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初创公司CEO们分享王牌招聘秘诀 编者注:作为创业者来说,单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够招募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员工来一同打拼。然而在雇佣员工方面,有很多的注意点。比如说,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因事择人原则,即上面所说的志同道合;其次,就是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要给应征者平等的竞争机会;再次,竞争择优原则。当然,公司的招聘还要遵循效率优先原则,招聘活动要尽可能用低的成本找到合适的员工。   当下,最为流行的励志书籍之一就是Stephen Covey的《高效率人士的7大习惯》。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读者,是因为人们被CEO或者业务总监身居高位却如此的坚定和付出所震慑了。   以下就是CEO王牌雇佣准则的内容:   符合公司的发展要求 关注他们成功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会说,如果雇主不能招聘那些有能力的人来为其服务,他就不会成功。一家大型企业每年在组织寻找合适的潜在招聘对象的过程中都会损失成千上万美元。为了使得公司损失最小化以及利润最大化,CEO需要招聘合格的雇员。为了避免做出错误的招聘决定,他们需要寻求那些有对口技能和证书资质的人。如果候选人没有达到要求,那么雇主就不应该再将其考虑在内。而那些最成功CEO的招聘策略则可以给你启示,告诉你如何为自己的公司招兵买马。   绩效考核 对于你来说,招聘一位员工并且给他一定时间的试用期来考察能力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而此后他的去留都取决于在试用期内的表现。而另外一种检验雇员能力保守的方法就是让他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你要咨询一位精通劳动法的律师来确保你的雇佣合同中有关试用阶段的条款的可行性。   现实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因为人无完人,所以你需要宽容个人的某些缺点。每一个个体都存在缺点,但是最重要的是招聘那些长处突出而缺点略少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把集体的共同意愿和理想分解成那些可调停、可选择以及值得拥有的部分。这样才能让自己清楚明白自己是否愿意妥协。 并且,在你面试候选人时,你还需要尽可能调整自己的态度,拿下领导的帽子,以免对员工太苛刻。所以说,记住打破某些固有习惯还是很重要的。   员工是你的镜子 Bill Unrue是InsureWell的CEO,他认为所招聘的员工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雇主的特征。每一位CEO都必须意识到:雇员的内部或外部行为都是公司的外界反馈。Unrue说:“如果有两位有着相似资质的人需要做出选择,你一定要选择那个热情大于一切的。”在企业初创之时,无限的驱动力可以弥补某些技术上的缺陷。   听听Rockefeller怎么说 John D. Rockefeller是 Standard Oil 的创始人兼CEO,他有一句关于强调招聘顶尖人才的名言。他说:“我不信有什么还能比坚持更必要,更能带来成功。坚持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甚至是人类的极限。”且不谈论他们的技术如何,你只要招聘那些能够证明自己充满无限活力并且积极进取的人。 联邦快递(FedEx)CEO Fred Smith 联邦快递的CEO Fred Smith与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有着同样的信念,他偏向于公司的招聘要反映出领导人的原则。这是招聘那些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者的唯一途径。他说:“领导者站在前沿,不断地提高评判自己和接受评判的标准。”对于将来的创业家和CEO来说,招聘员工时做出正确决策是非常重要的。CEO必须要在面试过程中识别出顶尖人才。   Startup CEOs Share Their Number One Hiring Tip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otivational books of our time is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by Stephen Covey. The book has actually attracted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who are amazed at how devoted and determined CEOs or business directors acquire and preserve such high positions.   The best cogs in the machine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e reasons for their success. Some would say that a CEO cannot be successful if he or she does not employ the services of capable employees. A big organization loses tens-of-thousands of dollars a year in the course of choosing the right candidates to hire. In order to minimize losses and maximize profit in your company, there is a need for CEOs to employ qualified candidates. To prevent making the mistake of hiring the wrong employee, CEOs have to search for a candidate that has the qualities and credentials he or she seeks. If the candidate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needed, that candidate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Examining the hiring tactics of the most successful CEOs gives new insights into how to hire for your own company.   Test performance It's a good idea to hire a person and put him or her on probation for some time, after which the candidate will be fully employed or laid off depending on his or her performance. Another conservative method to test prospective employee abilities is to create a project that can be completed as an independent contractor. It's important to note however that you should talk to a labor or employment lawyer to make sure your employment contract talks about the test period appropriately.   The perfect person doesn't exist Since no one is perfect, you need to tolerate some weak points in individuals. Every individual has his or her own weak points,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employ one whose strengths far outweigh any weaknesses. You can do this by breaking down your collective wishes, hopes and dreams into deal-breakers versus nice-to-haves. That's the best way to figure out where you're willing to compromise.   You also need to shift your priorities as you interview candidates to avoid being too rigid on your employees. It'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bear in mind that there are some deals that are meant to be broken.   Your employees are your reflection Bill Unrue, the CEO of InsureWell believes that the employees you hire are a reflection of you. Every CEO must realize that all actions of their employees,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re reflections of the company. "If you are choosing between two candidates with similar credentials, always go with the one who shows boundless enthusiasm--over other considerations, says Unrue." In business, a relentless drive can make up for quite a few lacking technical skills at the very beginning.   Listen to Rockefeller John D. Rockefeller was the founder and CEO of Standard Oil and his most famous quote puts emphasis on hiring top tier talent. He says, "I do not think there is any other quality so essential to success of any kind as perseverance. It overcomes almost everything, even nature." No matter their skills, only hire people who have proven themselves to be relentless go-getters.   FedEx CEO Fred Smith Frederick Smith, the CEO of FedEx has the same belief as Facebook's Mark Zuckerberg. He recommends that the company's hiring practices should reflect the principles of the leader. This is the only way to hire capable employees that have all it takes to contribute to the growth of the company. He elaborates:"Leaders get out in front and stay there by raising the standards by which they judge themselves--and by which they are willing to be judged." It is quite important for would-be entrepreneurs and future CEOs to make good decisions when it comes to employing a staff. A CEO must have the quality of recognizing top talents during interviews.   Source:Inc
    观点
    2015年08月11日
  • 观点
    下一个亿万市场:企业级服务市场爆发前夜 摘要: 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已经看到互联网巨头对云服务的投入,亚马逊云、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美团在做云,迅雷也在做云。当不少国内创业者还沉浸在O2O的热潮之中,企业级服务正悄然成为投资机构关注的新重点。 前言:实际上,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已经看到互联网巨头对云服务的投入,亚马逊云、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美团在做云,迅雷也在做云。   不同于这些巨头——把云作为自己业务的补充,也不同于各种面向个人的应用工具,还有一批创业者一开始就把企业级服务作为了自己创业的方向。   当不少国内创业者还沉浸在O2O的热潮之中,企业级服务正悄然成为投资机构关注的新重点。但不同于面向消费者的应用,这个领域的创业则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更大的耐心,才能可能取得成功。   大多数人认为,科技初创公司是暴富之道。尤其是那些三四年即创造三四十亿美元估值的创业明星,如聚美优品陈欧、陌陌唐岩、美团网王兴,更加让人们坚信这一点。   确实,在面向消费者(To C)的领域,创业一年就拿到千万美元融资的公司比比皆是。但是,在市场的另一端,对于那些面向企业(To B)的创业者来说,相比To C每年骇人的几十倍增长, To B公司每年的增长一般为2-3倍,而从创业到拿到千万美元投资再快也要3年左右时间,仿佛显得十分冷清。   “中国和美国风险投资在To B和To C两个领域的投资比例,在中国95%是To C,5%是To B,而美国40%是To B,60%是To C。”归国创业的LinkedIn前商业分析部高级总监、现Growing.io CEO的张溪梦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投资机构一把把To B领域分为两类。