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你具备了迎接2025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了吗? 我最近在与一个非常大的区域组织的最高级人力资源领导人进行了对话,当问他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让他夜不能寐的回答是,“一件事:构建未来人力资源组织的受信任的顾问业务。” 人力资源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运动揭示了一个新的现实,即未来的人力资源领导者正越来越多地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迫切需要让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成为一种战略参与者,并迅速提升其竞争力。为了做到这一点,CHRO们必须回顾他们自己的公司,并评估他们进入战略领导网络的道路上的障碍,从他们的人力资源组织从能力的角度为这段旅程做好准备的程度(或不做好准备)开始。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源主管在为人力资源制定更广泛的计划之前,必须填补能力差距。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可以从提高他们在5个领域的技能开始——其中一些领域对人力资源来说完全是未知领域——这些领域是未来在该行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并可能在5年后得到广泛应用。它们包括商业战略、人力资源技术、人员洞察力,当然还有人。( Business Strategy, HR Technology, and People insights and, of course Humans.) 1. 商业头脑和金融头脑 这将仍然是未来所有人力资源技能中最热门的。众所周知,人力资源专业人士需要了解并为企业的愿景、使命和财务成功做出贡献。除了知道如何阅读损益表,人力资源主管还必须了解企业的战略方向,以及公司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这样他们就能够预测和准备工作中的变化。只有这样,CHROs才能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本,并使人力资源战略与公司的战略和目标保持一致。 2. 科技和人员分析 优秀的公司已经开始应用人员分析来预测和评估从员工保留到招聘策略的方方面面。员工使用chatbot找出很多生病或离开天剩余和AI让应聘者回答面试问题,完整的评估,并跟踪他们的工作应用程序的状态只是例子如何拥抱技术和人力资源在这些组织未来证明自己的见解。 随着越来越多的Z一代加入千禧一代的行列,人们希望能在网上获得各种各样的员工体验,以适应年轻员工更喜欢的数字客户体验,而只有人力资源部门将负责管理这些工作。 因此,CHRO需要考虑在其团队中构建更强的预测分析能力。 3.人 技术将解放HR,让他们可以专注于数字化转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这将需要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学习(或加强)某些技能,如设计思维、同理心、辅导技能和人际领导技能。未来最优秀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是教练,他们帮助指导每个人的个人职业生涯,并指导管理者成为更好的人的领导者。随着对优秀人才的激烈竞争,成功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也需要给人才一个来公司工作的理由。因此,创造欣欣向荣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享受工作,而不去想其他地方,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另一项技能。 4. 劳动力计划 欢迎来到劳动力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临时和零工就业、工作自动化、重新培训那些工作受到自动化影响的人,都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开始思考的新挑战。未来的劳动力计划将需要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采用突破性的、积极主动的方法来检查整个员工生命周期,并确定如何最好地招聘、增长、部署、优化和留住员工,同时考虑到上述所有挑战。 5. 市场营销 采用市场营销技术将使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管理方面做得更好。招聘营销现在已经存在,并且是在人才获取过程的早期阶段进行的。然而,考虑到人口统计数据以及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性,能够推销雇主品牌、现代福利计划和公司价值观,以吸引现代员工——无论是未来还是现在——成为一项需要学习的关键技能。此外,深入理解EX、CX和UX之间的联系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必须检查哪些能力使营销能够引领他们自己的成功转型之旅并在人力资源中采用这些能力的另一个方面。 所有迹象都表明,未来5年的人力资源状况将大不相同。 就人力资源专业而言,我同意一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HR可能会是最受欢迎的转型职业之一。 而且,要实现所有这些抱负,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将需要更大、更广泛的思考者,他们必须具备商业头脑、技术头脑和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一个日益敏捷和迅速变化的工作世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你还在等什么?   作者:HANADI EL SAYYED 原文地址:http://www.tlnt.com/will-you-have-the-right-skills-for-hr-in-2025/  
    观点
    2019年08月23日
  • 观点
    补贴用户 10 亿,Boss直聘是怎样做招聘平台的增长、留存和平台生态 今年 7 月,Boss 直聘启动了“百万 BOSS 拾亿计划”:该活动针对平台新注册企业的第一决策人,注册后 30 天内通过职务认证可获得价值上千元的平台商业产品,帮助用户精准触达优质求职者,提升 Boss 的招聘效率。 活动启动后第一周,有超过 5000 家企业注册。参加本次活动公司主要是中小企业的决策人。它们和大公司比,缺少品牌效应和发声渠道。 据了解,目前 Boss 直聘的注册用户在 6000 万以上,日活在数百万的量级。根据七麦数据的统计显示,近两年来 Boss 直聘在 iOS 应用商店商务榜(免费)保持在前五名,从 2019 年以来,更是和钉钉一起交替占领该榜第一的宝座。在商务榜(付费)排名中,Boss 直聘几乎在第一的位置保持了半年。 oss 直聘是行业内较早开启直聊模式招聘的公司。但能够让平台持续快速发展的深层动力,更多来自于精细化运营。另一方面,作为以 B 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招聘平台,单靠“烧钱”换取增长是一定走不通的,补贴背后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 B 端的付费认可。 基于此,36 氪专访了 Boss 直聘相关负责人,复盘了平台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       做双边市场的拉新,Boss 直聘是如何制定用户增长的策略? ·       对用户,尤其是付费的 B 端招聘者,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在平台上留存? ·       如何平衡商业化和平台生态? 补贴方式拉新的前提是产品能够做到用户留存 Boss 直聘虽然有 To C 的属性,但是本质上还是一项企业服务,必须要在自身商业模式得到验证后,才能进行规模增长。本次的 10 亿补贴计划,是基于 Boss 直聘对平台上 B 端企业的了解,并建立在商业闭环基础上的。 第一,“直聊”的招聘模式对长尾用户更具吸引力。据 Boss 直聘的统计,在平台上招人的很多企业是中小型公司,由于品牌知名度低、人才预算有限等问题,这些企业面临招聘困境更加严峻。对求职者来说,中小企业绝对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更愿意看大公司的机会。 Boss 直聘在招聘效果上的优势是让中小企业长期选择该平台的一大原因。直聊模式能够让业务部门的直属领导或公司负责人来进行招聘沟通,一方面表达了对人才尊重和诚意,另一方面更容易说清楚具体工作内容,最终提升了企业的招聘效率。 第二,用户对提升效率产品有明确的付费意愿,并且会进行自传播。Boss 直聘根据以往平台内中小企业的运营经验得出:企业负责人在使用过相关商业产品后,留存和复购有明显的提升。并且,通过 Boss 直聘的用户调研,发现这类企业也有很强的自传播属性。 Boss 直聘 CEO 赵鹏告诉 36氪:“老板们很精明,平台很难直接用钱来买到他,或者买到他的分享。但是老板之间,愿意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这符合他们的社交心理。” 用户做到自增长时,广告的效应才能凸现 除了商业化产品补贴,Boss 直聘也举办了“马桶招聘节”,并投放了 2018 年央视的世界杯广告,实现了较快的用户增长。 2019 年春节前,Boss 直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总共投入数千万。全面的覆盖和轮播无疑刺激了准备来年换工作的人。节后首日,Boss 直聘单日新增用户创下历史新高,较 2018 年同期增长 3 倍,单日活跃用户也较去年同期增长 4 倍。 对这样出色的投放 ROI 效果,Boss 直聘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平台已经积累了不错的口碑,能够做到自增长。在此基础上,2019 年春节的投放才会有叠加效应,在招聘旺季影响更多用户主动使用。同时,由于有之前用户基数的积累,自传播裂变速度会越来越大。反之,如果平台在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力都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打广告,只会是“昙花一现”的结果,广告的性价比会非常低。 产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对 C 端和 B 端的运营逐步精细化 提升用户体验是平台留住用户的重要指标,Boss 直聘通过在产品功能上的优化和更加精细的用户运营,在 C 端和 B 端做出了更多的差异化。 