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智课网获百度1060万美元A轮融资,除流量外还看中百度大脑等技术和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今天下午智课网 CEO 韦晓亮在发布会上宣布智课网以及极智批改网已经获得百度的 1060 万美元 A 轮融资。韦晓亮说,百度给智课带来的不仅仅是流量,他们更看重百度整体的生态价值,尤其是百度在百度大脑方面可以给智课带来的价值和支持,可以和智课网的在教育上的数据挖掘做结合。 该轮融资之后,智课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布局: 第一是产品方向,会在移动产品和硬件方向上进行深度布局,包括会尝试看看百度 eye 是否能应用于教育,第二是人才拓展,第三会增添内容板块,韦晓亮说国内课程很快也会研发上线,包括四六级等等课程,第四会在市场运营上加大投入,未来智课网会在面向教育机构和大学的 O2O 上进行布局,目前他们已经把批改产品提供给了一些机构使用,第五则是在深度学习算法上的投入。 另外发布会上百度的投资方代表也分享了一些百度对在线教育的看法: 根据百度的观察,目前教育市场集中度低,机构数量大(64 万家),细分领域多,有较强地域性,较难规模化,领先企业在其细分领域份额不大——所以传统教育是很难规模化的,其实新东方在英语领域的市场份额也不过 10% 左右,好未来和学大的市场份额不到 1%。 但是教育有可虚拟,天然可互联网化的特性,虽然教育产品可能比较难标准化,不过目前也已经能看到用户们在线学习习惯渐成的趋势。在线教育市场增速快——2013 年迎来拐点,相对 2012 年是翻倍的增长,但在线教育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迅速的阶段。同时今年 1-8 月份的投资并购事件已经突破了全年一年的数量,而项目大多处于天使和 A 轮阶段,是非常早期的。 另外,外语培训是教育大垂直领域——在 K12 和职业教育之后,外语教育是 15% 份额,至少是数百亿级的市场盘子,用户需求比较大,用户线上和线下的参与度是相当的。 为什么百度投资智课: 一是因为在线教育里面外语是很大的垂直,行业前景非常大,二则对团队认可,智课已经通过一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体系能够使用户能够在线实现一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极智批改也有一对一的口语和文书服务。 最后百度方面称百度其实很愿意小股权投资一些创业公司,和创业公司形成创业公司提供教育内容给百度,百度提供流量和技术支持的关系,而百度的文库、教育、贴吧、视频等资源都可以和教育公司合作。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苑伶]
    资讯
    2014年09月10日
  • 资讯
    找工雷达,基于LBS的蓝领招聘新应用 “没必要去颠覆,可以为效率服务。”针对蓝领招聘行业,从腾讯出来的老产品人赵冬有自己的看法。 赵冬做过儿童电脑和老人的社交应用,团队最新的产品“找工雷达”面向蓝领阶层,以LBS加社区的概念为蓝领阶层服务。 简单来讲,找工雷达让用户通过LBS定位快速筛出附近的工作,是一款基于LBS信息的快速求职软件。和其他招聘软件不同,招聘信息上会直接显示商家的联系方式,用户可直接联系雇主。在用户端和商户端,找工雷达都走免费模式。 招聘软件一大堆,为什么用你们。类似的蓝领招聘产品有很多,如一米工作,大圣打工,橄榄公社等。最近的橄榄公社获得千万融资的消息在媒体圈很火,但真正在蓝领阶层,能为他们找到工作才是王道。 信息真实性应该排在第一位。找工雷达目前针对招聘信息都会做人工审核,企业也需要提交营业执照认证,未认证的企业他们也在加紧认证流程。最初的工作信息他们通过技术抓取,但审核成功率很低,赵冬告诉猎云网通过率大约有30%,抓取的中介和不靠谱的信息会过滤掉很多。未来希望是一个健康的模式,商户自己在后台发招聘需求,用户这端更易信任。 若只解决招聘,找工雷达更多是一个工具。但在赵冬看来,他们想做的更多是社区。九月底会上线找工雷达新版本,尝试往蓝领社区方向走。年轻的蓝领们可以在社区互爆工资,诉说委屈,找到同乡。赵冬他们在做调查采访期间发现,蓝领阶层其实早已有了朋友互相介绍的模式,也就是互联网里俗称的内推。但更多是一种线下模式,找工雷达要把这种模式搬到线上来。商家通过招工广播发出需求,合适的老乡可以互相推荐拿到佣金。蓝领阶层在线下走完招聘流程很简单,看人,聊天就知道大概,新版找工雷达上线微简历,让此模式线上也走得顺畅。 招聘本来就是大市场,行业细分也是未来趋势。团队方面:找工雷达创始人赵冬此前在腾讯任职产品总监,有近十年的行业从业经验。CTO宋玮也是腾讯系,此前在腾讯任职技术总监,在研发,安全,运维领域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上面谈到找工雷达对用户和商户采取免费,那么未来的盈利方式有哪些?针对这个问题,赵冬告诉猎云网,确实前期不以盈利为目标。后续收费也肯定是在商户端,未来会针对大型商户比如大型电子厂,连锁商超付费开发后台的求职管理平台。他们管理的求职者和小型商家不是一个量级。也就是小型商家免费,大型商家通过增值服务收费。还有上述的招工广播也可以作为盈利模式去探索。但目前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用户增长和品牌传播上。 【文章来源:猎云网(文/卫闫森)】
