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独家】专注于校园招聘与中高端人才招聘搜仕网宣布本月20日终止运营 据搜仕网官方微博2014年10月15日14:34分消息,搜仕网决定本月20日终止运营。   搜仕网www.job345.com创办于2010年12月20日,是一家专注于校园招聘与中高端人才招聘的全国性大型专业人才网站。 到目前为止,搜仕网依然还是一家个人网站,完全由一人之力创办和运营。   据悉,在搜仕网成立之后的几年内,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全职招聘、实习兼职招聘、宣讲会、校园招聘会信息,同时还提供了“职位搜索”、“简历管理”、“应聘管理”、“邮件订阅”及求职交流QQ群等服务项目。同时搜仕网针对企业招聘提供了除“职位发布”、“简历下载”等基础招聘服务外,还推出了“招聘信息置顶”、、“招聘广告”等招聘推广类服务和“网络招聘会”、校园招聘项目策划与实施等服务产品。     当搜仕网于昨日宣布本月20日停止运营之后,许多网友表示出不舍,并肯定了将近四年的时光里搜仕网给求职者带来的贡献,并表示出不舍,同时也带去了祝福。     HRTechChina原创文章
    资讯
    2014年10月16日
  • 资讯
    未来可能杀死 LinkedIn 的 6 个 App 作者:杨琳桦、吴戈        本来来源:硅发布微信号Guifabucom 我有个朋友有专门“收集和研究各细分领域正有什么新进入者,以及它们可能颠覆谁”的嗜好。最近,他做了一张图,标题是:未来可能杀死 LinkedIn 的 6 个 App。 注意:这些 App 大部分还处于非常早期阶段,据 CrunchBase 数据,部分还未披露融资,或根本还未有种子资金进入。 有意思。虽然招聘行业本质上是一个资源积累型行业,要把这门生意做大,最终必然涉及该平台掌握多少企业和用户端数据,以及有多强的技术能将两者进行快速和最优化匹配,但没有第一步,就没有第二步,而这 6 个 App 在第一步即如何切入问题上,都显示出了一定方向性/未来性。 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是怎么玩的。 第一种模型 粗犷点分,可以将 Blonk、Jobr、Coffee 和 Switch 都归于这一类型,它的切入点更倾向/侧重找工作的人,即 Employee。而这一模型又以 Blonk 为最极端代表,它的煽情概念竟然是:可以与招聘企业的 CEO 聊天。想想看:一个公司的 CEO 该多忙,但我们竟然可以和他聊天。 我把 Blonk 功能结构走了一遍,产品逻辑大概是:首先用户进入,即可以选择用 LinkedIn 账号登陆,这也意味平台方能迅速掌握你的职业简历,然后,用户进入 “Tinder” 模式。 Tinder 是个位于洛杉矶的初创公司,其创新之举是能让男女双方用非常简便的方式进行社交选择:把页面左滑表示不喜欢,右滑表示喜欢,而只有当双方相互喜欢, 才可以聊天。Blonk 把 Tinder 的极精简功能应用到了职业领域。 据 Blonk 自己透露,创业和投资大师 Peter Thiel 的一个面试问题启发了他们。Peter 经常问来面试的人:“什么是别人都不认可但你自己很相信的事?”Blonk 团队说,他们喜欢这个问题,并由此开启让应聘者和 CEO 直接文本对话的应用。 目前已有 100 多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 Blonk 上滑来滑去,并直接导致一个叫 Johnathan Osacky 的软件工程师被初创公司 Slice 雇佣。我也用了下这个软件,Blonk 匹配给我的第一个公司是 Lyft,他们在招社区经理。 当然,用过后很快会发现:不是所有企业你都可以和 CEO 聊天,尤其是像 Lyft、Adobe 这样规模偏大企业。比如 Adobe,你对话的仍是 HR 的人“Recruiting Engineer”。Blonk 目前融资情况不明。 Coffee 和 Switch 同样投资不明。以下是 Jobr 拿钱情况,它在成立 5 个月后拿了 200 万美金的种子资金。   第二种模型 第二种模型则以 Poacht 为代表,这是一个明显侧重企业主即 Employer 模型,除用户端同样直接连接 Linkedin Profile 外,用户一进入,还被要求填写系列问卷调查,包括: Quit 目前工作,你有多认真?多少薪水能让你离开本职工作?此外,用户还被要求对 Included Benefits、Compensation、Career Advancement、Flexible Schedule 等选项进行选择。 这些功能设计都显示更侧重从雇主角度思考问题。然后,用户才到浏览初创企业的招聘页面,但此时,你可以直观看到你与对方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比如,我随便选了个叫 Thoughtwork 的公司,点击“喜欢”后,该公司招聘页面突然变成评分图,而评估匹配度的五大指标是:Skill、Employment evel、Education、Success potential 和 Historical 等。 很显然,对“工程师”这样的职位,我在“技能”上是狠不吻合的,所以它处于我五大评分中的最低分之一。   Poacht 对自己描述是:帮助雇主挑选那些正受雇于其他公司的最好和最有资格的候选人。它已完成种子投资,在成立半年后拿了 4 万美金。 第三种模型 第三个模型就是 Weave 了。从产品功能看,它更侧重基于地理位置的职业社交,如作为 C 端用户,同样基于 Linkedin Profile 进入,接着又是 Tinder 模式开启,左滑表示待考虑,右滑则表示愿与其匹配。 但你所能筛选的人物前提,都是 Weave 基于“地理位置”和“职业情况”帮你匹配。刚才我随便点了个人,真可怕,马上出来这么个对话,除以下第一个问题,这位同志紧跟着又问了第二个问题:“So what trends are you most interested in these days?”   