在 C 端,求职者的使用行为往往是类似的,直聊模式也逐渐成为各大招聘平台的标配。差异化在于对用户更精准的职位推荐。在用户画像方面,除了静态的个人基本信息、简历、意向薪资等,Boss 直聘也会根据动态用户的使用行为,如:最近来访的频次、点击的偏好、沟通过的职位等,来判断求职者目前换工作的意向,并推荐面试机会。 而在 B 端,各个招聘平台的差异性会更明显。大部分的招聘网站,主要服务对象还是 HR。对这些以招聘为主要工作职责的人来说,往往是在 PC 端完成固定的招聘流程。但 Boss 直聘上七成以上都是非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者,这些人使用招聘软件的一般是在碎片化的时间,且在移动端。因此,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尽量去保证非职业招聘者体验,是 Boss 直聘留住用户的关键。 除了更早的布局移动端外,Boss 直聘在招聘者端做了细致打磨。一方面,平台会根据招聘者的使用习惯,为企业推荐其偏好的人才。比如:某些公司对学校或者有大厂经验的人有偏好,这时 Boss 直聘会推荐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算法,即使不同企业招聘同样薪资、同样岗位的人选,也会是“千人千面”的结果。 另一方面,平台会根据招聘者日常的工作习惯,进行产品优化。例如将 Boss 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的 Boss 更乐于主动向匹配给他的求职者发起聊天;而被动型 Boss 则不太擅长开启聊天,平台为被动型 Boss 准备了一些可以直接用的常用对话,让他们可以用此破冰。 便捷的招聘体验和健康的平台生态是创收的前提 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的商业模式都是向企业端收费。真正能够打动企业付费指标,是该平台的用户体验和招聘效率 。 对非职业招聘者来说,尤其看重自身在招聘上的时间效率。因此,他们对能够节约时间的产品有很强的付费意愿。Boss 提供了解决这类痛点的产品,如“牛人直通卡”和“牛人炸弹”,能够让老板批量化的发现并触达“牛人”,同时进行诚意满满的邀请,提升 Boss 的招聘效率。 不过,过于短视的商业化产品会影响求职者的体验,最终伤害到平台的变现能力。Boss 直聘对发布职位和触达牛人的规则做了管控。对于大量招聘推销、理财等职位的企业,Boss 直聘会谨慎甚至不发布该类型的职位。 此外,Boss 直聘还在求职者权益上进行大力的投入。在保证平台上账号的清洁度的同时,为求职者在与企业出现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作者:地中海蓝 原文链接:http://36kr.com/p/5231505
    观点
    2019年08月20日
  • 观点
    GE Digital的全球人才管理和组织发展Leader谈:GE如何用数字化转变人才管理方式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不仅取决于组织如何利用技术,还取决于组织如何处理人才管理。这是我们在探索人力资源和员工在数字化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时所发现的。 最近,我采访了GE Digital的全球人才管理和组织发展领导者Megan Bickle,了解GE Digital如何重建其人才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其数字业务带来强大的成果。 GE Digital背后的业务驱动因素如何改变其人才管理方法? 创造一种新的人才管理方法的主要动力是通用电气建立了一个数字卓越中心(COE)。从传统的工业组织(航空、医疗、可再生能源、运输、石油和天然气)到工业领域的数字公司,我们很快意识到,在硅谷建立一个软件COE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招聘和雇用-而且是大规模的。传统上,通用电气在外部雇佣约20%的员工,并在其他80%的时间内晋升。有了COE软件,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就不得不在外部快速雇佣80%的员工。我们没有明确的方法来识别我们的劳动力所拥有的数字技能,并且能够根据我们所需要的来量化这些技能。 GE Digital改变其人才管理方法背后的业务驱动因素是什么? 创建新的人才管理方法的主要动力是GE建立了数字卓越中心(COE)。从传统的工业组织(航空,医疗保健,可再生能源,运输,石油和天然气)转移到工业领域的数字公司,我们很快意识到在硅谷建立一个软件COE需要一种新的招聘和招聘方法 - 规模。传统上,GE在外部雇用大约20%的员工,并在80%的时间内从其他员工中进行推广。通过软件COE,我们改变了传统模式,不得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从外部快速雇用80%的员工。我们没有明确的方法来辨别我们的员工所拥有的数字技能,并能够根据我们的需要量化这些技能。 GE Digital寻求改变人才管理的哪些方面? 我们采用综合方法设计人才管理理念。我们想要从我们采购和采访人才的方式,到帮助人们理解他们的角色期望,以及通过提供职业发展的可见性来培养人才等方面实现无缝联系。我们希望拥有与技能相关的学习资源,使员工能够轻松访问并了解哪些课程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所需的技能。我们如何看待通用电气人才的旧模式不能满足我们招聘需求的快速规模,也无法真正衡量影响力。 GE Digital从其对人才的新方法中实现了什么结果? 从改变我们的人才管理方法,我们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丰富的洞察力,使我们能够在规划未来需求时更具战略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我们的人才管理方法着眼于人才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并将它们完全连接起来。从招聘和招聘,到职业发展和晋升,再到学习计划 - 我们全面考虑人才管理,然后使用分析来衡量进展,并告知我们需要关注的领域。例如,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已经将我们的人口作为我们关键的OKR(目标和关键结果)的一部分,并且我们每季度报告我们如何对抗目标。  通过围绕技能的共同和一致的语言,我们能够清晰地阐明我们正在招募的内容,以及我们希望为内部开发和数字学习活动强调的技能。 我们在人才管理理念方面所做的工作是GE Digital独有的。其余的GE业务部门保持着标准的人才理念,而不是由分析强烈推动的理念。我们最近向GE的CHRO做了一个演讲,他对我们如何接近,量化和衡量人才所带来的成果印象深刻。 不要让“数字”这个词分散人才和人才管理在组织转型计划成功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作者:Elissa Tucker 原文链接:https://www.apqc.org/blog/how-ge-digital-changed-its-approach-talent-management 以上由AI翻译,仅供参考。
    观点
    2019年08月19日
  • 观点
    推荐:孙正义谈下一个30年将发生什么,未来会怎么样 在7月16日举办的G2非凡论坛上,软银集团创办人孙正义对自己过去的投资做出了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以下为孙正义演讲全文:   对于今后30年来讲,我认为现在是个很关键的时刻,尤其是在各位的人生当中。而且现在是一整个概念的转变,我们要包容这个概念的转变。 我想先给大家看两张照片,这是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左边那张是1900年的,你看到一辆汽车,和九十九匹马车;而右边的,同样的地方,13年后,你看到的是九十九辆车,和一匹马车。 发现了吗,仅仅过了13年,街道上,车辆取代了马匹,这就是一个概念的转变,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时期,就是一个伟大的概念转变时期。 这种伟大的概念转变,不是每年都发生的。而是一百年才会发生的转变。 那再看我们现在,2000年纽约的第五大道上还是一番车水马龙的情景,但到了2035年会发生什么? 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会取代过去的汽车,占领我们的街道。人工智能(AI),会取代人力,就像当初汽车取代马车一样。这就是一个,百年才会发生的转变。 好,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历史。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一个过程,伟大的改变也是一个过程。但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呢?因为他们,因为这些企业家,他们带领了工业革命,因为企业家的精神造就了工业革命。所以改变世界只需要几个人,他们都是英雄,当时的英雄。 亨利福特的量产汽车工厂,将大量汽车带入我们生活,但汽车要大量使用,需要大量石油,于是洛克菲勒的企业供应了石油,这两个人的结合,才会有汽车产业的雏形。 爱迪生的电力企业,让电走入千家万户,这世界没有电,还能运转吗?所以一个人的热情,足以改变世界。 J.P摩根,这人就更重要了,他为所有的企业提供大量的投资和贷款,正因为有了他的资金支持,大量推动革命的企业,才得以继续发展。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1960年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司: 第一名,汽车 第二名,石油 第三名,汽车 第四名,电力能源 第五名,钢铝 接下来的也都是石油公司 换句话说,1960年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基本上是两类:汽车和能源。在那个年代,你投资这两类公司,你就投资了未来。 当年美国64%的人是农民;在日本,90%的人是农民;而现在,美国的农民是2%,所以工作的定义也随着工业革命为之改变了。当年很多人对于工作的定义,就是好好种地当农民,而现在98%的人,对于工作的定义,是工业和服务业,农业已经被改变掉了。 改变是持续进行的,而人类继工业革命后的下一步革命,毫无疑问的,是信息革命。 再来看下一张图,这是全球网络的流量,底下是年份,从最早的1995年到2018年,网络的流量,增加了100万倍。 我们再来看另一条蓝色的线。蓝色的线,表现的是23年来全球互联网公司的市场价值(市值),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线和红色线,高度重合。网络的流量和网络公司的市值,完全成正比的等同暴增。 这足以证明,过去这二三十年来,互联网是最大的投资趋势和发展方向。 各位,做投资必须要宏观看待问题,赚钱不难,赚钱真的不难,只要你有宏观概念。我告诉大家,我投资的公司,每年的净利润,是44%,而且还在不断成长,我更看重宏观,我只是个简单的人物,有一个简单的想法,这就是我简单的想法:投资宏观。 