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kedin
    Linkedin正式入华 你看好其在华的发展吗? 筹备已久的LinkedIn简体中文版网站终于在今天正式上线了,并且宣布的中文名“领英”。虽然目前中文网站仍被称为“测试版”,但这标志着LinkedIn正式进入中国。 https://cn.linkedin.com/ 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全球有近3亿用户,在中国有约400万用户——这个数字可以从两面来看,相比LinkedIn全球,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从另一面看,在尚未发布中文版的时候能获得400万用户,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对于LinkedIn入华,外界最多的质疑无非两点,一是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没有成功先例;二是在中国可能并不存在职业社交这样的需求,因为中国的类似网站也没有成功先例。 LinkedIn中国区总裁沈博阳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表示,他现在无法证明LinkedIn一定会成功,跨国公司的挑战一定存在,但是LinkedIn为此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本地团队和运作加上国际平台的支持,成功可能性至少大于50%”。 他也相信中国用户有职业社交的需求,因为中国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会换工作,对职业生涯会有很多追求。而LinkedIn也不仅仅是帮助人们找工作,同时还能拓展人脉,帮助自己做好手头上的工作。 在采访中,除了老生常谈的本土化,他强调的另一个词是“耐心”。不过谷歌在进入中国时也强调过耐心,但最终选择了退出。对LinkedIn中国来说,心态或许比战略更为重要。   中文版上线遵循MVP原则 发布中文版网站对LinkedIn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这次发布的网站并非完美。 对此,沈博阳表示,LinkedIn中国的产品发布会遵循MVP原则,即先发布一个基本功能可用的产品,然后进行改善。这也是LinkedIn创始人、董事长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非常推崇的产品发布原则。 “我们这次主要是做了中文化,在一些地方打通了腾讯微博和微信。但是你会发现有一些英文版的功能缺失了,一些功能并不适合中国用户,这些是我们未来要改进的。”沈博阳说。同时,LinkedIn也计划将为中国用户服务的服务器搬到中国,一方面改进访问速度,同时也适应中国互联网监管需要。 社交网站能否做成,用户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LinkedIn中国并不打算做太多活的或者推广来获取用户,更多还是希望通过产品和品牌让网站用户能有机的增长。沈博阳表示,互联网服务都有网络效应,容易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一个服务做好了就会像黑洞一样吸引用户。 沈博阳并不愿意过多评价国内其他职业社交网站,但他表示这些网站没有做到非常成功的一个原因就是有LinkedIn的存在,虽然LinkedIn之前并未进入中国,但仍然吸走了大量有职业社交需求的用户,尤其是高端用户。 对于职业社交来说,高端用户有为重要。这些人更有影响力,更能够吸引其他人的加入。同时,LinkedIn通过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解决方案来获得收入,高端用户对企业的吸引也更大。 虽然LinkedIn在中国成功必须要本土化,但是沈博阳并不打算一下子让LinkedIn变得非常“本土”。他表示,LinkedIn在中国发展初期还是会主打英文名,因为现在来说,用英文名更能唤起用户的品牌感知。 近期重点仍为团队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团队都是最重要的,而团队的领导者则是重中之重。对LinkedIn中国来说,找到合适的领导者非常重要。 沈博阳告诉腾讯科技,LinkedIn为进入中国至少非常认真细致的调研了两年,而他也是两年前第一次和LinkedIn接触。“当时我在做糯米,并没有离开的打算。不过他们说的是从我这里了解一些中国互联网的情况,于是先交了朋友。”沈博阳说。 真正让他开始考虑LinkedIn的工作机会的时候是在2013年下半年。2013年8月,百度宣布收购59%糯米网股份。这让沈博阳在糯米网所扮演的角色会发生变化。另一边,LinkedIn也加快了入华的脚步,他们需要一个合适的领导者。 2013年9月-10月,沈博阳和LinkedIn CEO 杰夫•韦纳尔(Jeff Weiner)以及创始人兼董事长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见面。韦纳尔的一句话打动了沈博阳,他说LinkedIn的使命是连接世界上所有职场人士,让他们的工作更有效率并帮助他们成功,如果不能连接中国,那么这个使命就得改了。 