    资讯
    2014年09月10日
  • 资讯
    百度今日正式宣布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加盟任总裁 [摘要]加入百度之前,张亚勤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9月10日消息,百度公司今天宣布,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正式加盟百度,任总裁,负责新兴业务。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我们非常高兴欢迎张亚勤博士加入我们的高层管理团队。张亚勤博士拥有深厚的技术造诣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将为我们进军新兴业务领域做出宝贵的贡献。”     “我非常兴奋能在这样一个互联网产业的关键转折时期加入百度。”张亚勤说,“百度拥有伟大愿景和发展魄力,在改变互联网的重要尖端科技领域积极部署,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我与百度有共同的愿景,并期待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     加入百度之前,张亚勤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负责微软在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     张亚勤1999年加入微软,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2006年,创立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整合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微软亚洲商务软件事业部、微软亚洲硬件技术中心、微软(中国)云计算等多个部门,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和战略合作。     张亚勤还是通讯和软件领域世界级的科学家和领军人物,他12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 称号,并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张亚勤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500多篇学术论文和11本专著。     近年来百度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多位杰出科学家加盟,今年五月,“谷歌大脑”创始人吴恩达加盟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分析人士认为,张亚勤的加盟将进一步扩大百度在技术研发领域的优势,并在移动时代帮助百度拓展更多新业务领域。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资讯
    2014年09月10日
  • 资讯
    帮助传统企业软件进行互联网升级,金万维已获千万级A轮融资 中国的企业软件多年未变,产品上,旧的底层架构和功能设计已不能适应技术条件和企业需求的变迁。运营体制上,传统的代理分销体系正越发显得臃肿而低效,限制了厂商的盈利空间和持续创新能力。总而言之,中国的传统企业软件厂商正在经历低潮,而基于云、移动、智能化的新型企业软件则正在崛起。如何帮助这些传统厂商向互联网时代过渡?这是金万维在尝试解决的问题。 金万维是一家已经成立多年的企业软件研发和代理商,04 年以来,一直在运营企业远程接入、VPN、动态域名解析等服务。大概从去年开始,金万维开始推动业务转型,尝试在售前(营销)、售中(产品)和售后(服务)等维度,帮助传统软件厂商实现互联网化。依托这一概念,金万维近期收获了某投资方的千万人民币级 A 轮,希望借此加速转型进度。 一、营销端,依托“选软件网”搭建企业软件超市。 