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
LinkedIn CEO最有价值的一条经验分享:不要让投手在场上待得太久,久到他们已无力发挥到最好
编者按:公司CEO在用人方面需要作出理性的决定。当面对一个能力不能胜任现有岗位的员工时,如何安置其所是一件头疼但必须去面对的事儿。本文作者为LinkedIn CEO Jeff Weiner,他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让投手在场上待得太久,久到他们已无力发挥到最好。”本文原载于其LinkedIn 主页,原标题为《The Most Valuable Lesson I‘ve Learned as a CEO》。
我最近刚刚作为硅谷科技公司CEO,以嘉宾的身份参加了全球年度领导力论坛,在会上我被问及一个问题,这同时也是在我职业生涯中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作为CEO, 你最有价值的一条经验是什么?
我的答案只有一句话:不要让投手在场上待得太久,久到他们已无力发挥到最好。
对于不了解棒球的人,这样解释起来更容易理解:
这场比赛已经到了第八局,队里的明星投手一直在场并且发挥良好。场边候补席队友也随时听命。比赛开始,高水准投球继续,对方第一个打手出局。然后,对方准确击球,安打。然后,再次安打。
这明显是投手手臂疲劳使得投球质量下降。教练察觉出状况,上前沟通他目前状态如何,这位投手的回答也正如我们每个人所料(因为他是明星投手,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没事儿不用担心,刚才我只是投球位置不对,他是运气好。下面我来处理。”
教练回到坐席看着对手追平了比分,又在加时赛里反超获胜。对于棒球爱好者而言,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了。
而我也在商业领域经历过如数次这种场景。舍不得把一个状态下滑的队员挪离核心位置,是人最常犯的错误。还好在无数次失败中,我们已经总结了经验,不让石头再次砸到自己的脚。
下面是处理此种情形的几个意见:
1.在近20年的经历中,从来没有一个人主动到我面前说,自己胜任不了这份工作。一次都没有。
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复杂,人们都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很好的完成。简而言之,我们是为了完成这些任务而训练自己的。如此自负和乐观是人类本性。承认我们做不到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在出色的人中间。
这样的结果就像刚才说的比赛节骨眼上的明星投手,在某些时候人们很难客观的评估自己的表现。这也正是管理需要介入的地方。
作为管理者的你,每个员工的潜能如何是你说了算的。也许他们适合目前的角色定位,也许不适合。无论如何,这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你越快地做出正确且负责的决定,这个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的更好。
2.如果你亲自去问,你能胜任这份工作吗,答案也不言自明
从根本上讲,我们都知道如何定义不良发挥。难的是我们接受这个事实。我们依然要去问当事人跟他们确认,希望是我们自己的判断出错了,而正是这种想法,让局面更加混乱。
这有一条经验法则:如果已经到了你要问自己(或者其他团队成员),团队中的某个员工是不是出了问题的地步,你基本已经心有答案了,那就是,这个员工并没能胜任他的工作。
在管理表现处于下游的人或者文化适配比较差的人,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我们对他的要求是不是过高了?只要坦诚地面对自己就知道问题所在。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完成现有任务呢?让我们看看第3点。
3.给双方一个时间期限
在我们第一次意识到某个人能力不足的时候,我们更愿意说是我们想多了。这是典型是恐惧带来的副作用:怕重新调动一个人过来很难,怕伤害他们的感情,怕影响组内人员等等。这样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导致你做出二流的决定,这种决定的潜在威胁其实大于恐惧本身所带来的。
解决办法是在意识到这种情形后制作一个时间表,你需要明确,在意识到问题和做出最终裁决之间倒底要用多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景,这样的时间都会不一样。不管是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要确保你在这段时间内,让这个人意识到问题,并且帮助他清除路上的障碍。对于在什么时间要达到怎样的期望,你们之间要沟通的很明确。让他们明白你实实在在的帮助都有哪些,如一对一指导,让他参加各种培训,减少工作量,或者组织架构变动等。希望在做出这些改变后,假以时日,他能重新焕发光芒。
然而,如果这些都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你真的需要将他调离现在的岗位,仁慈点儿去做就行了。
4.体恤下属并不等于在做艰难决定时应该犹豫
每当说起这个问题,就会有人问:如何将他调离而不伤及他们感情?
