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简寻获数千万元A 轮融资,以工程思维切入“AI+招聘”赛道
简寻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 轮融资,由远望资本领投,下面是其投资人的描述为什么投资简寻。
大家好!我是迅雷创始人程浩,现在成立远望资本,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我们基金刚刚投资了「简寻」,「简寻」是一家聚焦在AI招聘和猎头服务的公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领域的投资逻辑:
猎头是个非常大的行业,每年的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但同时又是个一个极度分散的行业,最大的几家的年销售额也就是10亿上下,不足整个市场的1%。核心原因就是这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太低,过于依赖于猎头顾问。
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低毛利:为了留住猎头,猎头公司不得不提供很高的销售激励。二是没法规模化:优秀的猎头顾问一旦掌握了客户和人才资源,就会自立门户,导致这个行业出现了很多小作坊。
「简寻」通过技术手段把这个流程标准化,降低对人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规模化,业务才有高毛利。当然事情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实际上技术实现非常复杂。这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NLP)、知识图谱(KG),未来可能还有语音识别相关(ASR),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简寻过去两年在这块确实做了不错的积累,目前已经和阿里、搜狐等KA客户达成了合作,并实现了盈利。
「简寻」团队和大部分做招聘业务的同行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技术驱动,何斌大学期间曾参加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大赛获得HPL冠军并打破该比赛世界纪录,同时还是连续创业者,有非常好的商业sense,而且领导力很强。联合创始人屈澄有多年的招聘和猎头行业经验。
最后,行业内如果有朋友有招聘需求,欢迎来骚扰!最好是B轮以后的公司,哈哈!
亿欧记者宋少卿
2018 年4 月23 日,智能招聘方案提供商简寻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 轮融资,由远望资本领投。据创始人何斌透露,目前公司已实现盈利。
简寻核心业务是人工智能(AI)+招聘,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为企业提供智能的招聘解决方案,包括人才寻访服务和人才大数据服务。创始人何斌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参加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大赛获得HPL 冠军并打破该比赛世界纪录,也曾参与极验验证的早期创建,是典型的技术极客。在创始人背景的影响下,简寻选择了一条颇具工程师思维的赛道:用技术手段解决招聘中的效率问题。
那么,招聘中哪些环节是可以作为一项工程问题去解决呢?
第一、盘活企业内部数据
对于中后期的公司来说,简历库是一个价值没有被完全挖掘的金矿。例如搜狐、阿里巴巴这类职场人士趋之若鹜的中后期互联网公司,每年都能受到大量简历,所积累的历史简历数量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未被录用的应聘者,这些应聘者中有一部分人在其他互联网公司成长为中流砥柱,并可能出现跳槽需求。企业倘若利用好这些历史简历,可以为自身带来优秀的人才。但是,其中的问题是如何对简历信息进行更新。
简寻有数这款产品,便是帮助企业把积累的历史简历数据进行智能更新,简寻技术人员一方面利用企业内部数据,一方面通过全网开放数据或者跟猎头公司合作获取数据,经过算法完成资料匹配后,便可进行后续的人才激活。此外,简寻有数还提供员工留存、大数据人才地图等智能招聘产品,帮企业内部HR 更好地降低离职率、更有效地利用内部数据、更有的放矢地出击,降低20-30%的招聘成本。
第二、建立被动人才数据库
简寻有数是把AI 的能力赋能给企业HR,而简寻优猎则可以理解为简寻自营的一套猎头服务体系。当企业无法依靠内部招聘力量、自有人才数据和招聘工具完成招聘需求时,简寻可提供这种“猎头+技术”的方式弥补纯工具的不足,形成服务的闭环。
何斌表示,在传统的招聘市场,最优质的人才很少主动更新简历,并且国内也没有一个类似LinkedIn 的覆盖率很高的职业社交网站。因此,简寻构建了一个巨大的被动人才数据仓库,以AI 相关技术提高猎头寻访效率。
以程序员招聘为例,简寻通过收集和抓取Github、论文、博客等近20 个开放数据源,经过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最终构建被动求职者人才职业数据仓库,列出该人才在各平台的贡献,以此作为能力评估的参考。
第三、建立标准化寻访流程
对于猎头来说,通过AI 的标准化和流程化,接触候选人变得更精准,更高效,在3 天内即可完成第一次推荐,大部分职位的关闭时间缩短30%以上。如果从收入结果来看,技术赋能让猎头的人均单产相之前提升了2-3 倍。
除了程序员,简寻目前也开始做其他职业的多维度评估,更多的是侧重技能型职位。“如果从编程语言、工作岗位区分,程序员可以细分为几十个种类。事实上,各个职业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标准化,比如产品经理可以偏用户交互、也可以偏功能层面,当把职位做非常详细的拆分、把企业对候选人的要求做更多维度的拆分,大部分职位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标准化”。
何斌介绍,目前简寻在一些职位上已经达到初级Recruiter 的筛选效果。为辅助算法层面快速落地,简寻构建了高性能分布式爬虫系统、非标准化数据解析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基础设施。经过深入的市场对接和技术积累,简寻目前在人才数据处理和人岗匹配算法等层面建立了深厚的壁垒。
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程浩,在谈及投资逻辑时表示:“猎头是一个传统且比较低效的行业,简寻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这一流程标准化,从而大幅提高招聘效率,自身也做到规模化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行业+AI”的落地场景。简寻和其他提供招聘服务的同行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技术驱动,同时也有很好的行业背景。CEO 何斌作为技术创业者,有很强的商业sense 和领导力”。
简寻目前服务了包括搜狐、阿里巴巴、掌阅、猎豹、智融集团等近百家中后期互联网公司。团队目前近50 人。本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同时提高对客户的交付能力,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智能招聘解决方案。
资讯
2018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成功举办 超过1400位HR同仁共襄盛会!(多图)
2018年4月20日,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在上海四季酒店隆重举办。本次论坛是由HRTech China主办,SAP SuccessFactors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作为比肩全球三大人力资源科技论坛, 论坛超过14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HR科技同仁参与,同时还有二十多家行业知名的人力资源科技服务商与机构的大力支持,它们分别是:SAP SuccessFactors、京东企业购、金蝶国际、FESCO、平安集团、e签宝、ZESTLearning专伟、易路软件、法大大、外服信、FLY HOVER飞翮信息技术、仁云HRSSC、拍立享、良工馆、KNX肯耐珂萨、境腾科技、盖雅工场、优面宝等。
在本次人力资源科技论坛上,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席、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吴鹰及领英美国总部的数据分析高级总监CHI YI KUAN两位特邀嘉宾为大家带来开幕的视频致辞。吴鹰先生高屋建瓴地谈到:“HRTech与习主席提出的发展、人才、创新这三点密切相关,HRTech在未来的发展充满机会,这次大会举办得恰逢其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随后来自领英美国总部的CHI YI KUAN先生则谈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对HR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全球人才策略的问题。
开场的分享嘉宾来自埃森哲大中华区通信、媒体与高科技事业部管理咨询总监Tracy Wang女士。Tracy主要分享了埃森哲公司发布的最新的名为“人工智能重塑未来劳动力”的调查报告。报告里提到了今年一月份在瑞士达沃斯世界论坛上发布的最新的调查研究,涉及到了一些经济学的模型,预测了AI对于未来企业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并且强调了AI是如何重塑未来劳动力的。
接下来的重量级嘉宾是SAP大中华区HR方案首席专家孟盛先生。他提出了新的DHR(Digital HR)概念。DHR这个概念要区别于以往所有的品牌所有的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画像,但是这个画像一题多面,从HR未来的组织面貌,从业人员的能力属性,到HR应在这个时间点向企业和企业主提供的服务。
紧随其后分享的是来自金蝶国际软件的陈雪峰先生。他根据自身的经历,分享了金蝶公司在近二十年来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同时加大在HR科技领域的研究和投入,将HR系统独立成单独产品线S-HR,同时他对未来人力资源科技的发展持续的看好。
在三位嘉宾精彩的主题演讲之后,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来自京东集团的罗晓华总经理和FESCO北京外企科技的方正副总经理,他们为大家带来了6分钟的精彩绝伦的人力资源科技Pitch环节。
紧接着便是HRTech Geek 大奖的评选,本次评选收到79份申请,其中来自招聘类的达到25份,大部分招聘类内容都与人工智能相关,为更好更公正地评选出在招聘领域的极客大奖,组委会决定单独组织招聘极客大赛。对于其他领域的极客大奖也在本次活动现场进行了揭晓。HRTech Geek 评选是对于在HRTech 领域敢于尝试,极具创新和冒险精神,把科技积极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与机构,今天我们要通过HRTECH GEEK来宣扬这种精神,通过这次评选传播和表彰他们的探索、创新!