和记者一样好奇的人士,他的职业描述是:投资银行。   总结: 1)所有这些招聘 App 都基于一个背景,即近几年初创企业越来越多。如果仔细看 Linkedin 定位,它服务的其实主要还是中大型企业客户,且定价较高。这使一些刚成立的初创企业无处寻找合适人才,新型招聘 App 将解决这个问题。 2)他们都采用 Tinder 模式。 3)他们都基于/链接 Linkedin Profile,以迅速掌握用户职业履历数据,并利用核心算法进行匹配。 4)很多人虽然在职,但仍有寻找更好工作的意愿,在线市场缺乏这样一个平台,Linkedin 当年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崛起,但它的移动版实在太难用了。基于移动的 App,即使你不在电脑边,初创公司和用户间也能随地、即时和不紧迫地沟通,虽然招聘行业聊天模式到底是否行得通还有待验证,但对初创公司/年轻一代或许是有可能 Work 的,聘用一个人前,先各维度了解一个人;以及年轻一代越来越高频率的跳槽。 5)移动的垂直细分特点:这是不是个赚钱的行业?比如像零售,正发生的是整个行业大规模裁员,科技领域则是高利润行业,我们看到的这六个 App 基本重点聚焦在科技人才招聘。 6)与此同时,整个招聘业的商业模式恐怕是更难做了,比如像以前 51Job 还能通过出售广告位收费,但这些移动 App 都属轻模式,商业模式基本都应该是按效果付费,即实际达成结果,才能获得收入分成。 最后,昨天测试 Weave,微信上突然传来一声大喊:“Lynn!你是否加入 Weave 了,我看到你了!”原来我微信上一位朋友是 Weave 早期个人天使,希望我们很快会带来硅谷在线招聘领域行业内人士观点。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不得对作品实施转载。
    资讯
    2014年10月16日
  • 资讯
    那么问题来了,全球HR科技哪家强?——谈HRTech全球论坛热门技术篇 2014HRTech见闻 - 热门技术篇(偏重招聘方面)   作者:  Rocky/HiAll合伙人     编者的话:2014年HRTech Conference 于10 7-10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全球有8000与人参加了本次盛会,其中来自中国的成员将近30人达到历届最高,HR沙龙为大会中国区的唯一合作伙伴连续两年获得最佳合作伙伴的荣誉。为期三天半的会议融合了近百场的分享,从战略思维到实施落地,再到趋势前沿。从招聘技术到云端学习,再到 绩效管理, 话题涉及诸多方面为大家带来科技的盛宴!我们正身处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接受技术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对比中美,我们还需要更善于使用工具,提高效率。     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团的几位代表嘉宾就大会盛况和精彩观点编撰成系列文章分享给我们的会员。可以转载,但文章版权为作者和HRsalon,转载须保持文章和声明完整性。     本篇文章更多从招聘雇主品牌等角度出发,其他方面技术方向需留意随后篇章。     技术和互联网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变革,因为它像蒸汽机一样,再一次延伸了人,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简单、成本更低,譬如过去需要通过5-6个人找到任何一个人,现在有微信,只需要2-3个好友就能搞定。     回到人力资源这件事,招聘是雇主与潜在员工的连接,人才保留和培养是雇主与员工的连接,下面来看看本次HRTech2014上,最热门的四个技术话题,我们重点会从技术应用于怎样的场景,怎样帮助HR解决问题,让人与人的连接更简单方便的角度入手。       社交人才聚合 - Social Profiling/People Aggregators   2010年的时候,Quora上有人发起了一个热门讨论: - Why hasn’t anyone built a “Google-like” Platform for Talent search? - Why isn’t anyone using big data to identify who’s coming to market? - Could big data help company source under-represented group?     这就是Social Profiling(也称之为People Aggregators)的源起,简单的讲就是聚合潜在候选人各个社交媒体的数据,分类评级,给到招聘官直接搜索候选人的工具。这样的工具给招聘官带来几个好处:     1)挖掘出一些不会主动在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但是活跃于社交媒体(facebook/Twitter)或垂直网站 (如技术社区)的候选人 2.)通过候选人在社交媒体或垂直网站的蛛丝马迹,进一步了解候选人的能力、性格、倾向等。     Gild是专注于做技术人才聚合的工具,HRTech观摩他们现场演示的时候,就介绍了一个他们对候选人三个维度的评分:专业能力、市场需求和求职意向。     其中跳槽意向这个评分很有趣,会通过观察候选人在社交媒体的行为、更新Profile频率、以往跳槽历史、现有工作年限、工作地点等几十个指标来预测(如下图) 数据驱动的雇主品牌   雇主品牌是艺术,更是技术。即用技术手段来跟踪、衡量和优化各个阶段,譬如Quesocial会将整个雇主品牌/招聘营销分为六个阶段(Reach-Engagement-Interaction-Response-Prospect-Applicant-Candidate-Interview-Finalist-Hire)和50+的纬度来衡量。     