在我看来,你让不胜任工作的人在现有的岗位上待得越久,其实最后会伤他们越深。
想想这些员工近来的表现吧:他双肩疲惫,嗓音无力,在重要议题讨论时缺席。不管他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这都表明他已经开始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现有的工作。这种挫败感消磨着他的自信,他的无能也伤害着自己、团队以及公司,他甚至可能将消极的情绪带回家中。事情进入恶性循环后,只会越来越糟。
这时,为了减轻他的煎熬,最体恤感情的做法就是,将他暂时调离这个任务组,要态度温和地跟他讲出这样做的理由,并尽可能地给予他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我认识一个离组的人,他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调整期后再次归队,并发现当初“离组”的安排对他来说是件好事。他说,归队后,自己比原来更强烈地意识到,希望留在这个岗位上,不希望再次被逐出,于是,工作时会精力充沛,越来越拼命。
这便是我作为CEO能给出的最有价值的一条经验分享。采访我的主持人听后,感慨了一句,在他采访过的众多CEO中,所有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和我一致,除了没用那个棒球的比喻。
希望这条经验对大家有用。
[本文编译自:linkedin.com]
linkedin
Linkedin英文账号如何建立一份中文简历?
今天的文章教大家如何建立一个自己的中文简历。好多人之前注册过英文的账号,于是Profile默认都是英文的。但是想要展示中文的简历怎么办呢?不知道相关功能的人可能会把中文翻译放在英文内容的下方,但是感觉还是怪怪的。其实呢,Linkedin有这么一个功能,但是因为各种其他功能太多了,设计上的挑战没有被很好的克服,因此有很多时候感觉找不到相应的功能。
首先来到主页,大家会看到这么一个东西:
有人要问菜单在哪里呢?!!当你把鼠标移到顶部的黑栏菜单就会出现,然后移到Profile点击一下
然后你会看到自己的Profile网页,把鼠标移到Edit Profile右边的小三角上
就会出现如下的样子,选“Create profile in another language”
然后在下面这个网页填上自己的信息,像我这样:
点Create Profile,就会出现下面这个东西啦,里面的内容有一些就是你刚才写的信息了。注意这个时候你的短连接发生了变化,同时左下角可以切换需要编辑的Profile语言
在任何一个区域Edit就可以进入双语编辑模式,就像这样:
如果你点“Edit Contact Info”的话,还可以添加自己的微信和微信二维码哟!
【文章来源:知乎 王中杰】
linkedin
不仅仅只有Linkedin,美国十大招聘网站有哪些
《福布斯》杂志从2012年开始评选美国十大招聘网站,2014年是第三届。在这个榜单上,Linkedin继续占据榜首,显示了职业社交已经成了互联网招聘的领头羊。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职位汇集网站Indeed和SimplyHired,说明职位信息在美国仍然是招聘市场的驱动力。 一度垄断美国传统招聘市场的Monster排在了第六,曾经并列三巨头的Careerbuilder和Hotjobs并没有上榜。
细分市场的招聘网站也越来越被市场认可,最大的非营利组织招聘站idealist名列第四,全球最大的实习招聘网站http://internship.com排在第七,最全的政府职位招聘站http://usa.jobs排在第八,该榜单特意把其他垂直网站列在第十。另外提供企业评论,工资信息,以及面试信息的网站GlassDoor排在第五位。
1. LinkedIn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目前有2亿3千万用户,分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每秒就有2个新会员注册,现在美国的猎头使用LinkedIn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网站。
2. Indeed
Indeed是个类似于搜索引擎的职位汇总网站,职位来自于美国所有招聘网站、新闻站点等发布招聘职位的站点,Indeed号称每个月有1亿的独立访问,全球50个国家在用.
