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有云
    【专治不明觉厉】之“云计算” 虎嗅注:常看虎嗅的读者们可能经常会在虎嗅文章中遇到一些“不明觉厉”的名词,这些名词往往会影响读者们对文章的理解。查阅维基百科看起来是个好主意,只是做起来就很麻烦了,而且维基百科过于学术性也让人抓不住重点。为了方便读者对专业文章的理解,虎嗅推出【专治不明觉厉】系列,陆续向大家介绍一些在特定专业领域里的基础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这个名词来自于Google,而最早的云计算产品来自于Amazon。有意思的是,Google在2006年正式提出云计算这个名词的时候,Amazon的云计算产品AWS(Amazon Web Service)已经正式运作差不多4年了。因此,有人认为,Google对云计算的最大贡献是为它起了个好名字,Amazon才是云计算的真正开拓者。   云计算是一个新名词,却不是一个新概念。云计算这个概念从互联网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购买服务器存储空间,然后把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存储空间里保存,需要的时候再从服务器存储空间里把文件下载下来。这和Dropbox或百度云的模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只是简化了这一系列操作而已。   云计算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概念,而在于它所代表的理念。这种全新的理念被称作“X即服务”(X as a Service)。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对云计算的定义,云计算可以分为三种: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缩写S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缩写PaaS),基础架构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缩写IaaS)。   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缩写SaaS)   软件即服务是普通消费者可以感知到的云计算,它的代表有Dropbox,还有国内用户熟悉的百度云、腾讯微云等。这种云计算最大的特征就是消费者并不购买任何实体的产品,而是购买具有与实体产品同等功能的服务。   以前,我们是花钱购买的是服务器上的存储空间。现在,我们花钱购买的是Dropbox的存储服务。表面上看,两者没有实际的区别。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两者却完全不同。以前,我们花钱购买服务器上的存储空间,假设是空间容量是10G,我们是真正的买到了服务器上的10G空间。如果我们不上传文件的话,那么服务器上的这10G空间就是空的。现在,我们购买Dropbox的存储服务,假设空间容量还是10G,我们却并没有真正的买到Dropbox服务器上10G的空间,我们买到的是10G空间的服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上传文件,Dropbox会将文件分开放在任何地方的任何服务器上,如果我们不上传文件,Dropbox的服务器上就根本没有属于我们的任何空间。   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缩写PaaS)   与软件即服务不同,平台即服务是面向开发者的云计算。这种云计算最大的特征是它自带开发环境,并向开发者提供开发工具包。它的代表有Google的GAE(Google App Engine),还有国内的百度的BAE、新浪的SAE等。   平台即服务与软件即服务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如果是消费者,购买Dropbox的服务,那Dropbox就是软件即服务。如果是开发者,利用Dropbox提供的开发包借助Dropbox的服务开发自己的服务,那么Dropbox本身就是平台即服务,构筑在Dropbox之上的开发者的服务就是软件即服务。   以前,开发者如果要搭建一个网站,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比如购买服务器,安装操作系统,搭建开发环境等等。现在,开发者如果购买平台即服务云计算,就可以省去上面费时费力的准备工作,直接进行网站的开发。不仅如此,开发者还可以使用各种现成的服务,比如GAE会向开发者提供Google内部使用的先进的开发工具和领先的大数据技术。这一切都使得网站开发变得比以前轻松很多,这也是云计算时代互联网更加繁荣的原因之一。   基础架构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缩写IaaS)   基础架构即服务一般面向的是企业用户,它的代表有Amazon的AWS(Amazon Web Service),还有国内的阿里云、盛大云等。   这种云计算最大的特征在于,它并不像传统的服务器租赁商一样出租具体的服务器实体,它出租的是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AWS将Amazon计算中心的所有的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整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其划分为一个个虚拟的实例,每一个实例代表着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购买AWS云计算服务的公司就以这些实例就作为计量单位。   基础架构即服务与平台即服务有显著的区别,基础架构即服务提供的只有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服务,平台即服务提供的除了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服务,还提供给开发者的完备的开发工具包和配套的开发环境。也就是说,开发者使用平台即服务时,可以直接开始进行开发工作。而使用基础架构即服务时,则必须先进行如安装操作系统、搭建开发环境等准备工作。   基础架构即服务是云计算的基石,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构建在它的上面,分别为开发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而它本身则为大数据服务。   