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创
提供软硬件集成服务和IT人才培训 获天使轮融资 国科科技引融创投资入股
国科科技是一家提供软硬件集成服务和IT人才培养的企业。铅笔道获悉,该公司已引融创投资入股。
据“企查查”信息,2018年1月19日,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生变化,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变更为1052.6316万元,同时增加1个企业股东——厦门东网融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公司为融创投资管理的投资机构。
图表信息来自“企查查”。
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厦门,在福州、泉州、成都均设有分公司。国科科技业务涉及软硬件集成服务、互联网产品研发和校企联合IT人才培养。
据公司官网信息,国科科技的网络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涵盖网络基础设施、主机存储、网络安全、云计算等。 涉及设备类型覆盖思科、华为、H3C、IBM、VMware等厂商。
公司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技术服务团队数十人,具备华为、思科、VMware、H3C等公司专家级工程师数名,高级工程师20多名。该公司已经积累金融、政府、运营商、电力,高校等行业IT平台建设项目经验。
同时,国科科技专业从事在校IT大学生职业化培训,提供以高级IT工程师为目标的系统化培养方案。国科学院下有4个分校区:福州闽侯大学城校区、厦门集美校区、泉州丰泽校区、成都高新西区校区。
公司每年与福建省高校通过校区合作培训学员2000人以上,输送高级IT人才600人以上。目前,国科科技在福建省已建立合作院校23所,合作签约授牌院校9所。
编辑 | 赤竹
-
新创
搜狐公司的智能蹲坑查看系统引爆朋友圈,你们公司有什么有趣的科技系统,一起来分享下?
下图是搜狐童鞋继任帮忙 拍摄的晚上十点半的楼层坑位占用情况。
我们之前报道过虹桥火车站的智能引导系统,如下图。
我们想说你们公司有什么有趣的科技小系统一起分享下?
https://weibo.com/3922142387/G0LYx74qw 点击这里跟帖分享
-
新创
面向互联网从业者的AI求职平台,职人鲨已获5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
近日,职人鲨CEO白银鷃向记者透露,职人鲨已经于2017年4月完成500万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微家实业(上海)有限公司,目前职人鲨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业务执行等。
职人鲨是一个面向互联网从业者的AI求职平台,通过对国内互联网公司进行全面的信息挖掘,职人鲨使用户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目标公司,包括融资、团队、产品、新闻、直属leader及竞品等。职人鲨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建立数据模型,挖掘出有前景的创业公司,预测个人的职业发展,从而帮助求职者做出更理性的求职决策。
据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共有9000万家,2017年上半年招聘市场规模为27.1亿元,同比增长18.9%。在白银鷃看来,尽管不同分类的求职平台有许多,但从整个行业来看,并不存在垄断的可能,后入者仍然有机会。
首先,求职作为一个高频的场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招聘的信息往往会发布在多个平台,多渠道地获取和公司匹配的人才。其次,现有的一些招聘平台信息较杂乱,甚至还有“虚假公司”的招聘信息,严重影响了求职者的用户体验,也并不能够帮助求职者做出更加理性的求职判断。
为此,职人鲨定位于招聘市场上游的过滤器,旨在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发现好公司、找到好工作,来帮助企业更好对接匹配的人才,帮助人才找到更适合自己职业规划的企业。具体来说,找到好公司是指职人鲨会通过多数据源接入及企业自主数据上传,形成关于企业的基础数据,同时结合采集的社区场景内的多元化数据,构建多维度企业画像,全方位评估公司。
在职人鲨的推荐这一栏,就体现了这一特色。通过整合这些信息,对公司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并标签化的表现出来,如:优秀团队、知名风投、媒体热议、近期融资、风口行业等,更直观地针对求职用户的偏好提供选择。
白银鷃表示,目前职人鲨更像是一个各大求职平台的入口,通过各大求职平台的纷杂信息进行梳理、筛选、整合,优选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找到好工作这方面,职人鲨为求职者提供的是客观的职业发展分析,并针对你的个人画像提供个性化的推荐,这也是职人鲨区别于其他求职平台的特色。
而这一方面则要通过智能数据决策和求职招聘社区来实现,建立在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职人鲨能够双向过滤无效的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来精准匹配人与职位;基于关系链,职人鲨通过话题引导、面试经验、短视频等形式,能够更加扁平化地连接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企业,提高反馈率,积累社交数据。
通过求职平台作为切入,职人鲨希望最终构建的是一个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的大数据平台公司。职人鲨平台于去年11月底上线,目前PV(页面访问量)在1万5千左右,UV(独立访问用户数)在5000左右。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白银鷃,原100offer运营负责人,原途牛旅游网、Made-in-China等上市互联网公司运营骨干,近十年互联网产品运营经验; 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负责人崔颢甜 ,90后,原埃摩森猎头顾问,后转行互联网从事产品工作;技术负责人高源远,连续创业者,原上海旺资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风控副总。
【猎云网(微信:ilieyun)上海】1月16日报道(文/丁琪)
-
新创
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截至目前最好最前面的一篇介绍!
作者:盗盗,已经获得授权发布。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关于区块链BlockChain的介绍,我们看过很多,都不是很容易理解,容易理解的又不太准确和有逻辑性。所以特别征求了作者的意见,进行转发,根据情况最新版本的可以访问来源,盗盗还会持续更新优化。对于我们HR来讲,这个已经足够理解了
作者:盗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0469/answer/293890531
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篇文章采用了适当抽象、类举的叙事方式,中间或多或少有些地方会跟区块链底层严谨的技术实现有出入,欢迎大家来纠错。另外,也是受限于自己知识结构的缺失,这篇文章会随着我对区块链更深入认识后,随时进行修订,最后更新时间可参考该回答下方的时间戳。
---
首先不要把区块链想的过于高深,他本质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系统,但区别于传统数据库运作——读写权限掌握在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集权手上(中心化的特征);区块链认为,任何有能力架设服务器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来自全球各地的掘金者在当地部署了自己的服务器,并连接到区块链网络中,成为这个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一旦加入,该节点享有同其他所有节点完全一样的权利与义务(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征)。与此同时,对于在区块链上开展服务的人,可以往这个系统中的任意的节点进行读写操作,最后全世界所有节点会根据某种机制的完成一次又依次的同步,从而实现在区块链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数据完全一致。
上图中,高亮的点就是区块链系统中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一个个节点;而这些节点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台服务器服务器集群
# 问题的由来
我们反复提到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确实,「去中心化」在区块链世界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很多模型(比如账本的维护、货币的发行、时间戳的设计、网络的维护、节点间的竞争等等等等)的设计都依赖于这个中心思想,那到底什么是去中心化呢?在解释真正去中心化之前,我们还是先简单了解下什么是中心化吧。
中心化?