一种是以交易平台为主,比如最早的阿里巴巴,或者最近冒出来的垂直行业新秀,找钢网、找塑料网、共鸣科技等,这些平台以撮合企业间的交易为主,另一种则是企业级服务,主要是面向企业的工具应用,包括了销售管理、人才管理、客服、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   在美国,自从1999年基于云计算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CRM,Customer RelationshipManagement)提供商Salesforce创立以来,企业级服务已经成为美国创投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美国的上市企业中,企业级服务公司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Salesforce 早于2004年6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市值480亿美元,已经成为企业级服务巨头。   但在中国,虽然过去十年中一直有创业者在做,也陆陆续续地有一些投资者参与,企业级应用却一直不是中国创业和投资的主流,更没有一家市值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我们经常在内部开会的时候说,做O2O、做社交项目的投资太幸福了,看不完的项目。但是我们投企业级服务,每打一枪需要更加精确地瞄准。”经纬中国副总裁熊飞对《财经天下》周刊说。熊飞与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以及分析师周子言在经纬主要负责企业服务市场的投资。   不过,人们已经感到了变化。根据经纬中国的数据,2014年中国ToB领域营收过亿元级别的创业公司只有一家,但今年已经超过了10家了。   “2015年将是企业级服务投资的元年。”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投资者和创业者们都信心满满,相信自己正站在下一个风口上。“企业级应用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了。”Salesforce创始人兼CEO Marc Benioff的话鼓舞着他们。   投资:风起于青萍之末 “连续46次失败,你尝过吗?”2014年,今目标副总裁崔健约见了47家投资机构的62个投资人。今目是一款基于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指企业客户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厂商的软件服务)形势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产品,覆盖网页、PC 和手机客户端,允许用户关联文件、邮件,保存客户记录和项目信息。但因为“项目不看好”,其中的43家投资机构直接拒绝了他,而另外3家投资机构虽然给出了投资意向书,但又因为估值问题,最终没有达成共识。   这并不是今目标一家曾面对的困境。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企业级服务市场一直不被投资人看好。   直到遇到了老虎基金。2014年5月,老虎基金领投下,今目标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一年后,2015年5月的第一天,今目标宣布获得老虎基金6000万美元B轮融资的最后一笔钱到账,后者估值也因此达到3亿美元以上。   来自纽约老虎环球基金认为,可以容纳5000万家中小企业的中国企业互联网市场一定也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因此委托BDA中国有限公司帮助其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实际上,老虎基金在中国市场如此激进,也是因为其遗憾错过美国上一波企业服务的浪潮。   现在,中国企业级服务的创业人员,开始感受到了春天正在来临。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企业级服务有230起投资,相比2013年67起,增幅达到243%,而今年每单的平均投资额都比上年高出许多。截至今年7月底,获得B轮及以上风险投资的SaaS创业公司已经超过了10家,融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其中,今目标、北森、OneAPM、销售易、分享销客、环信(备注,这也是为什么后面主要采访并引用他们的原因,他们是目前公认的做的比较好的。)等创业公司都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以上的融资。而在这6家创业公司中,经纬中国投资了其中的4家。   “4年前,当很多人都没有认清移动互联网价值的时候,我们投资了陌陌,如今已有了不小的收获。企业级服务市场相当于4年前的移动互联网,将会诞生一些优秀的公司。所以,趁着很多人还没有认清一些公司的潜在价值的时机,我们在过去2年投了近30家相关公司。”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说。   经纬中国开始大规模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被外界评价为“看不懂”,也没有人能想到猎豹移动、陌陌科技市值会超过30亿美元。而从2013年开始,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牵头,与副总裁熊飞成立了企业服务小组,经纬中国开始系统地布局企业级服务市场,在整个企业交易平台和企业级服务市场中,投资了近50家创业公司。   而红杉资本、老虎基金、IDG资本、北极光创投、DCM创投、联想之星等投资公司,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投资布局。   “之前几年,投资界的重心似乎都在消费业务上,比如倒闭率超过90%的团购,最近的O2O。但现在,投资者开始明白,相比似乎造富运动剧烈的消费业务,其实企业级服务是一个更加稳妥的选择。”七牛云储存总裁吕桂华说。   七牛云储存成立于2011年,是面向移动时代开发者打造的数据管理平台,为互联网网站和移动App提供数据的在线托管、传输加速以及图片、音视频等云处理服务。2014年7月,七牛云储存拿到了由宽带资本领投,经纬中国、启明创投跟投的第三轮数千万美元融资。此前,七牛于2011年获得经纬100万美金A轮融资,2012年获启明创投B轮融资。   对于投资七牛云,宽带资本创始人田溯宁表示:“七牛云所从事的存储,是云计算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支撑性基础设施服务,类似互联网的水电煤。七牛在这几年的发展势头迅猛,一直在我们的密切关注中。”   “我们在内部交流时,就感觉到今年企业级服务已经成为VC非常关注的领域,也许已经可以排前三。”左凌烨相信,到2018年,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就会诞生出第一批估值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即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   一定程度上,中国投资人的热情源自于美国市场的鼓舞。IDG的ToB项目负责人牛奎光表示,美国大概有45家SaaS上市企业,总市值接近两千亿美元,平均市值达到16亿美元。牛奎光表示,企业SaaS服务、企业安全服务是IDG布局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两大块。这两个领域的底层驱动力各有不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指向了万亿级别的大市场。   从2012年7月开始,IDG连续4轮投资了定于为企业销售管理工具的纷享销客。2015年7月,纷享销客宣布获得D轮融资1亿美元,由未公布的新投资机构联合前三轮投资机构IDG资本、北极光创投、DCM创投共同完成。此外,IDG还于2013年11月和华创资本共同参与了着力解决银行、互联网金融等安全问题的杭州同盾科技的天使轮融资,并一路跟投,2015年5月同盾宣布完成的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启明资本领投,宽带资本、IDG资本、华创资本及线性资本均跟投。   仅在2014年,美国企业级服务市场有超过15家企业IPO,募集资金70亿美元,总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而私募市场上,包括Cloudera、Slack、Appdynamics在内的企业服务类公司融资总额也超过100亿美元。   “在企业级市场,美国加欧洲约有2700万家企业,三大企业服务领军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市值总和在35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约有2200万家企业,但却不存在一家市值百亿美元的SaaS公司,更没有基于SaaS的10亿美元公司。”左凌烨说,“这是给所有创业者的一个绝佳机会。”   不过,面对热情涌来的资本,很多创业者保持了冷静。人才管理软件云服务提供商北森CEO纪伟国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虽然某著名投资公司TO B项目的负责人非常看好北森,但在由于该机构其他合伙人的反对而最终没能参与到北森C轮的融资。“他们现在懂SasS软件的人真的很少,我跟他们20多个合伙人一起聊,大家问的问题都问不到重点。我认为现在中国的投资人里面真正能看懂Sass的不多,左凌烨是能看懂的一个。” 目前,北森的客户包括了腾讯、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4月,北森公司宣布,获得由经纬中国、青宥仟和领投,红杉中国跟投的 1.1 亿元 C 轮融资。纪伟国表示:这笔融资后,北森的估值接近 10 亿人民币。   而定位于企业间金融交易平台的共鸣科技CEO陆雨泉也表示,其实整个To B领域中,真正懂行的并不多。2014年7月,共鸣科技拿到了IDG资本1000万美元A轮投资。不过,陆雨泉也明显感受到了,从今年三四月份开始,投资机构对To B领域的热情增加了,因为找他的投资人变多了。   需求:现在就是风口 2010年,北森希望扩展业务领域,以在线模式提供招聘、绩效、继任等人才管理软件。纪伟国去见My space的技术负责人,对方告诉他“这种模式叫SaaS,在硅谷很火。”纪伟国很兴奋,赶紧回家到网上搜索,结果很扫兴,“因为网上专家说:‘这纯属概念,新瓶装旧酒’。”   独立技术和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曾在2012年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作为软件领域的一种颠覆性的力量,SaaS市场只占了全球软件市场的1/4,而在123个细分市场上,SaaS基本不会或者很少会对传统软件销售模式造成影响。”   如今,Forrester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这一论断。未来,所有软件很可能都将通过云服务的形式来交付。   “2011年到2013年之间,云市场的增长非常平稳。但是在2014年却出现了飞快的增长,整个市场规模在一年内增长了4倍。这说明企业用户开始大规模的接受云和SaaS这件事情了。”牛奎光认为,随着用户对于数据安全的顾虑变得越来越小了,云应用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二这样的大趋势将会在未来的5-10年得到延续。   消费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在促进企业级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因为这些消费业务公司都是企业级服务的目标客户。一度刷爆朋友圈的两款To C应用“足记”和“快看漫画”,都使用了七牛云储存提供的云存储和云服务业务。七牛云存储的负责人李婧表示,初创企业应该重视对云的使用,因为App一旦突然走红,传统的自建服务器面对这种突然增长的用户访问时,往往会因数据过载出现宕机。快看漫画、足记都因为突然增加的用户下载而使用了七牛的云存储服务。   李婧表示,对于云服务商而言,IaaS(Infrastructure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和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作为服务,把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的说法渐渐成为非主流,其边界也越来越模糊,SaaS正在成为主流。   “我想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怀疑云服务的光辉前景,企业服务市场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基于云服务打造的新企业服务业务可以造就若干千亿规模的新兴公司。”七牛云储存总裁吕桂华表示,过去的几年,七牛云储存保持了每年业绩超过10倍的增长,目前七牛云储存平台上已经拥有20多万企业用户,包括海康威视、顺丰、平安、中兴、OPPO、步步高、陌陌等各种To C领域的公司。从业务数据上看,七牛云储存总文件数超过500亿个,每天上传超过5亿个文件。   “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一年前,或者一年后?风口确实非常重要。”环信CEO刘俊彦表示,“最重要的是大趋势,需求已经被认同了。”   环信是移动即时通讯云服务商,在上线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4轮融资。其中高,天使轮为经纬中国、A轮为SIG、A+轮为红杉资本。7月28日,环信宣布拿到了1250万美元的B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经纬中国和SIG跟投。   如此频繁的融资速度,即使在To C领域也很少见。资本市场对环信这类公司的认可,主要是因为背后有足够大的市场支撑。在北美,2015年客服软件市场采购总额高达96亿美元。这个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两家“独角兽”公司:Zendesk和Freshdesk。其中,Zendesk目前市值18.9亿美元,年销售额1.87亿美元;而Freshdesk在2015年4月拿到E轮5000万美元融资,估值过10亿美元。   相较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的滞后,企业方面的需求却很旺盛。由于市场和社会的变革,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过去。长期来看,每年10%-15%的人力成本增长已成为趋势,这就要求传统企业的运营效率必须要大幅提升才具有可持续性。   熊飞曾去杭州调研,一个只有六七十人的小仓库已经用了云端仓库管理系统。对方告诉熊飞,选择用企业服务云端软件的原因是,5年前包吃住每个工人的成本在400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7000元,靠技术减少人工成本成为唯一的选择。另外,58到家、楚楚街等电商都使用了环信的客服云端软件,背后原因是他们迫切地想要提高用户体验。   而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经济的因素也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随着人们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的养成,用户行为的变化正在悄然引发变革,这导致电商、O2O、互联网金融、教育、旅游等行业移动化趋势明显。App开发者们和企业主们正致力打造App内交易闭环,即从商品和服务展示开始,到售前咨询、支付、物流、退换货、售后等全流程在App内形成闭环。   