这张图,是1994年市值前十大的公司。 而今天,2019年市值前十大的公司微软、亚马逊、苹果、谷歌、脸书、阿里巴巴、腾讯,全都是网络公司。全世界市值前十大的公司里,有七家是网络公司。 30年前,投资网络就行了,哪有那么复杂,你太复杂的话,反而赚不到钱。做事情简单化,去了解那个追根究底的原理。所以各位,不要太复杂。 那下一个蓝海在那里?未来30年,或者说30年后,世界排名前十大的公司都有哪些?各位不用想的太复杂。 30年后,世界市值排名前十大的公司里,一定有大量的AI公司,就像今天,排名前十大的公司里,有7家是网络公司一样,未来,是AI的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未来。 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腾讯,这些正在不断朝AI发展的网络公司,30年后还会不会有他们的身影? 人工智能(AI)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革命,AI革命,将比过去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全都要来的更大更广泛。处理器的运算能力、记忆体的储存能力、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在这30年来,都成长了100万倍。 30年来,成长的幅度是这样,那再过30年呢?再过30年,再成长一百万倍。也就是说再过30年,AI将比现在再聪明一百万倍。但我们人类30年后,会比现在聪明100万倍吗?显然不可能嘛。 但是30年后的人工智能,就会比现在的人工智能,聪明100万倍,你别不信,电脑会超过人脑,AI智慧会超过人类的智慧。 上面这张图,人类正常的智商(IQ),都在100左右,罕见的天才爱因斯坦190,达芬奇205。那么请问,未来AI的智商,会是多少呢? 30年后,AI的智商将会是10000!你们有谁听过哪个人的智商是10000的?人不可能,但是“人工智能”可能。 一万智商的AI,再天才的人都没法比,当然人类与AI最大的差别不在智商,而在情感与创造。情感与创造是智商再高的AI都无法做到的。 但未来在很多方面,AI都将比你,比我,都做得更好,或者说好得多,这是必然发生的。而且AI最强的能力,其实是预测。将AI用在预测领域,前景非常好。很多AI预测的领域,都比人类好,尤其是精准预测。AI就是未来的精准预测水晶球。 接着我们再来看机器人的成长,这些机器人不止是数量会成长,他们里面的AI也会随之大幅成长。而机器人并不一定就长得像个“机器人”,有时候一个盒子,一个智能音箱,也能发展一个“机器人”,来为人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未来你去麦当劳,都将是机器人点餐,麦当劳里不会有人,而且这些机器人都是高度智慧的,他们会对你进行,进行我上面说的,精准预测。 当你走进这家店时,他就知道你的“大数据”,他就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你是要咖啡还是热巧克力? 或者你刚打完篮球,走进麦当劳,AI会直接给你冰冻饮料,当然还有另一种更棒的情况是,当你坐进无人驾驶车里时,只要说一声去麦当劳。随后AI会帮你处理好一切,当你的车停在麦当劳窗口时,你的东西就已经送到了。 AI,并不是单个的个体,他是一个结合大数据的万物互联的整体系统。所以我可以很大胆的告诉大家,2040年之后,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的人口数量。台湾有2300万人对不对?台湾人不算多,但如果你们台湾有更多聪明的机器人,来帮助你们生产产品,你们台湾人就不必做工厂那些工人工作,你们只要做设计就好了,生产工作交给机器人来做。 如果你们机器人使用效率够高,参与设计的人数够多,就能够在一定的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台湾需要AI来帮助你们,需要超级智慧来帮助你们。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趋势。 接下来另一个趋势,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未来世界,一切的东西都是IOT,都是彼此相互连通,相互关联的,这样让处理的效率更高,更快速。但要达成这样的高效率生活,需要多少晶片来帮助你?需要多聪明的AI来帮助你? 未来不止是你和物品的沟通,物品和物品间也会相互沟通,是的,物品间的相互沟通也会在物联网的时代成为很普遍的事。 物联网的市场,到了2035年,规模将比现在大1亿倍,那么你说,什么是未来? 未来在这里,数轴代表价值,横轴代表时间,底部的黄色,代表农业,其价值与时间的比例一目了然。灰色代表工业,紫色代表互联网,也就是我们正处的时代,而未来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属于蓝色的,是属于AI的。 各位,如果你是投资人的话,无论你手上是有十万,一百万,还是一亿,十亿,你要投资什么呢?你要投资未来。很简单的概念,一点也不复杂。 如果你投资一家公司,两家公司,你可能投资对了,也可能投资错了,但你投资的是趋势的话,你一定会赢的。投资趋势,比投资公司更重要。 你或许会觉得我孙正义比其他人厉害,但并不是,我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投资趋势。 所以我的软银公司,现在在干什么呢?主要做三件事: 1.主攻人工智能(AI) 2.投资独角兽公司 3.创造协同价值 当年我创建了软银,来投资马云的阿里巴巴,投资了雅虎,我是有获利,但我也犯了很多错。我没有投资亚马逊,这是我的错啊,我一个很大的错。 我曾经和杰夫贝佐斯,一对一,面对面的谈过,我出价一亿美元收购亚马逊30%的股份,但杰夫坚持1.3亿,就因为这3000万美元,我们没谈拢,我错过了亚马逊。 今天亚马逊的市值是8700亿美元,30%的股份就是2600亿,我因为3000万美元,而错过了2600亿美元。我没有投资他,我犯了一个大错,但投资趋势,永远不会错。所以我准备了1000亿美元,作为一个愿景基金,一个未来基金,去投资趋势,投资未来。 目前软银已投资的企业,其中也不乏中国企业:作业帮、瓜子、字节跳动、滴滴等。软银希望带给世界的,是AI的革命,而他们,就是引领AI革命的伟大企业家,他们正在改变世界。 就如同上个世纪改变世界的企业家们一样,一场新的革命即将到来。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高效,车祸大幅降低。未来的世界,AI帮助我们解决疾病问题,AI机器人参与的救援与救护行动,AI同样也可以做到陪伴与照护老人,AI所提供的安全食物,让食物生产变得更安全,更可追溯,AI所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快乐,智能算法将会知道你更喜欢哪种快乐。AI不是要和人类竞争,AI是要帮助人类让生活变得更好更安全。 这个就是未来的世界,软银,也致力于打造这样一个世界。 那么朋友们,知道未来该重点关注的方向在哪了吗? 排版 | 曹艳艳 审校 | 吴恙  主编 | 叶正新   原文链接地址: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2268916473/873ceaf901900i68a   作 者:孙正义 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来 源:微观系列(ID:weiguanx)
    观点
    2019年08月18日
  • 观点
    【大师谈】戴维尤里奇Dave Ulrich谈:人力资源的“新常态” Dave Ulrich是一名大学教授,作家,演讲家,管理教练和管理顾问。Ulrich是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的商业教授,也是人力资源咨询公司RBL Group的联合创始人。 他帮助创建了评价的数据库,用于评估战略,组织能力,人力资源实践,人力资源能力以及客户和投资者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以下是Dave采访的摘录。 您是否认为组织在适应数字中断方面做得更好?或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变革不是一个新话题,组织总是不得不“改变或死亡”。过去十年的数字化中断已经成为快速变革的新动力。我认为组织应对这种中断的能力将是正常分布:20%,平均60%; 20%不太好。只有调整是20%不太可能最终失败,所以这是一个移动的分布。 人力资源如何在变革时为业务带来新的价值?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通过提供三个要素(人才,组织和领导力)为公司提供独特的价值。人才意味着:我们是否拥有在合适的地方拥有合适技能的合适人才,并有正确的承诺感和对市场的贡献?组织意味着:我们是否拥有在市场上获胜的正确文化(或更广泛的能力)?领导意味着:我们是否拥有合适的个人领导者和领导能力,以赢得市场。人力资源不仅仅是人才,也是组织人才,领导力和组织将适用于任何不断变化的业务条件(颠覆性技术,全球化)或业务战略(客户亲密度,产品创新)。 您如何设想人力资源和人才的未来? 对于过去20年来许多总经理和人力资源专业人才而言,人才一直是一个主要的议程,如果没有经过考验,正如“人才争夺战”中所描述的那样。这种人才重点导致了组织如何将人们带入的无数创新。组织,通过组织移动它们,并将它们作为表1中的摘要适当地移出组织。 自动化会对工作产生什么影响? 任何基于信息的活动都可以通过技术推进。技术提供有关个人选择的见解,指导组织扩大和定制他们的服务,并促进快速的社会变革。简而言之,技术就是访问数字信息以做出决策。模拟手表讲述时间; 数字手表是我用来访问日常任务的指数信息的智能机器。 自动化将改变工作,因为它允许访问转变决策的信息。 零工经济的崛起对未来的工作意味着什么? 我们已经看到,25%到35%的工作可以通过某种形式的合同,特遣队或演员来完成。这意味着公司必须跨越边界创建自己的文化,而不仅仅是全职员工。劳动力规划必须包括对全职和兼职人才或员工的访问。而且,除了人力规划之外,还可以通过技术完成工作,因此重点将是通过技术完成某些工作的工作量计划。 您认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应该共同努力来管理重新培训和提高技能并减轻失业和人才短缺吗? 或者当然需要提高技能。提升技能的责任来自政府政策和支持,以转向知识经济,从转向服务的公司,从致力于其成员的劳工团体,但大多数来自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 你在书中说'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无关。人力资源开始和结束于业务。人力资源如何成为商业伙伴? 我们在业务合作伙伴模型中确定了13个支点。   以上由AI翻译完成,仅供参考。 作者:Mastufa Ahmed 原文来自:https://www.peoplemattersglobal.com/article/futureofwork/dave-ulrich-on-the-new-normal-for-hr-22043#.XSCiOE4g1X4.twitter
    观点
    2019年08月18日
  • 观点