回忆一下你在网上购买一本书的流程:
第一步,你下单并把钱打给支付宝;
第二步,支付宝收款后通知卖家可以发货了;
第三步,卖家收到支付宝通知之后给你发货;
第四步,你收到书之后,觉得满意,在支付宝上选择确认收货;
第五步,支付宝收到通知,把款项打给卖家。流程结束。
你会发现,虽然你是在跟卖家做交易,但是,所有的关键流程都是在跟支付宝打交道。这样的好处在于:万一哪个环节出问题,卖家和买家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寻求帮助,让支付宝做出仲裁。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基于中心化思维构建的交易模型,它的价值显著,就是建立权威,通过权威背书来获得多方的信任,同时依赖权威方背后的资本和技术实力确保数据的可靠安全。
你一定会摆出一个巨大的问号脸 ⊙.⊙?——“通过权威背书来获得多方的信任,同时依赖权威方背后的资本和技术实力确保数据的可靠安全”,真的可以嘛?!
假如说,支付宝程序发生重大BUG,导致一段时间内的转账记录全部丢失,或者更彻底一点,支付宝的服务器被金三胖的一个导弹全部炸毁了。而我刚刚转出去的100元找谁说理去,这个时候,你就成了刀殂上的鱼肉;支付宝有良心,会勉为其难承认你刚刚转账的事实,但他不承认你也没辙,因为确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笔转账是否真实存在。
上述就是中心化最大的弊端——过分依赖中心和权威,也就意味着逐渐丧失自己的话语权。
去中心化?
那么去中心化的形态是什么样子呢?还是拿刚才那个例子继续,我们构建一个极简的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看看我们是如何在网络上从不认识的卖家手里买到一本书的。
第一步,你下单并把钱打给卖家;
第二步,你将这条转账信息记录在自己账本上;
第三步,你将这条转账信息广播出去;
第四步,卖家和支付宝在收到你的转账信息之后,在他们自己的账本上分别记录;
第五步,卖家发货,同时将发货的事实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
第六步,卖家把这条事实记录广播出去;
第七步,你和支付宝收到这条事实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分别记录;
第八步,你收到书籍。至此,交易流程走完。
刚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在这个体系下就比较难发生,因为所有人的账本上都有着完全一样的交易记录,支付宝的账本服务器坏了,对不起卖家的账本还存在,我的账本还存在;这些都是这笔交易真实发生的铁证。
当然,在这套极简的交易系统中,你已经发现了诸多漏洞和不理解,比如说三方当中有一个是坏人,他故意记录了对他更有利的转账信息怎么办;又比如说消息在传递过程中被黑客篡改了怎么办等等等等。这在以往的计算机概论或者计算机网络书本上中可能都有提及到——“类两军”和“拜占庭将军”问题。这里就不打算赘述,因为暂时跟主线不相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Google或者百度一下,你只需要知道,在我们下面即将展开讲到的区块链系统中,通过巧妙的设计,足以解决上述存在的BUG。
既然话已说到这份上,相信了解一点技术、特别是有运维背景的同学大概能够从极简交易系统中窥视到了更多区块链的一些影子——
分布式存储,通过多地备份,制造数据冗余
让所有人都有能力都去维护共同一份数据库
让所有人都有能力彼此监督维护数据库的行为
在我看来,你猜测的基本上没错。其实这些就是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的东西,外人看起来高大上、深不可测,但探究其根本发现就是这么简单和淳朴。当然,这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很多很多细枝末节的技术需要重构。
如果你差不多认同上面的观点,那我们应该基本上可以达成共识,分布式部署肯定构建去中心化网络理所当然的解决方向——通过P2P协议将全世界所有节点计算机彼此相互连接,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以巧妙的机制,通过节点之间的交易数据同步来保证全球计算机节点的数据共享和一致。
哈哈,说的轻巧,“交易数据这么重要的东西,在一个完全不信任的P2P网络节点中以一种错综复杂的方式传递,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谁来保证,如果说互相监督,他们到底怎么做到?”
好了,不卖关子了,下面让我们围绕这个最最最最直接的问题开始进入到真正区块链的世界,抽丝剥茧看看它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稳定运转。
# 从全球节点到交易数据
这张图的制作的意义为的是帮助你在宏观上快速理解区块链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名词以及他们的层级关系。同时,文章的知识结构和设计思路大抵上也会按照:
首先,将区块作为最小单位体,讲述极简区块链系统是如何运转的;
接着,进入到比区块更小单位体——交易记录,理解区块链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最后,将所有知识点柔和在一起,重回区块和区块链,完整讲述整个工作流程。
希望你在这个引导和结构下有一个比较好的阅读体验。
# 区块,混沌世界的起源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已经事先构建好了一个去中心化的P2P网络。同时,为了让读者朋友们听起来更轻松,我们硬性规定在这个区块链世界里,每十分钟有且仅允许产生一笔交易。
故事继续,大概每十分钟会凭空产生一个神奇的区块(你可以将区块想象为一个盒子),这个区块里放着一些数字货币以及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记录了这十分钟内产生的那唯一一笔交易信息,比如说——“小A转账给了小B100元”;当然,这段信息肯定是被加密处理过的,为的就是保证只有小A和小B(通过他们手上的钥匙)才有能力解读里面真正的内容。
这个神奇的区块被创造出来之后,很快被埋在了地底下,至于埋在哪里?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需要所有计算机节点一起参与进来掘地三尺后才有可能找到。显然,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成果随机的事件。但是呢,对于计算机节点来说,一旦从地底下挖出这个区块,他将获得区块内价值不菲的数字货币,以及“小A转账给了小B100元”过程中小A所支付的小费。同时,对于这个节点来说,也只有他才有权利真正记录小纸条里的内容,这是一份荣耀,而其他节点相当于只能使用它的复制品,一个已经没有数字货币加持的副本。当然这个神奇的区块还有一些其他很特别的地方,后面我们会再细细聊。
为了更好的描述,我们将计算机节点从地底下挖出区块的过程叫做「挖矿」,刚才说了,这是一件工作量巨大、运气成分较多、但收益丰厚的事儿。
过了一会儿,来自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上的一个节点突然跳出来很兴奋的说:“ 我挖到区块了!里面的小纸条都是有效的!奖励归我!” 。虽然此刻张衡路节点已经拿到了数字货币,但对于其他计算机节点来说,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到其他一些利益瓜葛,他们不会选择默认相信张衡路节点所说的话;基于陌生节点彼此不信任的原则,他们拿过张衡路节点所谓挖到的区块(副本),开始校验区块内的小纸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等等。在区块链世界里,节点们正是通过校验小纸条信息的准确性,或间接或直接判断成功挖出区块的节点是否撒谎。(如何定义小纸条信息真实有效,后面会讲解,这里暂不做赘述)。
在校验过程中,各个节点们会直接通过下面两个行为表达自己对张衡路节点的认同(准确无误)和态度:
停止已经进行了一半甚至80%的挖矿进程;
将张衡路节点成功挖出的区块(副本)追加到自己区块链的末尾。
你可以稍微有点困惑:停止可能已经执行了80%的挖矿行为,那之前80%的工作不是就白做了嘛?!然后,区块链的末尾又是个什么鬼东西?