回国后沈博阳就开始准备从糯米网离职,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加入到LinkedIn。这标志着LinkedIn入华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沈博阳的LinkedIn档案里有他所有工作记录。在加入LinkedIn之前,他服务过最重要的三家公司分别是雅虎、谷歌和糯米,担任过技术、管理、商务拓展、创始人等多个角色。谷歌的工作经历帮助沈博阳积累了跨过公司的工作经验,而糯米这个人人公司内部的创业项目,则让他有了在大公司创业的经验——LinkedIn中国兼有这几项特质,也让沈博阳成了最合适的LinkedIn中国区总裁人选。 LinkedIn中国由LinkedIn联手国内两家投资公司红杉中国和宽带产业基金共同成立,这让LinkedIn不仅仅是跨国公司,同时也更像一家本土创业公司。联手国内投资机构进入中国,亚马逊AWS入华也是如此。 “这种方式可以让LinkedIn中国获得LinkedIn全球的支持,同时也能向创业公司一样运作。”沈博阳说。另外,沈博阳直接想韦纳尔汇报,并且每周有一次和韦纳尔、霍夫曼分别一对一沟通的机会。这也让LinkedIn中国可以更灵活同时更受重视。 对沈博阳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仍然是团队的搭建。他表示,虽然LinkedIn是国际公司,但除了直接向他汇报的员工,其他员工都没有英语要求。“中国有很多人才,但是加上英语这一项,可能三分之二都被挡在了外面。我们还是一家中国公司,我也不希望以后大家开会用的语言是英文。”他说。   破解外企在华魔咒? 沈博阳介绍说,为了不重蹈外资互联网公司入华覆辙,Linkedin采取了创业公司的运作方式,Linkedin中国公司并非如同谷歌一样是美国的分支,而是一个全新的合资公司,引入了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既有了很强的人脉资源,也更容易按照中国方式运作。 据悉,Linkedin中国公司董事会成员共有5人,分别是红杉资本中国创始人沈南鹏、宽带资本创始人田溯宁、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Linkedin CEO杰弗里-韦纳(Jeffrey Weiner)还有沈博阳。 沈博阳介绍说,在架构设置上,Linkedin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销售机构,而是一个具备产品技术、市场、公关等全部职能的完整团队。“我和霍夫曼的共识是,不能把跨国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流程粘贴到中国,不能再采用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各个部门分别向美国对应部门汇报。因此Linkedin中国所有的人都是实线向我汇报,美国任何部门在华招聘都要经过我。” “Linkedin中国不应该是一个高大上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而应该是一个接地气的本土团队。在产品上,不能做机械的复制粘贴,而是更多的做本土化的东西。”沈博阳说。
    linkedin
    2014年02月25日
  • linkedin
    招聘技术的未来---技术将如何改变招聘? (原文来自 Inc,虎嗅编译) 最近几年,招聘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超越了老式的传统职位公告板模式(如果我们把早期互联网产品也纳入本文探讨范围的话),已经延伸至人才到达(outreach)和职位申请追踪系统的程度。自从职位广告从报纸转移到 Web 之后,这些系统帮助雇主们很好的解决了收到大量简历和求职信的局面。 但是在一些人力资源专家领袖的眼中,招聘技术仍旧没有很好地完全满足需求。像 LinkedIn 这样的职场社交网络早就开发了人才到达系统,以便于代表公司与被动申请职位的候选人接触。(比如说你曾经从 LinkedIn 那里收到过形如“公司 X,公司 Y 和公司 Z 正在寻找像你一样的人才”?) 这种自动化的人才到达系统将会是专家们预期很快从招聘科技当中见到的:先进的到达技术,精确匹配候选人,而不仅仅是基于目标对象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工作和教育经历。我们已经可以开始问一个很大的问题了:人力资源经理是否需要从整个雇佣环节里彻底排除呢? 招聘,在不远的将来 猎头和培训公司 Adler Group 的 CEO 卢•艾德勒(Lou Adler)认为这种主动的招聘机制将会是未来招聘技术的发展方向。 大多的招聘技术通搜集许多潜在的应聘者的资料,并自动过滤掉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应聘者,或者不会在简历或求职信中使用某一种噪声关键词(buzzwords)。这样的分析通常并不是评判应聘者的最好方式。 未来的技术,会朝着更加主动的方向发展,能够率先发现合适的应聘者。这意味着计算机并不仅仅基于几个很少的数据做出评判(比如几年工作经验等等),而是想办法对专业技能和个人能力做出分析,在给定某个职位的状况下预测应聘者胜任的成功率。