公有云(Public Cloud)和私有云(Private Cloud)   云计算有两种主要的部署方式,公有云和私有云。   公有云,就是说它的服务器是部署在互联网上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它。目前,大部分的云计算都是公有云。   私有云,就是说它的服务器是部署在防火墙内的局域网内,只有局域网内部的人才能访问它。相比公有云,私有云需要由使用者自己搭建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在获得了更大的控制权的同时,也增加了开发难度。目前,业内主要的的解决方案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的OpenStack。通过OpenStack,任何人都可以自行建立和提供云计算服务。不过,OpenStack主要还是被用来在企业内部建立云计算。   【文章来源:虎嗅网】 HRTECH CHINA 小编语:各位,这次向大家介绍了“云计算”这方面的知识信息,大家是否已经掌握了呢?如果各位想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信息,也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公有云
    2014年04月15日
  • 公有云
    从“公测”到“商业化”,微软是怎么让公有云服务Microsoft Azure快速在中国快速落地的 微软昨日在上海浦东的世博中心庆祝了一场胜利——微软中国今天宣布由世纪互联负责运营的Microsoft Azure公有云服务正式商用。 这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一方面,比起2013年5月22日的那次落地中国,成为首个将全球公有云与服务代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以及后日亚马逊在12月18日宣布将要面向中国地区推出云计算平台这两件事相比,一次从“公测”到“商用”的转变并没有那么令人瞩目;但另一方面,作为第一个通过找到“合作伙伴”代运营方式来实现在数据管理、监控等规则下入华的云计算服务,并让Microsoft Azure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实现了成熟的商用运营,微软的“玩法”对任何遇到类似麻烦又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的海外公司都有不小的借鉴作用。 一起看看微软是怎么玩的吧 首先,Microsoft Azure进入中国的准备时间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长——2010年9月,微软让他们的云计算创新中心落户上海,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政府、合作伙伴和客户实施快速建模、概念验证,进行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测试。换句话说,在正式进入中国的3年之前,微软就通过开始了和政府及企业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合作。你可以很容易看出微软的用心:展现技术能力,同时探清楚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兴奋点。 接着是和世纪互联的合作,你可能已经听烂了微软借助世纪互联入华的细节描述,但我想请你换个角度来看:世纪互联是Microsoft Azure的唯一授权运营商,这是微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商业化运营必不可少的条件——要知道,“能够提供服务”和“提供商业化服务”完全是两回事,后者意味着你需要向客户交代清楚更多东西:到底和谁签订合同、不同的环节由哪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出现问题时到底向谁寻求客户服务、由谁进行赔偿……和世纪互联“一对一”的合作让Mircosoft Azure能够以较轻的方式向客户讲清楚这些问题。 然后就是在2013年6月6日开放商用之后,微软找来了哪些企业和政府为它背书了。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微软邀请上台的那些演讲者们就是一个缩影——武汉政府的“智慧城市”、光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蓝港在线……它们中的大部分项目既不 “酷”也不“性感”,但我们能从中找到微软寻找初期合作伙伴的一个共通的逻辑——和政府紧密挂钩、是巨大的流量平台、对“混合云”的需求强烈。换句话说:政策支持、平台知名度高,且符合大部分中国企业对云服务的述求。 而除了找政府和大型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优秀模板”外,微软在过去的同时还在干着另一件事——孵化和云服务紧密挂钩的创业公司来培植Microsoft Azure的生态圈。 这件事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两个侧面来看:微软创投加速器和它所孵化的66个企业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在短暂发言中的主要介绍内容;而在发布会一旁场馆搭建的展厅里,也陈列了不少加速器中所孵化的项目,并且,在发布会前后都提供一个小时的引导参观。而另一个现象是,从第二期开始到如今的第四期,微软选择进入自己创投加速器的项目中又大规模的企业服务和应用,微软不仅为他们提供场地、资金支持,同时不要求任何股份,还帮助这些企业引入投资。 这背后的意义是,微软能够在中国市场尽快的补全自己的云服务客户模板,证明无论是金融、游戏、视频还是开发者服务,Microsoft Azure都能提供灵活、稳定的服务。 所以总结起来,Microsoft Azure的商业化路径和时机,实际上是微软有的放矢的一场战役,这家已经在中国市场浸淫已久跨国企业深谙政府关系、了解中国本土企业需求,并将这些客户群一一塞进了自己的展示货柜中。而Microsoft Azure的正式商用,也意味着中国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们领到的一纸战书,就要兵临城下了。   【文章来源:pingwest】
    公有云
    2014年03月27日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