对于第一个困惑。我想说,你说的一点没错,但是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即便工作做了80%,那也得放弃,这80%的工作劳苦几乎可以视为无用功,绝对的伤财劳众。第二个困惑,区块链和区块链的末尾是什么鬼?这里因为事先并没有讲清楚,但是你可以简单想象一下:区块是周期性不断的产生和不断的被挖出来,一个计算机节点可能事先已经执行了N次“从别人手上拿过区块 -> 校验小纸条有效性”的流程,肯定在自己的节点上早已经存放了N个区块,这些区块会按照时间顺序整齐的一字排列成为一个链状。没错,这个链条,就是你一直以来认为的那个区块链。如果你还是不能够理解,没关系,文章后面还会有很多次机会深入研究。
# 走进区块内,探索消息的本质
上面我们构建了一个最简单的区块链世界的模型,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已经轻松掌握了。但是别骄傲也别着急,这还只是一些皮毛中的皮毛,坐好,下面我们准备开车了。
前面我们说到“大概每十分钟会凭空产生一个神奇的区块,这个区块里放了一张小纸条,上面记录了这十分钟内产生的这唯一一笔交易信息”。显然,十分钟内产生的交易肯定远不止一条,可能是上万条,这上万条数据在区块链世界是如何组织和处理的呢?另外,为什么在纸条上记录的只是某一次的交易信息,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余额?余额好像更符合我们现实世界的理解才对。
既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疑问。现在我们就把视线暂时从“区块”、“区块链”这些看起来似乎较大实体的物质中移开,进入到区块内更微观的世界里一探究竟,看看小纸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产生以及它终其一生的使命:
发起交易的时候,发起人会收到一张小纸条,他需要将交易记录比如说“盗盗转账给张三40元”写在纸上。说来也神奇,当写完的那一刹那,在小纸条的背面会自动将这段交易记录格式化成至少包含了“输入值”和“输出值”这两个重要字段;“输入值”用于记录数字货币的有效来源,“输出值”记录着数字货币发往的对象。
刚刚创建的小纸条立马被标记成为“未确认”的小纸条。从地下成功挖出区块并最终连接到区块链里的小纸条一开始会被标记为“有效”。若这条有效的小纸条作为其他交易的输入值被使用,那么,这个有效的小纸条很快会被标记为“无效”。因为各种原因,区块从链上丢弃,曾经这个区块内被标记为“有效”的小纸条会被重新标记为“未确认”。
区块链里面没有账户余额的概念,你真正拥有的数字资产实际上是一段交易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获知你数字钱包里的余额。
上面的1、2、3仅仅作为结论一开始强行灌输给你的知识点,其中有几个描述可能会有点绕,让你觉得云里雾里,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立刻、马上就开始会细说里面的细枝末节。
上图,是区块内,盗盗在一张小纸条上记录下的交易信息,后被格式化的呈现
上图就是从无数打包进区块内的小纸条中,抽取出来的一张,以及它最终被格式化后的缩影。单看右侧的图可能很容易产生误会,虽然看起来有多行,但实际上就是“盗盗转账给张三40个比特币”这一条交易数据另外的一种呈现形态。因为区块链世界里面这么规定,每一条交易记录,必须有能力追溯到交易发起者 发起这笔交易、其中所涉及金额的上一笔全部交易信息;即这笔钱从何而来的问题。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通过建立交易链、通过交易链上的可溯源性间接保证数据安全和有效。
我们继续看,在区块链世界里,我们是如何仅通过“盗盗转账给张三40个比特币” 这条交易信息完成转账流程的。其实跟现实中你在路边买一个包子的流程大抵上相同。
第一步:判断是否有足够的余额完成交易
这里我们再一次重申,区块链世界是没有余额的概念,你拥有所谓的数字货币实际上是因为你拥一条交易记录,即 “盗盗转账给张三40个比特币”!这里,我们还是拿这条记录说事:
追溯“输出值”是“盗盗”相关的全部有效交易记录作为,对有效交易中的数字进行简单求和,判断是否大于等于40,如果确实大于等于,则将这些有效的交易记录合并形成一条新的交易记录(如下图)。如果小于40,其实可以不需要再继续往下探讨。
就上图的例子,我们追溯到曾经转账给盗盗的有效交易记录有“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小C转账给盗盗 25 btc”,我们需要将这三条交易记录合并成一条更复杂描述的交易记录,即 “( 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 + 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 + 小C转账给盗盗 25 btc ) 转账给张三40 btc ”
第二步:判断是否需要找零
对追溯到的有效交易数字求和,如果发现大于需要支付的金额,需要将多出的数字重新支付给自己,相当于找零。对应生成了一条全新的交易记录(如下图)。
就上图例子来说,我们最后合并成的交易记录 “( 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 + 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 + 小C转账给盗盗 25 btc + 盗盗转账给盗盗15 btc ) 转账给张三40 btc ” 事实上等同于“盗盗转账给张三40 btc”。其中“盗盗转账给盗盗15 btc”就可以理解找零。
第三步:发出去,让全球节点认同和备份小纸条
这条内部重新处理过的复杂交易记录被塞进区块,埋到地下,等待节点挖出来,一旦区块被挖矿成功,并且该区块最终被连在了区块链的主链上。张三将最终拥有了这条交易记录,而先前的“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 、“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 、“小C转账给盗盗25 btc”都将被视为已经使用过的交易记录——从此被贴上“无效”的标签,意味着这些交易记录将永远不会再被追溯到。
我们最后一次重申,只是希望让你加深印象:拥有数字货币=拥有交易记录!