这一切都要通过信息和数据来实现,也就是招聘流程的智能化。 人的因素 讽刺的是,虽然是机器人负责发送招聘消息,但雇主往往会从更加人性化的举措中受益,比如招聘信息的最后如果能够附上招聘经理的真实姓名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而软件就是要想办法利用好这一点。 先进的招聘技术最终将能够处理“决策树”过程。比如,第一个招聘消息可能是职位介绍或者对应聘者的邀请。一旦有人应聘,就会收到感谢申请职位的信件,并解释如何进行后面的流程。如果他们一周都没有反馈,就会收到另一条消息。这样的一个模式和电商网站采用的差不多。 技术团队应该和市场营销人员一起开发招聘软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目标定位是正确的人。这也预示着,“人的因素”仍旧在人力资源工作中发挥作用。招聘经理可能会逐渐将整个流程交给机器处理,而把工作放在面对面沟通上。 人力资源博客 HR Bartender 的作者莎莉•劳比(Sharlyn Lauby)对此表示认同。“当我们把正确的流程自动化之后,就有了更多自由时间去做面对面的交流。”她说道。 技术的位置 劳比预计 2014 年会看到更多公司采用 Skype 或其他用来面试的视频服务。 在群体面试的时候,当你公司里不同部门的人都要来面试每一个候选人的时候,软件系统能够基于每一个候选人设置笔记,在每个同事之间分享,并且能够与应聘追踪软件应用整合。未来还会加入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支持。 这并不是什么有颠覆性的大主意,但是却体现了技术正在融入是雇佣环节中最人性化的因素。 找到最恰当的候选人,把 HR 部门从被简历淹没中解救出来只是一方面,招聘技术还必须要改进应聘者的体验。 自己定制 卓睿斯•卢柯(Joris Luijke)是某创业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他在一篇博客上描述了如何发挥技术优势,用更亲切受欢迎的方式为应聘者打造一个更好的综合体验。 其中之一就是要及时向应聘者提供反馈。他这样写到,“自动化技术能够让我们发现那些未能向其及时做出反馈的应聘者。这样做能够让应聘者更快获悉结果,我们也不会在流程中错过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自动化流程让我们更‘人性化了’”。 卢柯还建议在招聘的最后做应聘者的满意度调查,并进一步收集更多有关公司招聘的信息。也可以让未来的职位备选人保留与你的沟通管道。
    linkedin
    2014年02月07日
  • linkedin
    LinkedIn如何继续讲一个高速增长的故事? [caption id="attachment_15"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linkedin[/caption] 今天LinkedIn公布了201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 LinkedIn依然是那个我们所熟悉的保持高速增长的公司——总营收为$4.472亿,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7%。其中,LinkedIn公司最重要的三大块收入来源:人才解决方案、营销解决方案和优惠性订阅产品的营收分别为2.456亿美元、1.135亿美元和881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53%、36%和48%。 其实,即便从2013年全年来看,LinkedIn的财报也总是能给人惊喜,几乎每个季度,他们的主要业务营收都在大幅增长,尤其是在上半年,他们的用户数增长势头也十分迅猛,单在第二季度,就有2000万的新增用户。 但财报之后,投资者们却并不买账,LinkedIn的股价随即下跌了超过10%,其原因在于,LinkedIn对于2O14年第一季度的预期和全年预期,低于分析师的预测。换句话说,外界此前对于LinkedIn的增长势头的判断,看上去有些过于乐观了。 实际上,LinkedIn的“谨慎”是有一定原因的——营收高速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用户数的大幅增加以及营收业务变现手段的提升。但在2014年,LinkedIn对这两方面还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首先是用户数量,LinkedIn的几次大规模用户数增长都和海外市场有关,一次是2011年LinkedIn在印度和巴西普及时的爆发效应,另一次便是去年第二季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大规模爆发——三个月内新增的2000万用户中有三分之二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 那么下一次呢?显然,LinkedIn将2014年的用户爆发预期在了中国市场,他们先是聘请了原糯米网CEO沈博阳出任LinkedIn中国区的总裁,又联合微信接入了LinkedIn的账户系统。