本次获奖的机构是SAP SuccessFactors、金蝶国际、FESCO、平安集团、外服信、FLY HOVER飞翮信息技术、仁云HRO,以表彰他们在人力资源科技领域在技术,体验,客户,组织等方面的极致追求和无限探索!
在随后的炉边对谈环节,来自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的人力资源高级总监李佑颐先生分享了从80年代、90年代、00年代、10年代四个不同阶段的HR信息化到科技的变化,生动的诠释了科技如何赋能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自平安集团智能HR实验室的李想先生更是谈到了平安集团如何支持100多万的员工,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SAP的孟盛先生谈到SuccessFactors在中国的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期间也陪伴和帮助无数中国企业快速进入新的HRTech时代,帮助中国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国际化。金蝶国际的陈雪峰先生也谈到了金蝶内部从砸掉电脑、办公桌、ERP等代表性的行为,展示了其果断转型,拥抱科技的决心和果敢的行动力。
今天的大会中涌现出非常多的精彩观点和行业事件!
平安集团智能HR实验室决定将其内部的HR-X系统对外提供服务,这是一件足以影响行业的大事件,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来自飞翮信息技术的智享工作云平台宣布获得翊翎资本A轮融资,实现产业与技术融合,构建企业外包服务的生态圈。
SAP SuccessFactors 在大会中提出DIGITAL HR,即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概念。
区块链与人力资源的结合,前沿话题也收到观众广泛的关注。
专伟发布BetterOKR技术平台产品,通过咨询和服务加上科技工具,更深入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埃森哲在会上发布了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中的研究《Reworking the Revolution》中文版,重点谈到人工智能重塑未来劳动力。
京东正式发布了针对企业的福利解决方案-京喜,获得现场观众的热切关注和无数掌声。
下午的分会场精彩内容分享:
A厅的主题是DIGITAL HR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SAP大中华区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资深专家乔雨澄女士。她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科技赋能人力资源转型。乔女士以丰富的案例向大家展现了在科技的渗透之下,HR服务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变革,可以有什么样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给企业内部。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中国人力资源沙龙创始人王文斌先生。他的演讲主题是从0到1开始,启动HR的数据化,具体谈到了HR的数据化如何悄然发生,哪些改变以及企业HR部门如何有步骤的展开数据化的工作,风趣幽默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SAP全球副总裁HR全球化服务及研究负责人蔡彦斌先生。蔡先生的演讲主题是从EHR到DHR,SAP Successfactors的应用之道。他向大家介绍了SAP从EHR到DHR的转型过程,现场观众均表示受益匪浅。
三位嘉宾精彩的演讲之后,A厅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巅峰对话。此环节共有三位嘉宾参与,他们分别是陆家嘴信托人力资源总监张一明先生、亚士创能科技副总裁刘江女士以及SAP大中华区HR方案首席专家孟盛先生。三位HR高管就HR助力推进数字转型的话题,进行了深刻地探讨,也让观众了解到数字转型中HR和员工的体验以及数字转型的具体做法。
接着SAP中国研究院人力资源总监董晓红女士分享了SAP的HR数字转型的做法和得出的思考,以及如何从业务流程文化建设以及技术平台上做搭建;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应用部Successfactors解决方案负责人张军先生则从实施的角度,转型落地时的思考和创新为整个主题进行了最后的补充与完善。
B厅的主题是FUTUR OF HR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Linkedin中国销售总监Daisy Yu女士。她的演讲主题是基于数据和洞察打造智慧型人才策略。Daisy女士谈到了Linkedin如何用大数据打造智慧型人才策略,指导人才决策。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Zest Learning专伟首席顾问Michael Chen先生。他为大家介绍了OKR—变革创新与指数级增长的落地工具,并在最后的圆桌论坛上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内容。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飞翮信息技术CEO王立刚先生。他分享了关于连接、洞察和赋能——人力资源和业务外包的话题演讲。王先生以具体的数据向大家展现了外包在人力资源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仁云科技CEO张向党先生。他分享了关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一些想法,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紧接着以上四位演讲嘉宾组成了圆桌论坛,回答了现场观众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构建业务系统和平台、区块链对人力资源的影响等问题。
C厅的主题是HRTech。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盖雅学院的资深专家邱伸,他的演讲话题主要是谈到新时代的劳动力的变化,紧接着介绍了盖雅学院推出的智能算法云,并回答了现场观众的问题。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京东集团大客户部场景营销部总经理罗晓华。他的演讲主题是京东数字化员工福利分享。具体涉及到了员工福利的管理方式,未来管理趋势,包括京东给大家提供的工具、平台、服务的理念与方式。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e签宝联合创始人兼南大区总经理张晋先生。他的演讲主题是电子签名助力人力资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第四位演讲嘉宾是平安集团智能HR实验室高级总监李想。他主要介绍的是平安集团的HR-X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每个员工都能看到自己的姓名、工号、部门,包括归属自己的活动,包括未来做的大数据画像全部都通过HR-X形成。
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Ascension Network联合发起人吴海宁先生。他的演讲主题是区块链时代的HR新思考。吴先生从一个做HR人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他自己对区块链的理解以及区块链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改变和影响。
以上是三个厅的全部演讲内容简介。本次论坛的所有演讲嘉宾均是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个群体也是推进中国乃至世界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演讲结束后,各HR科技从业者在四季酒店进行了深度地沟通交流,其余获奖嘉宾及机构也分别进行了专题照片的拍摄。
此次论坛摄影图片均已上传到云端,您可点击此处链接尽情浏览,我们也将提供高清原图下载,欢迎查看!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创新与发展是人力资源科技面临的最大问题。席卷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加入到人力资源科技领域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服务平台将始终保持人为本(People First)的不变初心,持续不断地传播科技如何更好的赋能企业与个人,发挥全部潜能。
我们也将定期举办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为中国人力资源同仁和企业管理者们搭建一个现场沟通、学习、分享、互动的平台。截至目前,由HRTechChina主办的中国人力资源论坛已成为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最后感谢我们每一位参会人员,始终保持着对科技和未来的好奇心;感谢每一位分享嘉宾,无私地分享在人力资源科技领域的观点和探索;感谢每一位合作伙伴,对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服务平台的信任和协助;感谢每一位志愿者朋友,热情积极地投身论坛的工作环节。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伙伴,也真诚地期待在下一次论坛中与各位再次相聚!
资讯
腾讯昨天宣布进入在线协同文档办公领域,马化腾夸其团队想不到
4月18日,腾讯推出了专注多人协作的在线文档产品——腾讯文档。支持随时随地创建、编辑的多人协作式在线文档工具,拥有一键翻译、实时股票函数和浏览权限安全可控等智能化操作,以及打通QQ,微信等多个平台编辑和分享的能力。
腾讯公司副总裁殷宇表示,“在线文档的核心是多端在线协同,协同的本质即社交,而社交恰恰是腾讯一直在做的和最擅长的事情。腾讯文档打通QQ、微信,为国内四亿办公群体提供高效办公体验。”
马化腾谈到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在线文档领域有很多玩家,比较好的有石墨文档、一起写、WPS等。
相对来讲GOOGLE前两年将在原有的企业办公应用(Google Apps for Work)的基础之上,组建一个全新的企业办公服务,并命名为
腾讯推在线文档 构筑办公智能化前景
当前,文档办公产品已经渗透到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作为腾讯公司针对办公场景推出的战略产品,腾讯文档拥有强大的跨平台协作能力。用户可在微信通过官方小程序查阅和编辑在线文档,腾讯文档的入口还包括QQ、TIM、Web官网、腾讯文档APP等。在上述平台,用户可以便捷地将文档同步分享给微信或QQ好友,并授权对方共同编辑,修改动作将实时同步到全部平台。
同时,腾讯文档的使用不受设备限制,用户可以在PC、Mac、iOS、Android、iPad等设备终端使用该产品,让团队办公突破空间限制,在线协同体验更加流畅。在支持多人同时查看和编辑同时,腾讯文档可查看历史修订记录。目前腾讯文档支持Word、Excel格式,未来将加入包括PPT在内的更多文件格式。腾讯文档目前还支持微软Word、Excel本地文档向在线文档的转换。
基于互联网,在线文档被赋予更多智能化的能力。腾讯文档中就接入了一键翻译和实时股票函数等实用的功能。腾讯文档可以自动识别文档中的语言,并且快速实现全文翻译,被翻译的内容也能够一键生成文档,方便用户留存并查看;用户可以在腾讯文档中设置STOCK函数,实时查看股票信息。
此外,腾讯文档还将进一步延展智能化,比如把翻译能力从目前的中英翻译延展到更多语种;通过扫描进行不同文档格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通过AI能力提升转化率;同时,腾讯文档将持续增加智能化函数工具,使文档基于互联网导入天气、日期等动态信息;此外,腾讯文档还将新增动态模板、模板的智能化推荐。
打通QQ、微信双平台 高效办公协作兼顾安全
《报告》显示,七成白领遇到过文件安全问题,对此腾讯文档设有多重智能保护机制。腾讯文档发力高效同时兼顾安全,例如腾讯文档能够实时同步存档,在离线环境下依然可以进行编辑,避免软件崩溃等原因导致的文件丢失。针对涉及机密、个人隐私等文档,用户可以通过腾讯文档设置编辑和阅读权限,避免被恶意篡改,保证文档在可控范围内传递。用户还可以对自己的文档加盖水印,以保护个人文档的版权,防止被他人盗用,让办公的过程更加安心。
依托QQ、微信两大社交平台,腾讯文档也可以将编辑好的文档一键分享给QQ、微信好友,跨平台分享的能力也为腾讯文档的场景补足社交环节,形成完整的办公生态。
事实上,腾讯已经在提升办公效率层面进行了多年探索,例如QQ的在线传输功能,每天数亿份文件在QQ上传输。据了解,未来腾讯还将在办公产品领域进行进一步打通,包括邮箱、TIM、QQ、会议在内的多种腾讯旗下办公相关产品,提升社会整体办公效率。
资讯
HR必须知道:第一部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法案出现,它让腾讯和 Facebook 都紧张起来
欧盟的 GDPR 具体管了什么?