各种云服务也正逐渐转向移动端。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仅在客服领域,到2017年年底超过70%的客户服务请求将来自于移动端。而2014年阿里巴巴“双十一”的现场监控显示,571亿元的总成交额中移动端贡献了243亿元,移动端交易量比例有超过PC端的趋势。   此外,Gartner报告显示,全球2014年IT支出大约为3.8万亿美元,企业级市场的容量差不多是整个互联网市场的20倍。毫无疑问,如此庞大的市场,足够孕育出足更多的创业独角兽。   创业:更多70后老兵的天下 “与To C领域不同,To B领域更像是70后老兵的创业天下。更根本原因在于,To B领域比To C的业务更复杂。”左凌烨说。   过去12年里,张溪梦先后在eBay、Petco、Epson、LinkedIn等公司从事数据分析、市场营销、销售和网站等和数据有关的工作。过去五年里,他一手建立了整个LinkedIn和营收有关的数据分析团队。2015年2月,张溪梦离开LinkedIn。   张溪梦认真研究了美国和中国市场,发现美国现已经进入了精耕细作的阶段,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竞争者在蚕食传统企业软件的市场份额。美国商业规则相对清晰,已经没有机会再做大规模的像SAP、Oracle的平台。然而,中国却是一个几乎空白的市场。   在数据分析领域多年的工作经历使张溪梦发现,虽然在美国基于SaaS的云端服务百花齐放,但也造成很多数据孤岛。“这是一个最大的痛点,原因是大数据的数量和数据源头的多样性。”张溪梦说,自己要做的事是数据清洗,就像是把一条污染的河变成清水的过程。“在过去若干年里,大数据分析中90%的工作都是数据清洗,但真正产生价值的是剩下的10%。我们希望我们做的产品能有一天把那90%的工作完全自动化。”目前,张梦溪担任大数据分析公司GrowingIO的CEO。   纪伟国同样是70后。实际上,今年已经是北森创业的第13年了。直到2010年,北森才拿到了深圳创投的第一笔融资,而当时对方看重的也是其人才管理的技术,而不是因为SaaS。2012年,北森进入SaaS领域。“我们当时并不是为了进入一个全新的Sass软件市场,我们要做的是人才管理软件市场,只是做成了Sass的模式,又赶上了Sass的发展。”纪伟国说。   销售易CEO史彦泽则是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人,在企业软件行业有17年的工作经验,曾是瀛海威早期员工。2011年,史彦泽创建了以移动、云、社交三大技术为核心的CRM(客户关系管理)企业,产品包括了名片扫描、客户拜访签到、销售机会等,以帮助企业精细化管理销售。与SaaS鼻祖Salesforce不同的是,销售易CRM一开始就是基于移动端的。   2014年里,销售易CRM全年业绩增长了11倍,公司估值增长了9倍。史彦泽还记得2012年销售易寻找投资的情景,在2012那个时间点,绝大部分VC不会看toB的项目,吃闭门羹是常事。但幸亏红杉资本比较前瞻一些,2013年初,红杉A轮投资销售易,在2014年中追加到B轮,2015年,C轮又用跟投的方式与经纬中国联合投资1500万美元。   今目标的创始人文荣在2005年创业之前,曾给海尔、海信等公司做过大型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实施工作。而同盾科技的创始团队由前阿里、 PayPal、SAS、ThreatMetrix等顶级互联网公司的技术高管和专家组建而成,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专利。   不过,在众多采访对象中,以管理联系人为主的表单工具麦客CRM的CEO李卉是个例外。但这个26岁的姑娘,此前也拥有百度等大公司的工作经验。   “在To C领域,如果你对做的东西足够热爱,就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但在To B领域,你面对的是企业客户,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企业员工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对产品的使用,而且要对接企业内部各种流程。这不是一两天就能积累出来,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开发出来的。”左凌烨表示,与To C领域相比,To B领域创业需要更多的行业积累。共鸣科技陆雨泉也表示,To B企业更需要专家型的人才。   “我们洞悉基础软件领域客户的需求,如果我们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大可能是技术原因。”OneAPM创始人何晓阳说自己认识的很多APM领域专家,在2004年开始在中国推广,到2013年我们结识经纬创投,10年来APM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成功案例,很耸人听闻,于是大家都觉得APM市场毫无价值。” OneAPM是一家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APM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从2013年OneAPM产品问世,先后完成了3轮融资。其中,今年3月,OneAPM完成C轮1.65亿元融资,成为资本领投,经纬、启明创投跟投。   商业模式:盈利不在当下 在转型SaaS模式以前,北森每年都至少有几千万元的利润。但在2010年转型后,北森先后上线了几个版本的招聘软件,结果并不理想,2012年更成为北森历史上做得最差的一年,亏损接近2000万元。   直到2013年5月,北森招聘管理系统升级到V5.0,成为当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招聘软件,北森才重新实现了盈利。   然而,此时的左凌烨却建议他们仔细思考阶段问题。“SaaS这个阶段是不应该出现利润的。如果出现利润,就意味着我们的投入不够,可能给竞争对手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纪伟国说,为此,2014年,左凌烨带着纪伟国等人去了一趟美国。   美国之行让纪伟国发现,公司一开始就有利润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SasS软件不是没有利润,只是它的利润不应该在当期。   纪伟国表示,这才明白了整个SasS的财务模型。不同于传统软件服务商一次性的出售,由于企业服务的软件在云端,这意味着软件的销售收取的是订阅费而非许可费。许可费通常是一次性付款后使用,而订阅费则是在订阅期间逐笔支付。这将形成源源不断的收入,但在它们形成规模之前,公司只能一直处在亏损之中。   “比如传统的软件服务商用友,做一个客户收客户50万元,那么北森可能每年只收取10万元,按5年来收。如果用友有20%的利润,我在第一年应该出现严重的亏损,因为另外40万元还没收回来,就是这样一个逻辑。”纪伟国说,在美国,资本市场对SaaS公司的估值,更看重的是续约率。   “在2013年,老虎基金就和我们说不用着急想赚钱。”今目标文荣说,按照计算,企业使用今目标的价值大约是每年一万元,如果以一千万家企业的规模计算,今目标提供的社会价值就是一千亿,下一步,就是如何把社会价值转化成商业价值。   Salesforce和Workday被看作是SaaS模式最成功的案例,目前市值约480亿美元。其2016财年第一财季(截至2015年4月30日)财报显示,第一财季总营收为15.1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23%。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使用该公司的产品,Salesforce进一步上调了2016全财年的营收预期。   Workday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基于云计算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规划软件供应商。2012年10月IPO时,Workday仍处于比较严重的亏损状态。其招股书显示,2007-2011财年,Workday分别净亏损为2478万美元、5148万美元、4994万美元、5621万美元、7962万美元,但与此同时,其营收也呈现爆发式增长。2007-2011财年,Workday营收分别为45.5万、639.8万、2524.5万、6805.5万、1.344亿美元。因此,Workday盈利能力实际上在逐渐改善,净亏损率逐年降低,由2007财年的-5446%降低至2011财年的-59.24%。其IPO首日市值达到95亿美元。而Workday的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第一季度营收2.45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到70%。   “一个健康的To B项目,每年销售额度会有2-3倍的增长,虽然不会像To C项目那样一年增长几十倍,但由于用户粘性高,可以持续收费。等到5-7年后,就可以成为收入数亿元的盈利情况非常好的公司了。”熊飞表示。   在盈利之前,这些公司还将不断面临重大挑战,抵制各种诱惑。七牛云储存刚起步时,就经常会有潜在客户希望他们能够帮助开发和维护私有云存储系统,并愿意支付一大笔费用。“当时公有云还没有发展起来,说实话我们对于这样赚快钱的机会还是很动心的。但是内部讨论后,我们发现我们这样的团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要做存储软件,就只能放弃公有云线路。”七牛总裁吕桂华说。   此前为海尔、海信等公司做过大型ERP实施的经历,让今目标创始人文荣坚定了只做标准化产品决心。“用户需求老在变,实施团队不得不延长项目工期。而很多个性化需求满足后,用户反而不用。这些都让团队沮丧。”   而北森CEO纪伟国的原则是,只做SaaS,拒绝做安装版。“安装版是一个坑。我们云服务做着做着,就会有客户要求单独研发一个安装版。”纪伟国提到,国内某电信基础设施厂商,因为之前使用的每年600万美元的国外招聘管理系统并不合适自己,而希望北森能够帮他们研发一套安装版,预算是2000万元。“我的产品经理一脸委屈地、眼巴巴看着你,技术人员非常兴奋,也眼巴巴看着你。产品经理的意思是老板你千万别接这活,技术人员的意思老板拿下来吧,拿下来2千万。”纪伟国最后决定,不做。“产品经理为什么那个表情,希望千万的单子不要接?因为接了以后这就是个泥潭,进去你就爬不出来了。用友就有一些项目是从开始2千万元开始做的,但接完了以后,结果做了8年都没有见效。”   左凌烨表示,在企业服务市场,最终对公司的长期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收入。在美国成长最快的企业服务领域的上市公司,一般市值是收入的十倍左右。“但做企业服务的团队,都要有足够的耐心。”   本文系作者 Judy·商业与生活 来源:钛媒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1384535.html
    观点
    2015年08月11日
  • 观点
    HRTech一周(08.03—08.09):2016招聘季你是否已准备?  HRTechChina一周说:在未来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吸引为数不多的顶尖人才加入到你的创业团队?就目前而言,响亮的头衔,具有竞争力的薪水还有完美的合作环境都是吸引优秀人才的好方法。但是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打破思维定势,你可以获得任何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上周的一周热文中, 有一篇《优秀人才喜欢什么样的创业公司?2016年招聘季可以准备起来了》,给各位谈了谈一些吸引优秀人才的方法,不妨可以借鉴。另外,各位是用哪些方法来吸引其他优秀人才的?也不妨跟大家分享下呀。。。。   以下是HRTechChina为您整理的上周(8.03-8.09)人力资源科技行业精彩动态。上周的人力资源科技行业一周动态我们将分为三个板块,分为一周热文、一周资讯、以及一周产品报道。   如对HRTech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作品以及资讯,也欢迎大家投稿至tougao@hrtechchina.com   一周热文   未来,人们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子?会将更多依赖移动设备和云平台? 随着机器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AI)的稳步发展,人类也一直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即究竟是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在未来时间内维持工作的动力呢?或者说,未来人们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需要在办公桌前连续工作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支付帐单所需的报酬?   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21     谷歌 Inbox 启示:众多通知邮件里,如何找到真正重要的那些?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仍旧是信息过剩的时代,所以我们必须从众多繁杂的内容中挑出那些最重要的东西。Inbox所代表的电子邮箱正在帮我们这么做,但还不够,我们必须靠自己。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00     李开复的公开课:创业中的幂定律 本文李开复为我们口述了什么是power law,创业中的幂定律。 “今天我想讲什么呢?所有创业者想听的都是怎么做好创业,做好创业就是大量的资金,有效的资金,正确的商业决策,然后有一批很有才华的员工。其实power law都符合这三样事情,今天我想讲这三件事情跟power law的关系。”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281     优秀人才喜欢什么样的创业公司?2016年招聘季可以准备起来了 在所有成功的创业公司背后,总是有一支充满激情、目标明确的优秀团队在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每一个创业公司地拥有者都希望成功,因此不可避免地他们都会忍不住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找到最优秀的人才帮助我?”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61     一周资讯: 【HRTechChina专稿】7月人力资源科技行业投融资小结 2015年7月,HRTechChina共收录了18家人力资源科技行业投融资信息以及2家收购信息。投融资信息分别为:国内10家,国外8家。同时,编辑又把人力资源科技行业再进行领域细分,本月收录的细分领域涉及:人力资源;CRM;在线教育;云计算;大数据;等几大类。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33     半年百亿美元投向O2O 蓝领互联网成最大机遇 互联网人口红利终结了吗?早在五年前(2010年),互联网圈内就有定论:互联网渗透率已经相当高了,人口红利已经终结。   时隔五年,赶集网CEO杨浩涌却有不同结论:互联网人口红利远未终结,互联网正迎来新的大繁荣时代。杨浩涌说:这是一个转折年代,此前互联网国民是白领,白领是互联网国度的土著;现在互联网这块虚拟新大陆将迎来新移民:蓝领。