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行业
臭皮匠:招聘行业风将停,有几只融资千万的猪会掉下来
本文来源:微信公号:一个臭皮匠(ygcpj021)
招聘行业风将停,有几只融资千万的猪会掉下来
// // //
今天写这篇文章,一是为了回答创投朋友的问题;二是给一个相熟的创业团队,谈谈互联网创业的商业方法论。下面将用我的方法论,判断下招聘行业中各玩家的未来。
臭皮匠先列名单,再用我总结的商业方法论给它们把把脉。
风停时,继续飞的猪:前程无忧、58同城、猎聘网、拉勾网;
风停时,掉下来的猪:周伯通招聘网(拿了2800万)、100offer(拿了2000万)、职场导航(拿了3000万人民币)、猎上网(拿了千万美元)、脉脉(拿了2500万美元),外加一群不知名的小猪;
被点名的同学不要急着站起来啊,你们先听听师(chui)承(niu)于(bi)雕爷的臭皮匠,说得有没有逻辑嘛!
话说早在2014年,做创投的朋友就问我对招聘行业疯狂融资的看法,那时对这个行业进行没关注,就随口敷衍了几句。2015年初,又跟一个做招聘项目的创业团队,聊到这个行业。他们用了一个很荒谬的逻辑来论证这个创业项目:“一个人为了找工作,会在多个网站投递简历,所以做招聘项目是有前途的”。臭皮匠脾气多臭啊,既然一再坚持这样的逻辑,那你们继续讨论吧。我自己喝茶去,神游天外。好了,喝完茶,我们继续聊。
第一个方法论:活用边际效应规律
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领域会出现寡头垄断,一个细分行业第一名过的很滋润,第二名艰难度日,第三名及往后基本没活路。瞅下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的财务报表,就知道第二名活得有多蛋疼了;再瞅携程和去哪儿,上帝对他哥俩也一视同仁。
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个现象,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的?当年臭皮匠也不懂啊,花了200万后,才买回来这个答案。答案就是经济学的边际效应规律,在互联网领域整蛊作怪。(不懂啥叫边际效应的同学去翻翻西方经济学)
1) 细分行业的第一名,在获取用户的成本方面,都会得到边际效应规律的奖励。时间越往后,品牌光环越来越强大,口碑传播越来越广泛,获取用户的成本也就越来越低;与之相反,第二名及往后,会被边际效应规律处罚,获取用户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2) 在获得商家方面也是如此;商家投钱是为了赚回更大的回报,他们只会往人流旺的地方集中,有谁看见沃尔玛跑到鄂尔多斯的鬼城开店?
3) 不仅用户和商家,哪怕是员工招聘方面,边际效应规律也会往第一名倾斜;所以才造成第一名滋润,第二名蛋疼,第三名及往后基本没活路,从潘多拉魔盒中放出来的互联网就是这么残酷。
上面言及的创业团队逻辑荒谬,就在于不懂边际效应规律,前期做可能没发现有什么问题,越到后面竞争越是乏力,最后的结局是竞争不下去鸟。
说到这里:臭皮匠抛出一块小砖,引引玉。如果发现一个细分行业里已经有老大和老二,就不要去凑份子了,否则连内裤都输掉。相反,如果发现一个细分蓝海,一个领头羊都没有的时候,那赶紧跑进去,玩命抢第一,抢到了你就等待躺着赚钱的日子到来吧。这是为啥2014年快的和滴滴像疯狗一样拼命撕咬。
看到这,估计有同学骂娘了,“现在哪个行业没有老大啊,我等屌丝还能创业?”,稍安毋躁,臭皮匠既然敢称自己为臭皮匠,把自己放在一个战略规划的位置,没几把刷子,还怎么混啊。下面我将给出一剂互联网创业的生存方法论。
第二个方法论:重新定位行业细分市场
第一个方法论是告诉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小伙伴们,别自己主动寻死。而这个方法论是告诉你如何找到一条生路。臭皮匠还是以案例开道,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1) 猎聘网把自己定位高端人才招聘这一块,拉勾网则定位于互联网从业者,58同城死磕蓝领阶层。看,它们把前程无忧的市场,根据用户属性重新定位出各自细分市场,然后把自己做成了各自细分市场里的招聘老大。根据第一个方法论,它们因而得到了边际效应规律的奖励,正逐步走向各自的成功。
2) 再看看臭皮匠熟悉的电商行业:京东从3C起步,当当从图书起步,它们根据商品品类,重新定位行业细分市场,并夺取了第一,得到了边际效应的奖励,成功从淘宝的魔掌中活了下来。还有最奇葩的唯品会,它干脆从销售模式重新定位行业细分市场,玩起了特卖,最后抢到了头名,也得到了边际效益的祝福。
重新定位行业细分市场,是创业求生的一个方法论,创业时别一上来就定位自己服务全人类,那基本上连在市场上冒个泡的机会都没有。另外,这个方法论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重新定位的行业细分市场必须足够大,记得以前电商里面有个专门卖胸罩的网站,现在都不知死在哪个旮旯里了。而聚美优品把自己定位在化妆品特卖这个足够大的细分市场,才抢到了一个上市名额。假如猎聘网把自己定位在互联网高端人才招聘,估计早死了。拉勾网如果把自己定位在程序员招聘,迟早被别人灭掉。掉下来的几只猪,在行业细分市场上,都没选好!