又有公司说人造谣了。
4 月 12 日,有截图显示: QQ 国际版要在欧洲停止运作。截图中的官方链接也说明因为“运营需要,QQ 将从 5 月 20 日开始停止运营”。一般认为这是为了避开欧盟即将执行的《通用数据保护法案》(GDPR)。
一天之后,腾讯在微博上发声明称,自己公司早先发布的公告其实是谣言,让用户不要听信。现在打开公告链接,文字被改成了目前版本在 5 月 20 日停止运营,但升级到下一个大版本之后就能恢复使用。至于什么时候发布更新,公告并无说明。
具体怎么回事还不明确,但反正腾讯此次前后矛盾的公告让欧盟的 GDPR 法案在中国被关注。5 月 25 日,《通用数据保护法案》(以下简称 GDPR )将正式开始实施,这部法规由欧盟委员会制定,长达 260 页。
担心 GDPR 的不只是中国公司。就在 QQ 国际版要在欧洲停止运作的消息开始传播时,扎克伯格正在华盛顿面对国会第二场 5 小时的质询,他面前的本子上清楚写着一条加粗的顾问建议,“不要说我们已经完成了 GDPR 的要求。”
确实得担心。《连线》杂志称 GDPR 这部法律为未来 10 年的全球数据保护定下了基础,它几乎对科技公司用个人数据来赚钱的所有环节进行了规定和限制。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几亿人口的欧洲市场显然不能放弃。但如果不遵守 GDPR ,代价最高会是公司年营收 4% 的罚金。以腾讯为例,去年腾讯整年营收 363.87 亿美元,如果 QQ 国际版违反了 GDPR ,罚金将高达 14.6 亿美元。而如果是一家利润少的小公司违法,欧盟也做好了准备——GDPR 的罚金是从 2000 万欧元起算的。
Facebook 数据泄密的丑闻发酵后,美国国会也开始讨论数据保护立法可能。而他们也已经在关注先行的欧洲。
在 Facebook 的听证会上,国会议员们也反复提及 GDPR。扎克伯格用了很长的回答来强调称:Facebook 肯定会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和欧盟 GDPR 法规程度相同的数据保护规定。
可以想象被欧盟新法案启发的立法机构不会只有美国一个国家。
在此之前,互联网公司虽然也受法律管辖,但在搜集、使用用户数据方面,互联网公司基本还是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现在我们都知道,那基本就是怎么赚钱怎么来。
GDPR 有可能改变现状,而它的影响不会停在欧洲。
第一部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法案,有 6 个大变化
2012 年 1 月 25 日,以 Google,Amazon 和 Facebook 为主的美国互联网巨头们组成了庞大的游说团,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总部所在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院外游说活动。
就在这里,欧洲议会第一次公布了《通用数据保护法案》草案,这个草案的内容预示着个人数据保护管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部欧洲议会制定的法案为何让身处美国的科技公司如此紧张?
我们摘出了其中对用户影响最大的 6 条法规,你可以了解到 GDPR 到底改变了什么。
1. GDPR 扩大了用户数据的保护范围
在 GDPR 出现之前,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的法律,对于用户数据的定义都很模糊。在欧盟最早的《数据保护指令》中对于用户数据的定义仅包含了登陆名、密码和购物记录等内容。
GDPR 在条例的最开始就描述了哪些类型的隐私数据将受到保护,其中包括:
基本的身份信息,如姓名、地址和身份证号码等;
网络数据,如位置、IP 地址、Cookie 数据和 RFID 标签等;
医疗保健和遗传数据;
生物识别数据,如指纹、虹膜等;
种族或民族数据;
政治观点;
性取向。
对于这些数据的保护,GDPR 中明确规定,服务提供商不可以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处理这些数据。也就是说,不能未经允许就用这些数据来卖广告。
这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可用于直接或间接识别用户的数字信息。它完全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个人数据需要保护的边界。
2. 不管公司总部在哪里,只要向欧盟地区提供服务都会被管
GDPR 较大的不同还在于规定了法规管辖范围不是严格按照国家划分,而是按照数据的分布来认定。
这打破了科技公司只需要遵守所在国法律的传统做法,而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法规的执行。
GDPR 规定向欧盟居民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甚至只是收集或监控相关数据的非欧盟企业和组织都必须遵守 GDPR,而与这些企业和组织所在位置无关。
传统意义上,执法的管辖权通常是按照国家或者地域进行划分的。硅谷公司遵守的是美国法律,但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将服务推向全球。
GDPR 的法规显然更贴近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的特点,所以,虽然是欧盟的数据保护条例,却能应用到全球任何为欧盟居民提供服务的企业身上。
这也就是硅谷科技公司,甚至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重点关注这份法规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根据服务地区监管目前已经被多个国家提出,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网络安全法》。
3. 罚金数额巨大,大公司可能付出数十亿美元
“按最低 2000 万欧元或公司年营收的 4% 进行处罚,其中金额较高的数字被认定为罚金。”
这是欧盟对违反 GDPR 的公司开出的罚单,要对这个数字有些具体认识的话,苹果公司是个不错的例子。
苹果公司最近两年的年收入都超过了 2000 亿美元,所以假如苹果公司违反了 GDPR 的规定,那么罚金就有可能高达 80 亿美元。没有多少公司愿意承担如此高额的罚金。
与之相对的,如果苹果公司在美国触犯了相同等级的隐私保护条例,那通常情况下,罚金大概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美金。
欧盟此前就已经对科技公司开出过巨额罚单,2017 年 6 月 27 日,欧盟委员会宣布Google 违反规定,开出了 27 亿美元的罚单。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此前就表示,罚金的意义是让科技公司意识到侵犯隐私的严重性,最终可以在公司的流程上进行改进,从而对欧盟居民的信息进行保护。
4. 科技公司不能把数据使用说明藏在辞海一样厚的用户协议里
巴罗佐所提到第一个较大的改变,是互联网公司必须获得用户明确同意才可以使用数据。
听上去这和现在的情况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在注册时也必须点击同意用户协议才能免费使用服务。虽然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认真看复杂的用户协议。
GDPR 则要求公司在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前必须向用户明确告知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方法,并且需要在获得用户明确同意后才可以进行。
这里的明确同意指的就是不可以和用户协议捆绑,必须要在网站或应用内专门说明,并获取用户同意,同时可以随时便捷地取消和管理。
就在半个月前,Facebook 更新了该平台的隐私工具。让用户可以查看或删除 Facebook 所持有的用户个人信息、删除搜索历史、设置广告偏好、设置帖子可见性范围等。
与上述更新同步推出的还有一种名为“Access Your Information”(获取你的信息)的工具,这种工具允许用户查看自己分享过的评论或帖子,并且可以选择删除。
Facebook 表示,这些工具原计划在 5 月发布,就是想要遵守 GDPR 的要求,但因为剑桥事件而不得不提前发布。
苹果也在同一时间发布声明,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更新 Apple ID 的功能,让用户可以下载存储其中的所有数据副本,同时暂时停用其帐户并将账户内容彻底删除。
5. 用户可以要求将所有的个人数据删除
Facebook 和苹果公司都在强调可以彻底删除储存的用户数据,是源自一个在欧盟讨论很久的权利——彻底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
这个概念从 2006 年就在欧盟内部提出,当用户向公司或组织撤回自己同意的个人数据使用权后,相关的企业和组织必须要立刻无条件地删除所有的个人数据。
在 GDPR 中,遗忘权被当作成用户的基本人权。条例要求科技公司必须能够在系统中无条件地快速删除用户的数据。这也能保护用户不会因为遗留的个人数据,遭受未知的影响。
换句话说,当一个欧盟居民要求删除自己的新浪微博账号和相关内容时,新浪微博必须无条件删除微博账号内的所有信息并不得保留其它备份,同时所有相关的分析或广告公司也必须删除保存的信息。
这个概念最初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美国和欧盟的分歧很大。直到 2014 年,西班牙公民冈萨雷斯向 Google 西班牙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删去 Google 搜索结果中关于自己欠钱的 2 篇新闻报道,理由是自己已经还清了欠款。
经过多方上诉和多轮讨论后,欧盟法院最终裁决称,被遗忘权是人权的一部分,要求 Google 删除冈萨雷斯的新闻。从此确立了被遗忘权的重要性。截至 2014 年 5 月,Google 已经删除了 13.9 万个网址。其中有 95% 的申请来自于普通用户。
但删除数据并不是像电脑上按一下删除按键那么简单。
整个过程并不那样清晰且易于执行。尤其是对于一个大型公司来说,用户信息往往分布在营销、销售、客服乃至财务和供应链等多个系统中,甚至还会存在于一些本地文件中。
一旦需要把某个用户的数据完全删除,就必须要依靠一套数据同步机制确保删除没有遗漏,目前来看,这是非常困难且成本高昂的操作。