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81     盘点:欧洲前19家融资最多的科技风投公司 欧洲的科技行业发展正旺:2014年,欧洲有13家初创企业变身为“独角兽”,它们的企业估值都达到或超过了10亿美元。相对于2013年欧洲只有3家“独角兽”来说,这简直是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64     国内一周产品报道:   蓝领公社 网址:http://www.imlanling.com/ 创立时间: 2015年5月 创始人:李务胜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06 简介: 蓝领公社是一家蓝领招聘服务的创业公司,目前主要针对餐饮行业的蓝领招工提供对接服务。     企微云平台 网址:http://qy.do1.com.cn/qwy/manager/login.jsp 创立时间: 2013年 创始人:覃章波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03 简介:“企微云平台”是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移动办公平台,定位于“审批工作到现在还是通过纸质来完成”的公司。      订货宝 网址:http://www.dhb.hk/topic/m8/ 创立时间: 2009年12月 创始人:蒋韬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27 简介:订货宝是一个互联网订货管理系统服务商,通过一个系统将订单、商品、客户、库存、资金、支付、物流等信息统一处理,支持手机、微信等订货服务,成都阿商信息技术公司旗下产品。     方块猫 网址:http://www.fkmao.com/ 创立时间: 2014年11月 创始人:易美珍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75 简介:方块猫是一款大学生兼职平台,采用支付宝托管资金和免服务的策略,对接大学生和有兼职需要的企业。     简道云 网址:https://www.jiandaoyun.com/ 创立时间: 2015年2月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67 简介:简道云是一款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团队协作的平台,可以解决企业个性化数据管理需求。       快码 网址:http://www.kuaima.co/ 创立时间: 2015年2月 创始人:朱雄业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85 简介:快码众包是一个代码众包服务平台,将互联网项目进行拆分成一个个的小任务,众包给具有专业技能的程序员进行开发,进而缩短整个项目的开发周期。深圳快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观点
    2015年08月10日
  • 观点
    一张图读懂什么是股权激励——信息图 股权激励这么火,不明觉厉就太奥特了。无论你是创业咖还是被激励者,都需要有所了解。
    观点
    2015年08月10日
  • 观点
    案例分析:Airbnb和Dropbox的推荐营销秘笈 编者注:本文作者Sam Edwards是一位数字营销策略师。   当你在惊叹Airbnb和Dropbox公司所获得的成功之时,你肯定已经忘了它们也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和其它公司的发展历程一样,它们也是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开始发展起来的,那时它们要想做成一笔大交易,就必须先在顾客面前推销自己。这正是这两家公司采用的相同策略:推荐营销。   案例一:Airbnb Airbnb(中文名:空中食宿)是一家联系旅游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服务型网站。用户可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发布、搜索度假房屋租赁信息并完成在线预订程序。今年3月份,Airbnb的估值已在200亿美元到250亿美元之间,这个数字差不多是它去年这个时候估值的两倍;要是在十年前,这种事是想都不敢想的。但这只是Airbnb其中一个亮点,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Airbnb如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这并不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恰恰相反,问题的答案就四个字:推荐营销。Airbnb采用的是直接推荐的方法,它给自己的老用户发送邮件邀请函,让他们将Airbnb的业务推荐给其他新人。这份邀请函内的内容极具吸引力,当老用户介绍的新用户第一次通过Airbnb下单时,推荐者将会获得价值25美元的旅游抵用券;而当这些新用户第一次入住所预定的地方后,推荐者将拿到额外的价值75美元旅游抵用券。   从Airbnb的角度来看,这个推荐营销策略对它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因为它是在新用户有所消费后才给推荐者相应的奖励;这就保证了Airbnb不会在没用的推荐上浪费钱财。这个策略执行至今,已帮Airbnb实现了难以置信的用户增长。从2012年开始,Airbnb的用户总数每年都要翻一番。   案例二:Dropbox Dropdox是一款免费的网络文件同步工具,它运行的在线存储服务可通过云计算实现因特网上的文件同步,用户可以存储并共享文件和文件夹,并且上面的文件随时随地都是保持更新状态。Dropbox同样是通过奖励制度实现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他们采用这样的制度并不仅仅是希望公司能快速发展,而是觉得他们有这样做的必要;而且他们提供的奖励非常丰厚。鉴于PPC(点击付费广告)广告太贵而长尾搜索词的市场竞争太强,Dropbox决定实施双向鼓励的推荐营销策略,让推荐者和被推荐者都为Dropbox所折服。   除了被推荐者会获得相应的好处外,推荐者也会获得额外的存储空间作为奖励。存储空间是享受Dropbox产品的最关键部分。这个策略吸引来的注册用户占总注册用户人数的60%;在该策略实施的前18个月里,就有280多万的直接被推荐用户。现在,Dropbox所有的注册用户中有35%的是用户是推荐营销策略吸引来的。   企业家们如何才能把这项策略运用到自己企业发展过程中呢? 虽然上述的两个案例很值得企业家学习,但要是你不能把它们的运营策略运用到自己的企业发展上,这两个案例也是失败的。毕竟,案例学习的真正价值在于能让学习者有所提高和进步。上述这两个例子体现的要点如下: 1、正确的客户细分 不管你是怎么理解客户群的,推荐营销都不可能以你整个客户基础为目标用户;相反,你只需“讨好”你的活跃用户就行了,因为你的忠实粉丝会积极地向他身边的朋友们推荐你的产品。除了用户推荐外,还有官方推荐,这些推荐方法的最终结果都是让用户数量呈指数式增长。   2、让双方获益(推荐者和被推荐者) 洛杉矶初创企业Taggler的联合创始人Jason Wei说:“很多公司实施的推荐营销策略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该策略的实施只让其中一方获利了,这就很容易降低另一方的工作激情。双向的推荐营销奖励制度不仅可以鼓励老用户更尽职的去推荐,同时还能降低新用户冒险的几率。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在给新用户提供价值20美元的促销代码(相当于货币,可用来抵扣)的同时,给推荐者(老用户)20美元的奖励。”   3、选取正确的奖励 事实上,奖励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Dropbox的奖励方法就是给双方都增加存储空间。存储空间又正是该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在用户眼里,这就是产品的价值。这就告诉我们,你要是真想吸引用户,就必须拿出点真家伙。   4、简化策略内容 你要是希望自己的推荐营销策略能够顺利实施,你就得把策略制定的简单易懂。换句话说,用户登录网站和注册的过程都属于用户行为召唤,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推荐营销策略概括为几个简单的要点,用户就还得自己去挑重点,这就有可能导致客户流失。把策略按照执行步骤划分,最好是能做到只需用户随便滑动两下鼠标就能把内容看完。除此之外,发给每位推荐者的邮件不能是一模一样的,要让邮件内容因人而异,简单独特。你要让收到邮件的人在第一时间内能知道是谁发的邮件,并让他们在读完邮件的前几话就知道了这封邮件的大概内容。   虽然你不能创造出和其它成功企业一样的推荐营销策略,也可能得不到和它们一样的结果;但是你可以从他们的案例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看完Airbnb和Dropbox的成功例子后,现在,你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Source:entrepreneur
    观点
    2015年08月10日
  • 观点
    半年百亿美元投向O2O 蓝领互联网成最大机遇 [摘要]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比如美甲、美发、按摩、生鲜到家、绿植到家,都至少砸进去了数亿美元。 互联网人口红利终结了吗?早在五年前(2010年),互联网圈内就有定论:互联网渗透率已经相当高了,人口红利已经终结。   时隔五年,赶集网CEO杨浩涌却有不同结论:互联网人口红利远未终结,互联网正迎来新的大繁荣时代。杨浩涌说:这是一个转折年代,此前互联网国民是白领,白领是互联网国度的土著;现在互联网这块虚拟新大陆将迎来新移民:蓝领。   2010年是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直接导致了后来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第一件事情是iPhone 4及iPhone 4S的发布,在很多苹果粉丝的眼中,这仍然是iPhone手机中最为经典的机型。正是这两款经典机型,导致iPhone由一款发烧友级别的产品变成了一款大众产品,最后成为街机。一个大时代到来了,当时我们称之为“移动互联网时代”。   另一件是诺基亚放弃了塞班系统,随后宣布全面拥抱微软WP系统。当时,诺基亚塞班系统仍然占据超过56%的智能手机市场,除了苹果iOS,塞班外,当时市场上的智能手机系统还包括微软WP、黑莓、安卓等。塞班被视为一款半智能操作系统,退出市场只是时间的问题。旧势力突然消失,新世界逐鹿,谁会成为赢家?当时众人一致看好微软,最后赢家却是安卓。   也是2010年,雷军创立了小米。在安卓与微软的平衡中,雷军背负着“挑战微软”的历史,最终放弃微软选择了安卓。所谓历史,是雷军在金山软件的时候做了一款产品,就是WPS,当时对标的产品正是微软Office。雷军用WPS挑战微软的梦想在“前有盗版,后有微软”的产业环境下灰飞烟灭。   但在2010年,雷军赌对了安卓,最终小米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超过800亿美元,上一轮融资估值450亿美元。今天雷军的小米的未来是“别人梦想不到的星辰与大海”。   大幕已经拉开,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2010年,互联网产业发展峰回路转。当行业说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之际,互联网行业产业则在接下来的五年悄然发生变化。杨浩涌说:从人口数量上看,互联网人口没有减少,反而在快速增长,PC互联网人口确实少有增加,但移动互联网人口快速增加,并且很快超过PC互联网人口。   杨浩涌分析出了一个结果:PC互联网人口与移动互联网人口并不是完全重合,相当部分的移动互联网人口是互联网世界的新移民。   其中,中国四线以下的城市里,互联网人口比例在PC时代占比较低,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他们成为了网民;在城市里,蓝领很少使用互联网服务,他们最后也成了网络世界新移民。   四线以下的城市,或者一线、二线城市的蓝领对于互联网的使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们主要用于娱乐等个人消费,比如视频、电子阅读、游戏等,第二阶段,与工作,生产相当的应用占比越来越多,比如求职、培训等。   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变化,互联网新移民增加,给互联网产业带来了各种创新机会。新一轮创新创业高潮到了:先是移动APP,接着是智能硬件,最后是O2O,同时传统的电商、资讯、支付、游戏、即时通讯也以新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理性与疯狂并存,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五年。历史上有过一些类似时刻,这样的时期被称为创业创新的“黄金时代”。   杨浩涌说:五年过去了,互联网行业有点水落石出的意思,比如对O2O、智能硬件、APP的反思,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无论投资界、创业者都有全新的眼光看待互联网,包括智能硬件、大数据、O2O成为行业审视互联网的最重要的参数。五年前,这些词语要么没有出现,即使有,也不是今天的意义。   杨浩涌认为,行业最大的机遇是O2O,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最根本的区别是LBS,是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结合;对于大数据来说,位置是最重要的数据;对于智能硬件来说,地理位置赋予了更多的应用场景,O2O就是这一背景的产物。   过去半年,行业砸向O2O的资金至少超过100亿美元,数额较大的包括滴滴快的融资20亿美元,Uber融资10亿美元,美团先后两次融资合计融资17亿美元。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比如美甲、美发、按摩、生鲜到家、绿植到家,都至少砸进去了数亿美元。这些钱,一半补贴给了消费者(发红包),一半补贴给了蓝领互联网人口。   对于“蓝领互联网”的投入,才刚刚开始,蓝领互联网某种意义上与“互联网+”契合。一切才刚刚开始。   蓝领互联网的未来就摆在那里,切入点很重要。杨浩涌选择了招聘:蓝领们的移动互联网,招聘求职是起点,通过招聘,切入培训,商务,金融服务,教育等,最终成为“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这算是杨浩涌的全部梦想。   来源:腾讯科技
    观点
    2015年08月07日
  • 观点