能支持数据监控的招聘营销平台基本上是国外所有雇主品牌Angency的标配,并且与其他系统(如ATS、社交媒体、Job board等)对接。 在中国,此类平台最大的挑战在于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不开放。 Video Interview   我们传统理解的视频面试仅仅是面试官和候选人同时坐在各自电脑旁,消除空间距离的障碍。而以Hirevue、InterviewStream等代表的国外的视频面试已经在以下四个方面有突破:     1)除了Live-Viedo Interview外,On-Demond Interview更是主流   协调候选人和面试官的时间是个很头痛的事儿,现在有了On-Demond Interview,面试官只需要给候选人从海量题库中选取合适的题目,完成面试邀约,候选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方便,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咖啡厅,在特定时间内完成面试即可。而之后,招聘官也可以根据自己方便,像看电影一样选择相应候选人、拉到相应的问题快速浏览即可。     2)借助大数据,自动对候选人完成评分   Hirevue新上线的Insight系统,是大会DemoShow亮点,该系统基于超过300万候选人的面试数据建立的机器学习系统,用数据给到你决策指导:   - 候选人评分:通过四类指标、15000个子维度自动对候选人的视频打分,譬如从候选人的表情、语言、手势如何判断他们的对这个职位的重视程度,从他们回答的内容和逻辑性判断他们的专业能力等;   - 面试官推荐:基于历史表现,对应不同岗位,哪些面试官选拔的人最准;   - 与高绩效员工的比对:HireVue Iris™深度学习分析引擎,可整合内部员工绩效数据,看看哪些候选人和高绩效员工最像 3)不仅仅是面试,还有Pre-work的实战筛选 绝大部分国外的视频面试供应商都整合了在线笔试/任务系统筛选,譬如你可以邀请你的候选人在回答完视频问题后,解答一套在线编程题,或者完成市场策划的方案。     4)All Mobile 无论是候选人、面试官都可以在手机/平板上完成一切操作,甚至招聘管可以在蹲厕所的时候,就可以完成烦琐的候选人通知、面试官日程安排等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达,中国的视频面试会越来越兴起,甚至这个功能很有可能成为很多ATS系统的标配。   游戏化和手机 - Gamification & Mobile   这个技术已不是一个新热点,但以往这方面应用于大部分用于外部人才吸引,本次HRTech的亮点却是应用于内部员工的Engagement。     德勤咨询大会Keynote提出“员工Engagement即雇主品牌,而大部分公司员工Engagement的水平都很低,全世界范围内仅仅有54%的员工愿意向朋友推荐自己的雇主。” (如下图) 实现员工Engagement的切入点,有文化的、有从员工幸福指数和福利健康、还有从新生代员工的,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即以游戏化和手机的形式实现,更简单、 方便和有趣。 譬如大会DemoShow上的Fuel50,是一家围绕员工职业发展,这个No.1的员工Engagement的关键驱动力来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员工规划在公司的发展路径、评估和提升技能的公司。当你看完Demo,你会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基于公司实际场景和职业发展的虚拟人生游戏 (下图)   技术改变HR,但HR并不需要成为技术专家,而是要理解技术的核心逻辑、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帮解决问题。 注:HRTech全球论坛为系列文章,下一期下周为大家分享。   上一期《 风起了,我们得准备好–谈全球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看HRTech发展趋势》,点击标题链接即可阅读     同时我们也会举行HRTech全球论坛在中国区的巡回分享活动,将于10-11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举办,详细日期和信息将于近日公布,可以联系我们的同事:yudan@hrtechchina.com     HRTechChina 年度论坛将于12月19日在上海举行,内容将由高端论坛 + 行业展会+ 新品发布 +DEMO SHOW 等多种活动环节。   敬请关注,商务合作联系:amandaqi@hrtechchina.com  
    资讯
    2014年10月16日
  • 资讯
    学生职业发展平台10 Minutes With:新一轮融资400万美元,将进军美国市场 10 Minutes With是一家总部设在英国的创业公司,该公司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职业发展平台,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路径,并为他们提供与企业和高管接触的机会。日前,该公司成功融资400万美元,融资之后该公司将加速其全球化的步伐。据介绍,该公司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入美国市场。     该公司并没有透露投资者的具体信息,只是将他们描述为经验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如果你愿意可以根据这个描述自行猜测。