金万维旗下选软件网大概 2010 年左右成立,但据说直到去年,才观察到数据的大规模爆发。这让金万维意识到企业软件营销、销售的线上化正在加速,于是将选软件网提升为重点业务。 看一下目前的选软件网,基本还是一个信息聚合式的门户形态。但金万维团队表示正在对该产品进行升级改版,下一步目标是打通交易,按照企业软件超市的形态进行改造。 二、产品端,主打本地软件云端化+企业内部连接 这一块儿主要是远程接入和应用虚拟化业务。所谓的应用虚拟化,是基于服务器计算(Server-based Computing),在服务器上 100% 地安装、管理、支持和执行应用程序,并通过 Web 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模式。简单说,就是把原本 C/S 架构的软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同时部署在云上运行,将用户的一切操作行为云端化,从而将 C/S 转化为 B/S。 C/S 软件 B/S 化后可以具备 web 应用的各类优点,比如无需安装客户端、随时随地接入、运维升级简单、资源管理集中等。同时对于隐私敏感型企业来说,由于 B/S 软件的计算逻辑和交互界面分离,在网络上传输的只有鼠标、键盘和屏幕刷新信息而不会有任何业务数据(用模拟数据流代替真实数据),安全性更加可靠。 国内的远程接入和应用虚拟化市场一度被思杰(Citrix)占据 80%,但从 05 年开始逐渐被本土公司逆转。目前,据金万维团队介绍,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应用虚拟化市场的领跑者,尤其在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绝大份额。 除远程接入和应用虚拟化外,金万维还提供动态域名解析和 VPN 服务。动态域名解析主要针对企业采用普通上网线路时的动态 IP 环境。VPN 服务则帮助企业搭建专线,以使企业在连锁扩张、建立分支机构、移动办公、远程会议等场景下的连通流畅性和隐私性。针对连锁和多分支企业,金万维提供了一个可以标准化复制、弹性扩展的异地互联解决方案。 三、服务端,通过“帮我吧”提供远程客服解决方案 帮我吧其实是金万维远程连接和接入技术的应用。在客户机安装帮我吧软件后,厂商和代理商客服人员可以向客户远程提供日常维护服务,而不必事事都上门处理。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远程控制外,还提供了客户管理、过程监控、结果统计等效率工具。 总之,我认为金万维的转型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在金蝶用友内求蜕变,各路互联网公司外部窥视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软件厂商无不面临“要么自我颠覆,要么被人颠覆”的抉择。在这一轮被迫转型潮中,如果有一家公司可以让大家的转型过程伴随着更小的痛苦,或许它可以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卖水商。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
    资讯
    2014年09月09日
  • 资讯
    【HRTech Talking】想让HR浪漫地在一周内遇见100个靠谱程序员的100offer 编者按:100offer创始人贾智凡说,互联网公司HR经常因为招不到优秀的研发而面临压力,他也有此经历。程序员是一个很有趣的群体,感性不行理性也不行,说多了还特别容易伤感。听到这句本身就很理性的感性话语,小编才注意到,眼前的这位100offer创始人,正是可以拥有着感性岁月的理科男生。创业之初选择的是另一个项目的他,也曾因为招不到程序员而发愁困苦过。深知招聘程序员痛苦的他,就这样做起了程序员招聘网站。     “一周内遇见100个靠谱程序员”  “如何遇见”?“如何靠谱”?刚落座,HRTech记者就急不可耐地问出了上述问题。贾智凡说,100offer(https://100offer.com/)是一家程序员招聘网站,每期会筛选出100个精英程序员,在隐去姓名、联系方式的前提下,供企业邀约面试。企业对感兴趣的候选人开出面试邀请,候选人同意后企业就可以获取完整的联系方式。这就是“遇见”的开始,随后,100offer会租用uber送程序员去面试。   至于靠谱,贾智凡说,100offer会有招聘体验师,他们会通过程序员提交的毕业学校,就业经历、专属程序员的社交网站Github等严格把关每一位候选人信息的真实性。能最终被100offer筛选出来供企业邀约面试的程序员,只有5%左右。   从这点上来说,无疑是省去了HR重复筛选简历的工作,但也不难看出,100offer对于程序员的定位大多都是年薪在15到30万之间,工作两年之上的优秀程序员。