    优秀人才喜欢什么样的创业公司?2016年招聘季可以准备起来了 本文作者Chad Halvorson为When I Work的创始人兼CEO 在所有成功的创业公司背后,总是有一支充满激情、目标明确的优秀团队在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每一个创业公司地拥有者都希望成功,因此不可避免地他们都会忍不住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找到最优秀的人才帮助我?” 为什么大家都求贤若渴呢?因为如果你能为顶尖人才创造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你就拥有了拉拢最最优秀人才的机会——而这些人才可以助你实现创业理想,可以使你的公司声名远播。 那么,在未来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吸引为数不多的顶尖人才加入到你的创业团队?就目前而言,响亮的头衔,具有竞争力的薪水还有完美的合作环境都是吸引优秀人才的好方法。但是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打破思维定势,你可以获得任何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优势。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他吸引优秀人才的好方法。 提示:以下提到的建议并不一定都适用于你的公司。你不必照搬这些解决方案。之所以列出这些建议和案例,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参考,打开各位的思路,从而找到行之有效的最佳人才吸引策略。你是创业公司的拥有者、创始人,你才是那个决定什么样的方案最适合你的公司和团队的人。 股权之外 股权是创业公司招聘的最爱。如果你的公司正处于发展早期,股权可以替你弥补在公司稳定性方面的不足。有风投支持的创业公司通常会给匀出所有股份的10-20%作为员工的福利。有的创业公司就做到这里,但你知道你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多。 除了提供单一的金融股权之外,你还可以允许你的员工真正地投资公司产品或服务。优秀的员工乐于投入他们的精力,同时他们也更希望参与公司的发展策略。招聘杰出人才地时候可以许诺他们一些诱人的东西:新产品的开发,产品重新设计,乃至管理的机会。在创业公司领域,人员流动率很高——顶尖的人才希望可以在一开始就可以产生有力影响而不是光拿工资。通过一些简单地改变,在你的公司里营造出富有竞争力和远大抱负的氛围。 团队思考靠边站:顶尖人才通常喜欢独树一帜。不要强迫新员工接受公司的一贯风格,而是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培养独立项目:Google可能将不得不删减掉20%的模型,但是你不必这么做。给你的员工充分的时间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个人创新力量永远不可预测! 放下繁文缛节:放在员工面前的障碍越多,他们越没有动力。简单合理的审批程序有助于把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 价值观和透明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想让员工都诚实可靠,你需要在公司业务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你的价值观去。如果你不这么做,优秀的人才很容易在面试中就察觉到你公司空泛不切实际的价值观,有时候甚至不需要面试仅仅瞥一眼你的公司主页就知深浅。 比如这家出色的创业公司Asana,公司的价值观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公司的名字来源于瑜伽概念“asana”,指的是一种可以帮助练习者重新感知幸福的姿势。Asana的价值观包括了沉思和平静,但又不仅限于言语——这些价值观体现在公司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由家庭主厨准备的有机餐点和现场瑜伽都体现了该公司所想表达的价值观。越是优秀的人才越能够与公司内在信息达成共鸣,所以务必时刻展现你公司的价值观。 有的公司甚至会做更多。比如通过透明化的博客内容分享公司内部的工作情况。Buffer,Moz和Unbounce都是这方面的极好例子——如果你效仿他们的方法,你或许可以从招聘中获益匪浅。当Buffer在他们的博客上公布了员工的薪酬之后,他们立刻收到了大量的简历,是上一个月收到的简历数量两倍之多。正如他们的首席执行官Joel Gascoigne所说,“在过去我们从未能如此快速地找到优秀的人才。”当创业公司坦诚地传达自己的价值观之后,他们得到的是信任——无法用价格衡量的信任。 家庭福利 当潜在的员工考虑你的公司时,他们思考的不只是这份工作是不是最适合他们的职业生涯,而是这份工作是否有利于他们的所有生活。如果你真心渴求优秀人才,不要吝啬你的钱,从投资家人开始俘获他们的忠心。 一家位于旧金山的公司Paper G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创业公司通常会为员工提供健身会员卡、餐补,甚至在承诺带薪产假之前还有交通补贴。提供实质性的且有证明的父母福利可以对留住公司人才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不信可以问问Mary Ellen Slayter。Mary Ellen是Reputation Capital的首席执行官,她想方设法用带薪产假留住了她的营销战略主管。Lee,就是那位主管,答应未来继续回来工作,“如果只是拿工资,那么我大可以心不在焉地工作或者干脆辞职离开,我完全不用在意。然而是我的团队,他们的团结一致,合作关心让我觉得在这里的每一天工作都无比美好。” 另外一家技术创业公司Treehouse LLC则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对员工家庭的照顾——这家公司一到周四就放假休息了!周五,所有员工都可以呆在家里陪着家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Ryan Carson解释道,“自从实行一周四天工作制后,招聘和人员保留都变得容易顺利多了!你简直想象不到。当有人在Google或者Facebook以及我们公司之间摇摆不定时,我们就会告诉他,‘我们这里一周只需要工作四天,考虑一下吧!’这一招屡试不爽,说是我们的招聘王牌一点也不夸张。毕竟,没有可以抵抗这种福利诱惑。”你会拒绝一个一周只需要工作四天的工作吗?当然不会啦! 因人制宜 Treehouse LLC的例子提醒了我们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制已成为过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时间能够适应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为什么一定要员工来适应你的工作时间要求而不是你去迎合他们的需求呢?把工作个性化作为市场营销和管理的一种技术,并且全身心地接受它,你会发现身边的优秀人才会越聚越多。 个性化的办公空间:有研究表明用植物或者照片装饰他们的办公空间的员工更加高产。Asana为其员工提供了1万美元用来创造设计他们自己的办公空间——不妨设想一下你的员工会怎么使用这笔钱装饰他们的办公空间? 工作地点独立性:Baremetrics,Zapier,InVision这些创业公司都十分欢迎分散式的团队,他们的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如果你无法接受全职的远程工作,那么还可以尝试一下FullContact的做法。这家位于丹佛的创业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微远程工作机会”。FullContact的员工每年中可以有一个月的时间随便在哪里工作,并且FullContact还会送你到你想去的地方工作。在When I Work,我们同样用类似的福利吸引招聘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人才。 弹性工作时间:如果你想招聘到高产高效的人才,那就把你的关注点放在他们交付的成果上,不要去计较他们的工作时间。然后你会发现你的员工保留率提高了,员工评估变得理想了,所以把无关紧要的指标放到一边去吧! 假如你能做到以上几点,你的公司在招聘市场上势必会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既然你决议要吸纳当地最优秀的人才,那么你还应该保证你有能力留住这些人才。在HireArt的一份调查研究中显示,25%的创业公司反馈说约有一半的非技术人入职不到半年便离开了。如果你在渴求的人才之间培养一个开放的对话模式,并保持一个灵活的态度,我相信你至少可以在你的公司里更长久地留住优秀员工。 How To Attract Top Talent To Join Your Startup in 2016 Behind every great startup you've ever read or heard about exists a team of passionate, talented, and motivated individuals driving growth. The question most new startup owners ask themselves is, "how do I get the most talented people to help me?"   The fact of the matter is, by cultivating the ideal environment for top talent, you have an opportunity to compete with the best of the best in order to reign in the very best employees out there--the ones that can help you put your startup on the map.   So how do you do it? How can you attract top talent to join your startup in 2016? Yes, there are some obvious ways to reign in the best talent: hefty titles, uber-competitive salaries and awesome collaborations. But there's a lot more to it than that. By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you can gain the edge over just about any competitor. Here are some ideas on how to best approach attracting top talent.   Note: not every solution mentioned below will be right for your company. Don’t feel like you have to offer or implement everything you read here. The purpose of presenting these ideas and examples is to provide you with a complete picture and get you thinking about what you can realistically and feasibly offer at your company for your employees. As an owner or founder, it’s up to you to decide which solutions work best for you and your team.   Beyond Equity Every startup hire loves equity. If you are in the early stage of your growth, equity can help you compensate for the stability talent would find at a established company. Venture-backed startups typically offer employee equity out of the 10-20% of the total shares of the business. Some startups stop there, but you shouldn't.   Instead of solely offering financial equity, allow your talent to truly invest in your product or service. The best employee are happy to pitch in with labor, but they really want a hand in strategy. Recruit talent by giving them something big: a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 design reboot or even a management opportunity. In the startup world, turnover is high--top recruits want to make a big impact from the beginning rather than paying dues. Foster this ambition by making simple changes.   Let Go of Group Think: Top talent usually has an independent streak. Don't make new hires to drink the company kool-aid, and instead ask them to contribute their unique perspectives. Nurture Independent Projects: Google may have axed its 20% model, but that doesn't mean that you should. Give employees time to nurture their curiosities. Who knows what can come from individual innovation? Down with the Red Tape: The more roadblocks you place in front of talent, the more frustrated they become. Streamline approval processes to allow for greater ease between ideas and their fruition.   Values and Transparency Like attracts like. If you want talent with integrity, you need to embody your values in every aspect of your business. If you don't, the best hires will sniff out your company's hollow values in an interview, or even at a first glance at your company's blog.   