不过据我所知,这是该公司自去年创立以来完成的第二轮融资,此前该公司还曾融资40万美元。     10 Minutes With与职业社交网络领英和Monster等求职网站也许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在10 Minutes With的网站上创建自己的个人资料页面,该页面类似于个人简历,企业则可以查看这些资料。然后,学生可以搜索该平台收录的企业,并观看来自企业的不同的职位的人的视频采访。     该公司的理念是直接向毕业生介绍企业的相关职位,并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职位将对其意向的职业生涯产生哪些影响,比如介绍职位的价值,角色责任以及每天在公司里所要做的事情等。     除此之外,该平台的目标还包括解答毕业生在求职和应聘面试时可能会问雇主的常见问题,同时还将鼓励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些他们也许不曾考虑过的职业。     不过,在10 Minutes With所有功能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也许就是它通过向企业开放其平台上的毕业生资料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直接与自己希望加入的企业接触的机会。目前,该平台已经有10万名注册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所学校。     为此,该公司除了在伦敦总部设有办公室外,还在北京、新加坡和新德里设有办事处。可见,亚洲市场是该公司目前最为重要的市场。不知该公司是否会在美国市场取得同样好的成绩。     至于营收方面,10 Minutes With通过为商学院和普通高校学生与使用其平台的企业提供匹配服务来赚钱。企业需要付费才能查看该网站的毕业生数据库,企业还可以付费与10 Minutes With合作制作相关的视频内容。     目前,10 Minute With的企业合作伙伴包括荷兰国际集团、通力集团、Hiscox、源讯、艾玛迪斯、甲骨文和西班牙电信。与此同时,其合作伙伴还包括来自全球各地的150多所学术机构,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巴黎HEC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以及都柏林三一学院。(译:牧码人)   来源:TC中国
    资讯
    2014年10月16日
  • 资讯
    招聘新变革:走向社区范互联网招聘时代 从古至今招聘都是各类人群的刚需,20年前随着互联网的介入,招聘从线下鱼龙混杂的人才市场转战到线上一目了然的网络招聘网站,再从网络招聘网站进化到各类社交平台,招聘平台一步步的升级和变革,不仅让招聘更高效,而且我们带来了招聘新体验。   一、传统招聘没落,数家互联网招聘初展 笔者第一次在找工作的时,尝试在网络招聘网站上投简历,据回忆在前程无忧上投简历次数应该不下200次,却只有不到5次面试的机会,让我近一个月才找到的工作,当时最让我伤心的是投递过程太封闭:不知道简历是否被企业HR看到;面试后得不到回复等等,遇到这些只有傻傻的等待。现在看来,这种传统的招聘网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招聘观念陈旧,毫无用户体验可言。     传统的招聘模式,倒逼出“企业招不到好员工,员工找不到好工作”的招聘囧态。笔者身边有些企业不惜花重金让员工推荐,员工再通过各类社交平台推广获得佣金,这样便成就了基于豆瓣/QQ/微博出身的拥有强社交属性的周伯通招聘,随后又出现拉勾网、猎聘网等后起之秀。据了解,这几个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刚在招聘行业中初见成效,便获得不少投资机构的多轮投资,可见这个平台的出现,将会是招聘时代的新拐点。     二、 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纷纷获得投资,并快速崛起 传统招聘的退潮,反而逼出多家招聘新平台,从定位垂直的拉勾网到基于豆瓣/QQ/微博的周伯通招聘,无疑展现出招聘的新玩法。近期在网上爆出拉勾网和周伯通招聘分别获得2500万美元和2800万元的融资,为此笔者从拉勾网和周伯通招聘内部查找到一部分网站数据:截至目前,拉勾网共发布超过12万个互联网职位,产生简历投递300万人次,其中更是有一些人仅仅投了一份简历,就找到了工作;而周伯通招聘仅上线半年就发布3w多个移动互联网职位,单天投递量3000多,总投递量近70万,凭借独有的社交属性让应聘者与企业HR直接对话,其成功率也是非常高的。     笔者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更是特别能体会到互联网的极速发展。从我的朋友圈里可以看出:互联网从业者平均1-2年就会换一次工作,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便成了一大难题。而现如今互联网招聘平台正好解决了我们的这一需求,所以笔者也相信日后必然会有更多的个人和企业会选择以这种模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社区范互联网招聘时代,垂直细分化极为重要 周伯通招聘和拉勾网虽然都统称为互联网招聘,但周伯通招聘则更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招聘,周伯通创始人冯涛一直对外说:“我们是最靠谱的移动互联网招聘社区,招聘的重心以移动开发人才为中心。“周伯通招聘,垂直于移动互联网是它的定位,强社区属性才是它的特色,它可以让用户即使不找工作也会在网站上与大家互推,而且将使一个使用频率极为低下的招聘平台变得更加高效。     这样一个极致细分的招聘平台,永远不会担心数据的冗余而导致这个平台的效率会变得低下,反而可以更好的利用平台上单一的大数据来做分析,可以让招聘变得更高效,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前提下,任何行业的垂直细分变得尤为重要。     时代在快速发展,我们的招聘行业也要更是它的快步伐,准备的来说招聘网站只有更快、更准、更狠为企业和个人服务,才能走的更远。   (文/邹正康 认证微信:互联网那点事)