第三个方法论:守好自己的行业边界
重新定位好一个行业细分市场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守好自己的行业边界。判断的方法是看行业中的其他大玩家能不能踏入进来。臭皮匠再抛出小砖头——给大家参考的案例。
1) 猎聘网的模式是跟猎头合作,服务高端人群,前程无忧踏入不进来;它要想进来,产品模式、运营模式和收入模式都要改变,巨变程度不亚于从新开始;所以猎聘网能守好自己的行业边界,把前程无忧这个招聘大鳄堵在门外。
2) 拉勾网三天两头搞活动,跟互联网人high的不行,这种模式正好迎合了这个行业从业者的心理。前程无忧要这样搞,估计要把传统行业的HR吓疯了。所以啊,拉勾网也勉强守住了自己的边界。
3) 再给个,看微信和陌陌,一个是熟人社交,一个是陌生人社交;微信要想进入陌陌的地盘,产品体系要改,运营体系要改,伤筋动骨,实在是下不了手啊。
看明白了吧,各位,想要守好自己的边界,关键在于,你打造的是一套商业模式,而不是一个功能的。如此,行业大鳄要想抄袭,就要把它自己原来的商业模式否定掉。
好了,今天先抛出三个方法论,大家拿着三个方法论的尺子去衡量下:前程无忧、58招聘、猎聘网、拉勾网即使风停了,是不是也不会掉下来摔死啊。它们都成了各自细分市场的第一名,边际效益规律会给它们加持生命力。
而周伯通招聘网,实际钻进了拉勾网的边界,会被处罚的。移动互联网人群和互联网人群真有区别吗?运营模式有区别吗?唯一区别的一些小功能,技术上大家都是很容易实现的。
100offer,也是这样。程序员嘛,强的跑猎聘去了,弱些的拉勾网在抢,100offer的这种拍卖功能,拉勾网要上线了,技术很容易实现,运营模式也不需要改变。
猎上网,打算跟猎聘网火并啊,不知道边际效应规律吗?
脉脉,做职场社交+招聘,往招聘走一步,就是前程无忧的地盘,往社交走一步,腾讯的陆海空三军在等着你呢?
职场导航,亲啊,你闯进了大鳄的地盘啦,你这个小功能前程无忧很容易抄袭的。
明白了吧,招聘行业风停止的时候,几个融资过千万的大猪还有一帮不知名的小猪,将会摔的鼻青脸肿,当年电商特卖行业的历史将在这个行业重现。说到这,我特么想吐槽做创投的一些人,只知道看风口,商业方法论都没弄懂。真不知道这些人是钱多人傻,还是看中人家胸大敢说(后半句受教于春水堂的春叔,哈哈)。
最后提醒下,即将掉下来的猪们,按臭皮匠的分析,其实你们还有一个机会。在第二个方法论中,定位行业细分市场时,可以找反面。比如:前程无忧的反面是58招聘、猎聘这样的细分玩家;而58招聘的反面是猎聘这样的高端玩家。拉勾呢?拉勾反面的位置还没人在占啊。谁找了这个位置,找出了切入点,然后站稳这个位置,可是具备10亿的估值啊!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
招聘行业
“猎头”辛小蝶:招聘网站再火也干不掉猎头
如果猎头在招聘中仅仅提供候选人信息,那这行业早不存在。在职业分工高度精细化的今天,猎头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招聘流程管理。如果单纯地喊去猎头化,那就意味着招聘过程倒退回到最初没有分工的时代。这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注:这两天拉勾网获得2500万美金巨额融资的消息获得了业内高度关注,然而,也有一些同行的不同声音。本文就来自猎上网创始人兼CEO辛小蝶的来稿:
最近看到一篇对拉勾网创始人马德龙的访谈,文中他提出“要走猎头的路,要让猎头无路可走” 。对于一个在人力资源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从业者,我个人对这个观点难以苟同。如果猎头在招聘过程中仅仅提供了候选人信息,便可轻松获得可观收益,那么这个行业早就不存在了。在职业分工高度精细化的今天,猎头的价值究竟何在?这个行业是否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我想在这里跟各位讨论下。
猎头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招聘流程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今天的招聘服务已成长为一项长尾的复杂服务过程 ,其间环节的多样性,每个环节场景中对服务的依赖,已远远超越了对信息的依赖。如果单纯地喊去猎头化,那就意味着招聘过程倒退回到最初没有分工的时代。这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让各位更好的理解猎头的工作,让我们通过一系列场景来逐一说明。