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100offer会将候选人的姓名、联系方式隐去,这不仅给招聘增加了一层神秘感,也其实是出于保护候选人。因为这样的一群优秀程序员,他们大多是想要跳槽,但却又不想泄露隐私。     “希望让HR的招聘工作快速、精准、浪漫” 当然,在这个什么都需要可能会被比较一番的时代,HRTech自然也不会放过将100offer与其他招聘网站的对比。当被问到100offer不同在什么地方时,贾智凡言辞之间并没有犹豫与闪躲,与其说他是有备而来,不如说他是真的很自信。他说,相比较传统招聘网站精准度以及质量方面的欠缺,他们对于求职者有一个筛选的过程,所以保证每一位候选人是优秀的,是精英。而每一位得到企业面试机会的程序员,100offer都会安排uber送其去面试;除此之外,每一位成功入职开始新的职业生涯的程序员都会得到3000元入职奖金。     当然,对于HR和想招聘程序员的企业来说,目前处于推广期的100offer是免费的。所有想招聘程序员的企业都可以来到100offer得到免费的招聘体验。至于浪漫神马的,HRTech认为还是不应多说为好,也许等各位HR去体验过,可能就知道了。     近在咫尺的未来   贾智凡告诉HRTech,9月9号,100offer将会启动第二次正式拍卖。目前,一次拍卖的时间周期是20天,这就意味着每批精心筛选出来的优秀程序员的简历也只有20天的有效期,届时到期就会被清除。未来,可能会根据招聘和求职的人数增加,而增加拍卖的频率与次数。他也笑言,在9月9号第一次正式开启的拍卖中,100offer也会参加,他们缺一名前端开发,并会与所有企业一样公开竞争。     回想眼前这位年轻的100offer创始人因为当初创业时在招聘程序员方面历尽挫折,HRTech记者随即就问道,如今的100offer面向的是帮助企业招聘中高端的优秀程序员,是否能满足你们当初创业时所需的程序员呢?贾智凡回答道,100offer提供的是精英程序员,优秀的程序员是许多企业所需要的。目前,已有两百多家签约企业,虽然其中不乏像PPS、新浪这样的知名企业,同样也有诸如“饿了么”这样的创业公司。   其实,HRTech也曾报道过国内外几家以拍卖为形式的招聘公司,曾在100offer上线之前,小编就感叹过,如今的招聘都要和拍卖“勾搭”到一起了吗?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这样的形式不仅一改以往HR沉闷而单调地“写JD、到处发布职位、查阅简历、筛选简历、邀请面试”的流程以及可能会忙碌了很久后一无所获的尴尬境地。而如今以拍卖、竞拍形式的招聘网站同样也会帮求职者能够“卖个好价”。   未来也许会涌现出越来越多“新颖”的招聘形式的招聘网站,我们希望招聘网站仍是要把“效果、良好的体验”放在首位。100offer贾智凡向HRTech透露,未来,100offer可能会考虑不单单只面向程序员招聘,另外也会增加其他更多更能增强体验感的形式。   【HRTechChina 记者:於丹】  
    资讯
    2014年09月09日
  • 资讯
    BYOD还是COPE 企业移动信息化要量体裁衣   BYOD并没有消失,但是它现在已经不是你唯一可选的企业移动办公策略了。   在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并没有实现其所宣传的那种效果的情况下,企业拥有、个人使用(COPE)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COPE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移动办公体验,并且只需要IT部门进行很少的管理工作。其和其与BYOD的关键差异在于设备的所有权;BYOD需要用户自己购买相关设备,而COPE使用公司购买的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可以将其用于工作或者一些私人用途。   但是和BYOD类似的是,COPE也有其缺点,并不适合于所有IT部门。下面介绍一下每种企业移动办公策略的优势和缺点,以便你可以选择最适合于自己企业的策略。   BYOD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用户更加倾向于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完成工作。一些具有敏感的IT管理员意识到花费精力将这些设备隔离在工作场所之外并不是利用时间和资源的最佳选择。所以他们开始在企业环境中采用各种方式来支持和集成这些设备。   BYOD可以在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方面提供很大帮助,因为相比于传统的电脑和复杂的企业软件套装,现在对用户友好的移动设备和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当员工不再被局限于自己的座位之后,这种灵活性的提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工作积极性,以及实现工作和生活间的平衡。   