    资讯
    2014年10月15日
  • 资讯
    IBM和SAP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摘要]SAP已选择IBM作为其关键业务应用的首选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 10月15日,IBM 和SAP宣布达成战略合作,SAP已选择IBM作为其关键业务应用的首选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加速提升客户在云端运行核心业务的能力。     此次合作,使SAP的HANA企业云可以通过IBM的高可扩展、开放以及安全的云计算平台实现交付,随着IBM云数据中心的不断扩张,HANA企业云也将覆盖到全球范围的主要市场,SAP客户能在全球范围内将SAP软件部署到更快更安全的环境里。     SAP选择了IBM的云平台,而不是其它企业的云平台,这是对IBM企业级云计算平台能力的认可。该公司花费数十亿美元进行研发,现拥有超过4万名云计算专家。     公开数据显示,IBM云计算支持着《财富》500强企业前50名中的47家,IDC最近的调查也显示,美国各地的企业把IBM公司评价为头号云计算提供商。     SAP首席执行官孟鼎铭对此表示,此次与IBM签署的这份全球协议预示着云计算合作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相信,我们的客户将从此次合作及SAP HANA企业云的扩张中获益。”     对于此次合作,《纽约时报》网站认为可以卸下SAP在云业务方面的成本负担,无需大规模投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建设)耗资巨大,这也不是SAP擅长的业务。”     自从投资20亿美元收购SoftLayer以来,IBM一直持续大举投资构建全面的云产品组合,其中包括投资12亿美元将其全球数据中心扩建到40个,以及投资10亿美元创建Bluemix(这是一套基于Cloud Foundry的云计算“平台即服务”),以期为数以百万计的开发人员带来帮助。     与SAP的战略合作,也使IBM获益。美国知名财经博客网站Business Insider称,IBM将在云计算的大战中超过亚马逊,成为全球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仅次于微软。     IBM总裁兼CEO罗睿兰(Ginni Rometty)表示,“此次合作是IBM在企业云计算部署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巩固了IBM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地位。”   来源:腾讯科技
    资讯
    2014年10月15日
  • 资讯
    自动化雇员背景调查公司Checkr完成900万美元融资 旨在以API和交互界面的方式自动化、批量式地向企业提供新员工背景调查的Checkr刚刚完成了一笔900万美元融资。 Checkr目前已有约50个客户,主要是一些需要弹性雇佣自由劳动力的公司,比如同城物流服务商Instacart,以及家政O2O公司Homejoy等。 该公司在今年8月份的YC开放日上博得了Aceel Partners的关注,Aceel也成为本轮融资的领投方。   按需经济(on-demand economy)呈爆炸式增长,使得消费者通过自己的手机就能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商品或服务。不过所有这些需要招聘承包人运送乘客、交付货物、或者打扫房间的新兴公司都需要做员工的背景调查,Checkr希望能助他们一臂之力。     如今在新资金的帮助下,Checkr将会以更好的状态为这些按需公司提供服务。该公司获得的900万美元融资由Accel Partners领投,Accel Partners合伙人里奇·王(Rich Wong)加入该公司董事会。参与投资的还有Khosla Ventures,SVAngel,Data Collective,Google Ventures,鲍比·雅齐达尼(Bobby Yazdani),埃拉德·吉尔(Elad Gil),韦斯利·陈(Wesley Chan),斯科特·班尼斯特(Scott Banister),约书亚·沙克特(Joshua Schachter),大卫·斯佩克特(David Spector),保罗·布克海特(Paul Buchheit),凯文·黑尔(Kevin Hale),卡萨尔·尤尼斯(Qasar Younis),伊利亚·苏克哈(Ilya Sukhar)以及迪克昂·伯恩斯坦(Tikhon Bernstam)。     Checkr提供的服务能够让大部分为人工操作的背景调查流程得到简化,从而更加简便地集成到公司原有的入职流程中。在Checkr平台上,各家公司能够通过在线表单或者在招聘系统中整合Checkr的API完成对新员工的审核。     该公司提供一系列的背景调查,包括验证社保号码,检查住址历史,是否有性侵历史,是否在恐怖分子监控名单或者国家犯罪数据库中。额外缴费的话,它还能提供驾驶记录的背景调查。     在电话中,王表示Accel之所以对Checkr产生兴趣,是因为他们能够为这个数十年没有太大进步的行业提供一个API。