通过设计巧妙的精巧密码学保证数据安全
记录着交易信息的小纸条借助区块这个载体,在分布式的网络中以不同的轨迹错综复杂的传递,我们前面说了,你真正拥有的数字资产实际上是一段交易信息,而不是你常规意义上理解的货币。所以这个过程就需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接受到的这条交易记录在传输过程没有被其他人所篡改
接受到的这条交易记录确实是由发起交易的人所创造
在这里,我们需要事先引入两个知识点,可能稍微有点难消化,但都是计算机领域较为成熟的和基础的概念。
第一个知识点:Hash()函数。你只需要知道,任意长度的字符串、甚至文件体本身经过Hash函数工厂的加工,都会输出一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同时,输入的字符串或者文件稍微做一丢丢的改动,Hash() 函数给出的输出结果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注意,Hash()函数是公开的,任何人都能使用。
上图,仅仅一个小数点的变化,输出的结果已经翻天覆地
第二个知识点:非对称加密。你也只需要了解,任何人手里都有两把钥匙,其中一把只有自己知道,叫做“私钥”,以及一把可以公布于众,叫做“公钥”;通过私钥加密的信息,必须通过公钥才能解密,连自己的私钥也无解。公钥可以通过私钥生成多把。
有了这些知识点的加持,上面两个问题开始变得有解。下面我们来看下内部是如何扭转和工作的吧,这里拿“小A 转账给了小B 100元钱” 举例:
第一步:小A会先用Hash函数对自己的小纸条进行处理,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这个字符串就等价于这张小纸条。
第二步:小A使用只有自己知道的那一把私钥,对上面固定长度的字符串进行再加密,生成一份名叫数字签名的字符串,这份数字签名能够充分证明是基于小纸条的。你可以这么理解,在现实中,你需要对某一份合同的签署,万一有人拿你曾经在其他地方留下的签名复制粘贴过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每一次签名的时候,故意在字迹当中留下一些同这份合同存在某种信息关联的小细节,通过对小细节的观察可以知道这个签名有没有被移花接木。步骤一和步骤二的结合就是为了生成这样一份有且仅针对这条小纸条有效的签名。
第三步:小A将「明文的小纸条」、刚刚加密成功的「数字签名」,以及自己那把可以公布于众的「公钥」打包一起发给小B。
第四步:当小B收这三样东西,首先会将明文的小纸条进行Hash()处理,得到一个字符串,我们将其命名为“字符串1”。然后,小B使用小A公布的公钥,对发过来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另外一个“字符串2”。通过比对“字符串1”和“字符串2”的一致性。便可充分证明:小B接受到的小纸条就是小A发出来的小纸条,这张小纸条在中途没有被其他人所篡改;且这张小纸条确实是由小A所编辑。
可以看得出来,加解密的过程几乎是一环套一环,中途任何环节被篡改,结果都是大相径庭。借助这一连串的机制,其实已经能够很好的在公开、匿名、彼此不信任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中解决数字交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很多问题。这个环节可能确实有点难理解,现在,我需要你停下来,静下心,花上几分钟闭目慢慢回味其中设计精湛的地方。
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以后,我们在这里回答一下前面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节点对区块的检验」检验的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就是:
检验区块内的交易记录签名是否准确(是否被篡改)
检验区块内的交易记录输入值是否“有效”(是否使用过)
检验区块内的交易记录输入值的数字之和是否大于等于输出值的数字
…
# 重回“区块”和“区块链”的世界
好了,对小纸条和交易记录的研究我们点到为止,其实信息量已经是巨大的了,让我们合上盖子,重回较大实体、继续聊聊“区块”和“区块链”的话题。还记得,咱们在一开始讲到关于区块的特征吗?区块创造后被埋在地下,需要经过节点们马不停蹄的挖采、而且是凭运气的挖采才有可能获得——不仅仅如此,事实上他还有其他很多神奇的地方,比如说:
凭空产生的区块在刚刚创建的时候会形成一股强大的黑洞效应,它会尝试将这段时间全世界产生的所有小纸条(交易记录)统统吸进来;在合上区块盖子之前,同时会在区块内放上一些数字货币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所有的区块在全网范围内都有一个唯一的ID,但它只会在这个区块被节点成功从地下挖出来之后创建。这个ID至少会跟「区块内所有小纸条的集合」、「即将与之相连的上一个区块ID」以及「挖矿节点的运气值」等因素相关。既然前面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Hash()函数”这个东西,这里不妨透露给你:“区块ID = Hash(‘区块内所有小纸条的集合’+’即将与之相连的上一个区块ID’+‘挖矿节点的运气值’+’…’)” ;基于先前掌握的知识,然后你应该知道区块内任意一张小纸条的信息稍微做改动、或者节点挖矿运气好一点坏一点等等,当前区块的ID都会 “ biu~ ”的发生改变。
一个周期内会尽量控制有且仅产生一个区块。值得注意的:产生区块、成功挖出区块、校验区块,他们的时间周期近乎相同。比特币的区块链世界里大概被设定为10分钟,这会通过某种机能尽量控制和稳定,比如说,当大伙挖矿的热情高涨、工作效率提高,区块会被埋在更深更广的地方等。
挖矿,本质是通过与或运算,计算出一个满足规则的随机数,然后通过大量运算去碰撞匹配随机数。这个部分要细讲的话,估计又可以写出两三千字来。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并不影响主轴知识点的讲解,这一块会作为后续知识结构完善重新被撰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Google百度查阅下。
现在,我们终于对“区块”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文章开头讲的故事就可以继续展开来絮叨絮叨:
假如几乎同一时间,「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张衡路」上的节点和「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节点异口同声喊出来:“我挖到区块了!里面的小纸条都是有效的!奖励归我!”。其他节点也几乎同时参与了对这两个区块的校验,结果发现这俩都没毛病,各节点也开始犯困,因为在他们的视野里他们并不清楚最后哪一个区块应该会被主链接纳。算了!都连在自己区块链尾巴上吧,这时尴尬了,区块链硬生生的被分叉了!