场景一 ,猎头如何给候选人介绍新的职业机会
通常猎头在介绍新职位的时候,为了确保候选人的积极性和职位匹配度,确保自己推荐的有效性,会比较详尽地向候选人介绍用人企业以及职位的具体情况。
猎头往往要通过反复几轮的沟通,在全面了解候选人的具体背景及其跳槽动机后,才能完成对候选人的面试评估环节。而一个候选人的跳槽动机或者跳槽决策往往也都是伴随这些问题的沟通来完成。
场景二,猎头如何为企业推荐候选人
通常情况下,一个职位猎头不会只推荐一个人给企业,企业会认真审核后再给猎头明确的反馈,让猎头约请目标候选人参加面试,并且提出面试要求。
企业方希望过来面试的都是目标明确、跳槽动机清晰并且对企业的了解已经做了一定功课的候选人。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无论是HR还是用人部门负责人,他们每天的时间都很宝贵,非常希望面谈的时候就能进入关键主题。
显然,用人企业无论如何都无法通过一次面试的时间解决这么多的候选人沟通问题。一来时间成本太高,二来双方立场不同,也很难建立这样的沟通。因此猎头作为第三方,帮助企业完成前期沟通,帮助候选人梳理清晰再去面试就成为尤其重要服务环节。
场景三,猎头如何谈Offer
当候选人与企业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彼此筛选的面试过程后,就要进入谈Offer的阶段了。相信很多职场人都经历过谈Offer时的纠结心态,薪水要多少才合适呢?要高了担心企业觉得自己只看钱,要低了又怕自己吃亏。企业方也会面临用人部门招聘预算及内部团队平衡等问题。
这时,猎头作为第三方在其中帮助候选人分析利弊,帮助企业对比面试过的候选人的优劣,让双方都从更冷静客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期望值,则更容易皆大欢喜。而不至于谈到最后,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该见的都见了,但是在Offer阶段却遗憾的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场景四,猎头如何帮助候选人辞职
对于大部分职场人而言,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领域的专家,而不是“跳槽专家”或“辞职专家”。因此即便有心仪的Offer在手,也会遇到辞职时的不知所措。
如果候选人在辞职时不能很好沟通,做好交接,导致最终不能顺利入职,对用人企业将造成时间成本上的巨大浪费。而企业往往没有精力和机会去跟进候选人辞职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及时安排这个职位的替补方案。
猎头作为专业服务方,为了确保自己服务顺利完成,通常都是会跟进候选人。一方面提供一些好的建议让候选人能够更好的做出辞职的沟通与交接;同时也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向企业报备,不至于企业在最后一刻措手不及。
猎头行业被误读的根本原因
作为社会化分工发展的必然进程,今天的招聘工作已经进化到三个层面的分工合作:用人企业根据业务的发展定义人才的需求;HR协助企业清晰需求并且合理化搭建团队;第三方(猎头)完成筛选后进行推荐。这样三方协同才能让彼此在各自的环节上做到高效并且专业。
当然,从行业自省的角度,目前市场上对于猎头服务的误读——认为猎头只是传递信息并没有提供服务——也是事出有因。猎头行业本身是一个小众行业,一直在单打独斗,比拼人脉的传统模式下苦苦囚斗,行业长期无序发展到今天,已然进入竞争激烈,鱼龙混杂的一片红海,存在部分劣质服务的乱象。
让猎头行业互联网化起来
在全社会互联网化的今天,猎头行业却从没有被新时代的互联网所青睐过,无论是移动端还是大数据,当这些闪亮的工具出现在招聘市场的时候,都是一股脑的涌向了企业方,殊不知不提高服务方的能力与效率,企业方有再多高大上的工具,效率瓶颈面前还是无法突破。
用互联网思维梳理并重新定义猎头和企业HR在招聘过程中各自的专业角色。从根本上提升招聘的效率,让猎头专注在服务的价值环节,让三方协同的更加有效。这是猎头行业的核心诉求。(本文作者为猎上网创始人兼CEO辛小蝶,网络首发钛媒体)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