一些企业希望通过使用BYOD策略来节约成本,但是通常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他们最终会意识到虽然在硬件上节省了部分开销——特别是BYOD可能会代替企业购买的黑莓或者其他的设备——但是,他们将会在设备支持方面花费更多开销。   部署企业移动办公管理(EMM)产品来加强安全性,并且将多种用户设备用于工作当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企业可以通过限制BYOD项目允许的设备种类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限定的设备种类太少,将会导致用户逐渐流失。   此外,BYOD可能会限制IT部门想要通过EMM平台完成的任务。员工可能不愿意让IT部门拥有全部的移动设备管理(MDM)权限——包括像远程清除数据和定位这种特性——在他们自己的设备上。   移动应用管理采用了一种较为宽松的方式,只在企业设备上赋予IT部门控制权限,这样就吸引了更多的用户。但是如果需要使用MDM特性,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严格监管的行业当中,那么BYOD也许不能成为合适的解决方案。   私人终端和企业控制的组合还可能会引起相关的隐私和法律问题。从IT的角度来说,管理员能够访问用户设备上的私人信息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这样做。对于用户来说,私人用途和公司业务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强健并且清晰的BYOD策略应该能够帮助定义和实现一种用户和企业都能够接受的使用策略。   COPE模型不同于其他公司配发手机的方案,公司承认设备可以同时用于私人和公司业务。公司会锁定需要锁定的部分,管理需要管理的部分,而其他的一切都取决于用户。因为公司拥有设备,IT部门就可以更加自信地掌握控制权。   相比于BYOD,为COPE提供支持更加简单,因为IT部门可以部署线性的设备注册和应用程序部署流程,而不是当员工带来设备时随时提供支持。IT部门应该为用户提供选择的机会,但是管理员不应该觉得他们必须支持所有的设备,比如使用BYOD的情况一样。   企业也许还想利用COPE的规模效应。以前企业需要为BYOD项目发放资金补助,但是从制造商大规模购买设备,并且购买运营商的共享语音和数据计划将会更加便宜。   但是企业并不一定需要设备的所有权。对于那些并不提供BYOD资金补助或者根本不购买任何企业移动办公设备的组织来说,COPE的前期购买开销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障碍。   IT部门同时必须认真处理控制权限和隐私问题。在COPE环境中,办公和私人用途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如果用户感觉自己的行为受到了监控,那么这种企业移动办公策略最终就会失败。   【文章来源:人称T客】
    资讯
    2014年09月09日
  • 资讯
    看准网,70后“大叔”做中国版Glassdoor,帮80、90后做职业选择 最近各路90后创业者纷纷登台亮相,吸引了不少媒体和投资人的关注。不过,在商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70后们似乎也并不服气,前智联招聘CEO赵鹏就是其中之一,在离开智联招聘之后,他和朋友一起做过一段时间投资,但最终还是选择创业,推出了雇主点评与职场信息平台——看准网,希望成为有中国特色的Glassdoor,来帮80、90后的职场人做出职业选择,同时也“为70后正名”。     看准网的前身是运营6年的企业点评类网站“分智网”,2014年5月由赵鹏团队收购,6月正式改名,定位为雇主点评与职场信息平台,提供公司基本情况、雇主评价、薪酬资讯、面试经验、招聘职位等信息,所有内容全部由用户匿名提供,覆盖全行业,但以TMT领域最为活跃。他们同时推出了移动端应用“Boss直聘”,提供招聘服务。2014年初,他们完成由策源和顺为投资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Glassdoor的中国门徒 在赵鹏看来,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受制于三个盲目:盲目地坚持;盲目地跳槽;盲目地规划,甚至没有规划。