    Workday一个月内跌掉近100亿美元市值,发生了什么? Workday 在过去的一个月市值跌去了将近100亿,如果按照一个月前的最高点226美元/股来对照,市值510亿美元,截止今天是420亿美元。按照昨天最低点的股价410亿美元。跌去了近100亿美元的市值。 发生了什么?很多人不禁要问? 我们来看下这行业前两位的对比情况: ADP今年涨幅27.16% 股价165美元,市值达到716.3亿美元,最高点市值746亿美元。 Workday 今年年初至今涨幅是16.48%,股价185.99美元,市值420亿美元,最高点市值520亿美元 我们来看下workday目前的数据情况: 对于workday 的收入构成可以看如下: 订阅服务占据大头23.86亿美元,占比84.54% 其中美国收入占到77.01%,依旧是绝对大头。 最后我们来看下历年来的收入表格以及增幅。 2015年7.88亿美元,2016年11.57亿美元,2017年15.74亿美元,2018年21.43亿美元,2019年28.22亿美元。整体增幅都在30%以上。 关于workday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了非常多,在这个月美东时间29号会发布2020年度的第二季度财报。从预测中看,大家已经感觉到增长的压力。 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极大的影响了workday的营收增长速度。 管理层谈到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收入8.251以美元,同比增加了33.4%,其中订阅收入达到7.01亿美元增长34.3%。同时预计第二季度收入8.7亿美元至8.72亿美元,其中订阅收入增长约32%,达到7.46亿美元至7.48亿美元。年度总收入调整到35.45亿美元到35.6亿美元。 而市场预测第二季度应该继续保持一个高的增长,如果不能够达到8.91亿美元,则意味着作为成长型企业的增长严重放缓,一旦放缓,相关匹配的高溢价将被挤出。这也是目前股价狂跌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且这个增长放缓的速度可能比想的还要大。 以下来自分析师的分析与大家分享: Workday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核心竞争力上构筑了较高的壁垒。 具体的而言 (1)公司主要专注于大中型客户,客户毛留存率超过95%,2017年平均客单价为85万美元,高客单价和高留存率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资金; (2)基于HCM+财务管理延伸产品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以HCM和财务管理为核心产品,不断延伸产品线,不断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3)善用资本市场,高研发投入+战略收购加快产品更新速度。公司2012年登陆资本市场前已是风投市场明星企业,强大的融资能力为研发投入和并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公司产品研发费率和费用远超同行,2018年研发费用为12.12亿美元,研发费率在30%上,高额的研发投入及12次战略收购,缩短了产品的更新和完善周期。 除此外公司拥有(1)云基因优势:Workday创始之初便定位于SaaS领域,其战略具备连贯性,不存在调整磨合和消耗,云先发优势助公司进入线)创始人优势:创始人深耕HR领域多年,行业经验丰富,优秀的市场经验和定位能力帮助Workday在初始阶段摆脱巨头夹击,找准市场需求,并实现后续市场布局的顺利进行。   未来客户+产品两维度强化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值得借鉴从发展策略来看,未来客户及产品仍然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客户方面(1)继续推进战略收购计划,全方位强化实力,(2)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市场方面(1)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市场规模 ;(2)维持大中型市场优势,积极开拓中小型企业市场。
    观点
    2019年08月16日
  • 观点
    塑造工作未来的五个维度 德勤(Deloitte)定义的未来工作是 “The growing adop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workplace,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workforce to include both on- and off-balance-sheet talent.” 我们定义了工作的未来,因为许多变革力量影响着一个组织的三个紧密相连的层面:工作(内容)、员工(人员)和工作场所(场所) 本质上,工作的未来是由当前的社会经济变化所创造和影响的,并受到新工作世界的力量和趋势的影响。 塑造工作未来的五个维度 有两个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未来。首先是在工作场所和工作任务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增强功能。第二个维度是国际劳工局在其工作未来文献评论中确定的五个维度。这些方面是: 1.创造就业 2.就业质量 3.社会保护 4.工资和收入不平等 5.社会对话和劳资关系 就业机会的未来是指创造就业机会、破坏就业机会或未来劳动力的组成。许多人越来越担心,任务自动化的速度快于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以及由于自动化而出现的新部门。 “当现有的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操作的其他系统所取代时,就业岗位的下降速度可能会快于全球劳动力。” 麦肯锡(McKinsey)估计,自动化可以取代目前由人类从事的45%的活动,但只有5%的工作可以完全由技术实现自动化。人们相信,在未来,工人将花更多的时间在机器无法胜任的活动上,例如管理人员、应用专门知识和与他人交流。人类将花费更少的时间在可预测的体力活动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上,这两个领域的机器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性能。所需的技能和能力也将发生变化,需要更多的社会和情感技能以及更先进的认知能力,如逻辑推理和创造力。人们还认为,随着工业布局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自动化可能会破坏全球劳动力格局。随着发达国家利用机器人的增加,加上需要尖端技能的新的创新生产技术,将降低劳动力成本。 相反,工作质量的未来涉及未来的工作条件或社会保护制度的可持续性等问题。零工经济的增长导致自营职业、特遣队和中介工人的增加.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40%的美国工人。据认为,随着这种从传统就业类型的转变,什么是就业的定义可能变得模糊不清,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法律不确定性。虽然特遣队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与工作保障大幅度减少有关,但它允许高度的灵活性,使工人能够控制其工作生活平衡,而雇主则能够从工人的灵活性和更大的成本节约中获得经济上的好处。人们相信,零工经济的增长将让位于改进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然而,临时就业往往与较低的工资、较少的培训和减少的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长期而言,这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个人有责任不断提高技能和发展自己。 将以前有保障的工作外包给从事小型和不稳定工作的个体,预计会在广泛的基础上降低劳动力标准。今后的工作很可能以项目为基础,更替率很高,从而使特遣队或机构工作人员获得社会保护和工作保障的机会减少。在零工经济中,数字工人被认为是自营职业者,他们被要求提供全额的社会保障缴款,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并使他们相对于传统的雇员相对更糟,他们也受到社会政策的保护,如最低工资,这又一次是为正式雇员保留的。 关于工资和收入不平等的讨论既关注工资和收入的平均增长,也关注它们今后在家庭中的分布情况。人们越来越担心,属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家庭可能最不准备适应新的工作世界,从而造成日益扩大的不平等的恶性循环。人们还认为,随着对高技能工人需求的增加,工资不平等现象将进一步恶化。 最后,社会对话和劳资关系的未来是指在未来几年里,有组织的工人制度将如何在这种推动变革的情况下演变。 工作的未来如何影响人力资源和我们今天的工作方式? 在思考工作的未来时,有很多事情要考虑,其中之一就是人工智能和增强对劳动力的影响。据信,人工智能的增长将使60%的职业拥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自动化工作活动。正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零工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短期合同或自由职业者的盛行,而不是历史上的永久角色规范。随着Uber和Deliveroo等公司的迅速扩张,我们看到了新的工作模式的出现。这些新的工作模式由于引入了灵活工作等服务而得到了这种增长。员工们正在寻找更多的灵活性,以真正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随着支持这些模型的新工作模型和技术的兴起,组织正在采用一种更加敏捷的工作方式,在满足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为员工提供他们所需的灵活性。 与多代员工一起工作需要领导们接受新的工作方式。因此,采取一种使员工能够不断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方法,不仅是未来工作的副产品,而且是领导者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时应考虑的问题,以确保他们留住顶尖人才。 工作的未来不仅是创造新的工作方式,或如何产生新的工作场所,甚至是人工智能如何取代现有的工作。这也是关于我们如何能够丰富新的人的能力,并将他们融入劳动力队伍,同时为未来创建更可持续的组织。人们越来越关注员工的经验,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企业正在寻找新的方法来衡量员工的敬业程度和情绪。这些创新有可能对雇员的留用产生重大影响。 当我们思考工作的未来时,我们应该努力找出我们如何为教育创造一个更有价值的环境,倡导不断学习我们的劳动力。技术的兴起让我们能够在我们想要的时候学习,在我们想要的任何设备上学习,理解我们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将学习建立在一个组织文化中是关键。 最终,当你想到人力资源在未来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它实际上是为了使我们的员工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同时嵌入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和需要,并支持他们的上升期和再技能。在支持员工的同时,他们必须开始指导领导者培养一种领导风格,让他们两人都能克服未来工作中出现的挑战,同时接受支持员工的需要,培养必要的技能,以确保团队和组织的成功。 作者:Manpreet Randhawa 来源链接:https://www.myhrfuture.com/blog/2019/4/11/how-is-the-future-of-work-shaping-the-labour-market 以上为AI翻译,仅供参考。