3. SimplyHired
和Indeed类似,SimplyHired也是个职位汇集站点,这个网站基于加州,目前每个月有3千万独立访问。
4. Idealist
Idealist是美国最大的非营利组织招聘网站,目前有100万注册用户,该网站成立于1996年,该站同时提供志愿者机会,有一个博客告诉用户怎么成为志愿者或者为非营利组织工作。
5. Glassdoor
Glassdoor总部位于加州,已经有五年历史,是提供企业评价的网站,包括企业工资和薪水等,所有的内容都是企业内部员工填写的,目前该网站有260万企业信息,450万注册用户。该网站还提供公司面试信息,以及查看自己的社交网站上是否有该公司员工。
6. Monster
Monster成立于1996年,创始人是比尔-沃伦,是世界上第一个上市的招聘网站。受到LinkedIn等新型招聘网站的冲击,该网站的市场份额在逐渐萎缩,不过树大根大,目前该网站仍然有大量的职位和简历。
7. http://Internships.com
http://Internships.com是世界上最大的实习招聘网站,该网站目前有来自于4万家企业8万多实习职位,遍布美国的6千5百个城市。
8. http://usa.jobs
比尔沃伦离开Monster之后创办的另一个组织Direct Employers Association,该组织囊括了美国雇主网站上的职位,和Facebook合作推出了socialjobs, 和美国劳工部合作推出了usajobs, 该网站是目前美国政府职位最全的网站,包括美国交通部,劳工部等招聘信息。DE在2013年进入中国,和中国共青团等合作域聘招聘-域聘网
9. 《华尔街日报》求职版
《华尔街日报》作为金融界的权威报纸,它们的求职站点有丰富的职位和职场建议,不论是对刚入职场的还是想跳槽的,都有非常好的信息。
10. 行业垂直网站
行业的垂直网站,对某些具体的行业来说,可能是效果最好的,因为垂直,往往职位和简历的匹配队都很高,根据企业用户和求职者的反馈,行业招聘网站往往成功率最高。
【文章来源:@知乎】
linkedin
Glassdoor发布年度CEO排行榜:LinkedIn CEO Jeff Weiner成为年度最佳CEO
在线工作和职业社区 Glassdoor 今天发布了 2014 年 Top 50 CEO 榜单,其中 LinkedIn 的 CEO Jeff Weiner 成为年度最佳 CEO,去年的年度最佳 CEO 是 Facebook 的 Mark Zuckerberg。
去年,LinkedIn CEO Weiner 甚至没能挤进 Top 50 排行榜,今年却跃居第一,得到的支持率也达到 100%。去年的年度最佳 CEO Zuckerburg 今年排名跌至第九,支持率也从去年的 99% 降至现在的 93%。
那么 Glassdoor 的这个 CEO 排行榜是怎么评出来的呢?Glassdoor 是根据在 2013 年 2 月 1 日至 2014 年 1 月 31 日期间各个公司员工对各自公司 CEO 的评分来对各个 CEO 进行排名的。
在 Top 50 的 CEO 中,有 14 位 CEO 来自科技类公司,下面是科技类公司 CEO 的排名情况以及支持率:
LinkedIn CEO Jeff Weiner:排名第 1,支持率 100%;
Qualcomm CEO Paul Jacobs:排名第 4,支持率 95%;
Intuit CEO Brad Smith:排名第 6,支持率 94%;
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排名第 9,支持率 93%;
Google CEO Larry Page:排名第 10,支持率 93%;
Salesforce.com CEO Marc Benioff:排名第 12,支持率 93%;
Riverbed Technology CEO Jerry Kennelly:排名第 13,支持率 93%;
Apple CEO Tim Cook:排名第 17,支持率 92%;
eBay CEO John Donahoe:排名第 19%,支持率 91%;