产生分叉
你肯定在想,那还得了,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每个节点的区块以及他们整理维护的小纸条都将变得不一样,这已经严重违背了区块链世界里第一大最基本原则——所有节点共同维护同一份数据。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世界引入了一条新的规则——拥有最多区块的支链将是真正被认可有价值的,较短的支链将会被直接Kill掉。
我们大伙都知道挖矿的过程存在巨大的工作量(如果没有任何难度,把区块扔在人群中,必然同一时间发现区块的节点数量将大大增加,也就会产生无数的支链,通过这个例子,你大概也就能够明白,区块链世界为什么需要设置工作难度了吧),并且在计算机的硅基世界里,不可能出现所谓 “同时” 的概念,哪怕纳秒的差别,那也总是会有先后顺序。所以理论上,“分叉”的这种僵局很快会在下一个区块被挖掘出来(以及校验区块)的时候被打破,实在不行下下个,或者下下下个……总之机制可以让整个分叉的区块链世界迅速稳定下来。
“分叉”这种僵局在确认下一个区块(以及校验小纸条)的时候被打破,从而整个区块链世界迅速稳定下来
就上图而言,所有基于张衡路节点挖矿获得的区块以及后续区块的那条分支被视为有价值,最终会全部保留了下来;其他节点会统一效仿那个拥有更长分支链的节点所做的决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时间,较短分支上的区块会立即丢弃,而里面的小纸条也会随之释放出来,被重新标记上“未确认”。
“双花问题”与“51%攻击”
你可能已经开始困惑或者有点兴奋,末尾几个区块的排序在修复过程中,因为时间差肯定会产生一些模棱两可的地方,这往往会给数据安全埋下一颗雷。一个最简单的假设——我记录的一张小纸条很不巧地被归在了一条较短的支链上,这条支链在竞争过程中理所当然输掉了比赛,区块被丢弃、小纸条被无情的贴上“未确认”的标签。在等待下次区块重新确认的过程中,这个时间差内,我,好像、似乎可以做点什么坏事 ԅ(¯﹃¯ԅ) ,就比如说“双花”(双花,花两次,双重支付的意思)
你脑海中也许很快浮过的这样的构想,可不可能通过下面这种方法触发双花问题的产生,从而让我不劳而获:
假设有一个名叫X-Man的坏家伙,他控制了一个计算机节点,这个节点拥有比地球上任何一个节点算力都强大的计算机集群。
首先,X-Man事先创造了一条独立的(不去广而告之)、含有比较多区块的链条。其中一个区块里放着“X-Man转账给X-Man 1000元”的纸条。
接着,X-Man跟张三购买了一部手机,他在小纸条上记录下“X-Man转账给张三1000元”;这条信息被三次确认后(即三个区块被真实挖出、校验和连接),然后,张三把手机给了X-Man。
X-Man拿到手机之后,按下机房的开关,试图将先前已经创造的区块链条连接在自己这个节点区块链的末尾。
大功告成,X-Man拥有了一条更长的区块链条,那些较短、存放着“X-Man转账给张三1000元”的区块链,以及在区块链世界里那则真实转账行为被一同成功销毁。(?)
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too young too simple,区块链世界规则的制定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健全很多,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区块的ID至少会跟区块内所有小纸条的集合、即将与之相连的上一个区块ID以及挖矿节点的运气值等因素相关”。 在这里,正是因为打算连接到主链的时候,事先准备的链子会意识到马上要连接上的那个区块ID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后面所有区块ID都瞬间。节点不得不重新对后续区块的解锁以及对区块内小纸条的校验。
在区块链的世界,重新计算的行为等同于把自己(节点)置身于同一个起跑线,跟世界上其他所有的节点一同竞争挖矿。你会说,我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不起,跟你竞争的对象并不是第五大道、南京西路、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某一个节点,而是全球所有算力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你拥有的算力永远都只是一个很小的子集。所以,根据区块链算力民主、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原则,这个构想将永远不会成立。
除非....
你控制着全球51%的算力,这也就是区块链世界里另外一个著名的概念,叫做“51%攻击”,但这也仅仅是一个理论值,在真实世界里这样的攻击我个人觉得是很难发动起来的,这里面就牵涉到很多经济、哲学甚至政治的因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X-Man为了回滚刚刚发生的一笔交易记录,成功发起了51%攻击,这意味着很快整个区块链系统将会崩盘,因为这次攻击已经严重伤害到人们对这套系统的信任,接着比特币开始暴跌至几乎一文不值;但是这个拥有51%算力的X-Man原本完完全全可以通过挖矿的方式获取更多收益,购买无数的iPhone手机。那他不是脑袋不是坏了还能是啥?对51%攻击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这篇文章《什么是比特币51%攻击?》。
至此,我觉得区块链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已经全部讲完了(除了挖矿内部实现原理,作为一个遗憾留在这里,有时间会完善掉),相信你已经对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另外,由于这篇文章采用了适当抽象、类举的叙事方式,中间或多或少有些地方会跟区块链底层严谨的技术实现有出入,欢迎大家来纠错。另外,也是受限于自己知识结构的缺失,这篇文章会随着我对区块链更深入认识后,随时进行修订,最后更新时间可参考该回答下方的时间戳。
参考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https://www.douban.com/note/624421270/
图说区块链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84306/
区块链是什么,如何简单易懂地介绍区块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0469
什么是比特币51%攻击? http://8btc.com/article-1949-1.html
区块链与新经济:数字货币2.0时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04497/
詳解比特幣原理和運行機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seQcP77H4
区块链是什么:从技术架构到哲学核心 https://v.qq.com/x/page/x0518nuh2z7_0.html
区块链核心算法解析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81206/
深入理解比特幣的安全性及程式交易安全性與相關的密碼學原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w1Tg3B_oKQ
深度了解区块链——拜占庭将军问题深入探讨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38061