这也是科技巨头们非常抗拒 GDPR 的原因之一。
6. 提供少分享信息的选项还不够,它得是默认选项
不止是事后删除,GDPR 之所以被称为规范了未来 10 年用户数据使用方式的法规,在于它强制要求企业在业务设计初期就要考虑对于个人隐私数据的处理。
这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首先,科技公司今后在设计新的业务系统、业务流程和服务时,处理个人数据的环节必须按照 GDPR 要求的方式进行设计。企业还必须提供相关信息证明自己满足了上述要求。
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策划,都必须掌握 GDPR 中详细的要求。从而让保护用户数据的概念和产品需求同时被考虑。
同时,很多时候互联网公司都会表示允许用户如何如何。但它们很清楚的是大多数人不会调整默认的选项。
所以 GDPR 另一个原则是,当个人数据在系统、流程和服务中可能被多个不同级别的需求调用的话,默认的选项必须是共享内容最小的选项——不共享任何内容。
简单地说,微博关联的淘宝想要获取你的点赞记录来推荐商品,默认的情况下微博将不可以直接共享任何内容。只能进一步请求,提高需求级别才能获取信息,这通常需要用户的同意。
GDPR 的这个条例也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数据保护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
根据 GDPR 中的要求,公司必须任命数据保护专员来实施 GDPR 计划并监测完成的情况。职责还要求 DPO 直接向公司领导层报告,负责推出各项措施来确保不会违反 GDPR。
除了这些针对公司流程的硬性规定,GDPR 内还对此前模糊的隐私保护界限进行了明确。
其中儿童也拥有数据保护权,GDPR 要求公司必须获得家长同意,才能处理 16 岁以下儿童在线服务的个人数据。成员国可以就较低的同意年龄立法,但不能低于 13 岁。
而对于黑客攻击这类可能导致数据泄密的事件也进行了规定。
要求公司一旦发现数据泄漏,必须在 72 小时内向数据保护机构 DPA 报告可能对个人构成风险的数据泄露事件,并不可以无故拖延地向受影响个人通知。
在扎克伯格回应剑桥分析事件的时候,他就声称 Facebook 在三年前就已经从卫报记者那里了解到剑桥分析违反规获取 Facebook 的用户数据,但 Facebook 并没有及时对这个事情进行处理。
不止是 Facebook,例如打车应用 Uber、美国信用服务公司 Equifax 都曾爆出客户数据遭到窃取的事件,但它们都没有及时曝光,甚至 Uber 当时的管理层还选择私下给黑客钱来解决。
GDPR 是欧盟 20 多年数据保护立法的延续
所以 GDPR 的严苛条款并不是凭空被想出来的,而是从过去二十年里众多数据泄密事件的错误中吸取的。
欧盟的数据保护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1995 年,欧盟通过了《数据保护指令》,它也被称为 “95指令”。第一次为欧盟成员国立法保护个人数据设立了明确标准。
在 1995 年,个人数据的概念仅仅限定在用户名、家庭地址及邮编号码这样相对简单的信息。95 指令规定的内容也只是让用户拥有访问权,用户有权访问他们的信息并修改其中错误的地方,确保信息正确。
但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过去 20 年里的快速发展,让当时制定的法律无法覆盖层出不穷的新变化和漏洞。
2002 年,欧盟第一次决定修正 95 指令。在当年 7 月 12 日,新的的《隐私与电子通讯指令》发布。
其中详细规定了科技公司禁止在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存储和使用用户的数据,服务提供商应该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如告知用户所收集的数据及进一步处理此类数据的意图和用户有权不同意等。
这基本构建了现在隐私条款的基础,但《隐私与电子通讯指令》在具体操作层面还较为粗略,也缺乏明确的违规惩罚措施,并没有让科技公司重视起来。
Cookie 是互联网常用的用户跟踪和识别技术。2000 年之后,eBay 这类的电子商务网站在全球流行,用户在使用浏览器进行网站内容浏览时,网站可以在用户电脑本地存放 Cookie 以识别和记录用户的登陆、浏览和购买信息。
尽管 Cookie 可以被用户手工操作关闭,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如果网站在未明确提示下使用 Cookie 记录相关信息,用户是很难知道已经被记录的。
在当时,记录用户登陆密码,购买等信息是一种在用户协议里默认同意的做法。网站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来向用户推荐商品。但这也留下了黑客破解等安全问题。
2009 年 11 月 25 日,欧盟对个人数据保护措施又进行了一次重要修正,通过了《欧洲Cookie指令》,并确定 2011 年 5 月 25 日在欧盟正式启用。
《欧洲Cookie指令》要求网站在用户初始使用时网站必须关闭 Cookie 的使用,直到用户明确同意启用时才能开启此功能。这进一步具体规范了用户的知情权。
隐私调查机构 TRUSTe 在 2012 年 10 月的统计报告里称,《欧洲Cookie指令》推出之前,英国排名前 50 的网站只有 12% 遵照关于 Cookie 设置的要求,在网站上弹出窗口或在指定的页眉页脚提供 Cookie 信息确认提示或信息说明。而法国和德国的前 50 大网站则全部不合规。
现在打开英国最大的生活服务网站 GumTree 服务平台,你可以在最顶上很明显地看到关于 Cookie 的使用提示,这个提示很难被忽略。
尽管欧盟不断通过了不同的数据保护修正指令来完善用户数据的保护,但是这些修正内容还是架构在 1995 年颁布的《数据保护指令》基本框架之上。
2008 年 10 月,Facebook 宣布在爱尔兰的都柏林设立国际总部,开始在欧洲推广社交网络。互联网调研机构 comScore 的数据显示,一年后,四分之三的欧洲网民都成为了社交网站 Facebook 的用户。在 Facebook 之后,推特也进入了欧洲。
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从基本的登陆密码,购物记录逐渐变成了每天的转发、照片、点赞和浏览记录等一系列信息。但当时,所有关于用户隐私数据的法令都没有明确地适应这个变化。
欧盟希望能够有一个全新的完整框架用来代替二十年前构建的、已经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的陈旧框架。
2012 年 1 月 25 日,GDPR 的草稿第一次放在了欧盟委员会的桌子上。
缺少大互联网公司让欧洲比较容易推进立法,但其它地区现在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在国会上主持对扎克伯格质询的参议员 Bill Nelson 在听证会的开场时说:“如果 Facebook 以及其他社交媒体公司不按规则来,那我们任何一个人的隐私都将不存。”
但实际上,美国对于社交媒体的监管法规和审查力度和欧洲相比始终没有那么严格。
受到硅谷科技公司全球化的影响,欧盟国家内的科技服务基本被美国科技公司垄断,无论是社交媒体 Facebook 、Instagram 还是打车应用 Uber 等,这些才是欧盟居民常用的服务。
目前,欧洲并没有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这样让保护数据隐私的法规可以比较容易推进和立法。同时由于自身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注重人权等特点,欧盟一直在维护用户权利上做的更早,更有标杆性。
严苛的 GDPR 草案在 2012 年公布后收到超过 4400 份修正意见,数量之多为欧盟立法修正案中所罕见,而其中大部分修正意见来自于美国互联网企业。光是讨论这些修正意见就花费了 4 年的时间,但最终 GDPR 还是以 640 多票同意,10 票反对获得了通过。
而在美国,硅谷的科技公司每年在国会中花费大量的游说资金来确保不会受到严苛的监管。
2015 年美国媒体统计,美国科技企业每年在游说上的支出高达 26 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国会每年的预算(众议院 12 亿美元、参议院 8.6 亿美元)。而大企业进行游说的支出回报比甚至高达 220 倍。
其中,亚马逊和 Google 的支出最多。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科技公司为了拉近和白宫在政策上的分歧,游说花费每年都会突破新高。
投行美银美林的报告显示:在美国,科技股是目前受监管最轻的一个行业板块,仅面临着 2.7 万条监管条例,而相比之下制造业的监管条例有 21.5 万条,金融行业也有 12.8 万条。
但现在,这个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GDPR 完全从用户的角度发出制定的内容获得了美国民权组织的广泛好评。越来越多的美国媒体开始讨论 GDPR 这类严格的条例是否应该引入美国。
非盈利组织民主与技术中心的杰夫切斯特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倒计时正在开始,我们将看到国会因为压力而最终采取行动“,他认为扎克伯格的听证会是帮助公众来理解用户隐私问题的重要门口。大众的愤怒正在积累,现在正是美国互联网隐私战争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而硅谷风投公司 True Ventures 的合伙人奥姆马利克则表示,他非常肯定硅谷将遭到监管的冲击。“甚至这一切将由亚马逊、Google 和 Facebook 来推动,这并不令人意外,立法将可以防止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收集数据,来获得商业上的优势。”
但华盛顿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 Public Knowledge 的总裁 Gene Kimmelman 则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即使有强烈的两党共识,但立法行动是一个大问题,在这种环境下立法将非常困难。他预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美国才能推出和 GDPR 一样严苛的立法。