一系列动作都在表明,是否能够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是LinkedIn能否继续保持告诉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参看于其他国际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遭遇,LinkedIn的对预期的相对保守是情有可原的。 其次就是业务上的收入状况,在LinkedIn的三大块收入中,人才解决方案占了超过55%的收益,这也是LinkedIn收入能否告诉增长的关键。在今天,LinkedIn进行了一笔自成立以来最大的收购——斥资1.2亿美元收购工作职位匹配服务Bright。Bright的主要业务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为那些正在寻找工作的用户匹配职位,也就是说,用机器做更精准的招聘推荐是LinkedIn增强自己主要货币化业务竞争力的手段。但问题在于,从收购到完成技术整合,推出产品,再到为其制定货币化方案,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所以,成立了超过十年的LinkedIn,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继续扩大市场和营收业务,来支撑起投资者对其高速增长势头的信息。也许中国市场的成败,会是2014年LinkedIn是否能够继续搭乘火箭上升的决定性因素。 原文来自 pingwest.com
    linkedin
    2014年02月07日
  • linkedin
    LinkedIn1.2亿美元收购数据驱动招聘服务公司Bright 今日,LinkedIn 官方博客宣布已收购数据驱动招聘服务网站Bright。LinkedIn 官方并未公布具体收购金额及 Bright 团队的安置情况。但有消息称,此次收购金额为 1.2 亿美元,并以 73% 股票 +27% 现金的形式支付。 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 LinkedIn 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此前 LinkedIn 的两次大型收购为:1.19亿美元收购文件分享网站SlideShare、9000万美元收购新闻阅读应用Pulse。 Bright 家的招聘服务擅长以算法驱动模型将求职者与职位进行匹配。根据个人简历与不同职位的匹配情况,每位求职者将能获得与 Bright 网站列出的所有职位的“匹配分”,从而帮助求职者挑选更适合的职位,同时也帮助猎头过滤掉不适合的人选。 类似的功能在 LinkedIn 网站有“Jobs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LinkedIn Recruiter ”等。LinkedIn 方面认为:“在求职者与职位的匹配方面,双方均采用了数据驱动的方式,这为双方之后的结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Bright 团队的匹配技术非常强大,它将在多种维度强化 LinkedIn 自身的匹配技术。”很明显是一次人才 + 技术的收购。 此前,Bright 曾获来自风投机构 Toba Capital 与 Passport Capital 的 2000 万美元投资。
    linkedin
    2014年02月07日
  • linkedin
    接入Linkedin 微信安卓版本5.2 有更新? 腾讯刚刚在自家的应用分发渠道应用宝中上线了新的Android版微信。虽然并没有添加什么全新的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你更新之后,打开这个微信5.2版本后,你可能认不出它了——腾讯这次对整个Android版本做了一个大手术,重新设计了页面的功能架构、风格和交互逻辑。 在所有改动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微信开始遵循Android的设计规范,移除了底栏,将其移动到了整个界面的上方。腾讯做出这一改动的原因可能有两点: 1)大部分的Android手机厂商都开始使用虚拟按键来代替实体按键,以便获得大的屏幕空间,所以无论是从双层低栏的美观性欠佳角度,还是虚拟按键的兼容角度,把功能按钮移动到上方都是一个明智之举; 2)在微信之外,我随手打开的环聊、豆瓣小组、豌豆荚、LINE都是这种设计,为了保证用户在操作上的统一性,Google一直在呼吁开发者遵循这一准则,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加入这一大军,微信当然不能和用户使用习惯对着干。 第二个设计上的变化是功能逻辑的调整。在新版中,最上方的导航栏中有三个按钮,分别是搜索、“+”和个人。在“+”栏目下有发起群聊、添加朋友、发起视频聊天、扫一扫、拍照分享功能,在个人栏目下,有个人页面、我的相册、银行卡、设置和反馈功能。而在他们下方,是聊天、通讯录和发现三大板块,用户可以以滑动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切换。 我非常喜欢这个改动,比起此前凌乱的功能层级,这样的调整让整个微信的逻辑变得非常简洁,几乎所有的核心功能都能通过一次点击找到,两次点击调用,用户也能够轻松理解每个功能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个板块内。 