-
新创
傻瓜式记账app,记应收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订单
人类的思维总是喜欢分类和做比较。在面临账单来说更是如此,对于需要记账的会计或有会计经验的人来说,记账是一件小事儿,但对一些需要记账又完全不懂术语的小白们来说,记账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儿。
记者近日采访到的记应收则是一款服务广告、外包、装修和小额贷款等传统小微企业的记账软件。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功能:
应收账款管理:大环境下,承包工程、项目外包制造业主要的合同有三种,分别是阶段收款、周期收款、签订框架合同,具体以工程业举列,更多的是以4321的形式进行收款,签订一个合同,甲方付40%的款,乙方收款之后采购原材料,这时甲方再付30%的款,乙方开始正式工作,工程结束验收通过之后再收20%的验收款,一年以后再收10%的质保金......长此以往,很多工程承包者的企业方会积累一堆未收款项,也容易让这部分人容易混淆了自己每一项工程的收入和支出。
提供了这三种合同的应收账款的管理,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建立一个应收(合同),选择三种合同中的某一个,建立好相应的金额、周期等条目。用户确定应收时间后,记应收会在相应的时间进行提醒,在这时间内收到款只需要记录到账即可。
应付功能:对现金流管理要求比较高的企业来说,既需要知道每月需收金额,也需要知道每月需付金额。应收大多是有合同的,应付却没有,比如说员工工资、社保、行政上的支出,因此,在记应收App上,也多了一个额外的功能叫记支出,专门用来记录没有合同的支出。
客户管理功能:用户对每个客户进行分析,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客户在结账时老是逾期,那么用户对于这种老是逾期的用户在下次签订合同时,就可以严格规定合同条款内容。
统计分析:小微企业的老板最关心的就是应收、实收、应付、实付、利润、开票这六大指标,记应收通过柱状图、折线图来呈现这些数据。
除记账外,记应收还开发出了团队协作功能:企业主在认证公司(上传营业执照信息)后,可邀请公司同事使用,并可给入驻员工分配销售、销售总监和财务等角色。记应收则根据不同的角色,为入驻员工匹配相应的权限。如销售只能看到自己签下的合同和应收的款项,而销售总监则可以查看到全公司的合同情况。同时,企业主也可以根据公司具体的管理方式,为员工自定义权限。
据记者了解,记应收自去年春节后,在未推广的情况下,截至目前企业数已达4000+家,每天自然增长100+家。用户群体主要是一些小微企业。大多年营收在200万以上、年合同数在30份以上,其中包括广告、外包、工程外包和小额贷款等时间周期长、合同数多的一些公司。
谈到产品核心壁垒,李俊告诉记者:“首先,团队核心成员都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深知用户所面临的痛点及如何解决问题;其次是产品也是全国首款针对零财务基础的用户设计的,使用时非常简单,所服务的群体也是有点被主流互联网所疏忽的一些群体,目前行业里还没有专门针对这一些用户而专门设计的软件,所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大壁垒”。
安全方面,企业数据如何做到安全管理,存储在平台上的公司信息会不会被利用?数据会不会无意丢失?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李俊解答说:“记应收跟其他记账软件不同的是,记应收用户的数据是存储在用户自己手机上的,并且加过密的,哪怕是离线也可以正常使用的;其次是用户数据同步到服务器时加过密,即使是用户换手机,也只有用户自己下载此前的数据才能同步下来之后再解密,即使数据被窃取,对于第三方来说也无法解密,只能看到一串乱码,所以安全方面,记应收也是下足了功夫”。
盈利上,目前记应收是供用户免费使用的,未来记应收将通过企业的应收账款、用户背景等信息建立风控模型,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盈利。
融资上,此前在产品初期时便获得了200万种子轮融资,目前记应收也在筹备天使轮融资,预计融资300万,主要用于产品推广、团队运营等渠道。
最后,记者问道记应收近段时间或长期的发展规划,李俊表示:“我们其实专注于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这一块儿,不会偏离这个方向,基于这些我们的统计分析会加强,一方面是公司沉淀的具体分析,一方面是帮助企业做某一项目的具体分析”。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成都】1月10日报道(文/张淑英)
-
新创
记应收:以管理应收账款工具切入市场
记应收创始人李俊最早创办了一家叫做“找外包”的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外包公司的痛点。这些公司往往会使用 Excel 管理应收账款。但该方式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用户的移动端体验不好,数据量一多就会对用户的查看造成很多不便捷性。其次出现数据分享或者需要复杂统计计算的需求时,Excel 也不能满足用户。
记应收的初始产品形态是一个为用户管理应收账款的工具。且由于长期和外包商打交道,选择的都是项目制外包商的按阶段回款。且团队甚至没有把产品嫁接到云服务器上,用户只能把数据保存本地,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 MVP 的测试版本。当收到用户的正向反馈后,记应收团队给产品搭上了云服务器,可以在云上存储公司的一系列数据。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团队发现由于该产品只有按阶段回款这一种收费模式,对于很多外包类、工程实施类项目是比较友好的。但对一些需要按周期收款的项目,如房租、物业、代理记账等业务的收费;还有一些初期不能明确费用,需要后期对账并结算的,包括一些技术、人力的外派任务,按阶段回款这种模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于是团队还开发出按周期收款和按框架合同收款这两种模式。按周期收款这种模式是指签订一定金额的合同后,首先设定合同期限和收款周期,可以按照每月、每季度、每半年一次来收款。
按框架合同收款这种模式是指当签订合同时,并不知晓整个项目要支付的金额。只有当每一个工作周期结束时,乙方会按照工作时长和所派遣的人力来对账,这是一种先寄合同,再补款项的模式。
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按阶段回款。这是一种按照项目进行的阶段来收款的模式,比如微信小程序、APP 的外包开发,还有一些工程实施类项目。其中工程实施类项目通常的收款模式是行业里所说的4321,合同签订后甲方先付40%的款项给乙方,乙方收到款之后即可开始采购需要的材料,采购完成后再付给乙方30%的金额。
乙方收到这30%的款项后才会给甲方发货,甲方收到货之后 ,乙方会派人去甲方那里去做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完成甲方回去验收,验收通过了再付20%,最后还有10%是在验收完成一年之后的质保金。其他行业的外包也是按照433或者541这种指定阶段付指定比例金额的收款模式。
这三大收款模式完成后就进入了今年的7月份,这段时间用户反馈不仅需要应收功能,还需要添加应付选项。应付基本上就是把应收的全部功能复制过来,逻辑上是乙方的应收就是甲方的应付。