    观点
    2019年08月14日
  • 观点
    公司全方位追踪员工行为,这种做法合理吗? 据称,数据分析可以减少职场偏见,提升效率。但事实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 编者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追踪设备。近年来,还专门有一些项目通过这些可穿戴追踪设备生成的数据,来分析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表现。如果公司的老板让你每天24小时都穿戴这款设备,从而让他进一步地了解你的工作表现,你会同意吗?这篇文章原标题是A New Study Suggests Employers Track Your Every Move to ‘Improve Productivity’,作者Angela Lashbrook在文中就介绍了几个类似的项目,以及不同群体对这些项目的看法和意见。 如果你对老板提出加薪要求,老板反过来告诉你,你必须每天24小时都穿戴一款特制的可穿戴设备,你会有什么反应? 这种做法在未来并不是不可能。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就曾出现过大量职场健康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目前覆盖了超过五千万职场员工。在这些项目里,通常都会借助于健身追踪装置或其它设备来评估员工身体的健康状况,而相关的数据,在很多案例中都会影响个人保险的费率。 而最近的一项全新研究,更有可能继续向前拥抱这个美好新时代:通过日夜不断的数据监视而汇总的各种不相关数据点,比如你查看手机的频率或者周末外出的频率,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这项研究也获得了美国国家情报总监(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DNI)办公室的部分资金支持,研究人员主要来自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于地理位置的追踪信号发射基站、可穿戴设备以及手机应用,“区分高效和低效的员工”。其设计和目的和另外两个名叫mPerf和MOSAIC的研究项目类似。这两个项目的主题都是去研究人工智能是如何帮助员工(以及他们的雇主的)。但专家警告称,就这种追踪而言,仍然存在许多顾虑。 “这项研究会关注的内容有:调查对象的睡眠时间有多少,他们的心率表现如何,他们日常体育锻炼有多少。”隐私和安全非营利机构美国民主和科学中心(Center for Democracy and Technology,CDT)政策分析师娜塔莎·杜阿尔特(Natasha Duarte)说,“要看一个员工是否相对年轻和健康,这些就是主要指标……那如果调查对象身患残疾呢?如果参考他们的体育活动数据来评估其工作表现的话,那就太歧视人了。” 在这项研究中,一共有554名研究对象。其中,320名男性,234名女性。这些研究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但主要集中于科技和资讯行业。他们会定期填写职场评估问卷,问卷题目包括是非题,比如“你今天是否对组织展示出了忠诚的工作态度?”或者打分题,比如“你在多大程度上完整地完成了你的工作?”“你在多大程度上确保各项任务都恰当地完成了?”然后,研究人员会根据他们的回答内容,确认他们是否是高效工作还是低效工作。 同时,研究人员也都为这些研究对象装配了各种不同的追踪装置。每个人都会佩戴一块防水佳明(Garmin)腕表,他们的智能手机还都安装了一个名叫PhoneAgent的追踪应用,同时还会分配四个信号发射基站给他们:一个放置在钱包中,一个放置在钥匙链上,一个放置在家中,一个放置在办公室里。 这些装置可以记录研究对象的睡眠习惯、离开工作台面的频率、夜间或周末从家中外出的频率、解锁手机的频率、完成了多少体育运动以及睡眠质量等等。 研究人员随后会收集从各种装置上获得的数据,从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行业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是否担任管理职务,对结果的影响都非常大。比如,非管理职务的高效员工在周末上班的时间更多(很意外的发现),他们在平时工作日的晚上也很少去其它地方。咨询行业的高效员工周末都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而科技行业的高效员工则在平时工作日很少参加锻炼。 达特茅斯学院管理学教授皮诺·奥迪亚(Pino Audia)称,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工作日很少去其它地方的高效员工往往都有固定的日常安排,即便是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这些行为习惯可以让他们保持积极和足智多谋的态度。“如果你总是被干扰的话,那你的工作表现就可能会受到影响。”奥迪亚说。 此外,研究人员还希望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消除员工调查环节中的歧视和不公平。现有的工作评估方式“不仅老旧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偏见”,达特茅斯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安德鲁·坎贝尔(Andrew Campbell)称。他说,他们希望了解如何利用这些移动感应数据来预测可以反映高效表现的有关模式。同时,他们还希望,在十年之内,员工可以通过结合这些数据的反馈,来回顾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 就员工表现评估而言,传统的方式也的确存在一定的缺陷。据斯坦福大学VMware女性领导创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称,在回答开放式问题时,比如“员工是如何达到期望值的?”“该员工最突出的技能是什么?”,管理人员通常会依赖刻板看法和偏见,而不是结合数据来评估。 男性通常都会收到与其技术性技能有关的具体反馈,而女性则通常收到的是一般性评论和反馈,比如“你是很棒的沟通者!”具体反馈可以为员工提供进步的方向,同时指明他们的优势特点,而没有收到类似反馈的,则更像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 奥迪亚称,这项研究可以“在短期内让企业不再依赖或减少对这些调查的依赖。相反,我们可以更多地依赖于员工行为的有关客观指标。企业应该如何在对待员工、补偿以及晋升等方面不受性别、种族和国籍的限制而表现出更大的公平性?……我们研究中利用的一些科技,就会朝着这些目标而不断奋斗。” 当然,针对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针对偏见的顾虑声音。除了杜阿尔特提到的偏见问题,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也都是男性,如果利用这些白领男性的数据去预测或评估不属于这类群体的人的工作表现,那他们就可能会在和其工作表现无关的因素方面受到不平等对待。 “如果你把针对20多岁男性的研究数据应用在女性身上,或者是超过30岁以上的群体身上,或者是残疾人身上,那可能就站不住脚了。”斯坦福大学互联网和社会中心消费者隐私负研究负责人贞·金(Jen King)表示,“那这些数据本质上就存在偏见。” 比如,如果某人因心理疾病而引发焦虑的,从而增加心率或影响睡眠质量。此外,根据研究发现,高效员工下班以后很少去其它地方。但一个中学学生的母亲可能在下班后需要带孩子去上辅导班,可能会频繁地离开家,如果用这些数据来评估他们,则同样是不公平的。 当然,如果用这些装置去追踪和记录员工活动以及生物统计信息,特别是下班后的这些信息,还会存在侵犯隐私的问题。 在美国境内,目前针对员工隐私保护的法律条款并不多。因此,“要求”员工长时间受这些设备监控,可能并不会触犯法律,而且这篇文章所提到的员工健康项目早就已经落地了。针对这些项目,不仅没有人指出它们可能违法了,而且还受到了奥巴马执政期间推行的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的极力鼓励。 “这种事不应该发生,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的法律边界并不清晰。”杜阿尔特说。她还说,即便员工同意参与这些项目,但这些追踪项目仍然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会让人觉得他们是有人施压被迫像“好员工”一样而参与其中的。 金还提出另一种说法,雇主很可能还会利用这些追踪数据去跟踪员工。“试想一下,一个可能对年轻女下属有爱慕之心的猥琐主管,如果随时可以了解下属的实时位置,并根据这些数据尾随下属,那就太可怕了!”她说。 但这项研究的发起人称,其研究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如果这些装置真的要应用到职场当中,起码也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坎贝尔称,他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数据的确存在普遍的问题。 “但至于你提出的问题,我会把它当作针对任何机器学习或者基于数据的算法创建的一般性批评。比如,如果数据没有包含某个群体的话,那算法则会完全地忽略他们。”坎贝尔说,“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目前还没有想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然而,研究这个宏观主题的,也不仅仅只有这个大项目。比如,前文提到的同样受政府机构资助的mPerf项目,和这个项目一样,他们也在研究职场表现和移动感应数据之间的关系。 “在用不了多少年后,高中生要想进入大学,都不需要参加SAT考试或ACT考试,这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mPerf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丹尼斯·万斯(Deniz Ones)在某新闻发布稿中提到,“学生们需要在手机上下载某些应用软件,同时连接其可穿戴设备,并允许各个大学在某几个月范围内从他们身上收集各种数据。” 此外,还有前文提到的MOSAIC项目。这些项目中,也会追踪情报部门成员的有关数据,从而去评估他们的工作表现,尽管有人指出称,情报部门的员工接受这种数据监控,本来就算作其工作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真的想进一步改进员工评估,是否有其他不涉及隐私侵犯追踪的方式呢? 据斯坦福VMware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称,管理人员应该在数月之前提前约定某些特定的员工表现评估要求。随后,可以将员工的具体表现与这些要求对比评估,从而消除评估环境中的偏见问题。 此外,管理人员还应该进一步控制一般性或者模糊性赞扬,比如“她是很棒的沟通者”。与之相反,他们应该参考既定的员工表现指标,公平公正地评估他们在沟通方面的具体表现。 当然,针对雇主应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员工高效工作,有关进一步的研究也非常有必要。然而,除了达特茅斯学院的项目和mPerf项目中可能会涉及隐私侵犯的本质,与科技相关的全新的特别是被忽略的偏见问题仍然会显现。人们可能会针对他人的看法产生不同意见,但大体上人们还是相信这些系统的客观公正,只不过,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译者:井岛俊一 作者Angela Lashbrook 原文地址:https://onezero.medium.com/a-new-study-suggests-employers-track-your-every-move-to-improve-productivity-1b2e5baf6ea7
    观点
    2019年08月13日
  • 观点
    是时候为人力资本的分析建立一个员工价值主张 作者:Jan Schwarz   本文是白皮书的配套文章,是员工分析的员工价值主张,今天来研读一下。 我是那些相信大多数人都想在世界上做善事的那些类人。人们通常希望对他人进行恰当的对待,他们希望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对社会作出贡献,他们希望改善他们周围的朋友和家庭的生活。有意义或有目的是个人幸福的基本要素。 我也相信这适用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活。不管职位描述中列出了哪些要求,雇主自然希望人们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为组织的成功和健康做出贡献,并改善同事的工作生活。在许多方面,工作可以成为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目标的工具。 然而,如果你是一家大公司的一员,你怎么知道你是否成功地实现了这些令人钦佩的目标?同样重要的是,公司会注意到吗? 人力资本的分析:这对你的人有什么好处? 乍一看,上面的问题似乎可以用人力资本的分析来回答。许多调查报告说,总体上,具有人力资本的分析能力的组织表现优于没有人力资本分析的组织。强大的商业业绩(无论是坚实的利润率还是增强的创新)有时会给员工更多的机会来实现更大的目标,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审议下列发言: “改善我为之工作的业务,意味着我的职业生活也会有所改善。” “高绩效文化意味着我有更多的机会超越和影响变革。” “优化学习和认证项目意味着我将有机会建立必要的技能,以实现更广泛的目标。” 事实上,与我交谈的许多商界领袖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是高绩效组织的一员,他们比为一家苦苦挣扎的公司工作的话,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挥影响力。但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虽然上述说法可能是正确的,但它们并没有最终证明商业业绩和个人福利之间总是有联系。我认为,创造个人影响力的机会不仅仅是公司整体的成功。实际上,这是一家公司对个人的积极关注,再加上对各种功能的不断分析探索。如果组织真的要通过人员分析来满足个别员工的需求,那就必须通过设计来实现。 EVP:为什么要人力资本的分析,为什么是现在 今年,每个人力资源和人事分析经理都应该对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进行定义和制定。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问题。当涉及到收集和分析员工数据时,组织必须努力获得或保持员工的信任。要做到这一点,一种方法就是不断地让员工理解“这对我有什么好处?” 确定人员分析如何为单个员工提供价值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我们如何获得衡量人力资本的分析对个人的影响的细节?我们如何决定谁负责为员工提供价值计划? 这些都是Visier的研究和客户价值主管莱克西·马丁(Lexy Martin)提出的问题。一年多前,我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次会议上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她花了30多年的时间从雇主的角度研究人力资源技术的价值,她认为现在是从雇员个人的角度着手处理价值概念的时候了。然后,我们合作并扩展了开发用于人的分析的员工价值建议(EVP)的想法。 EVP是完全人性化的分析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让组织仅仅解释有关个人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完全人性化的实践为员工提供了解释和分析员工数据的工具,从而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价值。 Lexy经常喜欢使用框架,因此我们通过探索一个熟悉的框架来了解人类的动机:Maslow的需求层次结构,从而深入探讨了这个主题。总之,马斯洛的理论是,一旦基本需求(如安全、保障和归属感)得到满足,一个人就会被个人掌握所激励。在满足了这一需求之后,人们就会被超越所激励-追求更普遍目标的愿望。 我们的结论是,任何从员工角度对人的分析的讨论都应该强调人类对学习、成长和实现目标的渴望。同时,更基本的人类需要也不能被忽视。 Lexy和我然后建立了我们自己的马斯洛的等级结构,说明了员工的基本需求和更普遍的职业目标在这一架构内。我们希望公司在建立自己的EVP时会考虑这一点。 前进之路 如果人力资源和人员分析领导者倡导基于对人事的动机的理解的员工价值主张,那么他们的员工分析活动将更加顺利,同时为员工和雇主提供价值。 在内部和外部专家的帮助下,莱克西和我迄今策划的想法已经在白皮书“人的分析的员工价值主张”(EmployeeValuationofPeople Analytics)中得到了体现,但工作还远未完成。需要更多的讨论和思考,才能得出员工价值主张在实践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作为人们分析的实践者和供应商,我建议我们有意识地决定朝着一个重要的目标努力:为员工个人提供价值,就像我们对股东和商业领袖所做的那样。 作者:Jan Schwarz 原文链接:https://www.visier.com/clarity/time-to-build-an-employee-value-proposition-for-people-analytics/ 以上AI翻译完成,仅供参考
    观点
    2019年08月13日
  • 观点
    【麦肯锡长篇】工作的未来对于职业、能力、薪资、意味着什么 在一个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新的研究评估了2030年在不同情景下失业和就业的情况。我们所生活的技术驱动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自动驾驶的汽车,能够读取X光的机器,以及响应客户服务查询的算法,都是强大的新型自动化的表现形式。然而,即使在这些技术提高生产力和改善我们的生活的同时,它们的使用也将取代人类目前从事的一些工作活动-这一发展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自动化和新的工作世界 强大的新技术正在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重塑我们的世界。但我们的工作会怎么样? 在我们2017年1月的自动化报告基础上,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最新报告“工作流失,就业增加: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型”(PDF-5MB)评估了到2030年在不同情景下可能创造的就业数量和类型,并将其与自动化可能失去的工作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大量的职业转移,对劳动力技能和工资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的关键发现是,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到2030年可能有足够的工作来维持充分就业,但转型将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与之匹配,甚至超过我们过去看到的农业和制造业转移的规模。 1.自动化对工作有什么影响? 2.就业增长的可能方案是什么? 3.未来是否有足够的工作? 4.自动化对技能和工资意味着什么? 5.我们如何管理即将到来的劳动力转型? Automation will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global workforce. 1.自动化将对工作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以前发现,利用目前展示的技术,从理论上可以自动化大约一半的活动人员在全球从事的活动。很少的职业----少于5%--包括可以完全自动化的活动。 然而,在大约60%的职业中,至少三分之一的组成活动可以是自动化的,这意味着所有工人都有大量工作场所的转变和变化。 虽然自动化技术的可行性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影响自动化采用速度和范围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在工作场所开发和部署用于特定用途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成本、劳动力市场动态(包括劳动力和相关工资的质量和数量)、自动化超越劳动替代的好处以及监管和社会接受。