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在择业中所拥有的信息不足,企业可以通过简历、面试甚至是试用这样的方式来了解求职者,但是求职者却往往只能靠道听途说和朋友介绍来了解企业,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往往带来的就是一段不成功的职业生涯。     很多人并不一定是非要跳槽找工作,他们需要有更多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决定,而招聘网站们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     此前在美国,雇主评价网站Glassdoor已经证明了用户这一强烈的用户需求,总融资额超过9300万美元,IPO前景光明。Glassdoor通过支持用户匿名评价公司、发布各种薪酬分析大的玩法吸引了数百万万用户,由此延伸出来的招聘业务甚至有颠覆传统在线招聘业的架势。     但问题是,把这样一种模式放在中国还会成功吗?     对于这样的担忧,赵鹏的回答是不要猜用户,让用户自己在平台上跑,用户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不照搬别的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不妄为”。     他自己坦言,对于90后的职场人他确实有些看不懂,所以也不敢去猜这些用户究竟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和行为,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收集这些用户行为的数据,让数据来做判断。     在赵鹏看来,在线招聘行业都是在to B服务,很少有人站到C的一方考虑问题,垂直招聘网站们在产品形态和交互体验上向C倾斜了一下,就立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本质上还是to B的。而他们想做的是一家完全站在用户这边,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信息平台。     “我只信用户,信用户产生的数据,信方法论。”赵鹏这样说道。     先做大规模后谈盈利模式 但对于这样一个信息平台来说,只有足够多的用户贡献信息才能产生规模效应,这显然并容易。     Glassdoor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成功吸引到他们的第100万名用户。但只用了一年,就拥有第二个100万名用户。而用户数量从200万到300万,他们仅仅用了7天时间。对于这种模式来说,最难的就是最初那一百万用户的获取。没有足够多的用户,盈利模式更无从谈起。     不过有着多年市场经验的赵鹏却显得非常自信,用户获取、盈利模式并不是他目前担心的问题。     当谈到未来盈利模式时,看准网方面是这样规划的:在用户规模足够大,信息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深度挖掘信息,提供高价值信息,比如薪酬详细分析报告、个人职业规划、面试秘籍等等,让用户为这些高价值信息付费,同时也允许用户继续免费浏览普通信息。     “我们并不是要做一个招聘网站”,“尽管我们有Boss直聘这样的服务,但那只是顺应用户需求提供的。”赵鹏还是希望看准网能够走不同于招聘网站的盈利道路,尽管这条路需要一个或许很漫长的市场培育期,因为对于中国用户来说,上网分享自己的职业信息显然还没有成为习惯。     不过这个市场随着职场人士地位和心态的改变,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和职场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平等,对信息透明的需求也就更大。此前我们就曾报道过基于公司点评的卧龙阁和主打薪酬查询的曝工资,对于这样一个强马太效应的领域来说,无疑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机会。     [36氪,  作者: 流光逐云]
    资讯
    2014年09月05日
  • 资讯