与此同时,多个其它国家也开始立法限制数据流出国境,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先行者,但侧重点和 GDPR 差别比较大。在中国,苹果公司被要求将 iCloud 用户数据留在中国,以便于国营公司去管理这些数据。
俄罗斯则在 2014 年推出了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律修正案。修正案规定,外国通讯服务、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必须将俄罗斯用户的个人数据存储在俄罗斯境内,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也必须在政府进行登记。
去年 4 月初,聊天通信软件 Zello 就因为缺乏登记资料被封锁了。此后,Line、黑莓 BlackBerry Messenger 以及聊天软件 vChat 也相继被封。
严格保护数据可以保护用户,但它也很可能助长垄断
从互联网诞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的数据监管其实主要靠科技公司自己。
当时,立法仅仅提供了一个模糊的保护用户数据的概念,但没有清晰的具体要求。互联网公司们一步一步来修订这《用户协议》,尝试从用户信息中挖掘出商机,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法律责任。
通过《用户协议》, 互联网公司一步一步让用户允许公开自己更多的数据,从而分析用户的喜好,利用算法在信息流中针对性的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先行者 Facebook 一次次道歉,一次次被原谅,而全球的互联网公司都效仿着它的做法。这个具体的过程,《好奇心日报》在上周的报道中有详细回顾。
现在问题终于爆发了,而互联网巨头们的财务数据将会受到影响。
“烟草行业(1992年)、金融行业(2010年)和生物技术行业(2015年)都已经证明,监管浪潮会带来投资低下的结果。”美银美林的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奈特(Michael Hartnett)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他在报告中列出了一系列理由,说明他为何认为应在今年减持科技股,而预计将有的监管压力加大是其中第十条,也是最后一条。
报告指出,美国和欧盟各国即将实施的监管措施,比如说提高在线销售税等手段,可能会导致科技公司遭受大约 4% 的营收损失。
严格的个人数据保护所带来的高额成本,复杂的数据使用授权(尤其是跨企业数据共享)和政府过度监管的风险,会让企业的信息资产管理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
同时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地的数据法案都根据用户所在地区管辖数据,也会进一步改变互联网公司全球化的生意。
根据 Ovum 公司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52% 的科技公司管理者预计他们会因为违规行为而面临罚款。而管理咨询公司奥利弗·怀曼(Oliver Wyman)报告称,欧盟在第一年可能会收到高达 60 亿美元的罚款金额。
巨头们会付出代价,但它们的地位反倒可能更稳固了。
今天所有主要互联网服务的快速扩张基本都可以追溯到收集更多信息、打破隐私边界的行为上,例如扫描通讯录、拿聊天记录和邮箱的信息打广告、和其它公司交换用户数据、利用用户协议让用户“自愿”交出越来越多的数据。
当这些行为陆续被监管起来之后,用户的数据是会更安全,但这也意味着新公司越来越难拿到数据。与此同时,今天的巨头们已经拿到的数据、建立起来的对我们每个人的分析都还在。同时它们也有更多利润在应对数据监管所增加的成本。
这些大公司的收益会受到影响,但它们目前已经非常垄断的地位也将变得更加难以挑战了。
同样的事情,在银行、保险、能源、汽车等行业都已经发生过。
数据隐私被保护起来,但数据使用的其它负面影响并没有被 GDPR 所解决
时政媒体 Vox 称,GDPR 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这个法案将广泛地解决全球各个行业必须面对的用户数据问题,还包括依靠数据来增强控制的政府和政治机构。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政府监管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极其有限的,政府很难做到大规模地掌握公民的个人数据,有的只是姓名、住址这类必须登记的简单信息。
而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信息都出现在互联网上,监管的范围也一步步扩展了。
在印度总理纳兰德拉莫迪的领导下,印度正在从公民那里收集大量敏感数据,包括使用生物识别设备追踪公共部门员工的工作表现。而中国也在正在积累大量有关其公民的数据,包括面部数据,公共场合的行动录像等等信息,最终依靠这些数据建立“ 社会信用 ” 排名。
而美国的棱镜事件也让公民意识到政府正在通过科技公司侵犯个人数据隐私,EFF 等民权机构不断呼吁为隐私信息进行立法保护。
立法会越来越多,但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你不能太指望。
与此同时,还有技术对人行为的影响。
计算机科学家亚隆·兰尼尔(Jaron Lanier)在这个月进行的 TED 大会上总结了目前社交网络对于整个社会的问题。
兰尼尔引述 1950 年代计算机科学家 Norbert Wiener 探讨了一种可能:一个全球的计算机系统,人们每天随身带着设备,设备根据人们的行为给予反馈,这样整个人类的行为都会被系统改造。这样的社会实在太疯狂了,没法生存下去。
兰尼尔说 Wiener 当时不太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技术上难以实现,只能是一个思想实验。现场一片笑声,如今这样的设备人人都有。
是的,移动互联网的便捷让人们将太多的生活,想法和信息都放在了网络上了。互联网公司通过算法分析数据来让你花更多的时间在平台上,这样才会看更多广告。
当计算机变得越加聪明、算法更加精准,所有的设计、所有的内容,就为了让你在小屏幕上多留一分钟而存在。这些刺激很有效。就像心理学上经典的巴普洛夫案例,如果每次在给狗送食物前摇铃铛,久而久之,一摇铃铛,狗就会开始分泌唾液,铃铛成了条件“刺激”。社交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人类的某种“象征性刺激。”
技术不但让每个人花更多时间在网上,还鼓励每个人发布可以帮助消耗更多时间的内容,为平台带来更多广告收入。与此同时,并不是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被数据量化。但在精准广告驱动的互联网产品里,不能数据化的信息就不存在。
在这样的机制下,获得更多传播的信息总是那些可以为平台带来收入的或者掌权者想要传递的信息,而不一定是对受众有帮助的。
保护数据很重要,GDPR 有望限制大公司对数据的滥用。但数据带来的问题还没有结束。
题图来源:sabemos.es
资讯
会展服务公司Freeman 战略并购Info Salons,全球业务版图再扩张
北京4月18日讯 今天(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Freeman正式宣布全资并购会展科技服务商Info Salons。Info Salons是业内领先的会展数据库管理和观众登记服务商。此次并购,得以将Info Salons久负盛名的科技服务能力整合到其全面的会展服务解决方案中去,进一步扩张其全球业务版图。
Freeman首席数字官Richard Maranville先生说:“我们一直试图简化活动和展会的策划流程,同时持续投资数字化科技。我们一系列的努力是为了帮助活动主办方们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使他们能够紧跟行业趋势和日星月异的客户需求。这与我们之前整合并发布的‘Blueprint’场馆平面图管理解决方案的目的是一致的,也是我们收购Info Salons背后主要的推动因素。”他认为:“通过Info Salons核心能力与Freeman现有的会展服务方案的整合,我们将更有能力帮助我们的客户从数据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充分的理解。
这次Freeman与Info Salons整合后的会展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将直戳现有会展策划流程中的痛点。
Info Salons在行业中近30年在线及现场登记注册、观众数据库管理和销售线索跟踪的成功经验正好填补了Freeman在相应活动流程中的空白。接下来,结合Info Salons现有产品的相应开发和应用的一整套移动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将非常令人期待。
Info Salons集团首席执行官Jo-Anne Kelleway女士表示:“在Info Salons,我们一直以我们的客户为核心,为主办方、展商和观众提供最前沿、最个性化的服务而感到自豪。在加入Freeman这个大家庭后,我们希望将产品全面融入Freeman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中,以此能够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客户和员工优先的核心价值和Freeman的价值观不谋而合,相信这次的并购一定会圆满成功。”
现在Info Salons已经成为Freeman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所有的客户都有机会运用Freeman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尤其是原先Info Salons在亚太区和中东地区的合作伙伴,现在也可以了解和接触到更多Freeman的资源以及数字化活动解决方案。他们还可以借助Freeman 90年来在活动和品牌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好地提升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及整体活动体验。
“当提到创造无与伦比的品牌体验时,我们讨论得不光是参展商和观众,更是展会主办方和会议策划者。主办方对物流考虑得少一些,他们就有更多的精力专注到为观众创造更多的互动和精彩活动体验。”Freeman的首席执行官Bob Priest-Heck说道。
