的全流程服务SaaS 解决方案,并在业内首家公开承诺全系统三个月内不满意退款,为企业提供购买后的保障。截止目前,薪人薪事签约企业客户数量超过 17000 家,付费客户的续费率接近80%。
C轮融资后,薪人薪事的目标关键词是“规模化”,聚焦于企业HR系统服务升级, 提供更深入客户经营场景的服务。
原文来源:薪人薪事
-
SaaS服务
企业SaaS服务平台“魔学院”获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文/张梦华
近日,企业SaaS服务平台“魔学院”向记者透露,公司已于2015年8月完成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个人。
在上个月的2016中国企业服务论坛上,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表示,目前企业服务领域是一个很大的风口。在这一风口之下,“魔学院”主打的是企业学习与培训管理。
中国的中小企业有5000万,企业学习和培训管理的市场巨大,虽然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但能占据大面积市场的产品尚未出现。“魔学院”主要为企业提供两种服务,一种是基于企业自身特殊性的定制化服务,一种是相对标准化的SaaS服务。
目前,魔学院的平台上已经聚集了50 位精品讲师、近2000个课程,平台与讲师签约,把讲师课程售卖于企业,并按照一定比例与讲师分成。企业购买平台上的课程并依据自身情况生成自己的学习管理系统。一方面,在个人端用户实现课程移动学习,摆脱了传统线下集中培训的时间捆绑;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端可针对自身需要安排课程,进行线上管理。同时,“魔学院”也提供线下培训服务,同样与签约讲师合作实施并分成。目前,“魔学院”的服务主要在微信企业号和App上运营,并且对公益组织和50人以下的小企业提供免费服务。
“魔学院”App于2014年8月上线,在即将迭代的新版本中(微信企业号已经更新),平台放大了社交功能,用户可在首页一键发布自己的内容,分享学习过程。对此,魔学院CTO熊兵直言:“拉出来的才是消化了的。让用户发表内容不仅是为了增加用户活跃性,能够表达、分享、交流也是增强与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在企业服务SaaS化之前,用户往往因为不熟悉安装与实施从而降低了体验,SaaS服务的随时随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学习与培训管理的便捷度。
“移动学习不是单纯地把学习搬到手机上来,而是要在业务线上契合互联网精神,提高用户体验,因此我们在页面跳转流程、视频流畅度方面都做了很大改进,以更大程度提高学习与管理效率。”魔学院CTO熊兵向记者解释到。在企业管理端,“魔学院”提高了课程上传速度,使操作更加智能化,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
“魔学院”所属的魔博科技在2009年成立之初就专注于企业服务,并因此积累了很多原始用户与行业资源。目前,“魔学院”的服务领域涉及金融、餐饮、医疗等方面,并已经成功服务了饿了么、桂茶宝石、东阿阿胶、中国教育之声等企业。在盈利模式上,魔学院主要依靠定制服务、内容分成、培训O2O、平台租用等盈利。
今年3月,企业SaaS服务公司“小满科技”完成了A+轮数千万人民币的融资,为企业提供验证安全解决方案的“极验验证”获得了红杉资本领投、IDG跟投的2400万美元B轮融资, 云计算服务商“又拍云”也获得了数亿元的B轮融资…… 国内资本对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布局已经陆续展开,企业服务无疑正在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 魔学院”创始人兼CEO熊军199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曾是中国第一批系统分析员,1998年到2005年两次互联网创业均被收购,2006年到2008年就职于“书生网”,负责手机阅读业务,并于2009年创办魔博科技。CTO熊兵200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参与研制了第一代移动Pos机,2004年在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读完博士以后从事了7年的计算机视觉工作,2011年,熊兵回国加入魔学院。
据悉,魔学院正在积极筹备A轮融资。
-
SaaS服务
企业级SaaS服务的现实之路
摘要: 在中国做企业级云服务,由于潜力巨大而且门槛高,确实有可能诞生数家巨头公司,但在企业这一层组织上,无论从规模还是管理上对照,我们和西方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投身于这个领域的团队,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适应市场的那条路,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随着消费类互联网市场(To C)的格局渐定,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资本将目光投向了企业级(To B),“风口猪论”又起。有人大胆预测:2015年将是企业级互联网服务的“元年”,未来几年内,国内企业级领域或迎来大发展的黄金岁月。摸准了,会诞生一批超过10亿美金的高价值公司。 从用户的接受度上看,确实可以称之为“元年”。但瞄准这个市场的先知先觉先行者却大有人在。从2012年起,就有一大批企业服务平台涌现,虽然亮出的旗号不尽相同,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踏入To B这个中国互联网世界中尚未开垦而又广袤无垠的处女地。