项目开展一段时间后,团队又发现产品的单点登录功能不利于保护公司的财务隐私数据,因为数十个销售都能用同一个账号、密码看到公司所有的财务、合同、客户数据,于是记应收进一步开发了团队协作功能。每个销售只能看见、管理自己的应收合同,销售总监能看见所有销售合同,但看不见应付数据。财务总监能看见所有应收和应付数据,最高级老板不仅能看见所有数据,还能看到这些数据的分析、汇总。
所有这些工具完成后,记应收团队才于10月底正式上线1.0版本,11月份正式开始大规模推广。记应收的目标用户是年营收在200万至2个亿之间的企业,200万以下的企业合同没那么多,用 excel 即可搞定;年营收在2亿以上的企业用户一般都有自己专业的财务团队和系统。
公司所服务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领域,比如工程类、装修、贷款、企业服务行业。推广方式主要靠地推,和上海地区一些批发市场,经济城(半政府、半民间性质的机构,帮企业解决工商注册、代理记账等财税类服务),这些组织的负责人会把记应收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提供给下属的初创企业。
来源:36氪,作者:徐宇。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
新创
运用瞄准知识付费领域,毛豆网直播+连麦+文字转录三者集成的方式提供一站式云服务
知识付费、内容付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逻辑思维、得到、知乎Live等公司纷纷涌入,在资本的加持下,知识付费领域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这个赛道挤满了创业者,毛豆网就是这条赛道上的玩家。
经过两年的发展,直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社交工具。现在,直播所承载的内容不再仅仅是以游戏、娱乐为主,随着直播+的生态慢慢形成,直播为线上的知识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这也成为毛豆网创始人李明开始开拓这一领域的原因。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毛豆网针对B端,为内容创业公司提供服务,毛豆网创始人李明告诉猎云网,毛豆网从直播领域切入,为内容传播创造更便捷的方式,通过直播,实现多向互动性传播,把知识的传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线下IT教育转辗线上,偶然转型内容服务
在转型前的两年时间内,李明和他的团队一直在线下IT教育的行业中创业,这种线下教育因为太重度,远离互联网,让他决定必须对公司进行转型。李明给公司定位成为一家通过云计算技术服务内容创业者的公司。
2016年10月,一个客户提出需要毛豆网解决直播的问题,当时直播行业正处在风口之上,于是李明开始入局内容的音视频直播领域。在经过不到一年研发,直播产品于2017年6月正式上线,此后,便是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早期的产品主要以音频+PPT为主,可以直接部署在客户微信公众号上的,集图文、音频视频内容分享和付费为一体的音视频直播工具。该工具基于微信平台,听众只需要点击链接就可收听直播,无需注册或下载app。
如今的毛豆网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音视频解决方案,云平台、私有化部署都成为他们产品所构成完整体系的一部分。
深度服务内容消费者,游走于轻度知识付费和重度教育之间
李明表示,在内容付费的行业中,从轻到重分为三个级别:
1,最轻的当属知识付费,面对C端去做,知乎Live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针对某一知识领域推出的系列专栏课程,例如得到推出了199元/年的专栏课程。
3,更像在线教育,因为周期较长,需要几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去系统学习。
毛豆网的产品专注服务知识分享类的使用场景,主要服务的客户包括自媒体人、传统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类出版社杂志社等。
以微课模式为例,一篇直播课程推广文章的阅读量是15514,通过文中二维码登录系统后台的用户1484人,粉丝到用户的转换率约为10%;在课程单价19元的情况下,登录用户转为付费用户266人,用户付费转换率约为20%,最终一小时的课程收入5054元,较直播产品使用前的人数提升了22倍,营收效率提高了约7.5倍。
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受众很难沉下心来接受知识,碎片化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毛豆网希望用直播的方式去深度服务内容消费者和内容创业者,通过直播+连麦+文字转录三者集成的方式提供一站式云服务。
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功利性和社交性都不可或缺。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生产工具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直播行业发展的初期,直播基本都是单向传播。而毛豆网视频直播功能可以同时支持1对8的知识互动,打破以往的单项传播,产出的内容更具互动性,这种互动视频同时解决了学习和社交的问题。
目前毛豆网已经合作100家企业用户,其中1/3为付费用户,李明表示,接下来的重点深度内容服务,提高用户粘性,提高企业客户的复购率。
毛豆网现在处于李明规划的第一阶段,大量积累服务客户,如果服务到1000家客户,那么客户所创造的课程就会超过上万门;第二阶段,深度运营毛豆网,将角色从工具转变成为内容聚合平台。未来毛豆网将通过对C端的直接收费来盈利,并要在下一个三年服务上亿用户。在这一愿景下,毛豆课堂被衍生出来,这是毛豆网旗下的一个平台,内容主要从合作客户产出,是一个内容聚合平台。目前,毛豆课堂已经设有创新科技、社会人文、教育培训、知识社区四大板块内容,889门课程。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进行查询。
据介绍,毛豆网目前团队规模为14人。创始人李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在教育行业和技术领域有超过15年的经验积累,主要负责产品和团队建设。联合创始人张乃乾,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有二次创业经历,擅长市场营销和客户拓展,主要负责市场和运营。技术总监宋劲彬拥有超过十年的音视频研发经验。
目前,毛豆网已完成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领投的200万天使轮融资,计划启动Pre-A轮600万融资,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硬件成本方面。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12月29日报道(文/胡磊)
-
新创
「伙伴协同」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协同工具,然而这只是开始?