    浪潮携手七牛共推数据云端化战略 9月5日上午消息,浪潮集团日前与七牛云存储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结合自己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解决客户在利用“云”技术进行拓展业务时,遇到的云数据管理、云数据分析等一系列问题。     七牛是公有云存储服务商,其致力于提供最适合开发者的数据在线托管、传输加速以及云端处理的服务平台。从创立起始,公司就一直专注于数据云端化,让广大企业理解数据的价值,并愿意把数据托管到云端。     本次双方联手打造云存储也基于此前的合作关系。作为七牛的战略合作伙伴,浪潮在七牛建设第一套服务系统时为其提供了首批服务器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七牛也大量采用了浪潮的服务器。     在此基础上,才有了现在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浪潮表示,此次的战略合作一方面拉开了双方共同推动数据云端化战略的序幕,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围绕云计算的业务开始呈现细分化发展。     资料显示,目前浪潮服务器在互联网行业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0%,占有率达到市场第一。(罗亮)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资讯
    2014年09月05日
  • 资讯
    智联招聘推新产品智联卓聘 瞄准中高端人才市场 9月4日晚间消息,智联招聘集团今日宣布正式推出中高端人才招聘产品智联卓聘,并举办首届“金融人才招聘季”活动。     据悉,此次智联推出卓聘产品,旨在向中高端人才招聘领域拓展。智联招聘CEO、智联卓聘创始人郭盛表示:“智联招聘服务人群主要是白领和学生,但随着中国人口的变化,高端人才开始成为市场需求的缺口,智联卓聘希望以人为中心,营造一个人才的环境,并从各种社交平台丰富个人简历,使人才的价值最大化,真正帮助高端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     郭盛同时指出,未来希望智联招聘成为一个职业发展平台,服务用户的整个职业发展生涯。     据了解,智联卓聘在IT、房地产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金融行业也将成为卓聘的一大特色。智联卓聘将面向职场高端人才、猎头、有高端需求的企业,打破传统网络招聘模式,首创网络招聘电商模式的多维度展示、多渠道评价、以及多形式人岗匹配平台,实现企业、求职者和猎头在线互动多元化。     “我们是以创业的心态在做卓聘,在智联招聘这个大公司里做一个创业产品。这是智联招聘未来的心态,我们以小弟的心态做事,智联招聘的转型才能更快实现。”郭盛如是表示。     据悉,智联卓聘是智联招聘转型职业发展平台的第一步,智联卓聘将帮助智联招聘在中高端人才领域实现测评、招聘和培训等产品,完成业务闭环。(扬子)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资讯
    2014年09月05日
  • 资讯
    这款企业社交管理工具融资了3500万美元 估值接近8亿 [摘要]截至目前,Hootsuite已经从外部获得了2.25亿美元的融资。   9月5日,外媒援引知情人的消息报道称,加拿大企业社交媒体账户管理平台Hootsuite Media已经获得由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 Investments)领投的3500万美元。目前,该公司的估值已经接近8亿美元。     Fidelity和Hootsuite发言人拒绝对此消息进行置评。     截至目前,Hootsuite已经从外部获得2.25亿美元的融资。光在去年,该公司就获得了由Insight Venture Partners和Accel Partners领投的1.65亿美元。     就在传出成功融资3500万美元的同时,Hootsuite当天还宣布其完成了对定制化社交推广服务商BrightKit的收购交易。至于具体交易金额,Hootsuite方面尚未透露。     不过,Hootsuite在整合BrightKit资源方面可以说做到了无缝连接,其在宣布收购当天就推出了针对企业宣传的新功能Hootsuite Campaigns,而这一功能所采用的技术恰恰是由BrightKit提供的。     获得新融资以及进行收购的行为无疑将提升Hootsuite的名气和地位。分析人士指出,虽然Hootsuite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仍有一段时日,但毫无疑问其终极目标就是上市。     HootSuite创建于2008 年,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其采用了Klout开发的计算互联网影响力的算法,帮助企业根据其关注者在社交网站上的影响力来分类这些关注者,让企业和品牌可以更好地与关注者进行沟通。目前该服务所支持的社交网络包括Twitter、Facebook、Linkedin等。     据报道,该服务目前在175个国家拥有1000万用户。(李路)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资讯
    2014年09月05日