由此他将Checkr与支付处理公司Braintree相提并论,Braintree在被PayPal收购之前也曾是Accel投资的一家公司。     按需经济的快速扩张导致对Checkr服务需求的迅猛上涨。该公司员工仅有4位,已经和50多家企业客户签约,其中包括Homejoy,iCracked,Instacart以及Doordash。王指出,通过部署先进的API,Checkr能够扩张到非常庞大的规模,靠人工客户支持是完全无法实现的。     Checkr的客户目前每月发送约10000条调查请求,7月份我们最近一次报道Checkr时这一数字约为2000。据联合创始人丹尼尔·雅尼斯(Daniel Yanisse)称,这一增长部分源自新增客户,部分源自原先主要客户的团队扩张。     当然,不排除“按需经济”有过于夸大、投资过热的可能。雅尼斯表示,如果出现宏观经济放缓,人们不愿意付钱找人取脏衣服清洗的情况,融资资金将会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缓冲。与此同时,该公司正在想方设法集成到更多新兴公司的招聘系统中。     另外据王所说,Checkr也表现出对所谓的“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的兴趣。“客户开始尝试新兴业务。”他说道。     这将为该公司带来更为广阔的机遇:毕竟美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都是自由职业者或是临时工,依赖承包人的公司的数量将会持续增长。随着这些业务向新的地区不断扩张,Checkr的业务也会一同扩张。   Checkr.Inc., a startup that expedites background checks on new hires and delivers them in bulk to businesses, has secured $9 million to expand. The company wants to overhaul what has been a time-consuming process by delivering reports as an API, o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which automatically runs checks and connects to companies’ hiring systems. Checkr competes against the likes of Sterling Infosystems Inc. and newer startups including GoodHire Inc. and BeenVerified Inc. Among Checkr’s 50 or so customers using the API to more quickly mobilize armies of freelance workers are on-demand companies like home delivery startup Instacart Inc., cleaning service Homejoy Inc. and onsite screen repair company iCracked Inc. The company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Accel Partners at Y Combinator’s Demo Day in August. “It’s a combination of the $4 billion [background check] market and the right technology approach,” said Accel Partners Partner Rich Wong, who led the Series A round. “I’d say 70% or so of the companies we invest in these days are all about software reducing inefficiencies and cutting expenses. Big data is finding patterns in things that humans can’t.” Mr. Wong said he also liked Checkr’s approach: Like online payment company Stripe Inc. and communications startup Twilio Inc., Checkr delivers reports in the form of an API, which automates the process and becomes part of the customer’s workflow. Co-founded by Daniel Yanisse and Jonathan Perichon in April, Checkr pulls information about individuals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data sources and delivers results to employers in two days or less. The startup, which employs just four, gathers information from driving records, courts, sex offender sites, terrorist watch lists and other sources. Checkr’s software then cleans the data to make it compliant with each state’s privacy