在伙伴协同创始人马志强看来,除很多显性的公司规章、制度印在纸面上可一眼看出外,一些隐性知识,如行业经验、行规,还没有上升到文章层面,需要员工自发讨论、问答才能逐步积累。
于是马志强在07年开发出第一款产品是面对企业用户的 SNS 产品近乎,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版天涯,用户在其中可发布咨询文章,并添加图片、附件、视频等形式供游客浏览,还可创建贴吧、建立自己的个人空间。有的公司将这款产品在企业内部使用,实现扁平化的管理和交流;有的公司把它用于增进和粉丝间的关系。
在这其中,伙伴协同积攒了一批企业客户,深入观察之后,马志强发现一些20-200人的小微企业也有团队协作的需求,比如考勤、补贴、汇报,工作中的追溯和回查,计划和跟踪项目的进度······
伙伴协同就是一款一站式小微企业协同工具,具备从信息发布、任务项目的协同和管理、审批、考勤到汇报等一系列功能。其中“信息发布功能”和微博等信息流媒体类似,公司员工可在该板块发布文章(例如会议纪要)、发起投票、发布通告(比如作息时间的调整、放假通知等)。比较有特色的是“回执”功能,管理员发布一则通知后,还可在下面附上几个选项,如“可以参加”、“无法参加”、“未回执”等,每个选项后都可清晰地展示出所选人数。
任务板块是指公司员工可以管控一些独立的、未形成项目的任务,比如领导临时派遣的、或一些琐碎的事件。任务建立者可通过定义字段为该项目添加属性,比如该项目的开始截止日期、是否需要签署合同、领域、材料撰写状况、需要审计的材料,当然也可以管控一些已经形成项目的任务。
对于由很多任务构成的项目,主板上可直观地看到项目进度和起止日期,点击进入该板块后可分别了解到每一个任务的完成度。项目组成员在内部可发起针对该项目的讨论,上传相关文件、撰写与项目有关的文章。类似“任务板块”,也可通过自定义字段把该项目划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成员都可为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任务,任务都是可以拖动的。
审批板块中员工可申请“项目立项”、“请假”、“外出请求”、“物品申领”等请求。汇报板块满足了用户撰写周报、日报的需求。此外伙伴协同还有公司文库、通讯录等功能。
来源:36氪,作者:徐宇。
-
新创
面向中小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知产管家SaaS平台帮助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
当今时代,企业之间除了人才、资金的竞争,技术、知识产权等因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觉醒,通过知识产权占领行业高地已经成为许多优秀企业的共识。
知产管家是一个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去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SaaS平台,面向中小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专利流程协助办公、专利案件托管、类型统计、申报状态监测、审查补正预警等服务,以信息化技术解决专利申报周期中的流程管理问题。
传统的知识产权服务公司在接到订单之后,有撰写、申报、监控等一系列流程,管理相对复杂,知产管家依靠软件技术和程序监控,能为其提供流程管理,企业用户可以把订单提交到知产管家,从业务员录入订单到组长审核,整个流程的数据会在知产管家SaaS平台上展示和记录。
知产管家平台SaaS还与第三方资质机构达成了合作,在知产案件撰写完之后,知识产权服务公司能直接在平台上完成申报。专利和知识产权申报的时间相对较长,企业能随时在知产管家系统里查询申报的时间、状态和结果,节省了人力成本。
目前,知产管家上线了1.0版本,现在每个月有2000个左右的专利数据,有10G容量的专利案件数据,现在公司正在把平台迁往到云服务器,使账号管理能够更加完善。
市面上有红坚果、七管家等竞品,不过这些平台没有涉及到撰写、申请等底层流程,大多数只做申报,不够全面,知产管家的优势体现在不做业务只做平台,提供的选择较多,产品功能较为健全,满足常见用户需求,价格设置合理。
“现在专利申报处于井喷式发展,很多企业和创业公司意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知产管家的创始人葛浩然表示,不论是制造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都需要知识产权作为支撑,知识产权服务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大。
知产管家的盈利模式四种,一是免费版本,订单数据有一定限制,不提供流程监控;二是基础版,面向20-40人左右的中小型公司,按年收费,每年为其提供20G的产品容量,2万多个案例容量,支持监控;三是旗舰版本,面向中大型公司,提供200G的案例容量,增加短信通知、状态监控、员工管理不受限等服务;第四种是个性化定制,主要面向事务所。知产管家承诺对数据安全,签订保密协议,可根据企业需求支持私有云部署。
团队方面,创始人葛浩然曾就职于科大讯飞大研院、同花顺大数据部,申报过多项专利和软著;合伙人袁杰,是合肥新图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联合创立江苏匠心信息有限公司、新图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技术顾问胡园园,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就职于科大讯飞、现就职于杭州某知名互联网公司。
知产管家目前正在寻求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主要用于系统迭代与新产品线研发、培养知产领域专家人才和市场运营及客户关系维护。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武汉】12月28日报道(文/韩文静)
-
新创
卖引擎而非整车,「麦穗」想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帮招聘网站提高效率,英格玛HRTECH基金投资
在麦穗联合创始人王露颐看来,招聘主要有3个步骤,其一是为企业找到足够数量的候选人,因为基数大了,才能确保质量;其二是找准人,最后才是人岗匹配合不合适的问题。
按照王露颐的说法,麦穗并不是卖整车,而是给一些大型招聘网站、企业开发引擎,目前主要提供3大产品。其一是帮助招聘网站快速定位候选人,公司合作客户均具有较大体量,一般在内部都有着丰富简历。通过匹配求职人员简历和职位描述为企业找人。如果客户简历数量不够,公司也会从外部为其定制一定数量的简历。
首先会分析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阶段、过往入职人选等特征来对需求方用人偏好形成一个完整画像。还会精细化分析和标注处理整段职位描述,并分析所处行业特征和标的企业的用人状况。麦穗会运用智能语义解析,切分并提取候选人简历的核心内容,形成150多个维度,来匹配企业的用人画像。这150多个维度包括候选人的期望薪资、期望的工作地点、到岗时间、简历新鲜度(候选人更新简历的频繁程度是和换工作的意愿成正比的)、学历状况、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等。
人才库盘活是近年来一个活跃话题,理想场景是当 HR 向外发布职位时,系统可以自动提示她自有人才库里已经有很多合适的候选人了。但是据欧美市场最大的求职网站 Indeed.com 的总裁 Chris Hyams 介绍,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前存在许多“潜规则”,且很多职位的 JD 还是不能标准化、模型化,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仅仅通过职位 JD 和候选人简历去匹配供需双方,这个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很多时候职位与职位间的描述是比较相似的,并不能精确匹配,利用简历数据所做的只能是一个“冷启动模型”,后续还要通过不断添加数据维度来精细化该模型。麦穗的第二个业务是为该模型添加了类似电商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具体来说,麦穗会分析企业的职位发布者在招聘网站上的历史行为数据,比如关注了哪些候选人、拉黑了哪些候选人、搜索查看过哪些候选人,付费买过哪些候选人的联系方式。通过在推荐模型中添加用户行为数据,匹配的维度自然会更多。使用越多,产生的数据越多,匹配自然也就更加精准。
以上两款产品均是重大数据,轻 AI 的产品。麦穗在今年试点性地推出了一款视频面试类产品,据王露颐介绍,该款产品集成了机器学习和深度探测模型来探测候选人的软性素质,方法是通过探测候选人在面试时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对候选人打分。比方说团队会通过一套数据模型,从中产生6000多个维度,来定义什么是“领导能力”。在匹配候选人面试时的表现,挑选出“领导力”强的候选人。
据悉麦穗是由英格玛HRTECH基金投资。
来源:36氪,作者:徐宇。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