关于Freeman:
Freeman是世界先进的品牌体验公司,旨在帮助客户设计、策划,并为其最重要的服务人群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Freeman通过包含策划、创意、物流、数字化产品和会展现场科技应用等综合解决方案,来提升会展活动中的互动体验和业务方面的增长。Freeman历经90年持续保持行业优质服务商称号的重要原因,在于其独到的合作文化、专业知识、全球视角和具有个性化的解决方案。Freeman是一家家族企业,在全球拥有90个地区设有办公室,7000多名员工,其中2000名员工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就职。(袁梓)
资讯
首发:Adecco集团今天宣布了收购GENERAL ASSEMBLY(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价格为3.35亿欧元
关于本次收购:GENERAL ASSEMBLY :是一家职业教育与数字技能培训平台。https://generalassemb.ly/
专家评论:
· 帮助组织利用学习和学习技术来提高绩效。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举动
· 进一步证明雇主和员工服务机构如何看待人才和技能发展的演变。
世界领先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合作伙伴Adecco集团今天宣布了收购GENERAL ASSEMBLY的最终协议,该GENERAL ASSEMBLY是教育和职业转型的先驱,提供21世纪高要求的数字技能加速学习课程。此次收购将使Adecco集团成为快速成长的上/重新技术领域的领导者,补充现有解决方案,并在人才发展和职业转型以及专业人员配置和解决方案方面形成重要的协同效应。企业总价值为4.125亿美元(3.35亿欧元),该交易预计在第三个全年拥有EVA。
Adecco集团首席执行官Alain Dehaze评论道:“我们的客户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以改善21世纪稀缺技能的使用,并帮助推动劳动力转型。对数字技能的需求不断增长,但供应仍然受到限制。这对于重新培养技能型员工至关重要,全球有多达3.75亿名员工需要在2030年之前转型为新职位[1]。通过在集团现有人才发展,职业转型和专业人员配置解决方案的同时提供GENERAL ASSEMBLY服务,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加强对最需要技能的获取和提供,我们期待与GENERAL ASSEMBLY团队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独特的业务。“
GENERAL ASSEMBLY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动态数字技能培训的全球领先企业。
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在编码,数据科学,用户体验设计和数字营销等业务关键领域提供以雇主为重点,从业人员授课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开发。其全职沉浸式和兼职课程由专业教师通过20个校区的国际网络,在企业客户站点,在线或通过混合模式提供。其屡获殊荣的课程证明在提供特定技能和加强职业道路方面非常有效,与在线培训相比,实现了更高的参与率和完成率。
GENERAL ASSEMBLY有机收入增长的记录良好,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2017年的收入约为1亿美元,公司2018年的订单积压严重。GENERAL ASSEMBLY的业务模式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通过全渠道方式(课堂,在线和混合)提供节目内容。进入Adecco集团的10多万个企业客户,全球基础设施,数据和全面的劳动力市场知识将进一步增强GENERAL ASSEMBLY强大的独立增长潜力,并且已经确定了具体的机会。
Adecco集团目前的解决方案组合具有显着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利用GENERAL ASSEMBLY的补充培训服务来提升Lee Hecht Harrison领先的职业转型和人才开发解决方案的价值主张,将进一步拓宽集团的员工转型能力。通过帮助企业提升现有人才,并将他们转化为新技术支持的角色,客户可以降低因技术快速变化而造成员工队伍中断的财务和个人成本。在专业人员配置和解决方案中,GENERAL ASSEMBLY的“人才管道即服务”(TPaaS)模型具有更大的潜力。TPaaS来源,培训,并为企业提供技术工人,使雇主能够弥合合格人才的巨大而且经常存在的差距。作为Adecco集团提供的广泛的培训和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一部分,TPaaS可以为全球客户创造高技能人才库。
收购GENERAL ASSEMBLY强化了Adecco集团战略议程的转型和创新支柱(详见2017年年报),并符合本集团进军高增长,高利润率相邻市场的战略。随着本集团转型其核心业务并拓宽其解决方案组合,这将加速其结构性收入增长并提高利润率,同时继续提供强劲的现金流,这都支持其实现领先的股东回报率的承诺。
GENERAL ASSEMBLY将继续在Adecco集团内由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ke Schwartz及其团队领导下作为一个独立部门运作,向Adecco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Sergio Picarelli汇报。
“GENERAL ASSEMBLY始终致力于在教育与就业之间架起桥梁 - 这使得我们可以扩展到20个校区,50,000名校友和300多名财富500强客户。随着我们与雇主的合作不断增加,我们也需要连接是人力资本世界的更深层次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这种伙伴关系带来的转型机会感到如此激动,“GENERAL ASSEMBL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克施瓦茨说。“我们选择了Adecco集团,因为它为企业客户提供了众多的战略机遇,解决了普遍存在的数字技能差距,并将我们的产品与构成Adecco集团网络的世界级品牌相匹配。”
交易的细节
根据该协议的条款,GENERAL ASSEMBLY的企业价值达4.125亿美元(3.35亿欧元)。2018年,GENERAL ASSEMBLY有望实现强劲的两位数有机收入增长。GENERAL ASSEMBLY目前处于高增长投资阶段,因此预计将适度摊薄至2018年集团盈利,其影响已纳入本集团当前有关计划战略投资的指导意见之内。从2019年起,GENERAL ASSEMBLY预计将微薄地增加收入。中期GENERAL ASSEMBLY的EBITA利润率预计将远高于集团的平均水平。此次收购预计在三年内实现EVA积极性,符合集团的并购标准,并将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该交易将由本集团现有融资资源提供资金,并受限于惯例成交条件,包括若干监管批准。预计将在2018年第二季度结束。
并购和资产负债表更新
2018年初GENERAL ASSEMBLY和Vettery的收购继续了Adecco集团的战略发展,符合2017年9月资本市场日所确定的优先事项。结合Adia和YOSS的有机发展,2017年,Adecco集团的解决方案组合已扩展到包括在线人员配置,自由职业者,数字永久招聘和上/重新技能的领先平台。现在的焦点将集中在这些收购和投资的成功整合和加速上,因此本集团预计2018年期间不会进一步实现重大并购。
本集团资产负债表依然强劲。除去2017年底的一次性净债务/ EBITDA为0.8倍或大约1.1倍,包括收购GENERAL ASSEMBLY和GENERAL ASSEMBLY。集团宣布以2017年第四季度和2017财年业绩回购1.5亿欧元股票。由于集团自由现金流的季节性(通常在二季度较为强劲)以及与2018年上半年股息和并购相关的资金流出,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初将回购股份。
资讯
Crowded获得Tokalon Ventures融资330万美元 ,简单讲就是激活你的人才库
简单讲就是激活你的人才库
Crowded.com是小时和按需劳动力认证候选人网络,今天宣布成功结束由Tokalon Ventures领衔的330万美元种子资金融资,中期精品风险投资公司。其他投资者包括ARC天使基金,EarlyStage.nyc基金,Gambit Ventures和天使投资人。Crowded.com由成功退出Offermobi和Human Demand的连续企业家领导。参与创始人之前退出的天使投资人也参与了Crowded.com的这一轮融资。
Crowded.com是一个移动第一候选人网络,小时工和按需工作人员可以保持他们的就业形象,获得验证,参与培训和评估,探索潜在的职业道路,并与小时工和按需演出相匹配。Crowded.com使小时工能够“获得验证并获得录用”。
Tokalon Ventures合作伙伴的这项投资延续了他们之前参与Quidsi(Diapers.com等),Jet.com以及其他值得注意的交易。Crowded.com将利用这笔资金进一步加速其员工网络的扩张并增加员工人数。为了确定产品的方向,目前拥有50,000名员工进行私人测试,Crowded.com在其公司总部召开了数百名员工聚会。讨论对工人和Crowded.com都是有益的,他们将工作人员的反馈直接纳入其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Crowded.com已经清楚地掌握了未来劳动力如何将日益成为高流动性员工的按需人群的性质,简化将成功的候选人与雇主配对的过程在这个不断扩大的环境中成为越来越大的挑战,我们Tokalon Ventures认为,由Crowded.com开发的基于移动平台的平台将很快成为加速小时和按需工作人员与寻找它们的公司之间互动的首选工具,“ 托卡龙之一的Ken Salamone说。创始合伙人。
“我们一直在寻找具有卓越领导地位的高增长市场中的真正差异化业务,Crowded连接各方面,”ARC天使基金管理合伙人Mike Kelley表示。“Crowded是一家创新型公司,拥有经过验证的管理团队,拥有高度相关的经验。鉴于我们过去的成功投资与这个管理团队,投资决策就像它变得简单一样。”