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的新研究估计,到2030年,全球几乎零到30%的工作时间可以实现自动化,这取决于采用的速度。我们主要使用场景范围的中点,即15%当前活动的自动化。各国的结果差别很大,反映了目前由工人从事的活动的组合和普遍的工资率。 自动化对就业的潜在影响因职业和部门而异(见上文互动)。最容易自动化的活动包括在可预测的环境中的物理活动,例如操作机器和准备快餐。收集和处理数据是另外两类活动,用机器可以越来越好、更快地完成。这可能会取代大量的劳动力,例如抵押贷款、律师助理工作、会计和后台交易处理。 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即使某些任务是自动化的,在这些职业中的就业也不会减少,而是工人可能执行新的任务。 自动化将对涉及管理人、应用专业知识和社会互动的工作产生较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现在无法与人的性能相匹配。 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工作-比如园丁、管道工或儿童和老人护理提供者-到2030年时自动化程度通常会降低,因为它们在技术上很难实现自动化,而且往往工资相对较低,这使得自动化成为一个不那么有吸引力的商业主张。 2.就业增长的可能情景是什么? 被自动化取代的工人很容易被识别出来,而通过技术间接创造的新就业机会就不那么明显了,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地区。我们模拟了一些新劳动力需求的潜在来源,这些潜在需求可能会刺激到2030年的就业机会,甚至不包括自动化。 对于前三种趋势,我们只模型基于在各国观察到的当前支出和投资趋势的趋势线方案。 收入和消费增加,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 我们先前估计,2015年至2030年,全球消费可能增长23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消费阶层。这些新消费者的影响不仅会在收入产生的国家,而且在向这些国家出口的经济体中也会感受到。我们估计,在全球范围内,仅收入增加对消费品的影响就可创造2.5亿至2.8亿个新就业机会,而更高的卫生和教育支出可创造多达5000万至8500万个就业机会。 人口老龄化 到2030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至少比2014年增加3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医疗保健和其他个人服务的支出明显增加。这将创造大量新的需求,包括医生,护士和卫生技术人员,但也包括家庭保健助理,个人护理助理和护理助理在许多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估计,到2030年,医疗保健和老龄化带来的相关工作将增加5 000万至8 500万。 技术的开发和部署 与开发和部署新技术有关的工作也可能增加。从2015年到2030年,技术支出总额可能会增加50%以上。大约一半将用于信息技术服务。与从事医疗或建筑业的人相比,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数较少,但他们是高工资职业。 到2030年,我们估计这一趋势将在全球创造2 000万至5 000万个就业机会。对于接下来的三种趋势,我们建模了一个趋势线情景和一个升级场景,假设在某些领域进行额外的投资,这是基于政府、商业领袖和个人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做出的明确选择。 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投资 基础设施和建筑是两个历史性的支出不足领域,如果采取行动弥补基础设施缺口和解决住房短缺,可能会产生大量额外的劳动力需求。在趋势线的情况下,最多可创造8,000万个就业机会,在加速投资的情况下,在加速增长的情况下,可创造多达2亿个新的需求。这些工作包括建筑师、工程师、电工、木匠和其他熟练的贸易人员以及建筑工人。 对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气候适应的投资 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如风能和太阳能;能效技术;以及气候变化的适应和缓解,可能会对各种职业中的工人产生新的需求,包括制造、施工和安装。在趋势线情景下,这些投资可能会创造多达10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在升级情景下,全球可能创造多达1000万个额外的就业岗位。 以前无偿家务劳动的“市场化” 我们认为,最后一个趋势是支付替代目前未支付和主要是国内工作的服务的潜力。这种所谓的以前无酬工作的市场化已经在发达经济体中普遍存在,而且全世界的女性劳动力参与也将加快这一趋势。我们估计,这可以在全球创造5000万至90万个就业机会,主要从事儿童保育、幼儿教育、清洁、烹调和园艺等职业。当我们看到所有国家就业增长的净变化时,具有最高百分比工作增长净值的类别包括: 医疗服务提供商 专业人员如工程师、科学家、会计师和分析师 IT专业人员和其他技术专家、经理和高管,他们的工作很难被机器教育者所取代 特别是在拥有年轻人口的新兴经济体 “创意人员”是一种小型但不断增长的艺术家、表演者和演艺人员,随着收入的增加, 他们将对休闲和娱乐建筑商及相关专业产生更大的需求,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建筑手册以及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如家庭保健助手和园丁)的投资增加的情况下。 你想了解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更多信息吗? 即将到来的劳动力转移可能是非常大的。 职业净增长或下降的变化意味着,今后许多人可能需要改变职业类别,学习新技能。这种转变可能是自20世纪初美国和欧洲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最近中国以来从未出现过的规模。 7500万至3.75亿人可能需要转换职业类别并学习新技能。 我们估计,有4亿至8亿人可能因自动化而流离失所,需要在2030年之前在全世界找到新的工作,这是基于我们的中点和最早(即最迅速)采用自动化的设想。如下一节所述,基于未来劳动力需求和自动化的净影响,将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然而,人们将需要找到他们进入这些工作的方式。在总流离失所者中,75万人到375万人可能需要在我们的中点和最早的自动化收养情景下切换职业类别和学习新技能;然而,在我们的趋势线采用情况下,这一数字将非常小,少于1000万美元(附件1)。 就绝对值而言,中国面临着最多的需要转业的工人-如果自动化被迅速采用,最多可达1亿人,占2030年劳动力的12%。虽然这似乎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与过去25年中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农业移民相比,这一数字相对较小。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可能需要学习新技能并在新职业中找到工作的劳动力比例要高得多:美国和德国高达2030年劳动力的三分之一,而日本则接近一半。 3.将来是否有足够的工作? 如今,考虑到潜在的自动化,人们越来越担心是否会有足够的工作岗位供工人使用。历史会表明这样的担忧可能是没有根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市场会适应技术中断对工人需求的变化,尽管有时实际工资会很低(表2) History shows that technology  has created large employment  and sector shifts, but also creates new jobs. 我们通过两组不同的分析来解决这个关于工作前景的问题:一组基于对有限数量的新劳动力需求和自动化催化剂的建模,另一组使用的是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变量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如果历史可以作为指导的话,我们还可以预计2030年劳动力需求的8%至9%将用于前所未有的新型职业。 这两项分析都让我们得出结论,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增长、创新和投资,就可以创造足够的新就业机会来抵消自动化带来的影响,尽管在一些发达经济体,需要按照我们的逐步发展方案增加投资,以减少就业短缺的风险。 一个更大的挑战将是确保工人拥有向新工作过渡所需的技能和支持。未能完成这一转变的国家可能会看到失业率上升和工资低迷。根据上述趋势,未来创造就业机会的规模以及自动化对劳动力的影响因国家而有很大差异,具体取决于四个因素。 薪水标准,工资水平 较高的工资使企业的自动化采用更加强大。然而,低收入国家也可能受到影响,如果公司采用自动化来提高质量,实现更严格的生产控制,将生产转移到更接近高工资国家的最终消费者,或其他福利,以降低劳动力成本。 需求增长 经济增长对创造就业至关重要;停滞或缓慢增长的经济体创造的净新就业岗位很少(如果有的话)。因此,经济和生产力增长和创新较强的国家将面临更多新的劳动力需求。 人口特征 像印度这样快速增长的劳动力的国家,如果雇用年轻人,可以享受提高GDP增长的“人口红利”。日本这样的劳动力萎缩的国家预计,未来的GDP增长将会降低,只从生产力增长中得到。 经济部门和职业的混合 各国的自动化潜力反映了经济部门的组合和每个部门内就业机会的组合。例如,日本拥有比美国更高的自动化潜力,因为制造业等高度自动化的行业的比重更大。 自动化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国家 上述四个因素结合起来,为每个国家的工作前景创造不同的前景(参见交互式热图)。日本是富裕的,但其经济预计将缓慢增长到2030年。由于高工资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它面临着经济扩张导致的就业增长放缓和大量自动化工作的组合。 McKinsey&Company |  Source: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nalysis  然而,到2030年,日本的劳动力也将减少400万人。在升级的情况下,考虑到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新工作岗位,日本就业岗位的净变化可能大致处于平衡状态。 到2030年,美国和德国也可能面临自动化带来的大量劳动力流失,但他们预测的未来增长-从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将更高。美国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在不断升级的情况下,随着创新导致了新的职业和工作,它大致处于平衡状态。