然而几年过去,至今没有任何公司占据了客观的市场份额,甚至连名气上都找不出一家大的。 是什么原因让这块想象中的大蛋糕,成了一碗“坚硬的稀粥”?为什么在互联网世界中屡试不爽的烧钱砸用户,遇上To B就黯然失色?因为企业的刚需不同于个人或是小团队,管理不是儿戏,一个功能不合拍、一个流程不对路就可能弃之不用。做产品的人,如果没有深厚的积淀,很难找到需求的共性。这个市场是专业的、挑剔的。钱不是没用,但花钱的目地,是让用户感受到你的价值,越多越快越好,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占领终端。玩意儿不灵,你占不住的。产品满足不了企业管理需求,甭说是免费,倒贴钱也不会有人用。 大家都还在摸索的阶段,有些公司越来越像这个阵营中的“另类”:没有和大多数同行一样,在“团队”与“公司”、“免费”与“付费”的问题上反复纠结。从一开始就拒绝弯路,沿着他们觉得可能成功的方向前进。这种与 “梦想要有,万一实现”的互联网尝试主义格格不入的执拗,反倒收获了一些成果。这能否成为一条To B的捷径?不妨写出来跟大家交互一下意见: 放弃团队,直指公司有很多产品做的很轻很扁平,力求简单易用。初衷很好,但不久就会发现问题:有些中小企业别看人数不多,“麻雀虽小五脏俱齐”,管理应用上希望大而全,而且个性化强。轻量级的应用对付小团队还行,面对上了一定规模的公司就束手无策。澎湃新闻的副总编辑常河先生对我谈到:那些团队级的工具,其实澎湃都试用过。感觉像玩具一样,连组织架构这样基本的管理功能都没有。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需要企业级SaaS软件。 再者,团队级的产品商业模式是个大问题。规模小的付费意愿不强烈,忠诚度也有限。而靠免费方式,累计个人用户再增值赚钱,更是水中捞月不切实际。要知道几年前如火如荼的Yammer,12亿美元卖给微软的时候,也就是不足500万的用户量,这样的量级放在To C领域根本不够看,“羊毛出在猪身上”断无可能。 网络营销与地面销售相结合有很多SaaS公司在网络营销上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相反在地推人力投入上却显得很“吝啬”,似乎地面销售就是走传统的老路,凸显不出互联网的优势。“从网络上来,在网络上用,通过网络按需付费”,这当然是SaaS公司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但实际上,这种“天使”客户的出现是小概率事件。 使用一套管理工具不像个人电子商务那样随性,这是企业行为,有它的惯性在里面。上门拜访见个面握个手,聊上半个小时,建立信任关系是不可少的。也正因为这是企业行为,其管理需求必然逆向推升软件的复杂度,一旦产品变重,仅靠线上引导就很难用起来。所以适当的地面工作,应该成为网络营销的有力补充,把互联网上来的商机精准兑现。 “软件公有数据私有”符合国情最近有一种奇怪的理论甚嚣尘上,大意是说SaaS公司初创期就不应该盈利,不能做私有云。要把用户累积起来,一年一年续费才是王道。因为人家美国评估SaaS,最重要的就是考察续费率。有不少公司把这一条当成金科玉律,一听到要独立部署就赶忙把牌坊立起来。殊不知这如同刻舟求剑,根本没有可比性。 我们的市场经济是中小企业为主体,可供选择的同质化产品比欧美要多,同时对价格也更为敏感。用户粘性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高。另外一个决定续费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自身的生存状况。多项权威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5年,而欧美企业是12.5年。下层基础不一样,上层建筑自然也不一样。只要不改变标准化产品,能一次收回来的钱,有何必要非得分期付款呢? 中国企业现阶段对SaaS没有充分接受,尤其是数据安全还是有所顾忌。其实有一种折衷的方式,就是将产品通过云端实现公有,而企业自身的业务数据则独立封装。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又使得安装与升级都能自动完成,并且以企业资产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开支。一石三鸟。 从SaaS到PaaS先解释一下这两个名词: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绝大部分的人每天通过互联网享受的服务,都是SaaS。它是云端的应用层,通过Web来接入。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是通过互联网提供一个基础平台,包含多种外部接口、开发和分包应用的解决方案。更适合用作独立部署的架构。 “不做项目”,目前基本成为各家企业级SaaS服务提供商的共识。原因很简单:挣不着钱。但产品通用性与客户个性需求的矛盾始终难以调和。这时候PaaS成为一种高端的解决方式:即在SaaS产品的基础之上,拥有一套强大的开发、配置、集成平台,满足客户二次开发和数据集成的需要,避免重复投资。不过提供这样的服务,非常考验研发团队,需要高超的归纳及抽象能力。 小结:在中国做企业级云服务,由于潜力巨大而且门槛高,确实有可能诞生数家巨头公司,但在企业这一层组织上,无论从规模还是管理上对照,我们和西方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投身于这个领域的团队,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适应市场的那条路,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本文系作者 难为周全 来源:钛媒体链接:http://www.tmtpost.com/1422595.html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