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CEO Frank D’Souza:排名第 24,支持率 90%;
EMC CEO Joe Tucci:排名第 26,支持率 89%;
NetApp CEO Tom Georgens:排名第 31,支持率 86%;
Amazon CEO Jeff Bezos:排名第 32,支持率 86%;
Yahoo CEO Marissa Mayer:排名第 49,支持率 79%。
以下是 Top 50 CEO 的完整排行榜:
[本文编译自:thenextweb.com]
linkedin
HR为何对Linkedin又爱又恨
HR(包括猎头)爱LinkedIn的理由有很多,这里举五个例子:
1、LinkedIn已经成为招聘者最好的打猎场所
2、企业对员工参与社交媒体的心态越来越开放,尤其是职业社交媒体,对招聘者利好
3、企业可以在LinkedIn上建立人才社区
4、LinkedIn是建立雇主品牌的天然场所
5、LinkedIn是真正全球化的社交网络,跨国招聘变得更加容易
HR(特别是高管)恨LinkedIn的理由也举五个例子:
1、竞争对手很容易看出你雇佣了谁,人力资本的秘密很难守住
2、员工喜欢在自己档案上炫耀经历,公司情况对竞争对手越发透明
3、增加员工跳槽可能和保留成本。猎头/竞争对手可以很方便请关键员工去喝咖啡
4、员工在LinkedIn上花时间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5、求职者对公司的比较变得更加方便和透明。在雇主品牌上无所做为的企业很容易失分
这些都是我的观察,如果你有其它观点,欢迎补充。
------------------
【问】 LinkedIn中文版和英文版区别在哪里?
【答】 1)没有群组(Group),应该是暂时的
2)没有Pulse(原来的LinkedIn Today),估计会以中国商业新闻代替
新版LinkedIn增加了新浪、腾讯微博、网易邮箱等增加好友的方式。
【结论】 如果你已经有了英文版开通的账户,基本没理由切换到中文版。
【文章来源:村长】
linkedin
Lipple,偷看Linkedin档案的小工具
你是不是因为看不到LinkedIn第三层人脉以外(含)的用户全名而苦恼? 这里有个小工具帮你绕过社交网站给你的限制 - Lippl,一个谷歌浏览器Chrome的扩展插件。(没有用谷歌浏览器或不懂如何装扩展的朋友请网上自学)
装完以后,你只需在浏览LinkedIn限制会员时候点击插件Open,它将在一个新的隐身窗口中打开该会员,就好象你没登录LinkedIn一样。这样你就可以查看该会员的全名了。
如果使用LinkedIn的招聘者且没明白上面说的是什么,不要紧!欢迎参加村长以后的举办的LinkedIn搜索技巧培训课程。
文章来源:村长
linkedin
Linkedin与微信又合作了
PingWest曾经在全球范围内最早报道了微信接入LinkedIn账户在用户个人信息页面的消息,它发生在LinkedIn正式宣布推出本地化的简体中文版页面的一个月前,被视作是LinkedIn正式对中国大陆本地用户提供服务的预热。最近,根据PingWest获得的消息,LinkedIn与微信二者之间的合作已扩展至全球。“微信账号”已经出现在LinkedIn部分美国本土用户的“个人资料设置”的”联系方式“默认选项中,用户可以添加和直接编辑自己的微信ID,开放给自己的LinkedIn人脉连接者。至此,微信成为LinkedIn在美国除了Twitter和个人网站之外,第三个被默认出现的“联系方式”选项。
这一功能目前只针对个人资料设置中现实常住地为美国本土、系统语言设置为英文的美国用户开放。也就是说,LinkedIn与微信的这一步更“深度”的合作并非为了中国市场,而意在全球。
将微信接入LinkedIn的整个过程都是“微信式”的——打开LinkedIn并进入个人联系方式设置,你会看到Twitter、WeChat和Website并列在其中。点击编辑按钮后,页面中会出现二维码,在利用微信“扫一扫”后,微信将跳转至确认页面,在点击“确认”完成后,LinkedIn页面上的二维码会随即消失,并出现你的微信账号。在整个过程中,用户无需输入任何信息,完全通过二维码与“扫一扫”完成过渡。