Asana, a productivity startup, does a tremendous job embodying their values in every level of their work. The founders pulled the company name from the yogic notion of "asana," which refers to postures that restore one's sense of wellbeing. Asana's values, which include mindfulness and equanimity, are not just words--they are present in every aspect their community culture. Perks like shared, organic meals prepared by a homechef and on-site yoga are meaningful embodiments of Asana'sstated values. The top talent for your company will always resonate with your deepest message, so make sure to let your values shine (we link to ours right on theWhen I Work Careers page to make sure that they are front and center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coming to work for us).   Some companies take their mission a step further, embracing transparency blogging as a way to share internal workings. Buffer, Moz and Unbounce are great examples of this marketing approach--if you follow their lead, you could reap rewards during recruitment. After Buffer posted employee salaries on their blog, they received more than double the applications than they had the month prior. As their CEO Joel Gascoigne said, "We've never been able to find great people this quickly in the past." When startups embody and demystify their values, it nurtures trust--something you can't put a pricetag on.   Family Benefits As potential employees consider your company, they will think about whether it's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ir whole lives not just their work lives. If you want to recruit the best talent, put your money where their hearts are by investing in families.   A survey from the San Francisco-based Paper G found that startups often offer gym memberships, meals and even subsidized transportation before committing to paid parental leave policies. Offering substantial and documented parent benefits can help corral and keep talent in your company. Just ask Mary Ellen Slayter. As the CEO of Reputation Capital, Mary Ellen went above and beyond to give her director of marketing strategy a paid maternity leave. Lee, the director, said about coming back to work, "If my job was just a paycheck, it would have been easy for me to mentally check out or leave altogether. It's my team of committed, caring coworkers that make me excited to have this job every day."   The tech startup Treehouse LLC takes family-friendly to the next level by closing its doors every Thursday evening. On Fridays, employees stay home with their families. As chief executive and founder Ryan Carson told the Washington Post, "It makes recruiting and retention so much easier. It's almost funny. When someone is considering us or Google or Facebook, we say, 'Well, are you going to work a four-day week there?' It's almost like our amazing ace up the sleeve. It's just something nobody can beat." Would you turn down a four-day-a-week job? Probably not!   Personalization As Treehouse LLC shows us, the age of the cookie-cutter 9-5 is over. Everyone wants a job that accommodates their needs, strengths and interests. Why not mold your expectations instead of expecting your employees to mold to you? Embracing job personalization as a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 will entice (and keep) the best talent around. Personalized Office Space: One study showed that workers who could personalize their office space with plants or pictures were 32 percent more productive. Asana gives its employees $10,000 to create their own workspaces--imagine what your employees could do with that kind of money? Location Independence: Startups like Baremetrics, Zapier, InVision embrace a distributed team, and their employees can work from anywhere. If you're not able to offer full-time remote work, follow FullContact's lead. This startup based in Denver offers mini-remote opportunities instead. Their employees can work wherever they want for one month of the year, and FullContact will help them to get there, too! At When I Work, we also offer this perk as a way to attract and hire the best people from around the country. Flexible Hours: If you want to attract productive talent, value their deliverables rather than their hours on the job. You will increase your retention rate and shift your employee evaluations to powerful, rather than irrelevant metrics.   Taking each of these steps makes your company more appealing from the outside. Now that you're on your way to bringing in the best talent in town, you have to make sure you don't lose them faster than you can say, "You're hired." In a survey by HireArt, 25% of startups reported losing 50% of their non-technical talent within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work. If you cultivate open dialogue with talents and maintain a posture of flexibility, you can reverse the statistic--at least within your company.   Source:Inc
    观点
    2015年08月06日
  • 观点
    社保代理19元!仁云以免费HR系统为切入,打造中小企业HR共享服务平台 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员工社会保障意识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社保公积金代缴、薪资外包等人事服务,成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刚需;管控用工风险,优化人力成本,提升员工福利成为每个企业的必须;而传统的人事代理服务却存在着效率低下、服务费高、操作不透明等诸多弊端。 仁云公司(www.HROCloud.com)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挖掘用户痛点,颠覆传统,以免费HR云系统为切入,使中小企业零成本使用HR云端系统,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建立全国共享交付中心(SDC),以共享服务方式向中小企业及其员工提供社保公积金代缴、薪资外包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将服务专业化、标准化、透明化,并保持高性价比优势。 据仁云公司CEO张向党先生介绍,仁云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关注需求,专注服务”的精神,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在过去几年里,仁云专注于完成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组建了一支能打硬仗、技能互补的狼性团队。 仁云联合创始人张向党先生有十多年行业创业经验,多次成功创业。仁云核心团队来自用友、腾讯、CDP和外服等公司,从产品的设计、开发、用户体验、销售,到运营和服务均由合伙人负责。   大家合作共事多年,形成了相互协作、默契配合,为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而拼搏的凝聚力。仁云也在不断的扩充团队,向市场发力,需要更多拥有梦想的大牛来加入团队。 第二件事,开发了一套人力资源云服务平台。 仁云人力资源云平台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系统更像企业内部的HR系统,向企业HR和员工提供员工管理、考勤休假、工资计算、社保服务、APP移动应用等功能,方便处理HR日常事务;后台系统根据中小型企业用户服务请求,线上线下处理并反馈结果服务,实现人力资源O2O服务集中处理,共享交付。   该平台已在数千家企业、几十家HR外包公司和西门子中国共享服务中心获得良好的使用反馈,累计服务三十多万员工。 第三件事,制定了一套标准服务流程和管控制度。 不管是HR线上服务还是线下服务,因为存在企业需求差异和人事政策地域差异,为了保持服务的稳定和服务水平的一致,我们研究大量客户需求,分析各地政策差异,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服务流程(SOP),并根据实际的业务处理,建立完善的服务管控方法制度(SLA),这是企业服务最重要的保障。   第四件事,初步完成重点城市布局和服务提供。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仁云初步完成沿海和沿江的重点城市“弓形”布局,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用户提供直营式服务,并以相同的服务标准和质量管控,通过落地伙伴实现全国200多个城市的服务。   随着以上四件事情的完成,仁云已夯实服务基础,优化服务流程,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服务效率,逐步构建商业壁垒。现在,仁云以社保公积金代缴19元/月、薪资外包9元/月的全国统一服务“冰点价”冲向市场,不断扩大战果,快速向全国推进。 目前和仁云类似的有金柚网、51社保等公司,但张向党先生认为,首先市场成熟且规模巨大,应以服务创新和互联网工具,颠覆传统,为企业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其次,作为企业服务,更重要的是考验服务商的反应速度、执行力和服务质量,就像长跑一样,拼的是毅力和耐力;最后,人力资源服务天生具有金融属性,仁云未来也会接入个人理财和个人信贷等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是企业刚需,希望这个市场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好,使企业用户和员工更大限度的受益。      
    观点
    2015年08月05日
  • 观点