regulations and eliminates items like arrests that didn’t lead to convictions or offenses that occurred more than seven years ago. Each reports costs $25 or $35, depending on how detailed it is. “We’re going to use this round to hire the most talented engineers we can,” Mr. Yanisse said. “We believe in engineers. We will use them to automate marketing and sales. We want to use them to build all the tools we can to scale the business.” Mr. Yanisse said he is pleased with Checkr’s growth–the startup now does more than 500 reports a day–and is focused next on U.S. expansion. International growth will be harder, he said. “The privacy laws are a lot harder in Europe,” he said. “The biggest challenge is international.” Khosla Ventures, SV Angel, Data Collective and Google Ventures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round along with private investors including Bobby Yazdani, Elad Gil, Wesley Chan, Scott Banister, Joshua Schachter, David Spector, Paul Bucheit, Kevin Hale, Qasar Younis, Ilya Sukhar and Tikhon Bernstam. Mr. Wong joins the board. Write to Lizette Chapman at lizette.chapman@wsj.com. Follow her on Twitter at @zettewil SOURCE: K815
    资讯
    2014年10月15日
  • 资讯
    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50个预言 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一切都变得有可能。高考还没开考,大数据已经预测出了作文题,卫生组织还没发话,大数据已经预知到了H1N1的流行趋势,是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新的人们研究这个世界的一个方式,也在改变着这个世界。下面是关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50个预言,你觉得能实现吗?     第一, 未来的商业 预言一:数据总线+插拔式业务组织将成为企业常态 预言二:企业的部落结合打破传统边界 预言三:跨界与颠覆成为常态,不再有稳定的生意 预言四:智慧资产的保护藩篱被打破,火速创新成为主流 预言五:专业化、个人化的工坊将再度复兴 预言六:对于设计的高度重视将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 预言七:极致主义将成为企业创新的文化 预言八:创新英雄将不再被赋予强盗资本家的印象 预言九:在大数据的作用下,消费者日益变得赤裸,消费者代言机构强势崛起 预言十:商铺的一般体验已经远远不够,需要像剧场一样形成与线上的高度差异化 预言十一:CIO将成为首席洞察官,跻身于仅次于CEO的核心层 预言十二:资本与创业者的矛盾加剧,企业的治理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第二,教育的探索 预言十三:对于儿童心理世界的理解与运用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预言十四:创新代际下移,少年极客不断涌现 预言十五:体验式课堂将是学习完成变为学生主导型学习 预言十六:面向网络的公共道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占据重要地位 预言十七:学习碎片化已经被普遍接受并得到支持 预言十八:学术进一步市场化,学术与商业、公众的边界进一步打破     第三,传媒巨变 预言十九:新媒体业已经完全占据媒体主流 预言二十:在海量信息时代,消费者心智受到快速专业解读者高度影响 预言二十一:自媒体大兴其道,成为社会人的标配 预言二十二:随着屏一代成为社会主流,加速整个世界的电子化、数字化和工具化 预言二十三:电影与电视产业将成为资本与互联网业的结合体 预言二十四:媒体业已经开始很难被定义为独立产业 预言二十五:时代主流话语碎片化、世俗化,大时代不复存在 预言二十六:社会以某种宽容机制确保另类信息的表达与传播 预言二十七:大量的志愿型、公益型媒体出现     第四,家庭的探索 预言二十八:出现专业化家庭幸福托管行业 预言二十九:回归家庭的简朴生活价值观大兴其道 预言三十:旅游人口的激增带来了车联网成为社会基础设施 预言三十一:新一代懂互联网的老年人,使老年生活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预言三十二:电子产品的广泛化造成了严重的家庭沟通不足,由此带来的心理疾病激增 