除了以上两点外,新版微信中还有一个“隐藏”着的功能——在个人设置页面下,用户可以绑定自己的LinkedIn账户,绑定完成后,LinkedIn就能出现在个人信息页上,点击可以跳转查看LinkedIn信息。不过,可能是还在内测的原因,PingWest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绑定LinkedIn的入口,而且在绑定完成后,这个入口也会消失,也就是说,你无法取消绑定。 联想到近期LinkedIn任命原糯米网CEO沈博阳为LinkedIn公司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总经理,准备入华,可以想象将自己丰富社交关系链向它敞开的微信还会与之有更深层的合作。实际上,根据PingWest得到的消息,LinkedIn也与新浪微博商谈过打通账户系统方面的合作,只不过由于新浪微博提出的苛刻要求,双方还未能达成一致。   转自 pingwest
    linkedin
    2014年01月22日
  • linkedin
    Linkedin 任命中国区总裁--沈博阳(原糯米网总经理) LinkedIn今日发布公告,任命沈博阳为LinkedIn中国区总裁、全球副总裁,负责规划LinkedIn如何为中国会员和客户提供服务,这意味着LinkedIn进入中国市场迈出重要一步。 LinkedIn在公告中透露,目前其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400万会员,沈博阳将负责LinkedIn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使网站功能与中国用户的需求相结合。 沈博阳曾任人人公司副总裁、糯米网总经理。今年8月,百度以1.6亿美金收购糯米网59%的股权,沈博阳也从糯米网离职。 根据沈博阳微博http://weibo.com/derekshen 透漏,其1月2日去linkedin总部,目前还在硅谷。 补充信息: 1996年-2000年期间,沈博阳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环境化学博士学位,以及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04年,进入雅虎担任技术总监。2005年,曾担任Google的工程经理,并于2008年9月升任Google中国商务拓展总监。 LinkedIn入华的愿望一直没有停止过,2012年4月,LinkedIn在中国成立爱尔兰邻客音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法定代表人为李晖。LinkedIn也在它2013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中称,中国已经是其移动用户数增长最快的国家。LinkedIn CEO在11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称,LinkedIn在中国已有300万用户。然而,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这个数字又增长了100万。国内一些招聘网站诸如大街网等,也在试图做一个中国版的LinkedIn. 出于营收考虑,LinkedIn都需要给投资人讲一个关于全球化的故事。任命中国区总裁,只是LinkedIn中国区战略的起点。  
    linkedin
    2014年01月15日
  • linkedin
    2013年, 人们喜欢在 LinkedIn 上称自己“负责任” 今天,LinkedIn 在官方博客上公布了 2013 年十大用户滥用流行词(Top 10 Overused LinkedIn Profile Buzzwords)。该公司通过考察用户个人简历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发现“responsible(负责)”成为 2013 年的头号滥用词,而过去两年占据榜首的“creative(创意)”没有再度称霸。 今年,榜首的“负责”一词使用率超过第二名“strategic(战略性)”两倍。2012 年十大滥用流行词中只有 4 个榜上有名:“creative(创意)”,“responsible(负责)”,“effective(有效)”,“analytical(分析)。而 “experimental(实验)” 、“motivated(激励)”,“multinational(跨国)”和“specialized(专业)”今年未能晋级。 除了研究世界各地的英文用户简介外,LinkedIn 还选择特定国家进行了研究。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国家拥有相同的前三名滥用词:“负责”、“战略性”和“有效”。 针对这些发现,LinkedIn 给用户的建议是:将用词与具体事实联系起来,使用更积极有效的语言,让其他人担保你的才能。   题图来自 Talentrefresh、插图来自 LinkedIn 内容来自于ifanr.com
    linkedin
    2013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