    李开复的公开课:创业中的幂定律   口述/李开复(来自公众号:chuangxin2009)   今天我想讲的是power law,创业中的幂定律。 我去百度一下什么是幂?结果出来这样字,而且真的看维基危机百科,本条主题不是杨幂。幂定律就是power law。   今天我想讲什么呢?所有创业者想听的都是怎么做好创业,做好创业就是大量的资金,有效的资金,正确的商业决策,然后有一批很有才华的员工。其实power law都符合这三样事情,今天我想讲这三件事情跟power law的关系。   首先到底什么是power law?人类很多的事情都是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可是今天我要打破几个传统教育教我们的东西。我们从小都被洗脑,都是正态分布,我们从小看到的成绩、身高、房间的大小基本都是正态分布。一个是极端的很少,所以不重要,中间的比较多,这是一个正态,中间这个人有一个平均值,每个人只要想我们是比平均大,比平均少。 当没有人跟你说你的创业是ABCDEF,你融了多少钱,有多少人,成长率多少,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平均值是让人趋于平庸的一种错误误导,我们再也不要听信平均值。 比如每年把钱存在银行的平均利率,这就是Normal distribution。我们如果去采样的话发现各种不同的银行,各种不同的利率,我们把它平均。或者高三的成绩从一百分到零分去平均,最后得70分的是最多的,得100分、得0分的是很少,这个就是Normal distribution。 还有一个例子是很高,所有的身高都站在一起,170公分会比较多,250公分的会很少,80公分也会很少,所以极端高矮都比较少,但是平均的比较多。正态分布是有分布的,大约来说还是中间的比较多。如果我们把不同的人排起来,你会发现有姚明那么高的,但是一个Normal distribution。   财富不一样,我们今天在这里开会,我们这里平均身高是172公分,突然姚明进来了,我们平均值能变成174公分,没差多少。但是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我们这里的平均财富是50万美金,突然比尔盖茨进来了,整个颠覆了我们平均财富,平均我们有三亿美金,八亿美金,但是这个没有意义,我口袋里没那么多钱,都是他一个人的钱。所以当你谈财富的时候是无上限的,而且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伟大的公司越来越伟大。伟大的乔帮主跟比尔盖茨相比之下,就好低了。再下面还有蔡文胜、徐小平,再下面是我、汪华、光荣等等,到后来差不多了。就是大者是大的吓死人,小的微不足道,这是一个幂定律。   在投资上来说,幂定律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图来自于皮特这本书,它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平常做投资的时候,我们脑子里想的是这条虚线,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投资是买股票,买了谷歌赚了八倍,买了微软三倍,买了IBM赚了两倍,八倍、四倍、三倍、两倍、一倍,还有赔钱的,从最赚钱得到最赔钱的划一个图是一个虚线图,我们老是心里想我们有一大堆投资,有些赚很多,有些赚一点,有些赔一点,有些赔的比较多,还是一个Normal distribution。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真实的任何一个做早期或者是任何二级市场之前的投资,最后画出来的图都是幂定律,是这个橘颜色。   我们看几个大的基金,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年汇报多少,我们基金涨了多少,都不要相信,如果你觉得DCM牛,也只是因为唯品会 很牛;如果你觉得积源资本很牛,是阿里巴巴钱赚多太多了;如果你觉得雄牛很厉害,是京东赚了很多钱。所以实际上来说,每一个基金并不是投了一大堆一倍两倍三倍做了平均,而是他有一个超级超级棒的那个,那个就把其他的洗掉了,所以平均值意义并不大,重点是你有没有抓到那个接近无限大的公司。   那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如果做一个VC,我们要做一个早期投资不能撒胡椒面。因为你撒出来的话,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你可以撞到那个特别棒的公司。而且谁来跟你说投我的公司很稳妥,可以赚三倍,没有什么风险,应该不会倒掉的,这种公司我们都不投。我们基本不可以投这种两三倍的公司,哪怕你保底什么的,很多人说这个保底不会赔,没兴趣。我们做早期投资就是要赌你们这样的公司,有小小的机率成为最左边的无限大,实际上你成为中大或者小的都真的无所谓。   所以我们一旦看到一个好的公司,很多VC告诉你一定要加码,哪怕它已经两三亿美金估值,一个好的VC只要口袋里还有钱,一定要拼命地去跟入,他一定要抓住最左边的这个机会,而不是说我能不能保本,这不是一个VC的思考方式。   其他还有什么法则呢?没有法则。这个东西太困难了。你投的每个公司就是说这个公司有没有其他成为最好的,有的话我们就投进去了。你说不要赔钱,最多赔一半,这些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那些东西加上去以后,你就没有办法最优化自己达到最好的可能性。   因此一个巨大的成功是非常艰难的,哪怕在座的你们可能是国内一万个项目里选了一个出来,在我们这又是做的很棒,能够进入兄弟会的,我们的期望最多就是5%到10%能够成为最棒的。   这个意味着你们做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患得患失,觉得能不能保本,小心一点,谨慎一点,没有意义。我们曾经投过一个公司后来倒了,那个CEO到我办公室来哭,开复老师对不起。我说你讲什么?我们投的大部分公司都会死的,你一点都不要歉疚,我只要求有一件事情,如果你倒了,拜托拜托再给我们机会投你下一个公司。不只是我们愿意去赌一下,能做成的话就成为巨大的公司,如果没有成功真的不要放在欣赏,因为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这5%的偶然就是我们为什么我们压注在你身上,万一这次没做到,还有下一次,希望我们彼此得到认可,再有下次机会。所以跟投资者的交流,不要说开复今天要来看我了,我公司有点问题,不要让他知道,我想赌一赌,怕他让我保守一点。其实不会的,你们要做你们该做的事情。这是第一点讲投资方面的。 这个意味着我们另外一个我们中学时学的概念也是错的,Normal distribution在商业上意义是不大的。我们学的另外一个概念意义也是不大的,这个概念就是垄断的定义。当我们谈垄断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贬义的想法,垄断者非常独裁,我们要把它告倒,伤害用户的利益。 这些说法不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传统垄断的定义是这个图所显示的。只要一个人他收费太高了,比如说一个产品他收这么高的费用,就会有竞争者出来把它压压压下来,压到中间交界点,这个就是传统经济所告诉我们的,当一个人垄断以后,没有人能挑战他了,他就会把这个图移到更利于他赚更多钱的方法,收更高费用,少卖一点没关系,这样传统的商学院告诉我们说这种垄断者他是违反创新的,他垄断了就不创新了,就懒了,对消费者利益是有危害的等等。这些并没有错误,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有几点不一样,第一个这个图里的假设是我们生产更多产品的边际成本不是零,而我们在互联网领域往往是非常接近于零。 《从零到一》这本书里有几句话是非常简单也非常经典的,他告诉我们一个很棒的投资会把其他的都看起来微不足道,一个真的垄断者他可以捕捉到的价值是一百万竞争对手都弥补不足的。《从零到一》其实是一个公司好到别人都没法去提供一个可替代者。刚才的灯泡跟微信的例子,他用的例子是谷歌,谷歌在美国的搜索是非常难被超越。互联网的核心是垄断,而不是竞争。所以创业公司应该先找到一个细分市场,然后去垄断这个市场,然后再逐渐的去扩大。 在中国做垄断的机会要比别的国家来得更大,因为在美国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它有更多的透明度,比如说你要买一个旧车在美国,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公允的价钱,买卖房子该收多少佣金,都是标准化的。在国内因为改革开放还不久,很多行业的标准,对消费者的保护,其实是不足的。这个不足就造成了很多行业建立了各种不公平的收费,尤其是几乎所有的传统中介,都是能够有潜力得到暴利的,因为他不透明,不告诉你消费者的价钱跟提供者的价钱是有巨大的差额。所以在中国是有一个特别的机会,如果你看国内的趋势变化、政策带来多少机会,其实比美国的机会更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在国内做投资其实比美国机会更多,在美国如果你梦想打倒麦当劳,打倒这些公司都是非常困难的,但在国内这种品牌很少,公允透明的制度也不是常态。这是一个特点。   然后要找到一个滩头阵地,宁愿做一个小领域的阵地把它垄断起来。我们的要出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目的从来不是做旅游行业的第十名或者第八名,他的目标一直是在你居住的周围能够周末驾车旅游度假领域做到第一,而且它的第一是先从广州做,然后再拓展到别的地区,这样一个滩头阵地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寻找投资的时候往往VC会希望你能在一个小市场里证明了自己的强大跟垄断,然后再给他一个非常清晰、合适,不是太昂贵的扩张计划,让他知道我在广州成功了,下面我再做十个地区就乘以十了,或者我在某一个狭窄的领域再扩展到其他的领域就行了。我们看很多国外的公司,像亚马逊都是这种例子,先卖书再卖其他的东西,再更进一步变成平台,都是一步一步做出来。一旦你扩张以后,就有各种相对传统的方式靠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来更巩固你的垄断地位,然后你再扩张、复制,用资本的力量,用最好的方法得到横向和纵向的扩张。一旦扩张成功了,像小米这样的,就怕有规则破坏者来找你麻烦,就要做一个护城河。比如小米它的核心是它的手机业务,它会用护城河做一些其他的业务,还有小米商店、小米账号,会用它的投资投一些业界其他领域的硬件公司,它的目的是要巩固它已有的垄断地位。 这里我主要想讲这几个主要的概念。不要再用过去MBA所教我们的这种垄断定义,垄断我们要把它的贬义除掉,我们要做的每一个公司都应该是一个狭窄领域的垄断,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应该可以清晰的告诉我说,你要垄断的是什么。不见得已经做到了,但是应该是有计划的去做,而且是一个足够小,可行的领域。有些同学会有问题说,你这么鼓励垄断,MBA的课程还是有道理的,全部都垄断了怎么办?百度垄断了多惨,腾讯、阿里,他们把路都断了,我们不抱他的大腿活不下去,这个是在今天的课程之外的问题。我稍微回答一下,当你只有二三十岁,只看到一两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可能看得不够完整,我的年纪够大的一个好处是我看到了,我在读大学和博士的时候,大家都觉得IBM太强大了,谁能达到IBM,你看一个一个公司都倒了。当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在苹果,大家最头疼的就是都被微软打的快得死了,最后只好我自己也跑去微软工作了,因为我觉得它垄断太伟大了。后来谷歌的搜索好强啊,谁能打过他。跟我们今天是无关了,我并不认为BAT在三五年之内会有任何没落的现象,但是我们不用为人类的未来太着急,因为科技的力量,创新者的窘境,还有垄断者的懒惰是一个人类必然的现象,所以创新的小公司永远会有机会。 最后我想讲的是人才,人才其实也是非常符合power law。我们在学校里面老师还是把我们分成了ABCDEF,100分、90分、50分,但是我们如果真的接触过最顶尖的人才,就像你们在座的每一位最棒的创业者,或者你们公司最棒的工程师,或者你们公司最棒的产品经理,或者是业界最棒的投资人,这些人是绝对符合power law,而不是符合Normal distribution。也就是说那个最棒的工程师他的价值是左边这个无限大,他跟一个普通工程师是不能相比,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传统的东西还是看不清楚这个现实。我在十年前就说过,一个工人顶尖的跟普通的不会差那么多了,一个工程师差别是非常巨大的。 你可以看我过去在微软,确实有几个比较牛的人,当时我招的一二三四号员工,就是这一二三四个老板,所以也表示我的风水还是不错的,你们跟我拍照的时候一定要坐在我旁边才会比较棒。   谷歌有很多牛的人,像汪华、秘群、爱伦坡,都是很棒的人。但是如果只看工程团队的话,这一帮人也是特别厉害。你把心思花在招最棒的人是特别重要的,可能有些人会说你花了五个人,还有第六个做什么去了?第六个现在写了一本诗,写诗也是很牛。 Paypal早期的14名员工,后来创造了各种公司。所以周围有一大堆牛人,表示你真的有包容很棒的文化,他们在你身边学到很多事情,我相信以后在国内除了有BAT帮、谷歌帮、美团帮,你们除了把自己公司做好,也会不经意的产生一个某某公司帮。 从人才里面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第一个作为CEO要在人才招募上花很多时间,不只是说我要给大家钱,给大家期权,我们要抱着一个心态,团队每多加一个人,不是说能过关就好。比如现在团队有十个人,我要招第十一个人,不是说第十一个人能排第十名,有个比他更差的,就可以要他进来。我们在谷歌的理念是每招一个人都要提升团队的平均水平,就是我有十个人,招的第十一个人我希望他能排到前五名。当然不见得一定能达到,但这是一个合理的诉求。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进来,你们作为CEO,刚才谈的各种不同的领导力,除了大家都想到的薪水、期权,公司能做多大,融多少钱,你作为CEO一定要描述一个远景,你是为什么做这件事情,他为什么要来帮你做,它的力量为什么恰恰是你需要的,因为一个很优秀的人才会希望这个公司有很伟大的愿望。但是同时重要的是,他希望他能够加分的地方是这个公司能够用到的地方,比如你要招一个IT工程师,虽然你可以讲个故事说我背后的系统很重要,这个故事不是特别讲得通,或者如果我在谷歌要招一个特别棒的会计,我很难去解释给他说,为什么这个会计来谷歌会加分。   你对那些特别重要的岗位应该特别重视,要描述一个公司的未来,重要岗位重要的人能够直接给你加分。在公司小的时候,其实你招的那一批人是定义了你的文化,你这个核心的领导,三五个人甚至到二十个人真的是定义了你的公司希望招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未来的人会朝这些人看,所以这批人是特别重要的。当你找到这个超级员工,千万不要吝啬股份。一个公司他如果核心的10%能够留存,对他未来是有巨大的价值。比尔盖茨曾经说,如果微软全部垮了,我只要带我顶尖的20个人可以再造一个。我觉得大家应该对你的核心员工有这样的理解,有对他们的判断。   我再讲一个谷歌的故事,我特别佩服谷歌有一点,我记得我在微软的时候,谷歌老是挖微软的人,所以我也是被挖去之一。一共挖了一千个人,挖了怎么办?微软就讲加一点钱,换个职位,实在逼不得已就告啊,我就是被告的,最后还是跑了,跑了一千个。我之前走了四百个,我之后走了六百个。一千个人被谷歌挖去,这个是元气大伤,为什么微软现在有很大的挑战,你们很多人会认为说是不与时俱进,不懂互联网。当你公司顶尖的人被挖走一千个,你想想还能怎么办。你要补失去的元气是非常困难的。   最后一点管理聪明人,多有权威,多做一个强大的CEO,多成为伟大的独裁者。同时你的员工如果你要招聪明人,他们还是希望一定程度是被授权、被放权、被信任。你作为一个聪明人,你想怎么被管理,你应该尽量地用这个方法让你的员工被用这种方法来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不是最重要的决定你自己抓在手里。作为一个强大的领导者,你还是可以很大程度地让你的员工感到有贡献,而且是被重视,而且他留在什么地方你是知道的。 我们讲了这么多幂定律,还有一个定律更重要,就是爱你的员工。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观点
    2015年08月05日
  • 观点