“EarlyStage.nyc基金很乐意投资Crowded.com的团队,” EarlyStage.nyc基金首席投资者Nick Jekogian说。“他们过去为我们的投资者赚钱,这个想法是一个更大的机会,按需劳动力正在大幅增长,Crowded.com是我们在这个市场的第一笔投资。”
Gambit Ventures的GP Lev Ekster表示:“Gambit Ventures寻求能够灵活地发现产品/市场适应性的创始人--Howie和其他拥挤管理团队一直表现出色。“他们关注的是一个服务不足和过时的市场已经成为中断因素,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们很高兴看到按需经济的轨迹与Crowded平台带来的现代化相一致。”
“拥挤的团队继续执行,我们很高兴能与Tokalon上使拥挤了巨大的成功合作,说:” 约瑟夫·萨维亚诺,Crowded.com董事会成员,并在拥挤的天使投资人。“作为管理团队以前的企业,Offermobi和Human Demand的投资人和董事会成员,我相信他们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另一个成功的结果,我期待着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 Crowded.com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Howard Schwartz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在我们的桌旁拥有如此强大的投资者,他们相信我们的团队和愿景。“这笔资金将使我们能够加快我们的路线图,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技术,并帮助我们的员工匹配最相关的小时和按需工作。”
关于Crowded.com
Crowded.com是一个手机第一候选网络,小时和按需工作人员“获得验证并获得聘用”。工作人员维护他们的Crowded.com档案,获得验证,参与培训和评估,探索潜在的职业路径,并获得最适合候选人的按小时和按需公司招聘。
来自硅新社:
2018-04-13,纽约人才招聘技术公司Crowded Co Inc. (New York, NY, 10016) 完成新一轮融资 $3,322,061 美元,开发人才搜索产品 Refresh️,帮助公司在原有招聘管理系统(ATS)的简历库里快速发现,更新和连接合格人才。#美国融资快讯#(新闻机器人@编形金刚)
资讯
猎聘网赴港IPO背后:削减广告“止血”
来源:中经TMT
4月初,猎聘网主体公司“有才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而早于猎聘网之前,互联网招聘领域已经有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赴美上市。
欲在竞争激烈的招聘网站中提升知名度,巨额的营销费用或是其“开道”的关键。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猎聘2017年的销售及营销开支达到4.87亿元,占营收的59.1%,2015年的销售及营销费用更是大于总营收。而伴随而来的,则是过低的净利率。
在业内人士看来,垂直招聘网站与前几年非常火热的垂直电商一样,虽然一时火爆,但是存在市场规模的“天花板”,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当年垂直电商们被“卖身”或倒闭的命运,也许就是当今垂直招聘网站的未来。对此,猎聘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切以招股书内容为主。
净利率仅0.9%
作为第三方人才服务平台,猎聘网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企业及个人用户,其中,企业用户在去年异军突起。
财报显示,2015年,公司收入达到3.46亿元,此后收益持续增长,到2017年已达8.25亿元,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4.4%。而这3年,猎聘网的“向企业客户提供人才获取服务”收益达到7.96亿元,占总收益的96.5%;个人用户收益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占比不大,仅为2724万元,占比3.3%。
由此,服务企业级用户成为猎聘网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猎聘在风险因素中也表示,“如果我们无法留住或吸引企业客户或增加现有客户的订购量,经营业绩可能受损。”
与此同时,猎聘净利在持续好转。2015~2016年分别为-2.22亿元和-1.28亿元,在2017年达到0.17亿元,勉强扭亏为盈。
虽然猎聘网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84%~85%中间,但是净利率不佳,纯利率仅为0.9%,经调整的净利率为2%,远低于早已赴美上市的智联招聘与前程无忧。而根据智联招聘(纽交所交易代码:ZPIN)公布的截至2017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2017财年第四季度及2017财年全年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7财年第四季度营收总额为4.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净利润为5709万元;如此计算,净利率为11%。前程无忧 2017 财年总营收为28. 812 亿元,净利润为3.719 亿元,净利率为12.9%。
不过,这可能是垂直招聘网站相对比较好的成绩了,去年9月22日,行业垂直细分网站拉勾网抱腿前程无忧,公开资料显示,从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做互联网招聘的拉勾网备受资本青睐,完成了从天使轮到C轮的四轮融资。在完成弘道资本领投、启明创投和荣超投资等跟投的2.2亿元的C轮融资后,拉勾网一直没有获得新的投资。而boss直聘受到去年李文星事件影响,使得盈利时间推后,2017年仅实现盈亏平衡。
广告推销费用较高
猎聘网之所以能实现扩大企业规模,并在去年扭亏为盈,与广告费用有紧密的关系。招股书显示,2015、2016年间猎聘的广告及推销开支分别为1.57亿元、1.47亿元,而2017年仅为6969万元。若其广告及推销开支与2016年持平,则公司将亏损7000万元左右。
极光数据研究院分析总监唐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广告推广有延迟效应,不打广告了还有两到3年的效果收割期。自猎聘网于2011年推出之后,其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猎聘网拥有3890万个人注册用户、24.86万验证企业用户和10.18万验证猎头。从用户数量的复合增长率情况来看,2015~2017年,猎聘网个人注册用户增长率为24.8%,验证企业用户的增长率为82%,验证猎头的增长率为27.8%。
由此可见,近几年,猎聘网在企业用户中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在平台的接入量也在快速上升,这也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原因之一,而这与宣传关系紧密。
以往招聘季在各地铁站、楼宇等人员密集区域也能看到猎聘的广告。从猎聘的财报中就可以看出,“烧钱”营销已经不是新鲜事。为了宣传,猎聘网甚至重金聘请明星胡歌代言。
一位不愿具名的招聘网站行业人士指出,互联网招聘市场红海已久,随着招聘平台的数量日益繁多,平台之间的竞争使得招聘平台需要投入更多的广告成本来获得足够的曝光度,甚至需要花费资金来创造自己的猎头资源以获取竞争优势。由此,招聘网站净利率一直偏低,营销费用居高不下。
随着前两年中华英才网落寞并被58同城收购以后,整个招聘市场已经是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两家独大。为了生存,后成立的垂直类招聘网站多在细分市场切分,比如拉勾网在行业上做垂直切分,猎聘网在人才中高端上做垂直切分,这些招聘网站想通过差异化服务实现商业模式。
垂直招聘天花板难破
与垂直电商类似,一旦发展到极限,捅破了“垂直”的天花板,势必会像综合电商网站发展一样。而垂直招聘网站的天花板一直难破。
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3季度》数据显示,该季度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规模为16.9亿元,环比下降8.7%。该季度,前程无忧所占份额依旧第一,为29.1%;智联招聘份额第二,为28.3%,58赶集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6.1%。除去前三位的其他厂商,市场份额被进一步压缩,仅有16.5%。
从近年营收份额来看,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占据了近六成的份额,虽然作为分类信息网站的58赶集也占据了一定份额,但是其主要用户为学历较低或都市蓝领人群。
易观分析,未来招聘发展可能更注重行业深度。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市场对互联网人才需求加大,传统综合性招聘平台正是因为覆盖的行业和人群太多,不可能轻易更改模式和流程。而拉勾和Boss直聘等互联网垂直招聘企业顺潮而生,为互联网从业者提供了更专业和精确的解决方案,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不过,上述招聘网站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降低,中高端人才对岗位的匹配越来越多是跨界的,不像以前那样以对口跳槽的情况居多,基本上是原来行业的垂直流动,未来综合招聘网站由于用户量更大、职位更多,匹配度会更高。因此,后起之秀虽然在某一个行业和人群等细分市场深耕,但在一定阶段会出现用户量、企业量和职位天花板,无法满足人群跨界的需求。而综合招聘网站蛋糕已经分割完毕,与垂直电商被综合电商吞并一样,未来垂直类招聘网站可能与拉勾网的命运一样,需要抱大腿生存。
猎聘上市新闻
资讯
GOOGLE发布关于《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 的重要更新
为什么特别转载给大家看?