对LinkedIn的“主流”用户来说,这种完全“微信式”的添加方式显得突兀但有趣。它的背后,是微信与LinkedIn的“等价交换”——将LinkedIn账户接入到微信用户的个人设置中,微信可以更好地帮助LinkedIn在中国潜在用户中推广;而LinkedIn首先在美国用户的个人设置中增添微信ID作为联系方式默认选项,则有助于微信在美国获得更多高质量的用户(LinkedIn用户74%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39%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
在中国,人们互相添加微信的使用场景与在美国人们添加LinkedIn的联系方式越来越接近(职场上认识即可互相添加)。在美国,微信也尝试过利用Google联系人展开病毒式营销。在1月底之前,在微信中绑定Google账户并通过Google账户添加5个联系人的用户将可以获得礼品卡等礼品。这项活动目前已经结束,效果不得而知。
而据PingWest的了解,接下来双方的合作还将进一步深入——LinkedIn的产品团队正在密集测试下一项功能:即当用户在LinkedIn上添加微信联系方式成功之后,他/她的第一度LinkedIn人脉(即直接在LinkedIn上与其连接的用户)就能在其个人页面顶部的资料栏中看到该用户的微信二维码——然后再用很“微信式”的扫一扫功能,就可以直接添加对方的微信联系方式了。
LinkedIn也计划将微信添加至默认联系方式的功能推广至美国之外,包括在中国境内将系统设置为英语的LinkedIn用户可能接下来会获得这项功能的接入权限,而中国本地的简体中文版用户并不在优先考虑范围内——这背后不仅仅是LinkedIn的考虑,更是微信的算盘。
文章来源:pingwest
linkedin
CraigConnects人创始:女性会统治科技领域吗?
作者:Craig Newmark,CraigConnects 创始人 (本文最初发表在linkin) 。
惊天消息!参加加州伯克利大学(UC Berkeley)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女性学生人数首次超过了男性,这是否意味着一个科技新趋势的到来呢?
目前,有关这一情况的具体数据尚不明朗,但《水星报》(Mercury News)的麦克-卡西迪(Mike Cassidy)表示,自从哈维姆德学院(Harvey Mudd College)开始强调编程的重要性,并开始为参加年度“Grace Hopper Celebration of Women in Computing”活动的女新生给予补贴后,哈维姆德学院计算器科学专业女学生的比例就从10%猛增到了如今的43%。
与此同时,卡西迪相信全美计算机科学领域女学生的比例情况正在逐渐变糟。卡西迪表示,1984年时,全美有超过37%的计算机科学本科学位都授予了女学生。但到了1995年,这一比例就下降到了28.5%。而2011年的美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了17.6%。
然而就我而言,我认为这一领域的总体趋势已经在逐渐改善。比如,目前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女性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了史上新高、加州伯克利大学参加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女性学生人数首次超过了男性、哈佛大学大二女生宣称自己就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数量也迎来了增长。在我看来,恰恰是这些小微事件的一步步发生改变了此前的这一局面。
那么,你注意到计算机科学领域女性数量的变化了吗?你是否认为这一领域的男女平等情况正在逐步改善?(汤姆 编译)
linkedin
LinkedIn是如何利用数据分析驱动产品的?