    解决科技行业多元化问题的关键在于留住员工 科技行业的多元化对话往往更关注于“交流途径”,让更多少数族裔的员工跨过这道门槛。不过,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是,让他们留下来。如果具有不同背景的员工不能给公司创造一种包容性和友好的环境,那么公司就没有必要耗费资源来聘请这样的员工了。   “这并不是说你不应该重视招聘,而是说你不仅要重视招聘,还要把精力放在留住员工上面,这就像你正在填满漏水的水桶一样。”Paradigm 的首席执行官乔利·埃莫森(Joelle Emerson)告诉我。   Paradigm 是一个专注于多元化问题的咨询公司。目前 该公司正在与一些高速发展的公司合作 ,例如 Pinterest 和 Slack,用以培育并保留多样化的工作场所。这是因为,如果企业不能有效留住背景不同的人才,那便是对金钱和资源的大量浪费了。事实上,根据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的 研究 ,招聘和雇佣新员工的成本通常在员工年薪中占到 20%。   Twitter 工程部经理莱斯利·米莱(Leslie Miley)是位黑人,他告诉我:“我认为,即便不是更重要的一个问题,但留住员工也很重要,因为你不想挖掘具有不同背景的员工。因为如果你拥有了背景不同的员工,这便和你的文化有很大关系了。不想拥有这种员工的企业,将永远无法增强自身的多元化。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真的很有趣,有些公司还没弄清楚这一点。”   米莱谈到,流失这样的员工可能意味着几件事。一是表明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意识到员工多元化的重要性,二是说明公司有“害群之马”,让员工在这里呆不下去了。   “事实上,我之前遇见过这样的情形,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人只会给有色人种创造让人寒心的环境,”米莱说道。“例如有这样一家公司——但我不会说出这个公司的名字——当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时候,一切都太晚了。”   虽然米莱并未指名道姓提到 Dropbox,但我敢打赌,他指的就是 Dropbox 前员工安吉利卡·科尔曼(Angelica Coleman)遭遇的情况。科尔曼称,由于 Dropbox 工作环境对女性不友好,她最终离开了这家公司。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实施的 一项调查 ,女性离开科技公司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工作环境,例如得不到晋升、工作时间长以及工资低等。   埃莫森表示,若想解决员工留存问题,一个办法就是确定你的公司是否可能存在这种问题,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通过对员工进行调查即可。这种调查应该问员工几个问题,如他们打算在公司工作多长时间,他们如何看待公司的多元化和包容性问题,他们是否看到获得晋升的机会等等。若想让具有不同背景的员工们明白他们会有晋升的机会,那就是确保公司有少数族裔背景的人在领导岗位上。   埃莫森指出,企业还必须意识到,具有不同背景的员工留存率高,并不意味着企业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员工有可能会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被迫留在公司里,而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很享受在那里工作。“如果人们并没有离开,企业有时可能自我感觉不错,但事实并非如此,”埃莫森说。   团队任务管理平台 Asana 是与埃莫森有合作关系的另一家高增长型创业公司,该公司已经认识到多元化员工的留存重要性,但它并没有试图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将员工留在公司里。   Asana 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安迪·斯托(Andy Stoe)说:“我们并不是依靠我们作为‘北极星’的自我价值,让我们各司其职,相反,我们还试图打开‘黄手铐’(golden handcuff),这样员工会出于合理的考虑留在 Asana。”   斯托所说的“金手铐”是指各种公司福利,比如说股票期权及其他丰厚的奖励等,旨在鼓励员工不要离开公司。Asana 尝试放松“金手铐”的束缚,改变标准的劳资协议条款,令其适用于公司新的股票期权规定。   以前,Asana 员工离职后,只有三个月时间来执行股票期权,过后即丧失期权。如今,从 Asana 授予其股权之日起,员工将有 10 年时间来执行期权,即便他们任职未满 10 年就离开了公司。   最终,科技公司必须对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一是创造哪种工作环境,二是如何能让背景多元的员工寻找和获得晋升的机会。此外,企业还必须要知道激励员工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是企业包容、健康的工作环境,还是说员工手腕上的“金手铐”?如果是因为后者他们才留了下来,那么企业就必须做出改变了。   Hacking Diversity In Tech By Emphasizing Retention Conversations around diversity in tech often focus on the “pipeline” and getting more people from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through the door. But that’s just a first step. The next, most critical step is retention. There’s no point in a company using its resources to hire a diverse people if they’re not going to offer them an environment that is both supporting and nurturing.   “It’s not to say that you shouldn’t focus on [hiring], but to focus on that and not focus on retention, it’s like you’re filling up a leaky bucket,” Paradigm CEO Joelle Emerson tells me.   Paradigm is a consulting startup that focuses on diversity. It’s currently working with high-growth companies like Pinterest and Slack on fostering and retaining a diverse workplace. That’s because if companies can’t effectively retain diverse people it’s a huge waste of money and resources. In fact, the cost of recruiting and hiring a new employee is typically 20 percent of the annual salary for that person, according to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I think that [retention is] as important if not more important because you don’t want to churn out diversity,” Twitter Engineering Manager Leslie Miley, who is black, tells me. “Because if you churn out diversity, that says a lot about your culture. Companies that do churn out diversity will never be able to increase their diversity. It sounds very simple, but it’s really interesting to see that some companies haven’t figured that one out.”   Losing diverse employees could mean a couple of things, Miley says. It could mean either that it’s a culture that doesn’t recognize diversity matters, or it could be that there’s just a bad apple driving people out the door.   “I have actually seen that previously in my career where one person can create an environment that is just chilling for people of color,” Miley says. “There’s one example, but I won’t name the company, by the time they realized that there was a problem, it was too late.”   Even though Miley didn’t specifically call out Dropbox, my bet is that he was referring to the situation with former Dropbox employee Angelica Coleman, who says she left the company because of its unsupportive environment.   Women leave tech companies at twice the rate of men, according to a study by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The most common reason is the working conditions (e.g. no advancement, number of hours, low salary). One way to combat retention issues is by determining if your company is at risk of them, which can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surveys, Emerson says. These surveys should ask employees things like how long they plan to be at the company, how they perceive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the company, and if they are aware of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And one way to signal to diverse employees that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is to ensure there are people from underrepresented backgrounds in leadership roles.   Companies also need to recognize that a high retention rate of diverse employees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e company’s doing anything right, Emerson says. People might be forced to stay on at a company because of financial reasons, not because they actually enjoy working there. “If people aren’t leaving, companies sometimes make the assumption that everything is fine, and that’s not always the case,” Emerson says.   Productivity startup Asana, another high-growth company that Emerson works with, recognizes that retention of diverse employees is really important, but it tries not to create mechanisms just to keep people at the company.   “Instead we rely on our own values as the north star, and literally hold ourselves accountable, Asana Head of Recruiting Andy Stoe says. “We also try to remove the ‘golden handcuffs’ so people want to stay at Asana for the right reasons.”   The “golden handcuffs” Stoe is talking about are the benefits, like stock options and other deferred payments, that aim to discourage people from leaving the company. Asana has tried to loosen the handcuffs by changing the standard terms that apply to the company’s new stock options.   In the past, employees had just three months after leaving Asana to exercise their options before they were forfeited. Now, employees have 10 years to exercise those options from the date Asana grants them, even if they leave the company before that time.   Ultimately, tech companies need to be thoughtful about the kind of work environment they create, and how they enable diverse employees to seek and attain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Companies also need to be aware of what is incentivizing people to stay. Is it because of the company’s supportive, nourishing environment? Or, are employees staying because of the golden handcuffs around their wrists? If it’s the latter, something needs to change.   来源:techcrunch
    观点
    2015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