GDPR 这个欧盟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法规整在日益影响者全球的跨国企业以及HR工作者,我们感受到的是国内的厂商或者同仁并没有任何的感知。
如果您的公司有欧盟的业务和雇员,我们强烈建议你即可关注 GDPR!
本函为您于3月23日收到的我方通知的译本。尊敬的合作伙伴:您好!过去一年,我们分享了为达到 GDPR 的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GDPR 是新颁布的一部数据保护法,即将于 2018 年 5 月 25 日生效。不管是欧洲企业还是欧洲以外的企业,只要使用在线广告和衡量解决方案,且有欧洲经济区 (EEA) 内的用户访问其网站和应用,都会受到 GDPR 的影响。为让您和 Google 都能顺利满足 GDPR 中的新要求,今天我们要与您分享针对这部法律我们所做的更多准备工作,包括我们更新后的《欧盟地区用户意见征求政策》、我们的合同条款所做的修改以及我们产品所做的改动。更新后的《欧盟地区用户意见征求政策》我们正在更新 Google 的欧盟地区用户意见征求政策,使之体现 GDPR 中的各项新法律要求。这项政策规定了您在向自己网站和应用的欧洲经济区最终用户披露信息和征求同意方面的责任,而且全球适用,已纳入到大多数 Google 广告和衡量产品的合同中。合同更改自去年 8 月以来,我们陆续更新了很多产品的合同条款,以体现按照这部新法律 Google 的身份是数据处理方还是数据控制方(请参阅我们广告产品的完整分类)。新的 GDPR 条款将成为您与 Google 间现有合同的补充条款,也将于 2018 年 5 月 25 日生效。对于在 DFP 广告管理系统 (DFP)、DoubleClick Ad Exchange (AdX)、AdMob 和 AdSense 服务中处理的个人数据,Google 及其客户均属独立的控制方。这些新条款清楚规定了我们在处理这类数据时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并保护您和 Google 在担当控制方身份时享有的相关权益。通过这些条款,我们承诺在使用与上述服务相关的任何个人数据时都会履行 GDPR 规定的我方义务,同时,这些条款也要求您作出同样的承诺。
很快,我们就会面向制定了在线条款的客户,发布适用于 DFP 和 AdX 的控制方-控制方条款。
2018 年 5 月 25 日之前,我们还将面向制定了在线条款的客户发布适用于 AdSense 和 AdMob 的新条款。
如果您使用的是 Google Analytics (GA)、归因工具、优化工具、跟踪代码管理器或数据洞察,无论是免费版还是付费版,对于这些服务中所处理的个人数据,Google 均担当处理方。适用于这些产品的数据处理条款已经更新完毕,点击“管理”→“帐号设置”页面即可接受。如果您是位于欧洲经济区内的 Google Analytics 客户,您的产品使用条款中很快就会包含数据处理条款。欧洲经济区之外的 GA 客户和所有 GA 360 客户均可在各自所用的 GA 中接受这些条款。产品改动为遵守 GDPR 的规定,同时也帮助您达到这些要求,我们正在采取以下措施:
推出一款解决方案来为希望只展示非个性化广告的发布商提供支持。
针对 DFP/AdX 程序化交易、AdSense 内容广告、AdSense 游戏广告和 AdMob 推出新的控制工具,让您能够控制哪些第三方可在您的网站和应用上向欧洲经济区用户投放广告和衡量效果。未来几周,我们会向您发送有关这些工具的更多信息。
针对各成员国中未达到 GDPR 所规定自主年龄的儿童,采取措施限制处理其个人信息。
针对 Google Analytics(分析)客户推出新的控制工具,用以管理其数据的保留和删除事宜。
探索适合发布商的用户意见征求解决方案,包括与 IAB Europe(欧洲互动广告局)等行业组织展开合作。
了解详情您可以访问 privacy.google.com/businesses,详细了解 Google 的数据隐私权政策和相关做法;也可以查看我们的数据处理条款和数据控制方条款。如果您对此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您的客户支持团队或通过帮助中心与我们联系。未来几周,我们会继续分享有关我们具体计划的更多信息。此致
Google 团队敬上
资讯
自动化背调公司Checkr宣布获得1亿美金的C轮融资,扩大行业,加强技术投入
图为搬入旧金山的新office
Checkr 今天官方宣布已经筹集了1亿美元的C系列基金,由T. Rowe Price Associates公司管理的基金和账户,以及现有投资者Accel和Y Combinator的参与。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很高兴能把这些资金投入到帮助我们的客户更快地雇佣更多的人上。
自成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提供快速、无偏见的背景调查,同时通过公平的机会为7000万有犯罪记录的美国人争取更公平的未来。
现在,四年来,我们每月为一万多名客户进行一百万次的背景调查,并帮助这些公司雇佣了数百万人。
扩大客户进入新行业。
通过这种投资,我们正在加快向企业部门(包括人员和零售)的扩张,以帮助这些高规模的招聘行业在当今日益增长的灵活劳动力市场中展开竞争,在这些领域,招聘速度至关重要。
我们很高兴能帮助Adecco和Allstate和rideshare leader Lyft这样的公司,使他们在新工作领域的筛选实践更加现代化,为他们的招聘带来速度、透明度和公平性,最终为员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只是最近三家公司加入成千上万人的例子,他们依靠我们的背景调查平台来支持他们的招聘需求。
提升我们的技术和团队。
今天的资金也将允许我们扩展我们的背景检查技术,在我们的核心平台中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作用,以提高我们的客户的速度、数据洞察力和准确性。
为了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在2018年将员工人数增加一倍。我们将通过工程和产品招聘,帮助扩大我们的平台、销售和合规,以推动我们的企业增长,以及其他许多业务。作为我们团队成长的一部分,我们也力争在年底前实现在Checkr上实现5%的招聘目标。
更多的未来
在Checkr的核心,我们致力于为员工建立和支持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让被忽视的员工有公平的就业机会,并为公司提供寻找最佳人选的洞察力。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将能够继续这个使命,并帮助塑造这个新的工作世界的未来。
虽然这是令人惊奇的四年,但我们才刚开始。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下一个。
We’ve Raised $100 Million to Help More Companies Accelerate Hiring
We are thrilled to announce that we’ve raised $100 million in Series C funding led by funds and accounts managed by 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 with participation from existing investors Accel and Y Combinator. This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for us, and we’re excited to put these funds to work to help our customers hire great people faster.
Since founding Checkr, we’ve been focused on providing fast, unbiased background checks, while championing a fairer future through fair chance hiring for the 70 million Americans with a criminal record. Now, four years laters, we’re running one million background checks per month for more than 10,000 customers and have helped these companies hire millions of people.
Broadening customer reach into new industries
With this investment, we’re accelerating our expansion into enterprise sectors, including staffing and retail, to help these high volume hiring industries compete in today’s growing landscape of flexible workers, where speed to hire is critical.
We’re excited to help companies like Adecco and Allstate and rideshare leader Lyft, modernize their screening practices for the new world of work, bringing speed, transparency and fairness to their hiring - and, ultimately, a better future for workers. These are just three recent examples of companies joining the ranks of thousands of others who rely on our background check platform to support their hiring needs.
Boosting our technology and our team
Today’s funding will also allow us to expand our background check technology, furthering the rol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within our core platform to increase speed, data insights and accuracy for our customers.
To help us achieve these goals, we will nearly double our employee headcount in 2018. We’ll be hiring across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to help expand our platform, sales and compliance to drive our enterprise growth, and many others. As part of our team growth, we are also striving to hit a five percent fair chance hiring goal at Checkr by the end of the year.
Even more to come
At the core of Checkr, we are deeply committed to building and supporting a better future for workers by allowing the overlooked to have a fair chance at employment and providing companies with the insights to find the best candidates for the job. With this funding, we’ll be able to continue this mission and help shape the future of this new world of work.
While it’s been an amazing four years, we’re just getting started. We can’t wait to share what’s next.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