让我们看看这家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第三大社交网络的运营数据。目前,LinkedIn有着2.7亿注册用户,大约400万家公司入驻,已经成为了职场人士最重要的在线交流和招聘求职平台。更引人注意的是它对高端企业用户的吸引力:大约90%左右的TOP100企业在使用Linkedin的服务。
从它的营收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这些业务的增长潜力。LinkedIn的收入主要由人力解决方案(即招聘)、市场解决方案(精准广告)、订阅产品(针对个人的付费增值服务)构成,2013年Q4财报显示,这三项收入分别有2.456亿美元、1.135亿美元和8810万美元,同比涨幅分别达到53%、36%和48%。
实际上,LinkedIn的这一整套业务尤其是商业模式,是由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驱动的。随着注册用户数、入驻企业数量的增加,LinkedIn所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呈爆发性增长。社交网络上的每个用户产生的分享、评论和互相之间的互动都是数以TB乃至PB计,而为了让招聘者和求职者更准确地匹配,让广告推荐更加符合用户的真实喜好,准确和靠谱的数据分析是构建LinkedIn整个服务的基石。
在3月7日举办的阿里巴巴大数据论坛上,LinkedIn数据分析部资深总监Simon Zhang(张溪梦)详细介绍了数据在整个LinkedIn产品构建当中的重要性。他说,整个LinkedIn的商业模型由三个循环驱动的环节构成:首先是用户的增长以及用户的体验,其次,用户的增长和体验增加了很多的后台和前台的数据;第三,Linkedin会从这些新的数据里面发现更多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以推动商业的增长、用户的体验和用户数量的增加,从而进一步产生了更新的数据。
因此,数据实际上是贯穿整个LinkedIn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驱动力。而针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就成为驱动整个链条运作的关键一环。
Simon称,在他加入LinkedIn的9个月后,就确定了进行内部数据分析的三大原则:第一个是简单,任何人都能够看明白看懂;第二个是迅速,越慢接受度越低,越快接受度越高;第三是规模化,希望Linkedin内部所有的员工都能够用数据分析帮他们做决策。
LinkedIn是如何在数据分析中实践从而得出这三个原则的呢?
首先是推翻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重新构建一个分析框架。LinkedIn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是:一,分析师要从产品、市场、销售和运营出发,先要了解和使用产品;二,进行产品追踪,实行产品数据标记,保证数据质量——也就是说分析师本身要分析自己以后要分析什么,这样才能把正确标记加到数据库里面去;三,数据和数据质量管理,即了解数据库之间的公用,流程,每种数据是怎么分工的。在这基础之上,才是传统分析中的专题分析、商业智能与报告、深度分析等等。
在完成整个分析框架底层的构建之后,就可以实现规模化了——把这些工作写入系统,系统可以模拟之前所做的大部分工作,然后让每个员工都能使用这些数据分析结果,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决策。
linkedin
腾讯网与LinkedIn领英达成合作 推出LinkedIn人物
编者按:腾讯在中国的用户数量可是相当可观的,而LinkedIn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两者结合似是会更容易符合点中国的国情,能被用户更快接受。想一想能第一时间看到许多管理大师和投资人对时事的解读,还真是不错的。
腾讯科技讯 3月7日消息,腾讯网科技频道日前与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推出“LinkedIn人物”(http://tech.qq.com/zt2014/LinkedIn/index.htm ),把LinkedIn内容平台LinkedIn Influencers上的优质内容带到中国。
双方展开合作后,全球商界、政界等领袖在LinkedIn Influencers上发布的优质内容,将通过腾讯科技以及腾讯网立体化的媒体平台展示给国内读者。国内的企业家和创业者能通过腾讯科技的“LinkedIn人物”栏目,了解全球意见领袖对科技趋势以及商业热点的分析解读。此前,LinkedIn也与腾讯微博展开了密切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使命是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并协助他们在职场事半功倍,发挥所长。目前LinkedIn会员遍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 2.5 亿人。今年2月25日,LinkedIn正式推出了中文测试版,并宣布了中文名“领英”。
LinkedIn Influencers是LinkedIn旗下的内容平台,目前已经汇聚了全球超过450位商界、政界等领域的管理大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迈克尔•莫瑞斯等企业家、管理大师和投资人对当下热点时事的解读,以及他们对行业的解读和洞见。
腾讯网是当下中国浏览量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致力于在新媒体时代为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腾讯网将新闻通过网站、新闻客户端、IM平台、社交平台等多种优质渠道,个性化地推送给数以亿计的用户和读者。
腾讯科技是腾讯网旗下频道,致力于提供全球科技产业最新、最热和最独特的新闻内容,前不久刚刚与美国知名新媒体Business Insider签订独家战略合作,建立中文站(http://bi.qq.com/)。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网】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