到2030年,德国的劳动力将减少300万,而且它将有足够的劳动力需求来雇用所有的工人,即使在趋势线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另一个极端是印度: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未来15年里自动化的潜力相对较小,反映了低工资率。我们的分析发现,大多数职业类别预计将在印度增长,这反映了印度经济强劲扩张的潜力。 然而,印度的劳动力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1.38亿人,约占30%。印度可以创造足够的新就业机会来抵消自动化的影响,并通过在我们的升级方案中进行投资来雇用这些新的进入者。 中国和墨西哥的工资比印度高,因此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自动化。预计中国经济仍将强劲增长,劳动力将减少;与德国一样,中国的问题可能是劳动力短缺。墨西哥预测的未来经济增长速度要温和得多,它可以从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在新的职业和活动中进行创新以充分利用其劳动力中受益。 失业工人需要尽快重新就业,以避免失业率上升。 为了模拟自动化对整体就业和工资的影响,我们使用了一个考虑到自动化和动态相互作用的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自动化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经济影响。大多数注意力都集中在潜在的劳动力替代问题上。但自动化也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在这样做时才采用自动化,这样才能以相同或更少的投入(包括材料、能源和劳动力投入)生产更多或更高质量的产出。第三个影响是自动化的采用增加了对经济的投资,推动了短期gdp的增长。我们模拟了这三种效果。我们还根据历史数据为失业工人找到新工作创造了不同的情景。 研究结果显示,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我们的报告重点关注的六个国家(中国、德国、印度、日本、墨西哥和美国)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或非常接近充分就业。然而,这一模式也说明了迅速重新雇用失业工人的重要性。 如果失业工人能够在一年内再就业,我们的模型显示自动化提升了整体经济: 短期和长期保持充分就业,工资增长快于基线模型,生产力更高。 然而,在一些失业工人需要数年才能找到新工作的情况下,短期到中期失业率会上升。劳动力市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调整,失业率也会下降-但平均工资增长会放缓。在这些情况下,2030年的平均工资水平会低于基准模型,这可能会抑制总需求和长期增长。 4.自动化对技能和工资意味着什么? 一般而言,目前可能增长的职业的教育需求高于因自动化而取代的工作。在发达经济体,目前只需要中学或以下学历的职业与自动化相比出现了净下降,而那些需要大学学位和更高学历的职业则在增长。 在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我们发现对所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需求都较高,在需要中等教育的职业中,新增就业岗位数量最多,但就业增长最快的将是目前需要大学或高级学位的职业。 未来的工人将花更多的时间在机器能力较弱的活动上,例如管理人员、应用专门知识和与他人交流。他们将减少花费在可预测的体力活动和收集和处理数据上的时间,因为在这些方面,机器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性能。所需的技能和能力也将发生变化,需要更多的社会和情感技能以及更先进的认知能力,如逻辑推理和创造力。 在下降的职业中,工资可能停滞不前或下降。虽然我们没有模拟不同职业之间相对工资的变化,但劳动力供求的基本经济学表明,对于劳动力需求下降的职业来说,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的分析显示,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大部分就业增长将是目前处于工资分配高端的职业。一些目前工资较低的职业,如护理助理和教学助理,也将增加,而范围广泛的中等收入职业的就业率下降幅度最大。 收入两极分化可能会继续下去。 政策选择,如增加对基础设施、建筑和能源过渡的投资,可能有助于创造对中等工资就业岗位的额外需求,如发达经济体的建筑工人。 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工资趋势非常不同,我们的情景显示,随着这些经济体的发展,零售销售人员和教师等中等收入工作岗位将增长最快。这意味着他们的消费阶层在未来几十年将继续增长。 5.我们如何管理即将到来的劳动力过渡?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用户和企业的好处,以及它们的生产力贡献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都是令人信服的。它们不仅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的充满活力的经济体,而且有助于创造经济盈余,使社会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劳动力转移。 面对我们所描述的工人过渡的规模,一种反应可能是试图放慢采用的速度和范围,试图维持现状。但这是个错误。虽然较慢的采用可能限制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但这将减少这些技术对企业活力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应该接受这些技术,但也要解决劳动力的转变及其带来的挑战。在许多国家,这可能需要像马歇尔计划那样规模的倡议,包括持续投资、新的培训模式、便利工人过渡的方案、收入支助以及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 所有社会都需要处理四个关键领域。 保持稳健的经济增长支持创造就业机会 维持强劲的总需求增长对于支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至关重要,对新的业务形成和创新的支持也是如此。确保充分的总需求以及对企业投资和创新的支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是至关重要的。在某些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也会有所帮助,例如,增加对基础设施和能源过渡的投资。 扩大和重新设想工作再培训和劳动力技能发展 提供工作再培训和使个人能够终生学习适销对路的新技能将是一项关键挑战-对一些国家来说,这是一项核心挑战。职业生涯中期再培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成功的职业转变所需的技能组合。企业可以在某些领域起带头作用,包括在职培训和为工人提供提升技能的机会。 改善业务和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包括流动性 劳动力市场需要更大的流动性来管理我们预期的艰难转型。这包括恢复发达经济体正在衰退的劳动力流动。数字人才平台可以通过匹配寻求技能的员工和公司,以及为那些愿意接受他们的人提供大量新的工作机会,从而促进流动性。劳动力市场不灵活的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可以向其他放松管制的国家学习,比如德国,德国将其联邦失业机构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就业匹配实体。 向工人提供收入和过渡支助 必须提供收入支助和其他形式的过渡援助,以帮助流离失所工人找到有报酬的工作。除了再培训之外,一系列的政策也能起到帮助作用,包括失业保险、在找工作方面的公共援助以及在工作之间跟踪工人的可携带福利。 我们从历史上知道,在劳动力转型期间,许多职业的工资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低迷状态。可能需要采取更长期的政策来补充工作收入,以支持总需求并确保社会公平。更全面的最低工资政策、普遍的基本收入或与生产力增长挂钩的工资增长都是正在探索的解决方案。 决策者、商界领袖和个别工人都可以在促进未来劳动力过渡方面发挥建设性和重要的作用。历史告诉我们,当世界各地的社会面对巨大的挑战时,往往会为其公民的福祉而奋起。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支持劳动力的投资和政策已经受到侵蚀。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大多数成员国,用于劳动力培训和支持的公共支出已经下降。100年来,教育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在至关重要的是扭转这些趋势,各国政府将劳动力转移和创造就业作为一个更加紧迫的优先事项。 在一个工作的角色和意义开始转变的世界里,我们都需要创造性的愿景来看待我们的生活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和如何被重视的。 随着IT的变化,企业将出现在工作场所的前线。这将要求他们重新评估他们的业务流程,并重新评估他们的人才战略和劳动力需求,仔细考虑需要哪些个人,这些人才可以重新部署到其他岗位,并在可能需要新的人才的地方。许多公司正在发现其自身利益以及其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以培训和准备新的工作领域的工人。 个人也将需要为迅速发展的工作未来做好准备。掌握在需求和重新设置直觉方面的新技能对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对人类的劳动有需求,但各地的工人都需要重新思考他们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以及他们为这项工作带来什么样的人才和能力。 Author: James Manyika, Susan Lund, Michael Chui, Jacques Bughin, Jonathan Woetzel, Parul Batra, Ryan Ko, and Saurabh Sanghvi 原文来源: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future-of-work/jobs-lost-jobs-gained-what-the-future-of-work-will-mean-for-jobs-skills-and-wages 以上AI翻译完成,仅供参考,英文可以访问上面链接。
    观点
    2019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