预言三十三: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影响力显著上升,开启她世纪 预言三十四: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发生改变,做自己的理念汇成洪流     第五,新型社会 预言三十五:社会型企业大兴其道,成为衔接公益与商业的桥梁 预言三十六:对于科技创新的抵触感加剧了人们追求心灵觉醒的愿望 预言三十七:健康主义者开始成为社会人群中数量庞大并具有影响力的人群 预言三十八:知识化、专业化的新蓝名阶层出现 预言三十九:人们对于电子化、数字化、社交化工具的高度依赖,造成了系统性风险累积 预言四十:类似于梭罗的理念大兴其道,价值观进一步分化 预言四十一:商业交易过程开始变为买卖双双的及积极心理过程 预言四十二:技术的进步支持人们越来越多样的多样化探索     第六,文艺的再造 预言四十三:网络开始成为艺术传播的主流渠道 预言四十四:大批个体艺术家崛起,个人策展开始规模出现 预言四十五:深度阅读崛起,带动文学复兴 预言四十六:东方哲学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并被纳入政治、商业、教育的各个范畴 预言四十七:音乐的创作与传播已经开始充分的互动化 预言四十八:大批被数字化的艺术遗产,带动了艺术价值的传播 预言四十九:历史得到大数据的支持,以多种艺术形态为当代人接受 预言五十:馈赠分享、专业多元、自我赋权、多样探索开始成为当代人主流观念。   来源:199it
    资讯
    2014年10月15日
  • 资讯
    移动应用云APICloud完成A轮500万美元融资 10月14日消息,国内首个“云端一体”的移动应用云服务提供商APICloud今日透露,已在年初公司创立时就获得北极光创投领投的500万美元融资。     据介绍,APICloud通过云服务的形式简化了APP的开发技术,可以让APP的开发周期从一个月缩短为7天。开发者只需要通过“积木拼装”的方式即可完成跨平台原生应用的开发;通过少量编码即可自动生成RESTful API,极大的简化了服务器端的工作。   APICloud的产品帮助web开发者想移动转化,为传统软件企业和中小型创业团队降低开发APP的时间成本、研发成本和试错成本。     APICloud创始人刘鑫称,在9月15日公测之后,陆续得到各领域开发者的积极反馈,此轮融资之后,公司下一步的计划是:在已验证产品方向的基础上,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扩大团队规模。另外,英文版网站也将于近期发布,正式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国外影响力较高的同类产品有Appcelerator及Kony,前者于 2013年宣布获得1210万美元融资,后者于今年6月宣布获得由软银资本领投的5000万美元E轮融资。     在国内,据APICloud投资方北极光创投副总裁林路介绍,在企业互联网化的大背景下,国内该领域逐渐升温,特别是在移动开发领域有旺盛的需求。     “做云、端一体,同时提供云API和端API的公司,APICloud是国内第一家,其中仅云API一项,就可减少70%服务器端编码工作量,”APICloud创始人刘鑫称,“我们期望通过APICloud的存在,重新定义移动应用开发”。   来源:新浪科技
    资讯
    2014年10月15日
  • 资讯
    员工生产力跟踪应用VoloMetrix获1200万美元B轮融资 分析销售等员工工作效率的生产力初创企业VoloMetrix今天宣布获得了 12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     VoloMetrix 是一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销售、生产力及人力管理初创企业,成立于 2011 年。联合创始人兼 CEO Ryan Fuller 曾在贝恩公司就职。VoloMetrix 做的是员工活动跟踪解决方案(支持云服务和本地软件)。其思路是在不侵犯员工隐私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通信系统(日历、电子邮件等)的接口收集和分析数据包头数据,从而获得有关主题、时间、协作类型以及参与者的角色和地理位置等信息。     这些数据经过分析汇总最终可以形成整个公司的沟通和协作行为全景图,并可以对每一位员工的效率做出科学的评估。比方说 VoloMetrix 可以显示出销售花在客户上的时间,计算出对每一位客户的销售成本,每一位销售人员的活动范围,关系网等往往比较难计算的指标。 目前 VoloMetrix 拥有 Genentech、Seagate 以及 Symantec 等客户。就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功能来看,VoloMetrix 与今年夏天被Salesforce收购的大数据智能关系管理初创企业RelateIQ有点类似。而从员工效率评估方面的功能来看,Workday 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或服务也会成为 VoloMetrix 的竞争对手。     当然,这一切的竞争力需要取决于指标设计是否合理、活动跟踪是否全面、分析模型是否科学等。但就活动跟踪而言,从目前来看似乎还没有谁能真正做到全面,除非主要的线下活动都能方便快捷地数字化。     此轮融资由 Split Rock Partners 领投,Shasta Ventures 参投。此轮过后其总融资额已达 1700 万美元。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boxi]
    资讯
    2014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